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館博物館

成都有哪些畫展和博物館?
1個回答2024-03-16 08:30
晏濟元師生書畫展在三峽博物館開幕 成都大熊貓博物館位于成都外北斧頭山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內(nèi), 金沙遺址博物館 三星堆博物館位于三星堆遺址區(qū)東北角,地處歷史文化名城廣漢城西鴨子河畔,南距省會成都約40km,北離新興工業(yè)城市德陽26km,是我國一座大型的現(xiàn)代歷史博物館。 四川大學博物館
現(xiàn)有哪些展示人物的博物館或紀念館
1個回答2024-05-03 11:08
革命烈士紀念館,
有名人物紀念館,
突出貢獻人物紀念館,
等等,在全國個地都有。
博物館與展覽館的區(qū)別是什么?
1個回答2023-02-15 22:15
博物館里面擺的都是文物,展覽館里面就不一樣,什么樣的都有,五花八門的
紅色博物館有哪些 紅色博物館介紹
1個回答2024-01-26 14:01

1、延安革命紀念館:位于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qū)西北延河東岸,距城1公里處,為國家AAAAA級景區(qū)。延安革命紀念館始建于1950年1月,原館址在南關(guān)交際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紀念館之一。1954年遷往楊家?guī)X原中共中央機關(guān)舊址,定名為“延安博物館”。1955年遷至城內(nèi)鳳凰山麓革命舊址院內(nèi),改名為“延安革命紀念館”。

2、“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位于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qū)望花南街46號,地處沈陽東北部,柳條湖立交橋西北,西靠京哈鐵路。1997年9月,“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在原殘歷碑和地下展廳的基礎上于開始擴建,1999年9月18日正式落成開館。是世界上全面反映“九·一八”事變歷史的博物館,現(xiàn)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一級博物館、遼寧省對臺交流基地。

3、八路軍太行紀念館:位于山西省長治市武鄉(xiāng)縣城太行街363號,是一座全面反映八路軍八年抗戰(zhàn)歷史的大型革命紀念館,集旅游觀光和博物館價值為一體的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國家AAAA級別旅游景區(qū)。直屬山西省文物局,正縣處級建制,性質(zhì)為歷史類博物館。

4、上海淞滬抗戰(zhàn)紀念館,坐落于上海市寶山區(qū)友誼路1號臨江公園(昔日上海軍民浴血抗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寶山境內(nèi))。1999年3月,為了銘記兩次淞滬戰(zhàn)役(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的一·二八淞滬抗戰(zhàn)、民國二十五年(1937年)的八一三淞滬會戰(zhàn))和上海人民14年的抗日斗爭歷史,動工興建紀念館,2000年1月28日竣工并對外開放。

5、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坐落在唐縣城北2公里鐘鳴山下。柯棣華紀念館始建于1971年,1985年移址擴建,1986年11月新館建成,1986年與白求恩紀念館結(jié)為姊妹館向社會開放。2017年1月,國家發(fā)改委發(fā)布了《全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名錄》,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入選中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名錄。

紅色博物館有哪些 紅色博物館介紹
1個回答2024-02-18 10:16
1、延安革命紀念館:位于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qū)西北延河東岸,距城1公里處,為國家AAAAA級景區(qū)。延安革命紀念館始建于1950年1月,侍畝殲原館址在南關(guān)交際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紀念館之一。1954年遷往楊家?guī)X原中共中央機關(guān)舊址,定名為“延安博物館”。1955年遷至城內(nèi)鳳凰山麓革命舊址院內(nèi),改名為“延安革命紀念館”。

2、“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位于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qū)望花南街46號,地處沈陽東北部,柳條湖立交橋西北,西靠京哈鐵路。1997年9月,“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在原殘歷碑和地下展廳的基礎上于開始擴建,1999年9月18日正式落成開館。是世界上全面反映“九·一八”事變歷史的博物館,現(xiàn)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一級博物館、遼寧省對臺交流基地。

3、八路軍太行紀念館:位于山西省長治市武鄉(xiāng)縣城太行街363號,是一座全面反映八路軍八年抗戰(zhàn)歷史的大型革命紀念館,集旅游觀光和博物館價值為一體的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國家AAAA級別旅游景區(qū)。直屬山西省文物局,正縣處級建制耐隱,性質(zhì)為歷史類博物館。

4、上海淞滬抗戰(zhàn)紀念館,坐落于上海市寶山區(qū)友誼路1號臨江公園(昔日上海軍民浴血抗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寶山境內(nèi))。1999年3月,為了銘記兩次淞滬戰(zhàn)役(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的一·二八淞滬抗戰(zhàn)、民國二十五年(1937年)的八一三淞滬會戰(zhàn))和上海人民14年的抗日斗爭歷史,動工興建紀念館,2000年1月28日竣工并對外開放。

5、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坐落老沖在唐縣城北2公里鐘鳴山下。柯棣華紀念館始建于1971年,1985年移址擴建,1986年11月新館建成,1986年與白求恩紀念館結(jié)為姊妹館向社會開放。2017年1月,國家發(fā)改委發(fā)布了《全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名錄》,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入選中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名錄。
大英博物館中某個展品的背景故事
1個回答2024-01-19 01:51
  大概許多即使是沒來過英國的人,也會聽說過鼎鼎大名的“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因 此,在來劍橋之前,早就計劃著要去好好看看,終于,在一個星期日,將此計劃付諸實施。
  確實,大英博物館是太有名了,但它的名聲,又確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與其極為豐富的收藏密 切相關(guān)。按照介紹,它目前擁有將近600萬件藏品,其中,稀世之寶也數(shù)不勝數(shù)。由于收藏品太多, 展覽也總在不停地變換,參觀者,特別是偶爾一去的參觀者,能夠看到的,也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 但就是這九牛一毛,用一整天的時間來看,也還是太過忽忙了些。甚至于,不要說看具體的展品,就 算能把大英博物館自己出版的有關(guān)其館藏的書籍讀上一遍,也不會是件容易的事,那些書籍竟然滿滿 地擺了好大的一廳,自然也價格不菲。
  不過,不管怎樣,既然不能常來,甚至,也許近期只能來此一次,就用上一整天,盡量認真地、 有計劃按比例地參觀吧。但記述下來的,卻仍是極有選擇性的,而不可能是看到的全部。
  到2003年,大英博物館將慶祝其建館250周年,因此,它的歷史也算是非常之悠久了。但是,它也確 實在不斷的發(fā)展中,例如,原來大英圖書館(British Library)就與大英博物館同在一處,直到1998 年,大英圖書館才遷到新址,只留下了原來的大閱覽室在博物館的中央。因此,進門之后,很自然地, 就順人流進入了這個宏大輝煌的閱覽大廳。
  恐怕許多中國人都會熟知馬克思的故事,其中很有名的一段,就是說馬克思當年在大英圖書館里 寫作《資本論》,固定坐在一個座位上,數(shù)年下來,桌子下面竟然留下了磨出的腳印。當我走進這個閱 覽大廳時,頭腦中自然也這一故事的背景。按照博物館的介紹,在這座閱覽室里,150年來,無數(shù)的學 者、革命家、作家、詩人、音樂家、學生和抄寫員曾來到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在一圈的說明牌 中,果然有一塊牌子是介紹馬克思的。這塊以“閱覽室與革命”為題的牌子上寫道:
  這間閱覽室以及在它之前的建筑為眾多的政治流亡者和學生提供了避難所和精神的源泉。
  最深地植根于這間閱覽室的政治體系是共產(chǎn)主義。卡爾·馬克思在將近30年的時間中每天來到這 里。1850年6月,馬克思最先被舊的閱覽室接待。從1857年起,他在這里從事包括《資本論》在內(nèi)的 數(shù)項計劃的研究。很可能,他使用的是離他所需要的參考書不遠處的L、M、N、O、P幾排的座位。
  當我與那里的工作人員交談,問起這塊說明牌的介紹,并講了在國內(nèi)流傳的說法后,一位工作人員 非常認真地回答說,我們經(jīng)常聽到的那種說法應該是一種“神話式”的傳說,馬克思并不是固定地坐在某個訂好的座位上。不過,那位工作人員又說:我告訴你一個故事,某年前蘇聯(lián)的戈爾巴喬夫來這里參觀時,也問過同樣的問題,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他們只好告訴戈爾巴喬夫說,馬克思當年就坐在某某排某某號,因為那里離參考書比較近的一個座位。結(jié)果戈爾巴喬夫聽了之后非常高興。不過,這位工作人員又補充說,在那么多年里,至少馬克思應該在那個位置上坐過一次吧,所以他們回答戈爾巴喬夫的話也不能算完全騙人。
  在科學史的傳統(tǒng)研究理論中,就有對所謂科學家傳記中的“傳奇”與“神話”的問題的討論。其實, 在日常流傳的說法中,“傳奇”和“神話”是很常見的。不過,如果從歷史的嚴肅性來說,能夠破除一 些神話也是很重要的,盡管它的代價可能是讓傳記的故事不再那么吸引人和激動人心。(圖,馬克思說 明牌,閱覽室照片)
  看完閱覽室,自然就是到各展室去參觀,大英博物館有大約100個展室,要想一一細看,再一一 敘述,既太煩瑣,也不大可能。唯一能做的是,走馬觀花般地匆匆瀏覽一下,像史前英國與羅馬的不 列顛收藏、非洲的展覽、古代木乃尹的展覽、瑪亞藏品等,此外,像亞述館的牛身人面雕像、大量古 代雅典的帕臺農(nóng)神廟的雕塑,真是讓人覺得置身于不同的時空中。不過,在我的印象中,我還是最喜 歡它關(guān)于古代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古代希臘等收藏,那些收藏,也確實難得。幾年前,有一次去德 國柏林開會,當時也去了一個有關(guān)古代希臘等收藏的博物館,當時曾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不過,與大 英博物館相比,僅就古代收藏而言,要遠為更加豐富,更加讓人流連忘記返,目不暇接。而且,大英 博物館除了參觀免費之外,再有一個優(yōu)點,是允許參觀者攝影,這是在眾多博物館中不多見的。因為 剛剛裝備了數(shù)碼相機,于是,一氣照了近200來張照片。其中,像古代的紙草書、泥板書,以及上萬 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的石制工具等實物的照片,以后回去在科學史課上展示一下,想必會大大增加教學 的效果吧。 在大英博物館中,中國古代文物的收藏也是非常獨特的,被說成是在歐洲最豐富的收藏。這些藏 品與印度、泰國等藏品一同在一間專門涉及東亞和東南亞的大展室中展出,當然,中國的藏品占據(jù)了 最大的比例。尤其獨特的是,在中國部分的陳列中,在“與外部世界的貿(mào)易”這一專題下,專門有一 個展柜是關(guān)于中國古代的科學與技術(shù)的(有圖片),就我匆忙瀏閱的印象中,在大英博物館的各種展區(qū) 里,這似乎也是獨一無二的。不過,在這里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字的介紹中,只是著重提及了中 國古代的“三大發(fā)明”,即印刷術(shù)、指南針和火藥的發(fā)明。介紹的原文先是引用了培根在新工具中的說 法:“印刷、火藥和磁石。第一項發(fā)明在文獻方面,第二項發(fā)明在戰(zhàn)爭方面,第三項發(fā)明在航海方面, 這三項發(fā)明改變了整個世界的全部面貌和事態(tài),并帶來了無數(shù)的變革……”。在下面具體的介紹中,除 了“三大發(fā)明”之外,也還提到了在中國水稻的培育對人口的迅速增長和國家財富的增加的作用,鐵 器鑄造的早期發(fā)明使中國農(nóng)民比歐洲早兩千多年用上了鐵制工具,高溫燒窯技術(shù)使得瓷器的發(fā)展成為 可能,以及中國絲綢的生產(chǎn)依賴于勞動力的高度有組織和織機的發(fā)明等。由此看來,他們并不像我們 在國內(nèi)那樣習以為常地將造紙包括在內(nèi)統(tǒng)稱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國外學界在這方面的一般觀點我 不太了解,但至少在大英博物館的看法中,是將造紙排除在外的。也許,這至少反映了一部分國外觀 點。我想,如果造紙真是是由中國人最先發(fā)明,而且如果我們真想要徹底說服人家,讓國際上公認“四 大發(fā)明”,那么,中國科學史的研究者們還需要拿出更有力的證據(jù)和研究成果才行。要不然,就只好關(guān) 起門來自豪了
關(guān)于成都博物館敦煌展的作文
1個回答2024-02-17 13:05
在我們?nèi)祟惤k麗多姿、異彩紛呈的歷史創(chuàng)造中有四種文化范圍最廣、自成體系、光芒四射,他們是希臘文化、伊斯蘭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國文化;而這四種文化在一個地方迷人地交匯過,并被最燦爛的表現(xiàn)出來,這個地方就是中國的文化圣地——敦煌.今天,我們一起來到敦煌莫高窟,親自體驗了莫高窟的無限神奇魅力.
我們來到了第96窟,導游說這座大佛高35.5米呢!是莫高窟第一大佛.它有十幾層樓那么高,站在他腳下,仰望大佛,感覺我們就像一只只渺小的螞蟻.這么高大的佛像,古代的藝術(shù)家卻把它雕塑的線條流暢、栩栩如生.
接下來,我們來到第130窟,這座佛高約26米,是莫高窟第二大窟.古代匠師將佛像頭部塑的較大,高達7米,超過人體的正常比例.匠師巧妙地利用來自洞窟前明窗的光線在這些面上投下的陰影,使得我們抬頭仰視的人覺得佛像五官輪廓分明,高大雄偉、莊嚴神圣.由于長期被流沙掩埋,受潮氣侵蝕,此畫已受到嚴重損壞.
隨后,我們又來到第148窟,這是釋迦摩尼的涅槃塑像.佛身長14.7米.由于涅槃像采用橫臥姿勢,俗稱為“臥佛”或者“睡佛”.塑像雖然經(jīng)過后代重修,但佛像仍然線條流暢.因為孔子有72個弟子,所以臥佛身邊也有72個弟子,它們形態(tài)各異都站在臥佛后面.因為這座佛像已經(jīng)涅槃,所以這個洞窟形狀像棺材,洞窟壁上和頂上全部畫滿了姿態(tài)萬千、栩栩如生的佛像.
博物館是有什么館
1個回答2023-02-11 23:26
北京自然博物館
海戰(zhàn)博物館什么時候開館
1個回答2024-04-06 21:24
海戰(zhàn)博物館,鴉片戰(zhàn)爭博物館(虎門林則徐紀念館、海戰(zhàn)博物館,三個館名一套班子),坐落于廣東省東莞市虎門,是紀念性和遺址性相結(jié)合的專題博物館,管理的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臺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鴉片戰(zhàn)爭時期的歷史見證,管理面積約80萬平方米。鴉片戰(zhàn)爭博物館始建于1957年,建館初期館名為“林則徐紀念館”,1972年更名為“鴉片戰(zhàn)爭虎門人民抗英紀念館”,1985年重新定名為“虎門林則徐紀念館”,為利于對鴉片戰(zhàn)爭遺址的管理,又增加一個館名——鴉片戰(zhàn)爭博物館。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