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微紀元

微紀元是三體的關系?
1個回答2024-01-20 16:06

不是?!段⒓o元》和《三體》都是劉慈欣小說,但是彼此是獨立的故事,沒有關系。

《三體》從時間空間都異常宏大,是絕望的叢林法則?!段⒓o元》是中篇小說,情節(jié)比較簡單,就是地球資源即將枯竭,新興人類進化得非常微小,即使很少的資源都還可以生存。

微紀元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3-17 07:28

劉慈欣的《微紀元》講述了在未來,人類發(fā)現(xiàn)自己即將面臨一場來自太陽的災難,于是派出十幾艘宇宙飛船進行可生活行星的搜索,結果都無功而返。

這些人被稱作“先行者”,而這里的先行者是最后駕駛飛船回歸地球的,自認為宇宙的最后一個人。但之后,他驚訝的發(fā)現(xiàn),人類沒有滅絕,他們以另一種方式繼續(xù)生活著。

《微紀元》內容簡介

先行者知道,他現(xiàn)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個人了。

他是在飛船越過冥王星時知道的,從這里看去,太陽是一顆暗淡的星星,同三十年前他飛出太陽系時沒有兩樣。但飛船計算機剛剛進行的視行差測量告訴他,冥王星的軌道外移了許多,由此可以計算出太陽比他啟程時損失了百分之四點七四的質量,由此又可推論出另外一個使他的心先彎坦納是顫抖然后冰凍的結論。

那事已經(jīng)發(fā)生了。

其實,在他啟程時,人類已經(jīng)知道那事要發(fā)生了,通過發(fā)射上萬只穿過太陽的探測器,天體物理學家確定了太陽將要發(fā)生一次短暫的能量閃爍,并損失大約百分之五的質量。

如果太陽有記憶,它不會對此感到不信碼安,在幾十億年的漫長生涯中,它曾經(jīng)歷過比這大得多的巨變。當它從星云的旋渦中誕生時,它的生命的巨變是以毫秒為單位的,在那輝煌的一刻,引力的坍縮使核聚變的火焰照亮星云混沌的黑暗……

它知道自己的生命是一個過程,盡管現(xiàn)在處于這個過程中最穩(wěn)定的時期,偶然的、小小的突變總是免不了的,就像平靜的水面上不時有一個小氣泡浮起并破裂。能量和質量埋沒的損失算不了什么,它還是它,一顆中等大小,視星等為-26.8的恒星。

甚至太陽系的其它部分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水星可能被熔化,金星稠密的大氣將被剝離,再往外圍的行星所受的影響就更小了——火星的顏色可能由于表面的熔化而由紅變黑;地球嘛,只不過表面溫度升高至四千攝氏度,這可能會持續(xù)一百小時左右,海洋肯定會被蒸發(fā),各大陸表面巖石也會熔化一層,但僅此而已。

這以后,太陽又將很快恢復原狀,但由于質量的損失,各行星的軌道會稍微后移。這影響就更小了,比如地球,氣溫可能稍稍下降,平均降到零下一百一十攝氏度左右,這有助于熔化的表面重新凝結,并多少保留一些水和大氣。

擴展資料:

《微紀元》是2010年4月由沈陽出版社出版的一部科幻類圖書,作者是劉慈欣,該書講述了未來人類去尋找新的星球,最后一個回去后發(fā)現(xiàn)人類換了一種生活方式。

劉慈欣(Cixin Liu),1963年6月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南省信陽市羅山,山西人 ,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 科幻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第九屆全委會委員,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陽泉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同時也是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

劉慈欣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他一邊在山西省陽泉市的娘子關發(fā)電廠擔任計算機工程師,一邊利用業(yè)余時間出版了13本小說集。他連續(xù)數(shù)年獲得中國科幻文學最高獎銀河獎,2013年,更是以37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成為第一位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榜的科幻作家。

微紀元的主旨和內容?
1個回答2024-07-12 18:48

《微紀元》的主旨是對地球對人類未來生存的關心與關注并予以警示同時也表現(xiàn)了人類頑強的生命力。《微紀元》的主要內容:人類預見到一萬多年后,地球會因太陽的爆發(fā)而毀滅。人類在經(jīng)過了兩百年之后決定派人乘坐方舟飛船到宇宙空間尋找適合生存的星球,這些人被稱為先行者。方舟號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探索了六十多個星系一無所獲,于是返回地球,但此時的地球早已度過了兩萬五千年。地球已不再是原來的樣子,而人類也沒有完全滅絕,而是被一位基因工程師修改了基因變成了十微米左右的微人類。這些人類在地底避難靠著微不足道的資源撐過了最艱難時刻,并重新繁育出燦爛的人類文明。

微紀元的介紹
1個回答2023-04-27 17:12

《微紀元》是2010年沈陽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慈欣,該書是一部科幻小說。

微紀元的內容簡介
1個回答2023-08-19 17:11

先行者知道,他是全宇宙中惟一的一個人了。他是在飛船越過冥王星時知道的,從這里看去,太陽是一個暗淡的星星,同三十年前他飛出太陽系時沒有兩樣。但飛船計算機剛剛進行的視行差測量告訴他,冥王星的軌道外移了許多,由此可以計算出太陽比他啟程時損失了4。74%的質量,由此又可推論出另外一個使他的心先是顫抖然后冰凍的結論。

劉慈欣的《微紀元》主要講的什么內容?
1個回答2024-02-01 23:24

劉慈欣的《微紀元》講述了在未來,人類發(fā)現(xiàn)自己即將面臨一場來自太陽的災難,于是派出十幾艘宇宙飛船進行可生活行星的搜索,結果都無功而返。

這些人被稱作“先行者”,而這里的先行者是最后駕駛飛船回歸地球的,自認為宇宙的最后一個人。但之后,他驚訝的發(fā)現(xiàn),人類沒有滅絕,他們以另一種方式繼續(xù)生活著。

《微紀元》內容簡介

先行者知道,他現(xiàn)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個人了。

他是在飛船越過冥王星時知道的,從這里看去,太陽是一顆暗淡的星星,同三十年前他飛出太陽系時沒有兩樣。但飛船計算機剛剛進行的視行差測量告訴他,冥王星的軌道外移了許多,由此可以計算出太陽比他啟程時損失了百分之四點七四的質量,由此又可推論出另外一個使他的心先是顫抖然后冰凍的結論。

那事已經(jīng)發(fā)生了。

其實,在他啟程時,人類已經(jīng)知道那事要發(fā)生了,通過發(fā)射上萬只穿過太陽的探測器,天體物理學家確定了太陽將要發(fā)生一次短暫的能量閃爍,并損失大約百分之五的質量。

如果太陽有記憶,它不會對此感到不安,在幾十億年的漫長生涯中,它曾經(jīng)歷過比這大得多的巨變。當它從星云的旋渦中誕生時,它的生命的巨變是以毫秒為單位的,在那輝煌的一刻,引力的坍縮使核聚變的火焰照亮星云混沌的黑暗……

它知道自己的生命是一個過程,盡管現(xiàn)在處于這個過程中最穩(wěn)定的時期,偶然的、小小的突變總是免不了的,就像平靜的水面上不時有一個小氣泡浮起并破裂。能量和質量的損失算不了什么,它還是它,一顆中等大小,視星等為-26.8的恒星。

甚至太陽系的其它部分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水星可能被熔化,金星稠密的大氣將被剝離,再往外圍的行星所受的影響就更小了——火星的顏色可能由于表面的熔化而由紅變黑;地球嘛,只不過表面溫度升高至四千攝氏度,這可能會持續(xù)一百小時左右,海洋肯定會被蒸發(fā),各大陸表面巖石也會熔化一層,但僅此而已。

這以后,太陽又將很快恢復原狀,但由于質量的損失,各行星的軌道會稍微后移。這影響就更小了,比如地球,氣溫可能稍稍下降,平均降到零下一百一十攝氏度左右,這有助于熔化的表面重新凝結,并多少保留一些水和大氣。

擴展資料:

《微紀元》是2010年4月由沈陽出版社出版的一部科幻類圖書,作者是劉慈欣,該書講述了未來人類去尋找新的星球,最后一個回去后發(fā)現(xiàn)人類換了一種生活方式。

劉慈欣(Cixin Liu),1963年6月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南省信陽市羅山,山西人 ,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 科幻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第九屆全委會委員,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陽泉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同時也是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

劉慈欣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他一邊在山西省陽泉市的娘子關發(fā)電廠擔任計算機工程師,一邊利用業(yè)余時間出版了13本小說集。他連續(xù)數(shù)年獲得中國科幻文學最高獎銀河獎,2013年,更是以37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成為第一位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榜的科幻作家。

劉慈欣微紀元講得什么?
1個回答2024-06-04 04:31

劉慈欣的《微紀元》講述了在未來,人類發(fā)現(xiàn)自己即將面臨一場來自太陽的災難,于是派出十幾艘宇宙飛船進行可生活行星的搜索,結果都無功而返。 這些人被稱作“先行者”,而這里的先行者是最后駕駛飛船回歸地球的,自認為宇宙的最后一個人。但之后,他驚訝的發(fā)現(xiàn),人類沒有滅絕,他們以另一種方式繼續(xù)生活著。 《微紀元》內容簡介 先行者知道,他現(xiàn)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個人了。 他是在飛船越過冥王星時知道的,從這里看去,太陽是一顆暗淡的星星,同三十年前他飛出太陽系時沒有兩樣。但飛船計算機剛剛進行的視行差測量告訴他,冥王星的軌道外移了許多,由此可以計算出太陽比他啟程時損失了百分之四點七四的質量,由此又可推論出另外一個使他的心先是顫抖然后冰凍的結論。 那事已經(jīng)發(fā)生了。 其實,在他啟程時,人類已經(jīng)知道那事要發(fā)生了,通過發(fā)射上萬只穿過太陽的探測器,天體物理學家確定了太陽將要發(fā)生一次短暫的能量閃爍,并損失大約百分之五的質量。 如果太陽有記憶,它不會對此感到不安,在幾十億年的漫長生涯中,它曾經(jīng)歷過比這大得多的巨變。當它從星云的旋渦中誕生時,它的生命的巨變是以毫秒為單位的,在那輝煌的一刻,引力的坍縮使核聚變的火焰照亮星云混沌的黑暗…… 它知道自己的生命是一個過程,盡管現(xiàn)在處于這個過程中最穩(wěn)定的時期,偶然的、小小的突變總是免不了的,就像平靜的水面上不時有一個小氣泡浮起并破裂。能量和質量的損失算不了什么,它還是它,一顆中等大小,視星等為-26.8的恒星。 甚至太陽系的其它部分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水星可能被熔化,金星稠密的大氣將被剝離,再往外圍的行星所受的影響就更小了——火星的顏色可能由于表面的熔化而由紅變黑;地球嘛,只不過表面溫度升高至四千攝氏度,這可能會持續(xù)一百小時左右,海洋肯定會被蒸發(fā),各大陸表面巖石也會熔化一層,但僅此而已。 這以后,太陽又將很快恢復原狀,但由于質量的損失,各行星的軌道會稍微后移。這影響就更小了,比如地球,氣溫可能稍稍下降,平均降到零下一百一十攝氏度左右,這有助于熔化的表面重新凝結,并多少保留一些水和大氣。

求劉慈欣作品,微紀元,主要內容?
1個回答2024-07-13 01:11

內容簡介編輯在未來,人類發(fā)現(xiàn)自己即將面臨一場來自太陽的災難,于是派出十幾艘宇宙飛船進行可生活行星的搜索,結果都無功而返。這些人被稱作“先行者”,而這里的先行者是最后駕駛飛船回歸地球的,自認為宇宙的最后一個人。但之后,他驚訝的發(fā)現(xiàn),人類沒有滅絕,他們以另一種方式繼續(xù)生活著……

劉慈欣的《微紀元》講了什么?
1個回答2024-01-20 15:38

劉慈欣的《微紀元》講述了在未來,人類發(fā)現(xiàn)自己即將面臨一場來自太陽的災難,于是派出十幾艘宇宙飛船進行可生活行星的搜索,結果都無功而返。

這些人被稱作“先行者”,而這里的先行者是最后駕駛飛船回歸地球的,自認為宇宙的最后一個人。但之后,他驚訝的發(fā)現(xiàn),人類沒有滅絕,他們以另一種方式繼續(xù)生活著。

《微紀元》內容簡介

先行者知道,他現(xiàn)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個人了。

他是在飛船越過冥王星時知道的,從這里看去,太陽是一顆暗淡的星星,同三十年前他飛出太陽系時沒有兩樣。但飛船計算機剛剛進行的視行差測量告訴他,冥王星的軌道外移了許多,由此可以計算出太陽比他啟程時損失了百分之四點七四的質量,由此又可推論出另外一個使他的心先彎坦納是顫抖然后冰凍的結論。

那事已經(jīng)發(fā)生了。

其實,在他啟程時,人類已經(jīng)知道那事要發(fā)生了,通過發(fā)射上萬只穿過太陽的探測器,天體物理學家確定了太陽將要發(fā)生一次短暫的能量閃爍,并損失大約百分之五的質量。

如果太陽有記憶,它不會對此感到不信碼安,在幾十億年的漫長生涯中,它曾經(jīng)歷過比這大得多的巨變。當它從星云的旋渦中誕生時,它的生命的巨變是以毫秒為單位的,在那輝煌的一刻,引力的坍縮使核聚變的火焰照亮星云混沌的黑暗……

它知道自己的生命是一個過程,盡管現(xiàn)在處于這個過程中最穩(wěn)定的時期,偶然的、小小的突變總是免不了的,就像平靜的水面上不時有一個小氣泡浮起并破裂。能量和質量埋沒的損失算不了什么,它還是它,一顆中等大小,視星等為-26.8的恒星。

甚至太陽系的其它部分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水星可能被熔化,金星稠密的大氣將被剝離,再往外圍的行星所受的影響就更小了——火星的顏色可能由于表面的熔化而由紅變黑;地球嘛,只不過表面溫度升高至四千攝氏度,這可能會持續(xù)一百小時左右,海洋肯定會被蒸發(fā),各大陸表面巖石也會熔化一層,但僅此而已。

這以后,太陽又將很快恢復原狀,但由于質量的損失,各行星的軌道會稍微后移。這影響就更小了,比如地球,氣溫可能稍稍下降,平均降到零下一百一十攝氏度左右,這有助于熔化的表面重新凝結,并多少保留一些水和大氣。

擴展資料:

《微紀元》是2010年4月由沈陽出版社出版的一部科幻類圖書,作者是劉慈欣,該書講述了未來人類去尋找新的星球,最后一個回去后發(fā)現(xiàn)人類換了一種生活方式。

劉慈欣(Cixin Liu),1963年6月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南省信陽市羅山,山西人 ,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 科幻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第九屆全委會委員,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陽泉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同時也是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

劉慈欣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他一邊在山西省陽泉市的娘子關發(fā)電廠擔任計算機工程師,一邊利用業(yè)余時間出版了13本小說集。他連續(xù)數(shù)年獲得中國科幻文學最高獎銀河獎,2013年,更是以37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成為第一位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榜的科幻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