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宣城謝脁北樓拼音版古詩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的朓怎么讀
1個回答2022-09-10 06:12
謝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齊杰出詩人。謝朓北樓,即謝朓樓,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是宣城的登覽勝地。
朓 tiǎo (tiao三聲)
本義:古書上指農(nóng)歷月底月亮在西方出現(xiàn).。
登樓拼音版
1個回答2024-02-04 20:38

登樓拼音版: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賞析:

首聯(lián)提挈全篇,“萬方多難”,是全詩寫景抒情的出發(fā)點。在這樣一個萬方多難的時候,流離他鄉(xiāng)的詩人愁思滿腹,登上此樓,雖然繁花觸目,詩人卻為國家的災(zāi)難重重而憂愁,傷感,更加黯然心傷。

花傷客心,以樂景寫哀情,和“感時花濺淚”(《春望》)一樣,同是反襯手法。在行文上,先寫詩人見花傷心的反?,F(xiàn)象,再說是由于萬方多難的緣故,因果倒裝,起勢突兀;“登臨”二字,則以高屋建瓴之勢,領(lǐng)起下面的種種觀感。

頷聯(lián)從詩人登樓所見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壯觀,“錦江”、“玉壘”是登樓所見。詩人憑樓遠望,錦江流水挾著蓬勃的春色從天地的邊際洶涌而來,玉壘山上的浮云飄忽起滅,正像古今世勢的風云變幻,詩人聯(lián)想到國家動蕩不安的局勢。

上句向空間開拓視野,下句就時間馳騁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來,形成一個闊大悠遠、囊括宇宙的境界,飽含著詩人對祖國山河的贊美和對民族歷史的追懷;而且,登高臨遠,視通八方,獨向西北前線游目騁懷,也透露詩人憂國憂民的無限心事。

頸聯(lián)議論天下大勢,“朝廷”、“寇盜”,是詩人登樓所想。北極,象征大唐政權(quán)。上句“終不改”,反承第四句的“變古今”,是從前一年吐蕃攻陷京城、代宗不久復(fù)辟一事而來,意思是說大唐帝國氣運久遠。

下句“寇盜”“相侵”,進一步說明第二句的“萬方多難”,針對吐蕃的覬覦寄語相告:“莫再徒勞無益地前來侵擾!”詞嚴義正,浩氣凜然,在如焚的焦慮之中透著堅定的信念。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這個題目的含義
1個回答2023-02-08 19:36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即宣州謝朓樓是一個地方,餞別是送別,校書是官職,叔云是指他寫詩贈與的人,即李云
謝脁的介紹
1個回答2024-04-05 18:47

謝朓(tiǎo)(464-499),字玄暉,漢族,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杰出的山水詩人,出身高門士族,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19歲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參軍。永明五年(487),與竟陵王蕭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學,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伏態(tài)(491),隨隨王蕭子隆至荊州,十一年還京,為驃騎咨議、領(lǐng)記室。建武二年(495),出為宣城太守。兩年野喊后,復(fù)返京為中書郎。之后,又出為南東海太守,尋遷尚書吏部郎,又稱謝宣城、謝吏部。東昏侯永元元年(499)遭始安王蕭遙光誣陷,死獄頌廳野中,時年36歲。曾與沈約等共創(chuàng)“永明體”。今存詩二百余首,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zhuǎn),善于發(fā)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xié)調(diào),對偶工整,開啟唐代律絕之先河。謝朓所建宣城謝朓樓為江南四大名樓之一。

登鸛雀樓拼音
1個回答2024-02-23 01:09

登鸛雀樓拼音:

《dēnɡ ɡuàn què lóu》?

《登鸛雀樓》

zuò zhě:wánɡ zhī huàn

作者:王之渙?

bái rìdao yī shān jìn

白日依山盡,

huánɡ hé rù hǎi liú?

黃河入海流。

yù qiónɡ qiān lǐ mù?

欲窮千里目,

ɡènɡs hànɡ yì cénɡ lóu 更上一層樓。

《登鸛雀樓》是盛唐詩人王之渙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此詩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于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后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詩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靈,悟出的是樸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夠催人拋棄固步自封的淺見陋識,登高放眼,不斷拓出愈益美好的嶄新境界。

清代詩評家也認為:“王詩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盡,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勢?!边@首詩是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王之渙因這首五言絕句而名垂千古,鸛雀樓也因此詩而名揚中華。

登鸛雀樓拼音
1個回答2024-02-13 19:38

登鸛雀樓拼音:

《dēnɡ ɡuàn què lóu》?

《登鸛雀樓》

zuò zhě:wánɡ zhī huàn

作者:王之渙?

bái rìdao yī shān jìn

白日依山盡,

huánɡ hé rù hǎi liú?

黃河入海流。

yù qiónɡ qiān lǐ mù?

欲窮千里目,

ɡènɡs hànɡ yì cénɡ lóu 更上一層樓。

《登鸛哪胡雀樓》是盛唐詩人王之渙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此詩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于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后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詩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靈,悟出的是樸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夠催人拋棄固步自封的淺見陋識,登高放眼,不斷拓出愈益美好的嶄新境界。

清代詩評家也認為:“王詩短短二十字,州緩埋前十字大意已盡,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勢。”這首詩是唐代五冊螞言詩的壓卷之作,王之渙因這首五言絕句而名垂千古,鸛雀樓也因此詩而名揚中華。

《登鸛雀樓》的拼音
1個回答2024-02-21 21:44

《伏灶登鸛雀樓》

唐代: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 ,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

此詩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于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后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擴拍尺展資料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僅存的六首絕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過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縣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誣陷而罷官,不到三十歲的王之渙從此過上了訪友漫游的生活。寫這首詩的時候,王之渙只有三十五歲。

此詩雖然只有二十字,卻以千鈞巨椽,繪下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氣勢磅礴、意境深遠,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昂揚向上襲廳高。

特別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達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時至今日,此詩還幾次出現(xiàn)在中國國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場合。

《登鸛雀樓》的拼音
1個回答2024-02-20 14:44

《登鸛雀樓》

唐代: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 ,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

此詩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于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后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擴展資料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僅存的六首絕句之一。作者早年伏灶及第,曾任過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縣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誣陷而罷官,不到三十歲的王之渙從此過上了訪友漫游的生活。寫這首詩的時候,王之渙只有三襲廳高十五歲。

此詩雖然只有二十字,卻以千鈞巨椽,繪下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氣勢磅礴、意境深遠,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昂揚向上。

特別是拍尺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達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時至今日,此詩還幾次出現(xiàn)在中國國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場合。

《登鸛雀樓》的拼音
1個回答2024-02-21 16:40

《登鸛雀樓》

唐代: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 ,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

此詩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于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后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擴展資料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僅存的六首絕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過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縣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誣陷而罷官,不到三十歲的王之渙從此過上了訪友漫游的生活。寫這首詩的時候,王之渙只有三十五歲。

此詩雖然只有二十字,卻以千鈞巨椽,繪下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氣勢磅礴、意境深遠,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昂揚向上。

特別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達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時至今日,此詩還幾次出現(xiàn)在中國國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場合。

登鸛雀樓 拼音
1個回答2023-01-31 21:36
登鸛雀樓拼音:
[dēng guàn què lóu]
全文為:“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鼻皟删鋵懗龅桥R所見的壯闊景色,氣象雄渾;后兩句將詩篇導入新境界,富有哲理。是千古傳誦的名作。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