憫農(nóng)其一唐李紳純音樂

《憫農(nóng)二》唐 (李紳)
1個回答2022-06-30 08:45
鋤禾日當(dāng)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憫農(nóng) 李紳是唐詩300首嗎?
1個回答2022-05-15 09:45
唐詩300首不是死的
李紳憫農(nóng)(其一)唐詩朗讀
1個回答2024-05-11 07:39
【年代】:唐
【作者】:李紳
【作品】:憫農(nóng)
【內(nèi)容】:

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農(nóng)唐李紳春種一粒粟
1個回答2024-03-04 13:29
這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nóng)民疾苦的,著重寫舊社會農(nóng)民所受的殘酷剝削。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以“春種”“秋收”,概寫農(nóng)民的勞動。從“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四海無閑田”,更寫出全國的土地都已開墾,沒有一處田地閑置著。
此句與前兩句的語意互相補充,進而展現(xiàn)出碩果累累,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在豐收的年頭,照理該豐衣足食了吧?誰知結(jié)句卻是“農(nóng)夫猶餓死”。
李紳憫農(nóng)三首詩各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3-11 01:47

1、《憫農(nóng)》

唐代: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釋義: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卻仍有勞苦農(nóng)民被餓死。

2、《憫農(nóng)》

唐代:李紳

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釋義: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nóng)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nóng)民的血汗?

3、《憫農(nóng)》

宋代:楊萬里

稻云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饑度殘歲,更堪歲里閏添長。

釋義:

稻田因天氣大旱而沒有多少成熟的,蕎麥也因為寒霜來得太早而沒了收成。農(nóng)民們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饑挨餓過日子了,卻偏偏又趕上今年閏了一個月,挨餓的日子就更長了。

李紳寫憫農(nóng)的理由
1個回答2024-04-22 11:42
憫農(nóng)

(唐)李紳

鋤 禾 日 當(dāng)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第一、二句“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描繪出在烈日當(dāng)空的正午,農(nóng)民仍然在田里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動的艱辛。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和告誡免于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蘊深遠(yuǎn)的格言。

這首詩沒有從具體人、事落筆,它所反映的不是個別人的遭遇,而是整個農(nóng)民的生活和命運。詩人選擇比較典型的生活細(xì)節(jié)和人們熟知的事實,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告訴人們應(yīng)該節(jié)約事物,不浪費

在表現(xiàn)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對比,前后映襯的方法,不僅給人以鮮明強烈的印象,而且發(fā)人深省,將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憫農(nóng)

唐 李 紳

春 種 一 粒 粟,

秋 收 萬 顆 子。

四 海 無 閑 田,

農(nóng) 夫 猶 餓 死。

這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nóng)民疾苦的詩,著重寫舊社會農(nóng)民所受的殘酷剝削。

第一、二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以“春種”“秋收”,概寫農(nóng)民的勞動。從“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無閑田”,更寫出全國的土地都已開墾,沒有一處田地閑置著。此句與前兩句的語意互相補充,進而展現(xiàn)出碩果累累,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在豐收的年頭,照理該豐衣足食了吧?誰知結(jié)句卻是“農(nóng)夫猶餓死”。這真是觸目驚心!一個“猶”字,發(fā)人深思:到底是誰剝奪了勞動成果,陷農(nóng)民于死地呢?“猶餓死”三字極為深刻地揭露了社會不平,凝聚著詩人強烈的憤慨和真摯的同情。
李紳《憫農(nóng)》原文
1個回答2024-08-02 04:02
憫農(nóng)
憫農(nóng)

(唐-李紳)

鋤 禾 日 當(dāng)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注釋]

1.憫:憐憫。

2.鋤禾:用鋤頭松禾苗周圍的土。

[簡析]

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第一、二句“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描繪出在烈日當(dāng)空的正午,農(nóng)民仍然在田里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動的艱辛。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和告誡免于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蘊深遠(yuǎn)的格言。

這首詩沒有從具體人、事落筆,它所反映的不是個別人的遭遇,而是整個農(nóng)民的生活和命運。詩人選擇比較典型的生活細(xì)節(jié)和人們熟知的事實,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在表現(xiàn)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對比,前后映襯的方法,不僅給人以鮮明強烈的印象,而且發(fā)人深省,將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簡介:李紳(772-846),字公垂,泣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唐代詩人。

憫 農(nóng)1

李 紳

春 種 一 粒 粟,

秋 收 萬 顆 子。

四 海 無 閑 田,

農(nóng) 夫 猶 餓 死。

[注釋]

1.憫:憐憫。

2.粟:(sù)

[簡析]

這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nóng)民疾苦的詩,著重寫舊社會農(nóng)民所受的殘酷剝削。

第一、二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以“春種”“秋收”,概寫農(nóng)民的勞動。從“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無閑田”,更寫出全國的土地都已開墾,沒有一處田地閑置著。此句與前兩句的語意互相補充,進而展現(xiàn)出碩果累累,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在豐收的年頭,照理該豐衣足食了吧?誰知結(jié)句卻是“農(nóng)夫猶餓死”。這真是觸目驚心!一個“猶”字,發(fā)人深思:到底是誰剝奪了勞動成果,陷農(nóng)民于死地呢?“猶餓死”三字極為深刻地揭露了社會不平,凝聚著詩人強烈的憤慨和真摯的同情。

作者簡介:李紳(772-846),字公垂,泣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唐代詩人。
李紳的憫農(nóng)
1個回答2024-08-05 21:38
憫農(nóng)

唐-李紳



(1)

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李紳憫農(nóng)詩3
1個回答2024-01-27 09:29
關(guān)于李紳憫農(nóng)詩的故事  唐朝時候,亳州出了一名大詩人,名叫李紳。李紳自幼好學(xué),二十歲中了進士,皇帝見他學(xué)識淵搏,才學(xué)出眾,招官翰林學(xué)士。
  有一年夏天,李紳回故鄉(xiāng)亳州探親訪友。恰遇浙東節(jié)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經(jīng)亳州,二人是同榜進士,又是文朋詩友,久別重逢,自然要盤桓一日。這天,李紳和李逢吉攜手登上城東觀稼臺。二人遙望遠(yuǎn)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詩,最后兩句是:
  何得千里朝野路,
  累年遷任如登臺。
  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臺這樣快就好了。李紳此時卻被另一種景象感動了。他看到田野里的農(nóng)夫,在火熱的陽光下鋤地,不禁感慨,隨口吟道:
  鋤禾日當(dāng)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聽了,連說:“好,好!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飯得來都不易呀!”
  李紳仰天長嘆了一口氣,接著又吟道: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籽。
  四海無閑田,
  農(nóng)夫猶餓死!
  李逢吉一聽,天呀,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嗎?這小子好大膽,回到書房,李逢吉對李紳說:“老兄能否將剛才吟的兩首詩抄下來贈我,也不枉我二人同游一場?!崩罴澇烈饕幌抡f:“小詩不過三四十字,為兄聽過,自然記得,何必抄錄?若一定落筆,不如另寫一首相贈。”李逢吉只得說:“也好,也好。”于是,李紳又提筆寫下一首:
  壟上扶犁兒,
  手種腹長饑。
  窗下織梭女,
  手織身無衣。
  我愿燕趙姝,
  化為嫫女姿。
  一笑不值錢,
  自然家國肥。
  寫好,遞與李逢吉斧正。李逢吉看了,覺得這首詩在指責(zé)朝廷方面,比上兩首更為具體。第二天,李逢吉便辭別李紳,離亳進京了。李逢吉表面上對李紳很好,可內(nèi)心里卻想拿他作墊腳石,再高升一級。他回到朝中,立即向皇上進讒說:“啟稟萬歲,今有翰林院學(xué)士李紳,寫反詩發(fā)泄私憤?!蔽渥诨实鄞蟪砸惑@,忙問:“何以見得?”李逢吉連忙將李紳詩奉上。武宗皇帝召李紳上金殿,拿出那首詩來,李紳看看,說道:“這是微臣回鄉(xiāng)后,看到民生疾苦,即情寫下的,望陛下體察!”武宗說:“久居高堂,忘卻民情,朕之過也,虧卿提醒。今朕封你尚書右仆射,以便共商朝事,治國安民?!崩罴澾殿^道:“謝皇上!”武宗又道:“此事多虧李逢吉舉薦?!崩罴潉t對李逢吉感激不盡。而李逢吉呢,聽說李紳反而升了官,又驚又怕,正膽顫心驚,李紳卻登門向他表示謝意。李逢吉更是蒙在鼓里,只好哼之哈之。不久,李逢吉被調(diào)任為云南觀察使,降了官。這時他才感到自己是偷雞不著蝕把米。李紳的三首憫農(nóng)詩,千百年來人們只見到前兩首。這第三首《憫農(nóng)詩》被傳到皇宮,后來哪里去了呢?只到近代,人們才在敦煌石窟中的唐人詩卷中發(fā)現(xiàn)
李紳憫農(nóng)詩3  
1個回答2024-01-26 06:40
關(guān)于李紳憫農(nóng)詩的故事  唐朝時候,亳州出了一名大詩人,名叫李紳。李紳自幼好學(xué),二十歲中了進士,皇帝見他學(xué)識淵搏,才學(xué)出眾,招官翰林學(xué)士。

  有一年夏天,李紳回故鄉(xiāng)亳州探親訪友。恰遇浙東節(jié)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經(jīng)亳州,二人是同榜進士,又是文朋詩友,久別重逢,自然要盤桓一日。這天,李紳和李逢吉攜手登上城東觀稼臺。二人遙望遠(yuǎn)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詩,最后兩句是:

  何得千里朝野路,

  累年遷任如登臺。

  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臺這樣快就好了。李紳此時卻被另一種景象感動了。他看到田野里的農(nóng)夫,在火熱的陽光下鋤地,不禁感慨,隨口吟道:

  鋤禾日當(dāng)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聽了,連說:“好,好!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飯得來都不易呀!”

  李紳仰天長嘆了一口氣,接著又吟道: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籽。

  四海無閑田,

  農(nóng)夫猶餓死!

  李逢吉一聽,天呀,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嗎?這小子好大膽,回到書房,李逢吉對李紳說:“老兄能否將剛才吟的兩首詩抄下來贈我,也不枉我二人同游一場?!崩罴澇烈饕幌抡f:“小詩不過三四十字,為兄聽過,自然記得,何必抄錄?若一定落筆,不如另寫一首相贈。”李逢吉只得說:“也好,也好?!庇谑?,李紳又提筆寫下一首:

  壟上扶犁兒,

  手種腹長饑。

  窗下織梭女,

  手織身無衣。

  我愿燕趙姝,

  化為嫫女姿。

  一笑不值錢,

  自然家國肥。

  寫好,遞與李逢吉斧正。李逢吉看了,覺得這首詩在指責(zé)朝廷方面,比上兩首更為具體。第二天,李逢吉便辭別李紳,離亳進京了。李逢吉表面上對李紳很好,可內(nèi)心里卻想拿他作墊腳石,再高升一級。他回到朝中,立即向皇上進讒說:“啟稟萬歲,今有翰林院學(xué)士李紳,寫反詩發(fā)泄私憤?!蔽渥诨实鄞蟪砸惑@,忙問:“何以見得?”李逢吉連忙將李紳詩奉上。武宗皇帝召李紳上金殿,拿出那首詩來,李紳看看,說道:“這是微臣回鄉(xiāng)后,看到民生疾苦,即情寫下的,望陛下體察!”武宗說:“久居高堂,忘卻民情,朕之過也,虧卿提醒。今朕封你尚書右仆射,以便共商朝事,治國安民?!崩罴澾殿^道:“謝皇上!”武宗又道:“此事多虧李逢吉舉薦?!崩罴潉t對李逢吉感激不盡。而李逢吉呢,聽說李紳反而升了官,又驚又怕,正膽顫心驚,李紳卻登門向他表示謝意。李逢吉更是蒙在鼓里,只好哼之哈之。不久,李逢吉被調(diào)任為云南觀察使,降了官。這時他才感到自己是偷雞不著蝕把米。李紳的三首憫農(nóng)詩,千百年來人們只見到前兩首。這第三首《憫農(nóng)詩》被傳到皇宮,后來哪里去了呢?只到近代,人們才在敦煌石窟中的唐人詩卷中發(fā)現(xiàn)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