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jīng) 南懷瑾

誰有南懷瑾楞嚴(yán)經(jīng)講座電子書版本的?
1個回答2022-07-05 01:50
在tao寶上收有,
楞伽的楞伽
1個回答2022-08-31 19:01

【 楞伽 】讀音:leng (二聲或四聲) qie(二聲)
在師子國(即今錫蘭島)的山名。楞伽是寶石名,因此山有楞伽寶石,故以寶名山。 圣足山位于斯里蘭卡第三大保留地Peak Wilderness Sanctuary內(nèi),是典型的熱帶雨林地帶。該地區(qū)海拔高度在224平方公里的范圍內(nèi)從270米到2200米逐漸變換,這種有別于斯里蘭卡其他保留地的巨大的高度落差造就了該地區(qū)的壯麗和秀美。這里還是斯里蘭卡國內(nèi)眾多河流的發(fā)源地,正是這些河流在地區(qū)境內(nèi)形成了大量壯麗的瀑布如Dotalu falls、Geradi falls、Galagama falls、Mapanana falls。攀登Sri Pada出通常被佛教朝圣者和游客使用的3條路: Hatton路、Kuruwita路和Palabaddala路外,Kuruwita路和Palabaddala路從右穿越Peak Wilderness sanctuary,風(fēng)光更勝其他3條路。

《楞伽經(jīng)》中楞伽兩字是什么意思?
2個回答2022-06-21 05:47
《楞伽經(jīng)》全稱《楞伽阿跋多羅寶經(jīng)》?!独阗そ?jīng)》說的是出世間上上法,是最上乘法。

楞伽:斯里蘭卡(經(jīng)中為獅子國)的山名。楞伽是寶石名,因此山有楞伽寶石,故以寶名山。意為常人無法到達(dá)。

阿跋多羅意為無上。說的都是一切佛語心。
《楞伽經(jīng)》中楞伽兩字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4-01 06:10
楞伽經(jīng)》,或《入楞伽經(jīng)》,佛教經(jīng)典。全名《楞伽阿跋多羅寶經(jīng)》(Lankāvatārasūtra)。Lanka 是斯里蘭卡島的古名,Avatāra 意為“入”、“降臨”或“下凡”。意為釋迦牟尼佛降臨楞伽島所說之經(jīng)。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jīng)的楞伽經(jīng)簡介
1個回答2024-05-10 10:33

以下全部內(nèi)容采用成觀法師撰注之《楞伽經(jīng)義貫》一書 本經(jīng)共有三種譯本:
(一)宋譯:劉宋時,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義譯為功德賢)所譯之《楞伽御含阿跋多羅寶經(jīng)》,四卷,亦稱《四卷楞伽》,也就是本經(jīng),這是最早的譯本。
(二)魏譯:為元魏時,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所譯之《入楞伽經(jīng)》,十卷。
(三)唐櫻鏈譯:由唐時于闐三藏法師實叉難陀所譯之“大乘入楞伽經(jīng)”,七卷。以上三種譯本大藏經(jīng)中都有收;最近大乘精舍出了一本“楞伽經(jīng)會譯”,即是把三種譯本分段并列,很有參考價值,不過其中魏脊拆孫譯及唐譯部分,與大藏經(jīng)中的文字,有些地方頗有出入。

楞伽經(jīng)到底講了什么?
1個回答2024-03-11 12:03
講了‘心’和‘諸法非一非異’。
《楞伽經(jīng)》中的五無間業(yè)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2-05-07 00:46
無欲無求,比喻義
楞伽經(jīng)的要義是
1個回答2024-04-20 21:00
所有佛經(jīng)講的都是一句話:“心無掛礙”。真?zhèn)饕痪湓?,假傳萬卷書。
楞伽經(jīng)主要講的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3-17 21:20
 【楞伽經(jīng)】

  全稱《楞伽阿跋多羅寶經(jīng)》。劉宋求那跋陀羅譯,凡四卷。楞伽本為山名;阿跋多羅為“入”之義。意謂佛陀入此山所說的寶經(jīng),為唯識宗所依六經(jīng)之一。本經(jīng)宣說世界萬有皆由心識所造,吾人認(rèn)識作用的對象不在外界而在內(nèi)心。系結(jié)合如來藏思想與唯識阿賴耶識思想,為代表印度后期大乘佛教思想的經(jīng)典,其成立年代約在公元四百年前后。全經(jīng)一再強調(diào),迷的根源,乃在于無始以來的習(xí)氣,及未能了知諸法乃自心之顯現(xiàn),故若能徹悟意識之本性,舍離能取、所取之對立,則可臻于無所分別之世界。本經(jīng)注疏極多,有《入楞伽經(jīng)疏》五卷(菩提流支)、《楞伽經(jīng)疏》七卷(新羅元曉)、《楞伽經(jīng)疏》六卷(隋代曇遷)、《楞伽經(jīng)注》五卷(唐代智嚴(yán))、《入楞伽心玄義》一卷(法藏)等
楞伽經(jīng)的介紹
1個回答2024-07-16 08:32

《楞伽經(jīng)》全稱《楞伽阿跋多羅寶經(jīng)》,亦稱《入楞伽經(jīng)》、《大乘入察斗舉楞伽經(jīng)》。其譯名分別出自南銷渣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年)的求那跋陀羅、北魏的菩提流支、唐代于闐(今新疆和田)僧人實叉難陀。各譯為四卷本、十卷本、七卷本。由于求那跋陀羅的譯本最早敗碧,更接近本經(jīng)的原始義,因此流傳廣、影響大。我們也以四卷本為工作底本。針對佛僧對話,散文與詩句相互交叉的特點來進(jìn)行標(biāo)點和分段。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