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道祖師陸州

所有陸氏的祖先是誰
1個回答2022-12-25 00:44
陸氏是由戰(zhàn)國時期齊宣王少子田通受封于平原陸鄉(xiāng)(今山東平原縣境內(nèi))因以得姓。陸姓的源頭主要有四股:顓項、媯姓、允姓和他族改姓。陸通,陸氏始祖元侯,齊宣王少子,分封于山東平原皈縣陸鄉(xiāng),因地得姓,被尊為陸氏始祖。
姓陸的老祖宗是誰
1個回答2024-06-10 20:55
姓陸的老祖宗是陸終
吳回在帝堯時任火神祝融,他的兒子名終。因為在陸鄉(xiāng)一帶,所以叫陸終。他的后世有的就以陸為姓,稱陸氏
陸羽是什么的鼻祖
1個回答2022-10-21 14:18
是中國茶道的鼻祖。

陸羽簡介:陸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jīng)》聞名于世,對中國茶業(yè)和世界茶業(yè)發(fā)展作出了卓越貢獻(xiàn),被譽(yù)為“茶仙”,尊為“茶圣”,祀為“茶神”。他也很善于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diào)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shù),并擅長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陸羽來到浙江吳興,與釋皎然為淄素忘年之交,“閉關(guān)對書”,撰《茶經(jīng)》三卷,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學(xué)著作。
姓陸的老祖宗是誰?
1個回答2024-04-03 08:31
姓陸的老祖宗是陸終 吳回在帝堯時任火神祝融,他的兒子名終。因為在陸鄉(xiāng)一帶,所以叫陸終。他的后世有的就以陸為姓,稱陸氏
神州陸沉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4-01-26 04:19
神州 :指 中國 ;陸沉:陸地?zé)o水而沉。中國大陸沉淪。 比喻 領(lǐng)土被 敵人 侵占。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桓公激慎入洛,過淮泗,踐北境,與諸僚屬登平乘樓,眺矚中原,慨然曰:‘遂使 神州陸沉 ,百年丘虛,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明閉敬其責(zé)!’” 繁態(tài)槐體寫法: 神州陸沉 成語語法: 作賓語、定語;指土地淪喪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 主謂式成語 產(chǎn)生年代: 古代成語
濱州人的祖先是誰?
1個回答2024-03-16 17:32

濱州人的多數(shù)祖先在山西

“濱州是一座移民城市”,這是很多人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然而,濱州人是從何處移民而來?對于這個問題的探尋與解答,其實也是一次尋根之旅。

按照現(xiàn)存的史料記載,濱州人最有可能來自山西洪洞“大槐樹”。

梅州有拜祖嗎
1個回答2024-05-13 07:40
梅州當(dāng)然有拜祖習(xí)俗了
尤其是春節(jié)還有清明節(jié)的時候
基本上很多人都返鄉(xiāng)祭祖的
馬祖巖的江西贛州馬祖巖
1個回答2024-03-23 09:55

馬祖巖位于江西贛州貢水東岸,因唐代高僧馬祖道一曾駐錫于此而得名。宋代,馬祖巖就已成為贛州著名的游覽勝地了,特別是在每年的九九重陽節(jié),來馬祖巖登高的游客可謂絡(luò)繹不絕。蘇軾、文天祥都云游過此處并賦有詩贊。明萬歷年間,僧人悟?qū)W和他的徒弟本慧在佛日峰建馬祖巖寺,香火始盛,延續(xù)數(shù)百年。馬祖巖有宋代以來的石刻6處,現(xiàn)存4處,屬市級文物。
現(xiàn)馬祖巖已被開辟為森林公園,園內(nèi)林木郁郁蔥蔥,鳥語花香,氣候宜人,是一個游覽的好去處。 馬祖巖,因唐代道一禪師駐錫而名載史冊。道一禪師(公元701-788),四川什邡縣人,俗姓馬,故時號馬祖,唐憲宗賜謚大寂禪師。
據(jù)同治版《贛州府志》記載,道一禪師“容貌奇異,牛行虎視,引舌舐鼻,足有二輪文”。這位奇人,唐開元年間,習(xí)禪于南岳衡山,師從懷讓和尚,而懷讓和尚是南宗始祖惠能高足,懷讓密傳南宗“心印”(頓悟之學(xué)),此后,作為南宗第三代宗祖的道一禪師,先后在福建建陽縣佛跡嶺、江西臨川、贛州水東佛日峰結(jié)廬傳經(jīng)。
據(jù)明嘉靖版《贛州府志》記載,唐開元二十年(732)前后,馬祖率徒眾自臨川西里山南下,來此誅茅覓洞棲身修行。但在此時間不長,馬祖即率徒遷錫于城東北龔公山。明萬歷年間(1573-1620)悟?qū)W和尚攜徒本慧來此建寺,冠名曰:“馬祖巖寺”。
水東佛日峰,不過263米,卻是俯瞰贛州城的最佳處。佇立山巔,往西邊望去,繁華的城市溫柔地匍匐著,但見人家稠密,華舍連綿,城墻逶迤,門樓聳秀,船帆林立,貢水長流,三江如虹。在這里,遠(yuǎn)可窺孤郁的郁孤臺、望闕臺,近可見古天竺寺、江東廟,山上有茂林修竹、珍禽異獸,山下有村舍人家、田野阡陌,身邊有清澈流泉、芬芳野花……道一禪師置身此等仙境,自然快樂如神仙?;颡?dú)自面壁誦經(jīng),或率眾共拜南祖,或放歌于山野,或縱情于川谷。于是,這座普通的山峰被注入了靈魂注入了故事傳說,馬祖移居寶華山后迅即獲取了一個新名——馬祖巖! 蘇東坡詩
北宋孔宗翰建筑石樓(今八境臺),佇立樓閣,指點(diǎn)虔州八景時,目光在東面凝聚許久,水東的馬祖巖,馬祖巖上的塵外亭(時有五亭,塵外亭、云端亭、駒巖亭、一憩亭、吸江亭)被他收入八景圖畫里。二十七年后,為虔州八景題詠詩文的蘇東坡來到虔州,深感“前詩未道出萬一”,但出于對已經(jīng)過世的孔宗翰的尊重,他沒有為八景再吟詩,然而,又七年后,遇赦從海南返歸的東坡先生再次路經(jīng)虔州時,他十步一歇地上了一回馬祖巖,在塵外亭上回首往事,感慨無限。這回,面對贛州城內(nèi)風(fēng)景如畫,想到自己年過六旬,已是老邁之人,不必太多顧忌,于是,欣然寫下了《塵外亭》詩篇,這是他破例為虔州八景二度寫詩的唯一一首。
楚山澹無塵,贛水清可厲。
散榮塵外游,麾手謝此世。
山高惜人力,十步輒一憩。
卻立浮云端,俯視萬井麗。
幽人宴坐處,龍虎為斬剃。
馬駒獨(dú)何疑,豈墮山鬼計。
夜垣非助我,謬敬欲其逝。
戲留一轉(zhuǎn)語,千載起攘袂。
文天祥詩
在蘇東坡前后,有無數(shù)文人騷客登臨馬祖巖,為之吟詠詩篇。其中最著名的當(dāng)數(shù)南宋狀元、贛州知府文天祥留下的詩篇,他數(shù)次登臨馬祖巖,或走上塵外亭追思蘇公豐采,或借助江山遙寄文人情懷,寫下了兩篇傳世之作:
禪關(guān)
秋風(fēng)吹日上禪關(guān),路入松花第一彎。
只愿四時煙露少,滿城樓閣見青山。
塵外
半山風(fēng)雨載江城,未脫人間總是塵。
中夜起看衣上月,清天如水露華新。

馬祖巖的江西贛州馬祖巖
1個回答2024-04-04 12:31

馬祖巖位于江西贛州貢水東岸,因唐代高僧馬祖道一曾駐錫于此而得名。宋代,馬祖巖就已成為贛州著名的游覽勝地了,特別是在每年的九九重陽節(jié),來馬祖巖登高的游客可謂絡(luò)繹不絕。蘇軾、文天祥都云游過此處并賦有詩贊。明萬歷年間,僧人悟?qū)W和他的徒弟本慧在佛日峰建馬祖巖寺,香火始盛,延續(xù)數(shù)百年。馬祖巖有宋代以來的石刻6處,現(xiàn)存4處,屬市級文物。
現(xiàn)馬祖巖已被開辟為森林公園,園內(nèi)林木郁郁蔥蔥,鳥語花香,氣候宜人,是一個游覽的好去處。 馬祖巖,因唐代道一禪師駐錫而名載史冊。道一禪師(公元701-788),四川什邡縣人,俗姓馬,故時號馬祖,唐憲宗賜謚大寂禪師。
據(jù)同治版《贛州府志》記載,道一禪師“容貌奇異,牛行虎視,引舌舐鼻,足有二輪文”。這位奇人,唐開元年間,習(xí)禪于南岳衡山,師從懷讓和尚,而懷讓和尚是南宗始祖惠能高足,懷讓密傳南宗“心印”(頓悟之學(xué)),此后,作為南宗第三代宗祖的道一禪師,先后在福建建陽縣佛跡嶺、江西臨川、贛州水東佛日峰結(jié)廬傳經(jīng)。
據(jù)明嘉靖版《贛州府志》記載,唐開元二十年(732)前后,馬祖率徒眾自臨川西里山南下,來此誅茅覓洞棲身修行。但在此時間不長,馬祖即率徒遷錫于城東北龔公山。明萬歷年間(1573-1620)悟?qū)W和尚攜徒本慧來此建寺,冠名曰:“馬祖巖寺”。
水東佛日峰,不過263米,卻是俯瞰贛州城的最佳處。佇立山巔,往西邊望去,繁華的城市溫柔地匍匐著,但見人家稠密,華舍連綿,城墻逶迤,門樓聳秀,船帆林立,貢水長流,三江如虹。在這里,遠(yuǎn)可窺孤郁的郁孤臺、望闕臺,近可見古天竺寺、江東廟,山上有茂林修竹、珍禽異獸,山下有村舍人家、田野阡陌,身邊有清澈流泉、芬芳野花……道一禪師置身此等仙境,自然快樂如神仙。或獨(dú)自面壁誦經(jīng),或率眾共拜南祖,或放歌于山野,或縱情于川谷。于是,這座普通的山峰被注入了靈魂注入了故事傳說,馬祖移居寶華山后迅即獲取了一個新名——馬祖巖! 蘇東坡詩
北宋孔宗翰建筑石樓(今八境臺),佇立樓閣,指點(diǎn)虔州八景時,目光在東面凝聚許久,水東的馬祖巖,馬祖巖上的塵外亭(時有五亭,塵外亭、云端亭、駒巖亭、一憩亭、吸江亭)被他收入八景圖畫里。二十七年后,為虔州八景題詠詩文的蘇東坡來到虔州,深感“前詩未道出萬一”,但出于對已經(jīng)過世的孔宗翰的尊重,他沒有為八景再吟詩,然而,又七年后,遇赦從海南返歸的東坡先生再次路經(jīng)虔州時,他十步一歇地上了一回馬祖巖,在塵外亭上回首往事,感慨無限。這回,面對贛州城內(nèi)風(fēng)景如畫,想到自己年過六旬,已是老邁之人,不必太多顧忌,于是,欣然寫下了《塵外亭》詩篇,這是他破例為虔州八景二度寫詩的唯一一首。
楚山澹無塵,贛水清可厲。
散榮塵外游,麾手謝此世。
山高惜人力,十步輒一憩。
卻立浮云端,俯視萬井麗。
幽人宴坐處,龍虎為斬剃。
馬駒獨(dú)何疑,豈墮山鬼計。
夜垣非助我,謬敬欲其逝。
戲留一轉(zhuǎn)語,千載起攘袂。
文天祥詩
在蘇東坡前后,有無數(shù)文人騷客登臨馬祖巖,為之吟詠詩篇。其中最著名的當(dāng)數(shù)南宋狀元、贛州知府文天祥留下的詩篇,他數(shù)次登臨馬祖巖,或走上塵外亭追思蘇公豐采,或借助江山遙寄文人情懷,寫下了兩篇傳世之作:
禪關(guān)
秋風(fēng)吹日上禪關(guān),路入松花第一彎。
只愿四時煙露少,滿城樓閣見青山。
塵外
半山風(fēng)雨載江城,未脫人間總是塵。
中夜起看衣上月,清天如水露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