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愛亦難 恨亦難
1個回答2024-02-29 00:40
放下自己。放下自己的悲傷,放下自己的心情,放下自己的故事,放下自己的難題,放下自己的“賤”,放下自己的愛。



你愛他。愛是什么?學著成為他的一部分。他快樂,你分享;他累了,你幫他放松;他害怕,你堅持;他灰心,你樂觀地開導。



何必在意你自己呢?他的快樂不就是你的快樂嗎?如果不是,那么我?guī)筒涣四?。因為你不愛他。如果你真的愛,那么我也是幫不了你的,你自己就已?jīng)知道怎么幫自己了。



相信我,懂愛,就不會迷茫,因為在付出時,在你成為他的一件衣服時,你也會得到愛。
相見時難別亦難
1個回答2024-03-02 02:07
想你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這是李商隱的一首無題。
也是比較出名的一首。
相見時難別亦難下一句是啥
1個回答2023-01-19 19:16
春風無力百花殘
相見時難別亦難
1個回答2024-04-15 22:33

原文:

無題

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注釋:

1.無題:唐代以來,有的詩人不愿意標出能夠表示主題的題目時,常用"無題"作詩的標題。

2.絲方盡:絲,與"思"是諧音字,"絲方盡"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會結(jié)束。

3.淚始干: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里取雙關(guān)義,指相思的眼淚。

4.曉鏡:早晨梳妝照鏡子;云鬢:女子多而美的頭發(fā),這里比喻青春年華。

5.應(yīng)覺:是設(shè)想之詞。月光寒:指夜?jié)u深。

6.蓬山: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懷念者住的地方。

7.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

8. 東風:春風。

9. 殘:凋零。

10.淚:指蠟淚,隱喻相思淚水

11.鏡:照鏡,用作動詞

12.但:只

翻譯: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也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春蠶結(jié)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完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妻子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云的鬢發(fā)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襲人。

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有情人,來往傳遞消息。

回答完畢,順祝學習進步!

你說愛太難相愛亦太難
1個回答2024-02-27 03:50
每個被愛傷過的人仿佛都可以一瞬間變成詩人
因為有太多委屈沒有傾說 所以選擇寫用文字記錄著
當這一切云淡風輕的時候 就什么也拼湊不出來了
那便是傷口快要愈合了
相見時難別亦難……出自哪?
1個回答2024-03-03 04:41
《無題》

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的詩有很高的藝術(shù)成就,特別是他的愛情詩,對后代有很大的影響。



這是一首千古傳誦的愛情名篇,影響巨大深遠。

全詩八句四聯(lián)。

首聯(lián)寫離別時的難堪情境,“東風無力”“百花凋零”,觸景傷情,加重了離別的悵恨;頷聯(lián)則巧妙的運用比喻和雙關(guān),明寫春蠶實寫人,寫出主人公對戀人思之切、愛之深、情之堅定;頸聯(lián)則由己及戀人,設(shè)想戀人思念他的情形;尾聯(lián)則借助神話,表達自己無盡的思念。

這首詩是描寫愛情相思的、最為膾炙人口的佳作。尤以頷聯(lián)蜚聲文壇。

頷聯(lián)以“春蠶”“蠟燭”一對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比喻,來抒寫強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愛情?!敖z”與“思”諧音,作者移情于物,表現(xiàn)情思的纏綿沉痛,是全詩最精彩的部分,堪稱千古絕唱。這種忠貞的感情,無疑是一種高尚的精神,不管是對愛情,對友情,對工作,對事業(yè)都是最需要的,因此,頷聯(lián)也是全詩主旨的拔高點。

全詩構(gòu)思巧妙,想象細致入微,比喻精制得當,語言生動精辟,意境優(yōu)美,不愧為千古傳誦的名篇!



這首詩,以女性的口吻抒寫愛情心理,在悲傷、痛苦之中,寓有灼熱的渴望和堅忍的執(zhí)著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綿邈,極為豐富。

開頭兩句,寫愛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種力量的阻隔,一對情人已經(jīng)難以相會,分離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別”字,不是說當下正在話別,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離。兩個“難”字,第一個指相會困難,第二個是痛苦難堪的意思。前人詩中曾有“別日何易會日難”(曹丕《燕歌行》)“別易會難得”(宋武帝《丁都護歌》)等句,都是以強調(diào)重聚之難而感嘆離別之苦。李商隱從這里推進一步,表明因為“相見時難”所以“別亦難”--難以割舍、痛苦得難以禁受。詩人在一句之中兩次使用“難”字,第二個“難”字的出現(xiàn),因重復(fù)而給人以輕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詩句的綿聯(lián)纖曲之勢,使相見無期的離別之痛因表達方式的低回婉轉(zhuǎn)而顯得分外的深沉和纏綿;這樣的纏綿情態(tài),在“別易會難得”等平直敘述中是不易體會的。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傷懷如此,恰又面對著暮春景物,當然更使她悲懷難遣。暮春時節(jié),東風無力,百花紛謝,美好的春光即將逝去,人力對此是無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靈的創(chuàng)痛,也同眼前這隨著春天的流逝而凋殘的花朵一樣,因為美的事物受到摧殘,豈不令人興起無窮的悵惘與惋惜!“東風無力百花殘”一句,既寫自然環(huán)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靈與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這種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寫,在李商隱的筆底是常見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兩句:“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贝尉洳粌H象征詩人留滯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離人的百無聊賴,同“東風無力百花殘”一樣,寫實與象征融為一體,賦予感情以可以感觸的外在形態(tài),也就是通常說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著寫因為“相見時難”而“別亦難”的感情,表現(xiàn)得更為曲折入微。“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的“絲”字與“思”諧音,全句是說,自己對于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跋灳娉苫覝I始干”是比喻自己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仿佛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一樣。思念不止,表現(xiàn)著眷戀之深,但是終其一生都將處于思念中,卻又表明相會無期,前途是無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將終生以隨??墒牵m然前途無望,她卻至死靡它,一輩子都要眷戀著;盡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這兩句里,既有失望的悲傷與痛苦,也有纏綿、灼熱的執(zhí)著與追求。追求是無望的,無望中仍要追求,因此這追求也著有悲觀色彩。這些感情,好象在無窮地循環(huán),難以求其端緒;又仿佛組成一個多面的立體,光從一個角度是不能見其全貌的。詩人只用兩個比喻就圓滿地表現(xiàn)了如此復(fù)雜的心理狀態(tài),表明他的聯(lián)想是很豐富的?!按盒Q”句首先是人的眷戀感情之纏綿同春蠶吐絲綿綿不盡之間的聯(lián)想,又從蠶吐絲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寫出了“到死絲方盡”,使這一形象具有了多種比喻的意義。南朝樂府西曲歌《作蠶絲》:“春蠶不應(yīng)老(不應(yīng),這里是“不顧”的意思),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造意與《無題》的“春蠶”句相近。不過,這里的春蠶“何惜微軀盡”,是在料定“纏綿自有時”、前途頗有希望的情況下產(chǎn)生的意念?!稛o題》“春蠶”句則不然,就其表現(xiàn)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現(xiàn)的追求是無望的,卻又是不計希望之有無的,感情境界有差異,聯(lián)想也更為曲折。以蠟燭的燃燒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隱以前的南朝樂府中,也不少見。如“思君如明燭,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燭,煎淚幾千行”(陳叔達,同題)等皆是?!跋灳娉苫覝I始干”同樣是用蠟燭作比喻,卻不是單一地以蠟淚比擬痛苦,而是還進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終生以隨,聯(lián)想比前人深微復(fù)雜得多,形象的底蘊也因此而豐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著重揭示內(nèi)心的感情活動,使難以言說的復(fù)雜感情具體化,寫得很精彩。五六句轉(zhuǎn)入寫外向的意念活動。上句寫自己,次句想象對方?!霸启W改”,是說自己因為痛苦的折磨,夜晚輾轉(zhuǎn)不能成眠,以至于鬢發(fā)脫落,容顏憔悴,亦即六朝詩人吳均所說“綠鬢愁中改,紅顏啼里滅”(《和蕭洗馬子顯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無題》“曉鏡”句說的是清晨照鏡時為“云鬢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為此而愁。這就生動地描寫了紆折婉曲的精神活動,而不再是單純地敘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這件事了。自己于夜間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為憔悴而痛苦。夜間的痛苦,是因為愛情的追求不得實現(xiàn);次日為憔悴而愁,是為了愛情而希望長葆青春,總之,為愛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這種晝夜回環(huán)、纏綿往復(fù)的感情,仍然表現(xiàn)著痛苦而執(zhí)著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對方和自己一樣痛苦。他揣想對方大概也將夜不成寐,常常吟詩遣懷,但是愁懷深重,無從排遣,所以愈發(fā)感到環(huán)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隨之更趨暗淡。月下的色調(diào)是冷色調(diào),“應(yīng)覺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覺反映心理上的凄涼之感。“應(yīng)”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氣,表明這一切都是自己對于對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動,體現(xiàn)了她對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體,思念愈深切,便愈會燃起會面的渴望。既然會面無望,于是只好請使者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這就是結(jié)尾兩句的內(nèi)容。詩詞中常以仙侶比喻情侶,青鳥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話、傳說中的一座仙山,所以這里即以蓬山用為對方居處的象征,而以青鳥作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現(xiàn)。這個寄希望于使者的結(jié)尾,并沒有改變“相見時難”的痛苦境遇,不過是無望中的希望,前途依舊渺茫。詩已經(jīng)結(jié)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與追求還將繼續(xù)下去。

這首詩,從頭至尾都融鑄著痛苦、失望而又纏綿、執(zhí)著的感情,詩中每一聯(lián)都是這種感情狀態(tài)的反映,但是各聯(lián)的具體意境又彼此有別。它們從不同的方面反復(fù)表現(xiàn)著融貫全詩的復(fù)雜感情,同時又以彼此之間的密切銜接而縱向地反映以這種復(fù)雜感情為內(nèi)容的心理過程。這樣的抒情,聯(lián)綿往復(fù),細微精深,成功地再現(xiàn)了心底的綿邈深情。

詩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從李商隱以前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發(fā)現(xiàn)相似的描寫。在前人創(chuàng)作的熏陶和啟發(fā)下,詩人有所繼承和借鑒。但是他并沒有簡單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創(chuàng)造性,向前跨進了一大步,把原來比較樸素的表現(xiàn)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動,用以反映更為豐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實際上已經(jīng)脫去舊的形跡,成為新的創(chuàng)造了。從這里可以看出,詩人豐富的文學修養(yǎng)與他對于意境和表現(xiàn)手段的探索,是這首詩取得成就的重要條件
愛亦難,別亦難,相見更難,愛亦難,恨亦難,是什么歌
3個回答2022-06-23 12:46
人生就是如此啊,沒什么好難的。只要我們做過。
“別時容易見時難”,“ 相見時難別亦難”分別出自哪里?
1個回答2024-03-03 09:37
無 題
作者:李商隱
原 文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譯 文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也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春蠶結(jié)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完成灰時象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云的鬢發(fā)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來往傳遞消息。

注釋:
1.無題:唐代以來,有的詩人不愿意標出能夠表示主題的題目時,常用“
無題”作詩的標題。
2.絲方盡:絲,與“思”是諧音字,“絲方盡”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會結(jié)束。
3.淚始干: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里取雙關(guān)義,指相思的眼淚。
4.曉鏡:早晨梳妝照鏡子;云鬢:女子多而美的頭發(fā),這里比喻青春年華。
5.蓬山: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懷念者住的地方。
6.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
賞析:這是詩人以“無題”為題目的許多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詩。整首
詩的內(nèi)容圍繞著第一句,尤其是“別亦難”三字展開?!皷|風”句點了時節(jié),但
更是對人的相思情狀的比喻。因情的纏綿悱惻,人就像春末凋謝的春花那樣沒了
生氣。三、四句是相互忠貞不渝、海誓山盟的寫照。五、六句則分別描述兩人因
不能相見而惆悵、怨慮,倍感清冷以至衰顏的情狀。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兩
句中的設(shè)想:但愿青鳥頻頻傳遞相思情。

浪淘沙①
【南唐】李煜
簾外雨潺潺,②
春意闌珊。③
羅衾不耐五更寒。④
夢里不知身是客,⑤
一晌貪歡。⑥
獨自莫憑欄,
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間。
【注釋】
①此詞原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賣花聲》等。唐人多用七言絕句
入曲,南唐李煜始演為長短句。雙調(diào),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減者),平韻,
此調(diào)又由柳永、周邦彥演為長調(diào)《浪淘沙漫》,是別格。 ②潺潺:形容雨聲。
③闌珊:衰殘。一作“將闌”。 ④羅衾(音親):綢被子。不耐:受不了。
一作“不暖”。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音賞):一
會兒,片刻。貪歡:指貪戀夢境中的歡樂。
【品評】
此詞上片用倒敘手法,簾外雨,五更寒,是夢后事;忘卻身份,一晌貪歡,是夢中事。潺潺春雨和陣陣春寒,驚醒殘夢,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實人生的凄涼景況中來。夢中夢后,實際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薩蠻》詞有句:“故
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所寫情事與此差同。但《菩薩蠻》寫得直率,此詞則婉轉(zhuǎn)曲折。詞中的自然環(huán)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獨自莫憑欄”的“莫”字, 有入聲與去聲(暮)兩種讀法。 作“莫憑
欄”,是因憑欄而見故國江山,將引起無限傷感,作“暮憑欄”,是晚眺江山 遙遠,深感“別時容易見時難”。兩說都可通?!傲魉浠ù喝ヒ病保c上片“春意闌珊”相呼應(yīng),同時也暗喻來日無多,不久于人世?!疤焐先碎g”句,
頗感迷離恍惚,眾說紛紜。其實語出白居易《長恨歌》:“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薄疤焐先碎g”,本是一個專屬名詞,并非天上與人間并列。李煜用在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歸宿。應(yīng)當指出,李煜詞的抒情特色,就是善
于從生活實感出發(fā),抒寫自已人生經(jīng)歷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凈,含蓄深沉。這對抒情詩來說,原是不假外求的最為本色的東西。因此他的詞無論傷春傷別,還是心懷故國,都寫得哀感動人。同時,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
度的藝術(shù)概括力結(jié)合起來。身為亡國之君的李煜,在詞中很少作帝王家語,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訴說自已的不幸和哀苦。這些詞就具有了可與人們感情上相互溝通、喚起共鳴的因素?!队菝廊恕罚ù夯ㄇ镌潞螘r了)如此,此詞
亦復(fù)如此。即以“別時容易見時難”而言,便是人們在生活中通常會經(jīng)歷到是一種人生體驗。與其說它是帝王之傷別,無寧說它概括了離別中的人們的普遍遭遇。李煜詞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調(diào)短字少,然包孕極富,寄慨極深,沒
有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別時容易見時難相見時難別亦難分別是誰和誰的詩句
1個回答2023-01-09 13:21
分別是李煜,李商隱
別時容易見時難相見時難別亦難
1個回答2024-03-07 16:12
【南唐】李煜

簾外雨潺潺,②

春意闌珊。③

羅衾不耐五更寒。④

夢里不知身是客,⑤

一晌貪歡。⑥

獨自莫憑欄,

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間。



作者:李商隱

原文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