玄奘取經(jīng)的路線

唐玄奘的取經(jīng)路線圖
1個回答2024-02-18 21:01

唐玄奘取經(jīng)路線圖
1個回答2024-02-25 19:33

唐玄奘取經(jīng)的路線圖如下:

查看上圖,會發(fā)現(xiàn)唐玄奘取經(jīng)路線舍近求遠,原因是這和當時的社會情況有莫大的關系,當時唐朝并不像現(xiàn)在這樣有著世界地圖,當時人們對世界的認識還只是“天圓地方”,所以唐玄奘不走直線而干里詔追繞遠路進入印度也是情有可原。

而且在唐朝時期,西藏和云南很多地方都是未知的區(qū)域,人跡罕至,有的地方甚至連路都沒有,當時的唐玄奘需要翻越這座山,光靠人力是無法實現(xiàn)的。

擴展資料:

唐玄奘現(xiàn)實的三個徒弟

第一個徒弟是在唐僧回殲歲來的途中收的,據(jù)說是一個西域神童,聰穎絕倫,過目不忘,記憶力幾乎沒人能比得過他。這跟孫悟空很相似,孫悟空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相對于大唐來說本來就是異族人了,而且神通廣大和唐玄奘的神童大弟子的身份也十分相符。

第二個徒弟是開國元勛尉遲敬德的凱蔽侄子——窺基,出身將門,卻自幼通學儒典,熟讀兵書。窺基當和尚有三個條件:“不斷情欲;準吃葷血之物;過午能食”。因此他最初出去講經(jīng)一般都是準備三輛車,一輛載佛經(jīng),一輛載酒肉,一輛載家仆妓女,因此被稱為三車和尚,這和西游記中盯改州的豬八戒很是相似。

第三個徒弟,應該是圓測大師,新羅國的王子,也是個外國人,也是學術淵博,與窺基大師齊名。圓測中規(guī)中矩,從事佛經(jīng)的弘揚,并且是貴族出身,跟西游記中的沙悟凈也很相似。

參考資料:人民網(wǎng)-歷史上的真實玄奘:三個徒弟均為取經(jīng)之后收的

唐玄奘取經(jīng)路線圖
1個回答2024-03-11 12:53

唐玄奘取經(jīng)的路線圖如下:

查看上圖,會發(fā)現(xiàn)唐玄奘取經(jīng)路線舍近求遠,原因是這和當時的社會情況有莫大的關系,當時唐朝并不像現(xiàn)在這樣有著世界地圖,當時人們對世界的認識還只是“天圓地方”,所以唐玄奘不走直線而干里詔追繞遠路進入印度也是情有可原。

而且在唐朝時期,西藏和云南很多地方都是未知的區(qū)域,人跡罕至,有的地方甚至連路都沒有,當時的唐玄奘需要翻越這座山,光靠人力是無法實現(xiàn)的。

擴展資料:

唐玄奘現(xiàn)實的三個徒弟

第一個徒弟是在唐僧回殲歲來的途中收的,據(jù)說是一個西域神童,聰穎絕倫,過目不忘,記憶力幾乎沒人能比得過他。這跟孫悟空很相似,孫悟空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相對于大唐來說本來就是異族人了,而且神通廣大和唐玄奘的神童大弟子的身份也十分相符。

第二個徒弟是開國元勛尉遲敬德的凱蔽侄子——窺基,出身將門,卻自幼通學儒典,熟讀兵書。窺基當和尚有三個條件:“不斷情欲;準吃葷血之物;過午能食”。因此他最初出去講經(jīng)一般都是準備三輛車,一輛載佛經(jīng),一輛載酒肉,一輛載家仆妓女,因此被稱為三車和尚,這和西游記中盯改州的豬八戒很是相似。

第三個徒弟,應該是圓測大師,新羅國的王子,也是個外國人,也是學術淵博,與窺基大師齊名。圓測中規(guī)中矩,從事佛經(jīng)的弘揚,并且是貴族出身,跟西游記中的沙悟凈也很相似。

參考資料:人民網(wǎng)-歷史上的真實玄奘:三個徒弟均為取經(jīng)之后收的

關于西天取經(jīng)的玄奘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20 10:50
小說可以看西游記
正史可以看大唐西域記
紀錄片可以看錢文忠的玄奘西游記
玄奘大師取來到底都是什么真經(jīng)
1個回答2024-03-12 23:41
大乘佛教的經(jīng)典著作,因為唐以前都是小乘佛教,即使有大乘也是一些不全的。
西游記第幾回講到玄奘去西天取經(jīng)?
1個回答2024-03-19 15:07
西游記第12回十二回 唐王秉誠修大會 觀音顯圣化金蟬

這一回 唐三藏受命西去,取經(jīng)故事即將開始。

劉全李翠蓮夫婦,同返人間。翠蓮是借身還魂,變了模樣,鬧笑話一小出,終得大團圓。

先前唐王過地府陰山,小鬼擋道,無銀錢收買。借了陽間頌鏈窮苦老漢些許紙錢(原來老漢人間行善,都化作地府錢財),今命尉遲恭車載銀兩,前往還債野蔽孫。老漢據(jù)死不受。唐王便命人,用了銀兩,造相國寺,廣傳佛法。

自相國寺起,講經(jīng)人無數(shù)。獨當年光蕊之子,名喚玄奘,金蟬轉(zhuǎn)世的高僧奪魁。唐王大喜,更設高壇,連日說法,眾生云集。

觀音自西山出,尋取經(jīng)人至此長安街,按落云頭,化作癩并缺頭和尚,聽玄奘講經(jīng),頭頭是道,點頭贊曰,取經(jīng)非此人莫屬。于是以大乘三藏真經(jīng)點撥眾人。唐王大喜,有心取真經(jīng)。玄奘出,愿舍命前往,二人拜成兄弟。

一人一馬,莫問前途,真性情也。
玄奘西天取經(jīng)為什么不選擇更近的路線,而要
1個回答2023-01-16 22:04
那年代也不知如何走吧
西天取經(jīng)玄奘的故事讀后感
1個回答2024-01-18 09:34
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法號玄奘,號三藏。是如來佛祖的二徒弟金蟬子,只因他不安心聽如來講經(jīng),故被如來貶下界,讓他終身拜佛。他恪守宗教信條和封建禮儀,迂腐頑固,是非不分。孫悟空對他忠心耿耿,可有一點所為的“錯”(打死妖怪或壞人),就念緊箍咒,把所有的錯都推在孫悟空身上。比如三打白骨精,被他念咒貶走。路上打死幾個要唐僧命的草寇,他讓把草寇埋了,并寫祭文:冤有頭,債有主,切莫告我取經(jīng)僧人,好漢告狀,只告行者,也不干八戒、沙僧之事。隨后反來復去念了幾十遍緊箍咒,把行者逐退。而八戒輕吃懶坐,且又不忠心,只要一有錯就袒護他,對行者太不公平。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唐僧還少嗎?對默默無聞工作的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干什么都好像是應該的,對溜須拍馬耍眼前花的小人,反倒信任有佳,悲哉!嘆哉!唐僧取經(jīng)后被如來封為“旃(zhán同‘氈’)檀功德佛”。
玄奘西天取經(jīng)
1個回答2024-02-12 19:53
幼年出家玄奘家貧,父母早喪。10歲隨哥哥進入佛門,13歲剃度出家,21歲受具足戒。前后遍訪佛教名師,先后從慧休、道深、道岳、法常、僧辯、玄會等學《攝大乘論》、《雜阿毗曇心論》、《成實論》、《俱舍論》以及《大般涅盤經(jīng)》等經(jīng)論,造詣日深。因感各派學說紛歧,難得定論,便決心至天竺學習佛教。貞觀元年(627)玄奘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準。然而玄奘決心已定,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始自長安神邑,終于王舍新城,長途跋涉十余萬里。
所以是他自己要去的。當時唐朝與西域關系不是很好,所以處處受阻難。
玄奘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2-07 05:40
唐僧為中國四大名著《西游記》中的人物,其原型為玄奘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