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尺巷的故事

與七尺巷類似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19 00:27
1、《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dāng)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后,盡量顫型升不與廉頗發(fā)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2、《李斯特義收學(xué)員》 :有個姑娘要開音樂會,在海報上說自己是李斯特的學(xué)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現(xiàn)在姑娘面前。姑娘驚恐萬狀,抽泣著說,冒稱是出于生計,并請求寬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彈給他聽,并加以指點,最后爽快地說:“大膽地上臺演奏,你現(xiàn)在已是我的學(xué)生。你可以向劇場經(jīng)理宣布,晚會最后一個節(jié)目,由老師為學(xué)生演奏。”李斯特在音樂會上彈了最后一曲。
3、《仁義胡同 》: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里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fā)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quán)望來出面解決此事。董篤行看后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墻,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jié)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奔胰俗x后,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結(jié)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后,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4、《宰相肚里能撐船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后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于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yīng)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dāng)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茄老。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庇腥速澥Y琬“宰相肚里能撐船”。
5、《張英讓地》:清朝康熙年間有個大學(xué)士名叫張英,一天張英收到家信,說家人為了爭三尺寬的宅基地,與鄰居發(fā)生糾紛,要他用職權(quán)疏通關(guān)系,打贏這場官司,張英閱信后坦然一笑,揮筆寫了一封信,,并附詩一首: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有何妨?萬里長城租枯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讓出三尺宅基地,鄰居見了,也主動相讓,結(jié)果成了六尺巷,這個化干戈為玉帛的故事流傳至今。
“七尺巷”的故事內(nèi)容
1個回答2024-03-03 23:57
清康熙年,桐城張英官拜文華殿大學(xué)士,老家的鄰居和他家之間有一條一尺寬的小巷,鄰居要擴建占用這條小巷,張家不同意,于是爭吵起來,張家寫信給張英,張英以詩回信“ 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于是家里人主動讓出三尺,鄰居很慚愧也讓出三尺,于是就成了“七尺巷”。
八尺巷的典故 關(guān)于八尺巷的典故
1個回答2024-03-15 07:42
1、清代康熙年間,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fā)生了爭執(zhí),因兩家宅地都是祖上基業(yè),時間又久遠,對于宅界誰也不肯相讓。雙方將官司打到縣衙,因年代久遠,沒有什么強有力的證據(jù),縣令難以明斷,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成了一比糊涂賬;又因雙方都是官位顯赫、名門望族,縣官其實也不敢輕易了斷。

2、于是張家人便千里傳書給遠在京城的張英。期望張英能利用他的權(quán)力幫他們解決掉吳家。張英大人閱過來信,只是釋然一笑,旁邊的人面面相覷,莫名其妙。后批詩一首云:“千里來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 然后回書信到老家。

3、張家人聽說書信回來了,想必張英喜不自禁,以為張英一定有一個強硬的辦法,或者有一條錦囊妙計,誰知一首打油詩,甚是不悅,奈何目前爭執(zhí)不下,張英又不給他們解決,張英又身居高位,不得不從啊,便聽從張英之言退讓了三尺。

4、第二天一大早立即動員將垣墻拆讓三尺,這老鄰居吳家見此情形,深受感動,沒想到這張家竟主動讓出三尺,再者本來跟張家也是多年的老鄰居,因為此事還影響兩家人的感情,便也讓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

5、張英的行為,不僅化解了兩家多年來為爭執(zhí)宅基矛盾,讓兩家盡釋前嫌,重歸于好。也造福了鄉(xiāng)里,從此一條六尺巷的巷子,村民們可以由此自由通過,一時之間傳為一段佳話。

6、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長100米、寬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間,巷道兩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著“禮讓”二字。六尺巷東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為張英宰相府,巷北為吳氏宅,全長100米、寬2米,均由鵝卵石鋪就?!傲呦铩敝黧w建筑包括巷道、東邊的“禮讓”石牌坊和西邊的“懿德流芳”石牌坊、休閑廣場、詩畫照壁、假山石等?!傲呦铩弊鳛橐粋€文化的新載體,其典故所包含的謙和禮讓精神實際上也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它的“寬”不是寬在“六尺”上,而是“寬”在人們的心靈境界與和諧禮讓精神上。
“七尺巷”的故事內(nèi)容?
1個回答2024-01-06 20:05

清康熙年,桐城張英官拜文華殿大學(xué)士,老家的鄰居和他家之間有一條一尺寬的小巷,鄰居要擴建占用這條小巷,張家不同意,于是爭吵起來,張家寫信給張英,張英以詩回信“ 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于是家里人主動讓出三尺,鄰居很慚愧也讓出三尺,于是就成了“七尺巷”。

與三尺巷有關(guān)的故事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1-23 00:50
說古代安徽桐城縣有兩家鄰居因為蓋房子發(fā)生矛盾!互不相讓!其中一戶就給家中在京城做丞相的親戚去了一封信,希望得到他的支持。結(jié)果是:丞相回信說~~~~~~~~~讓他三尺又何妨!意識就是叫他想開點!不要斤斤計較!結(jié)果就有了歷史上的三尺巷!

我記的不全了!大概故事就是這樣的!
三尺巷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30 17:08

清朝康熙時,安徽桐城出了個叫張英的,當(dāng)上了宰相,鄰居吳氏欲侵占他的宅邊地,家人馳書北京,要張英憑官威壓一壓吳氏氣焰。誰知張英卻回詩一首曰:“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退讓。家人得詩,主動退讓三尺。吳氏聞之,受到感動也后撤三尺,三加三等于六,才成了“六尺巷”。巷口,中間陰文鐫刻著“三尺巷”的圖畫故事。

張英(1637-1708)的長子張廷瓚,是康熙時的進士。張英的第三個兒子張廷玉(1672-1755),康熙時進士,官至保和殿大學(xué)士、軍機大臣。雍正設(shè)軍機處,其規(guī)章制度均由他擬定。乾隆時又深得信任,加太保。為官于康雍乾三代,共50年。這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官場上也是少見的?!睹魇贰返木幊桑褪菑埻⒂袢慰偛脮r的成果。張英的五子也是雍正時的進士,官工部侍郎、禮部侍郎、內(nèi)閣學(xué)士。相傳桐城當(dāng)?shù)貛装倌陙砭陀小案缸釉紫喔薄ⅰ拔謇锶M士”、“隔河兩狀元”的說法。

三尺巷故事的意義?
1個回答2024-02-16 08:23

三尺巷也叫六尺巷。說的是清代開國狀元秘書院大學(xué)士傅以漸開導(dǎo)家人禮讓的真實故事。故事梗概為,家中因為與鄰居有宅基糾紛,便與傅以漸修書一封,希望他能為家中撐腰。收到家人來書,傅以漸遂回一紙家書:"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家人看后,自感慚愧,主動讓出三尺,鄰居知道后,也深受感動,也讓出三尺來,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

五尺巷故事
1個回答2024-02-11 07:13
清康熙年間,張英在朝廷當(dāng)文華殿大學(xué)士、禮部尚書。老家舊宅與吳家為鄰,之間有個空地,供雙方來往交通使用。后來鄰居吳家建房,要占用這個通道,張家不同意,
三尺巷的介紹
1個回答2024-02-17 04:56

三尺巷又名六尺巷。清代開國狀元傅以漸,在京城為秘書院大學(xué)士,家中因為宅基糾紛,修書帶備一封,希望他能為家中撐腰。收到家人來書,遂修一紙數(shù)知家書:“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家人看后,自感慚愧,主動讓出三尺,鄰居知道后,也深感慚愧,讓出三尺來,于蠢畢毀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

三尺巷的來歷
1個回答2024-02-23 03:07
清朝康熙年間,宰相張英的家人在家鄉(xiāng)與鄰居爭地界,寫信向張英求助。張英寫了一首詩作答:“一紙來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家人見詩后,主動向鄰居讓了三尺。鄰居見宰相度量大,怕人恥笑自己姿態(tài)不高,也讓出了三尺。后人稱他們讓出的地方為“六尺巷”。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