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的啟示

《朝三暮四》啟示
1個回答2024-02-01 21:17
朝三暮四

這個故事源于《莊子*齊物論》。



有一年碰上糧食欠收,養(yǎng)猴子的人對猴子說:“現(xiàn)在糧食不夠了,必須節(jié)約點吃。每天早晨吃三顆橡子,晚上吃四顆,怎么樣?”這群猴子聽了非常生氣,吵吵嚷嚷說:“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還沒晚上多?”養(yǎng)猴子的人連忙說:“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顆,晚上吃三顆,怎么樣?”這群猴子聽了都高興起來,覺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經(jīng)勝利了。



其實橡子的總數(shù)沒有變,只是分配方式有所變化,猴子們就轉(zhuǎn)怒為喜。那些追求名和實的理論家,總是試圖區(qū)分事物的不同性質(zhì),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樣,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實質(zhì)不變,用改換名目的方法使人上當。宋《二程全書·遺書·十八·伊川先生語》:“若曰圣人不使人知,豈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術(shù)也?”遺憾的是,后來應(yīng)用這個成語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處,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戰(zhàn)國時期,秦、楚兩大強國對立,有些弱小國家一會兒倒向秦國,一會兒倒向楚國。就象十年前美蘇爭霸時期,有些非洲國家時而倒向美國,時而倒向蘇聯(lián)。朝三暮四本來與此無關(guān),但以訛傳訛,天長日久,大家也就習(xí)慣把“朝三暮四”理解為沒有原則,反復(fù)無常了。
朝三暮四的啟示?
2個回答2022-12-25 20:26
朝三暮四,雖然是主人是想克扣費用,但也不能無限克扣費用,需要和猴子們商量,保持最基本的需要。
《朝三暮四》給人的啟示是?
2個回答2023-11-30 16:57
這則寓言告訴人們,要善于透過現(xiàn)象看清本質(zhì),因為無論形式有多少種,本質(zhì)只有一種。后來“朝三暮四”作為一個成語,比喻人的行為反復(fù)無常。   看問題不要只停留在表面,或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應(yīng)該看到其本質(zhì)。
朝秦暮楚給我們什么啟示
2個回答2022-08-23 22:14
啟示:要專一,不能反復(fù)無常
朝三暮四給你什么啟發(fā)
1個回答2024-01-30 01:42
朝三暮四
這個故事源于《莊子*齊物論》。

有一年碰上糧食欠收,養(yǎng)猴子的人對猴子說:“現(xiàn)在糧食不夠了,必須節(jié)約點吃。每天早晨吃三顆橡子,晚上吃四顆,怎么樣?”這群猴子聽了非常生氣,吵吵嚷嚷說:“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還沒晚上多?”養(yǎng)猴子的人連忙說:“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顆,晚上吃三顆,怎么樣?”這群猴子聽了都高興起來,覺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經(jīng)勝利了。

其實橡子的總數(shù)沒有變,只是分配方式有所變化,猴子們就轉(zhuǎn)怒為喜。那些追求名和實的理論家,總是試圖區(qū)分事物的不同性質(zhì),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樣,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實質(zhì)不變,用改換名目的方法使人上當。宋《二程全書·遺書·十八·伊川先生語》:“若曰圣人不使人知,豈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術(shù)也?”遺憾的是,后來應(yīng)用這個成語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處,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戰(zhàn)國時期,秦、楚兩大強國對立,有些弱小國家一會兒倒向秦國,一會兒倒向楚國。就象十年前美蘇爭霸時期,有些非洲國家時而倒向美國,時而倒向蘇聯(lián)。朝三暮四本來與此無關(guān),但以訛傳訛,天長日久,大家也就習(xí)慣把“朝三暮四”理解為沒有原則,反復(fù)無常了。
讀完朝三暮四后的啟發(fā)
1個回答2022-11-17 07:52
做事要堅持,始終如一
《朝三暮四》啟示了我們什么道理
1個回答2022-12-23 20:50
這則寓言啟示人們,要善于透過現(xiàn)象看清本質(zhì),因為無論形式有多少種,本質(zhì)只有一種。
后來“朝三暮四”作為一個成語,比喻人的行為反復(fù)無常??磫栴}不要只停留在表面,或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應(yīng)該看到其本質(zhì)。
朝秦暮楚。你覺得這一成語對你有什么啟示
1個回答2022-05-31 13:11
做人不應(yīng)該反復(fù)無常,要尊重自己的選擇
《朝三暮四》這則寓言給人們的啟示是什么?
1個回答2022-12-25 20:26
這則寓言告訴人們,要善于透過現(xiàn)象看清本質(zhì),因為無論形式有多少種,本質(zhì)只有一種.后來“朝三暮四”作為一個成語,比喻人的行為反復(fù)無常.看問題不要只停留在表面,或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應(yīng)該看到其本質(zhì).
朝三暮四文言文啟示
1個回答2023-11-30 07:40

1. 《朝三暮四》啟示

朝三暮四 這個故事源于《莊子*齊物論》。

有一年碰上糧食欠收,養(yǎng)猴子的人對猴子說:“現(xiàn)在糧食不夠了,必須節(jié)約點吃。每天早晨吃三顆橡子,晚上吃四顆,怎么樣?”這群猴子聽了非常生氣,吵吵嚷嚷說:“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還沒晚上多?”養(yǎng)猴子的人連忙說:“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顆,晚上吃三顆,怎么樣?”這群猴子聽了都高興起來,覺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經(jīng)勝利了。

其實橡子的總數(shù)沒有變,只是分配方式有所變化,猴子們就轉(zhuǎn)怒為喜。那些追求名和實的理論家,總是試圖區(qū)分事物的不同性質(zhì),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

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樣,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實質(zhì)不變,用改換名目的方法使人上當。

宋《二程全書·遺書·十八·伊川先生語》:“若曰圣人不使人知,豈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術(shù)也?”遺憾的是,后來應(yīng)用這個成語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處,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戰(zhàn)國時期,秦、楚兩大強國對立,有些弱小國家一會兒倒向秦國,一會兒倒向楚國。

就象十年前美蘇爭霸時期,有些非洲國家時而倒向美國,時而倒向蘇聯(lián)。朝三暮四本來與此無關(guān),但以訛傳訛,天長日久,大家也就習(xí)慣把“朝三暮四”理解為沒有原則,反復(fù)無常了。

2. 朝三暮四文言文的啟迪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愛狙,養(yǎng)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匱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于已也,先誑之曰:“與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從狙皆伏而喜。 注釋 狙——音居,獼猴,一種猴子的名稱。

損——損失,減少的意思。 家口——本意是人口,這里是家里的糧食的意思。

充——充實,這里是滿足的意思。 俄——俄頃,不久的意思,表示時間短暫。

匱——音潰,缺乏,不夠的意思。 馴——音尋,馴服,順從的意思。

誑——音狂,欺騙,瞞哄的意思。 若——文言人稱代詞,就是“你”、“你們”的意思。

茅——音敘,橡實,一種糧食。 宋朝有個叫狙公的人,喜歡猴子,成群的養(yǎng)它們(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知道他的意思.(狙公)減少家里的口糧來滿足猴子的食欲.不久(糧食)不夠了,打算限制猴子的食量,擔心猴子們將不馴服與自己先騙它們說:"給你們橡果,早上四顆晚上三顆,滿足嗎?"猴子們都高興地拜倒在地上.這個故事原來的意義,是揭露狙公于弄的騙術(shù),告誡人們要注重實際,防止被花言巧語所蒙騙。

但是后來,這個故事的意義有了些變化,被引申為反復(fù)無常,用來譴責那種說話、辦事經(jīng)常變卦、不負責任的人。

3. 朝三暮四給人的啟示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愛狙,養(yǎng)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匱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于已也,先誑之曰:“與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從狙皆伏而喜。 注釋 狙——音居,獼猴,一種猴子的名稱。

損——損失,減少的意思。家口——本意是人口,這里是家里的糧食的意思。

充——充實,這里是滿足的意思。俄——俄頃,不久的意思,表示時間短暫。

匱——音潰,缺乏,不夠的意思。馴——音尋,馴服,順從的意思。

誑——音狂,欺騙,瞞哄的意思。若——文言人稱代詞,就是“你”、“你們”的意思。

茅——音敘,橡實,一種糧食。 評點 這個故事原來的意義,是揭露狙公于弄的騙術(shù),告誡人們要注重實際,防止被花言巧語所蒙騙。

但是后來,這個故事的意義有了些變化,被引申為反復(fù)無常,用來譴責那種說話、辦事經(jīng)常變卦、不負責任的人。

4. 《朝三暮四》啟示

朝三暮四

這個故事源于《莊子*齊物論》。

有一年碰上糧食欠收,養(yǎng)猴子的人對猴子說:“現(xiàn)在糧食不夠了,必須節(jié)約點吃。每天早晨吃三顆橡子,晚上吃四顆,怎么樣?”這群猴子聽了非常生氣,吵吵嚷嚷說:“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還沒晚上多?”養(yǎng)猴子的人連忙說:“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顆,晚上吃三顆,怎么樣?”這群猴子聽了都高興起來,覺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經(jīng)勝利了。

其實橡子的總數(shù)沒有變,只是分配方式有所變化,猴子們就轉(zhuǎn)怒為喜。那些追求名和實的理論家,總是試圖區(qū)分事物的不同性質(zhì),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樣,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實質(zhì)不變,用改換名目的方法使人上當。宋《二程全書·遺書·十八·伊川先生語》:“若曰圣人不使人知,豈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術(shù)也?”遺憾的是,后來應(yīng)用這個成語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處,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戰(zhàn)國時期,秦、楚兩大強國對立,有些弱小國家一會兒倒向秦國,一會兒倒向楚國。就象十年前美蘇爭霸時期,有些非洲國家時而倒向美國,時而倒向蘇聯(lián)。朝三暮四本來與此無關(guān),但以訛傳訛,天長日久,大家也就習(xí)慣把“朝三暮四”理解為沒有原則,反復(fù)無常了。

5. 朝三暮四的啟示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實質(zhì)不變,用改換名目的方法使人上當。

宋《二程全書·遺書·十八·伊川先生語》:“若曰圣人不使人知,豈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術(shù)也?”遺憾的是,后來應(yīng)用這個成語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處,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戰(zhàn)國時期,秦、楚兩大強國對立,有些弱小國家一會兒倒向秦國,一會兒倒向楚國。

就象十年前美蘇爭霸時期,有些非洲國家時而倒向美國,時而倒向蘇聯(lián)。朝三暮四本來與此無關(guān),但以訛傳訛,天長日久,大家也就習(xí)慣把“朝三暮四”理解為沒有原則,反復(fù)無常了。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