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關于誠信的句子

大學生與誠信道德的關系
1個回答2024-02-05 01:16
首先大學生是個人,是個社會人,就要遵守社會公德。與人相交就要誠信。否則在社會上行走將很艱難。

我們很多人認為大學生是個完美的人,什么事情都要知道,而且不僅要會而且要精通。這是一個非常過分的要求,也是不道德的。

大學里大學的課本沒有講過什么是道德,為什么要有道德,如何才有道德。甚至有的老師就是不道德的表率,何以讓大學生有道德?

大學里沒講,家長應該來講,父母沒有道德,何以讓孩子有道德?子不教,你之過。

大家都對大學生的希望很高,希望大學生是有道德,而且做個表率,不過是強人所難。

雖然這樣,大學生也要想法學習如何才有道德,爭取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經中涉及誠信的部分
1個回答2024-04-19 13:45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怎樣培養(yǎng)孩子誠信的品德
1個回答2024-03-06 00:54
孩子的老師就是父母,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所以你要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什么樣,你自己就得什么樣。
誠實守信美德少年事例?
1個回答2024-02-02 01:25

一:張語涵,女,2005年9月出生,三莊鎮(zhèn)豎旗小學三年級學生,她樂于助人、關心集體,誠實守信,勤奮學習、成績優(yōu)秀。

因此,年年都被評為“三好學生”,“百佳少年”。在學習上,她刻苦努力,一絲不茍,愛鉆研,能夠虛心請教,不恥下問。從入學到現(xiàn)在她作業(yè)工整、能及時完成,成績優(yōu)異,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她喜歡閱讀,一有空就讀書,一有書就愛不釋手,飯后睡前總是手不釋卷。從童話故事到歷史讀本,從自然科學到天文知識,她都讀的津津有味。廣泛的閱讀開闊了她的眼界,同時也提高了她的寫作水平。在成長的道路上,她雖然暫時取得一點點成績,但她清楚知道,是父母的辛苦養(yǎng)育了她,是老師的辛勤培育了她,以后成長的路還很長,需要她努力學習的東西還很多。二:李昕蔚,男,漢族,現(xiàn)年11歲,廣元市青川縣喬莊鎮(zhèn)中心小學五年級二班班長,學校大隊部大隊長。李昕蔚是學生中勤奮好學、誠實守信的典型。在家里,他尊老愛幼,獨立自強;在學校,他勤奮好學,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在社會,他誠實守信,遵守社會公德,熱心公益活動。小小年紀的他總是用熾熱的愛心和滿腔的熱情感染著身邊每一個人。三:劉洪帆,男,1997年4月出生,金塔縣第三中學八年級(21)班學生。老師的言傳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他幼小的心靈里種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種子,使他一天天茁壯成長為一名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在家里,他是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獨立自強的好孩子;在學校,他是位勤奮學習,心系集體,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的優(yōu)秀團員;在社會,他是位誠實守信,遵守社會公德,熱心公益活動的好少年。他的品德修養(yǎng)深受老師、同學和周圍人的一致好評。

厚于德,誠于信,敏于行。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4-02-03 08:33
?——厚于德?!昂竦隆背鲎浴吨芤住罚骸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昂裼诘隆?,即具有像大地一樣寬厚的美德,容載萬物,仁愛奉獻?!昂裼诘隆奔仁侵腥A民族美德的一種概括,也代表了廣東人的道德情懷和價值追求。一是體現(xiàn)了源遠流長的嶺南歷史文化傳統(tǒng),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二是體現(xiàn)了廣東人的現(xiàn)代道德情懷,展現(xiàn)了廣東人尚德、樂善、好施的精神品格。三是體現(xiàn)了廣東未來的價值追求,有利于推動全體社會成員樹立做人德為上、做事德為先的道德理念,使廣東人既富于物、又厚于德。



——誠于信。“誠信”出自《逸周書》:“成年不嘗,信誠匡助,以輔殖財。”“誠于信”就是要嚴格地遵守待人處事的信譽和信用,積極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做到真誠、有信、無欺,它是為人處世之根本、企業(yè)生存之基礎、社會和諧之基石?!罢\于信”植根于廣東人悠久的商業(yè)文化傳統(tǒng),展現(xiàn)出廣東人“誠待四方、信義天下”的精神風范和講誠信、守規(guī)則、善合作的精神特質。“誠于信”也成就了廣東改革開放的輝煌,正是“誠于信”的文化精神,使得廣東在改革開放過程中,能夠吸引、匯聚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資源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當前,廣東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必須進一步弘揚誠信精神,深入開展“三打兩建”活動,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營造重信譽、守信用、講信義的良好社會環(huán)境,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



——敏于行。“敏于行”出自《論語》:“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即要注重實干,敏動善行?!懊粲谛小笔菑V東引以自豪的地域精神特質,主要包括三層涵義:一是敢為人先,勇于探索,先行先試。二是善于把握發(fā)展先機,把先進的思想及時轉化落實到行動上,注重實干、敏于行動、務實不張揚。三是善于應變、靈活變通。每當面臨重大的歷史轉折,廣東人總能及時把握和順應時代潮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大膽創(chuàng)新,解決發(fā)展難題。
當代大學生應如何遵守誠信道德
1個回答2024-02-13 11:36
第一階段:慎獨。做與不做的標準在于問心無愧。
第二階段:利他。發(fā)在內心去幫助別人,而非由于自己的私心不去做,即便去罵、訓、打,只要秉著一顆真正幫助別人的心,即可。
第三階段:無為。達到一定程度后,順其自然,發(fā)于心,行于臻。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誠信的品德
1個回答2024-02-28 12:46
培養(yǎng)孩子人格品德,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你不用刻意的教孩子怎么做,他會自然而然的受你影響,從而向你學習。
請談談當代大學生的誠信道德
1個回答2024-02-05 12:56
這個無法給予絕對答案,看個人素質和修養(yǎng),相信大部分大學生沒被社會傳染,內心還是光明的
誠實守信美德少年事例
1個回答2024-03-05 13:16

一:張語涵,女,2005年9月出生,三莊鎮(zhèn)豎旗小學三年級學生,她樂于助人、關心集體,誠實守信,勤奮學習、成績優(yōu)秀。因此,年年都被評為“三好學生”,“百佳少年”。

在學習上,她刻苦努力,一絲不茍,愛鉆研,能夠虛心請教,不恥下問。從入學到現(xiàn)在她作業(yè)工整、能及時完成,成績優(yōu)異,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她喜歡閱讀,一有空就讀書,一有書就愛不釋手,飯后睡前總是手不釋卷。從童話故事到歷史讀本,從自然科學到天文知識,她都讀的津津有味。廣泛的閱讀開闊了她的眼界,同時也提高了她的寫作水平。在成長的道路上,她雖然暫時取得一點點成績,但她清楚知道,是父母的辛苦養(yǎng)育了她,是老師的辛勤培育了她,以后成長的路還很長,需要她努力學習的東西還很多。

二:李昕蔚,男,漢族,現(xiàn)年11歲,廣元市青川縣喬莊鎮(zhèn)中心小學五年級二班班長,學校大隊部大隊長。李昕蔚是學生中勤奮好學、誠實守信的典型。在家里,他尊老愛幼,獨立自強;在學校,他勤奮好學,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在社會,他誠實守信,遵守社會公德,熱心公益活動。小小年紀的他總是用熾熱的愛心和滿腔的熱情感染著身邊每一個人。

三:劉洪帆,男,1997年4月出生,金塔縣第三中學八年級(21)班學生。老師的言傳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他幼小的心靈里種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種子,使他一天天茁壯成長為一名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在家里,他是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獨立自強的好孩子;在學校,他是位勤奮學習,心系集體,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的優(yōu)秀團員;在社會,他是位誠實守信,遵守社會公德,熱心公益活動的好少年。他的品德修養(yǎng)深受老師、同學和周圍人的一致好評。

誠信是美德,講述名人的誠信故事都有哪些?
1個回答2024-01-09 13:36
季札掛劍

延陵季子將要到西邊去訪問晉國,佩帶寶劍拜訪了徐國國君。徐國國君觀賞季子的寶劍,嘴上沒有說什么,但臉色透露出想要寶劍的意思。延陵季子因為有出使上國的任務,就沒有把寶劍獻給徐國國君,但是他心里已經答應給他了。季子出使在晉國,總想念著回來,可是徐君卻已經死在楚國。于是,季子解下寶劍送給繼位的徐國國君。隨從人員阻止他說:"這是吳國的寶物,不是用來作贈禮的。"延陵季子說:"我不是贈給他的。前些日子我經過這里,徐國國君觀賞我的寶劍,嘴上沒有說什么,但是他的臉色透露出想要這把寶劍的表情;我因為有出使上國的任務,就沒有獻給他。雖是這樣,在我心里已經答應給他了。如今他死了,就不再把寶劍進獻給他,這是欺騙我自己的良心。因為愛惜寶劍而違背自己的良心,正直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于是解下寶劍送給了繼位的徐國國君。繼位的徐國國君說:"先君沒有留下遺命,我不敢接受寶劍。"于是,季子把寶劍掛在了徐國國君墳墓邊的樹上就離開了。徐國人贊美延陵季子,歌唱他說:"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原文1
①延陵季子②將西聘③晉,帶寶劍以過[11]徐君④。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為有上國⑤之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使于晉,顧反⑥,則徐君死于楚,于是脫劍致之嗣君⑦。從者止之曰:"此吳國之寶,非所以贈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贈之也,先日吾來,徐君觀吾劍,不言而其色欲之;吾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雖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是欺心也。愛劍偽⑧心,廉者不為也。"遂脫⑨劍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于是季子以劍帶徐君墓樹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⑩,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注釋
①本文選自《新序·雜事卷七》。作者劉向,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蘇省沛縣)人,西漢后期著名的經學家、目錄學家和文學家。《新序》和《說苑》是劉向在任校中秘書時編撰的兩部分類歷史故事集。②延陵季子:季札(zhá),春秋時期吳國人,因封地延陵而得名延陵季子。③聘:訪問,指古代諸侯之間或諸侯與天子之間派使節(jié)問候。④徐君:徐國國君。徐國在今安徽泗縣北。⑤上國:指春秋時中原諸侯國。北方之國。另一說指大國。⑥顧反:總想著回來。⑦嗣(sì)君:此指徐國即位的君主。⑧偽:欺。⑨脫:解下。⑩兮:語氣詞。故:故舊。[11]過:拜訪。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