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葉封弟

“桐葉封弟”故事是怎樣來的?
1個回答2024-02-06 10:11

周代,叔虞為周成王的胞弟,據(jù)傳叔虞與成王玩耍,成王把一桐葉剪成一個似玉圭的玩具,對叔虞說:我將拿著玉圭封你,史稱"桐葉封弟"。后因以指帝王封拜。 亦省作" 桐封 "等。唐代李嶠《攀龍臺牌》里引用了這個典故:"亦有御蘭感夢,皇天之命伯倏,剪雖開封,上帝之名太叔。""桐葉封弟"告訴我們:當權(quán)者應言而有信、謹言慎行等。

誰知道“桐葉封弟”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26 04:06
桐葉封弟”又可稱作“剪葉”,出自于《呂氏春秋》這個典故與周公旦有關(guān)。

周公旦為周朝的開國功臣,他是周成王的叔叔,周成王即位時,年齡非常小,所以由周公代理朝政,周公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才干,為周王朝制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把周朝治理得井井有條。

有一天,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和成王在一起玩耍,周成王隨手攀摘了一片梧桐樹葉,送給了弟弟叔虞,隨口道:“我把這作為信物,封賜給你!”叔虞接過樹葉后,心里非常高興,隨后把這件事告訴給周公,周公認為天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件事如果是真的,那可非同小可了,于是前去詢問周成王,周成王說他只不過是跟弟弟開玩笑罷了,周公聽后嚴肅地說:“天子無戲言,出口成憲,而且史書記載,樂師歌頌,士人稱道。哪能隨便說說?!背赏趼犞芄灾欣?,只好把叔虞封于唐,后來,叔虞的兒子把都遷到晉水的岸邊,改唐為晉。

后來,人們用這個表示分封之意。唐代李嶠《攀龍臺牌》里引用了這個典故:“亦有御蘭感夢,皇天之命伯倏,剪雖開封,上帝之名太叔?!?/div>
桐葉封弟的同源典故
1個回答2024-01-25 03:28

一葉桐 剪圭 剪桐 成王剪桐 桐圭 桐葉封弟 桐葉戲

桐葉封弟的同源典故
1個回答2022-12-22 06:14

一葉桐 剪圭 剪桐 成王剪桐 桐圭 桐葉封弟 桐葉戲

桐葉封唐成語典故?
1個回答2024-01-25 16:44

[史記·晉世家]“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珪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p>

周成王,名姬誦,周武王之子,西周的第二位國王。即位時年幼,叔父周公旦攝政。周公旦又稱叔旦,西周初杰出的政治家。周武王的弟弟,因封地在周(今陜西歧山),史稱周公。

  成王年幼,其弟叔虞更小,他兄弟二人,在周公攝政時,正處于戲嬉的孩提之期。成王“削桐為珪以與叔虞”,本意是逗著小弟玩耍,根本沒有賜封的意思。所以,他在御花園同叔虞玩過之后,就把“削桐為珪封若”事兒,給忘得干干凈凈,好像什么事情也沒有發(fā)生。但是隨從的史官卻把他當他成了正事兒。

桐葉封虞的典故?
1個回答2024-02-12 05:29
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共傳30代37王,延續(xù)約800年時間。

周原來是商朝的一個部落,生活在渭河流域,在周文王姬昌時開始強盛,文王的兒子武王姬發(fā)伐紂滅商建立周朝。

武王死后,其年幼的兒子成王即位,當時只有12歲,由叔叔周公旦攝政。(周公旦就是我們常說的周公。)桐葉封虞的故事就是這個時候發(fā)生的。

周成王和弟弟叔虞在一起玩耍,成王順手摘了一片梧桐樹葉,送給弟弟,隨口到:“我把這個送給你當作信物,封賜給你?!背赏踔话堰@件事當作玩笑,周公則認為天子無戲言,不能隨便說說。成王只好把叔虞封于唐,后來,叔虞的兒子把都城遷到晉水岸邊,改唐為晉。后來聞名于世的晉國就始于桐葉封虞,亡于三家分晉(戰(zhàn)國時,晉國分為韓趙魏三家)。
《古文觀止·桐葉封弟辯》譯文與賞析
1個回答2023-12-17 14:01

桐葉封弟辯

桐葉封弟辯

唐·柳宗元

【題解】

辯,古代論說文的一種,即對傳統(tǒng)的或流行的說法提出異議。本文針對古書記載的“桐葉封弟”故事進行辯論,表面上是對古書的記載持懷疑態(tài)度,實際上在批駁“天子不可戲”的觀點。作為臣子,不能將君主的言論視為金科玉律,一味迎合,而應該用“道”加以引導。

【原文】

古之傳者有言:成王以桐葉與小弱弟戲曰:“以封汝?!敝芄胭R。王曰:“戲也?!敝芄唬骸疤熳硬豢蓱??!蹦朔庑∪醯苡谔?。

【譯文】

古書記載說:周成王拿著一片梧桐葉子和幼小的弟弟開玩笑,說:“把這個封給你?!敝芄牭竭@件事就入宮向成王表示祝賀。成王解釋說:“我這是開玩笑呀?!敝芄f:“天子不可以開玩笑?!庇谑浅赏蹙桶烟频胤饨o了幼小的弟弟。

【原文】

吾意不然[1]。王之弟當封邪,周公宜以時言于王,不待其戲而賀以成之也。不當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戲,以地以人與小弱者為之主[2],其得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茍焉而已,必從而成之邪?設(shè)有不幸,王以桐葉戲婦寺,亦將舉而從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設(shè)未得其當,雖十易之不為病[3];要于其當,不可使易也,而況以其戲乎!若戲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過也。

【注釋】

[1]意:料想,認為。

[2]不中:不恰當。

[3]十易:改變十次。

【譯文】

我對這件事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成王的弟弟應當受封,周公就應該及時對成王說,而不必等到成王開玩笑的時候才去祝賀,以促成此事。如果成王的弟弟不應當受封,那么周公讓這樣一個不恰當?shù)耐嫘ψ兂闪耸聦崳淹恋睾桶傩召n給年幼的弟弟,并封之為王,這樣做能被稱得上是圣人嗎?況且,周公的意思不過是認為天子不可以開玩笑罷了,難道一定要順從并促成這件事嗎?如果發(fā)生不幸的事,成王拿了梧桐葉子與妃嬪、太監(jiān)開玩笑,難道這樣也要順從并執(zhí)行嗎?凡是帝王的恩德,在于他施教的成效怎樣。如果不恰當,那么即使改變十次也不為過失;關(guān)鍵在于恰當,只要得當就不能輕易改變,更何況僅僅只是一句玩笑呢!如果開玩笑的話也一定要付諸實行,那么這就是周公在教唆成王實行過錯啊。

【原文】

吾意周公輔成王,宜以道,從容優(yōu)樂,要歸之大中而已[4],必不逢其失而為之辭[5]。又不當束縛之,馳驟之,使若牛馬然,急則敗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況號為君臣者邪!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6],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蛟唬悍馓剖?,史佚成之[7]。

【注釋】

[4]大中:中道,不偏不倚。

[5]逢:逢迎、迎合。

[6]缺缺:耍小聰明。

[7]史佚:周武王時太史尹佚,即太史,掌管祭祀和記事等。

【譯文】

我認為周公輔佐成王,應當按照適當?shù)脑瓌t去教導他,使他的行為舉止、嬉戲、娛樂都恰如其分,而不能迎合他的過失并替他巧言粉飾。也不能對他管束太嚴,驅(qū)使他,使他像牛馬那樣,急于使他成長反而會壞事。即使父子之間也不能用這種方式來自我約束,更何況是名分上還有君臣之別的人呢!這不過是那些識見不高而又愛耍小聰明的人所干的事,絕不是周公所應該做的,所以古書上記載的這件事不可相信。也有的古書記載說:用梧桐葉封唐叔這件事,是太史尹佚促成的。

【評析】

文章開篇敘事,圍繞重臣應如何輔佐君王這一中心發(fā)揮議論。以周成王以桐葉封弟的故事,駁斥“天子不可戲”的觀點。圍繞“戲”字,作者從正反兩方面論述周成王的弟弟到底該不該被封,最后得出結(jié)論:不論應不應當被封,周公都沒有盡到輔臣的責任。

為了進一步說明這個觀點,作者假設(shè)“戲”之對象是“婦”、“寺”,從而對“戲言當真”做了絕對否定。尖銳地批評了這種荒謬之事,指出“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君王的言行,關(guān)鍵要看是否恰當,施教的成效如何,不可以盲目聽從。

本文雖篇幅短小,卻將觀點闡述得透徹清楚。上半篇駁斥“天子不可戲”的謬論,下半篇立論說明臣子輔佐君王應該采取的正確方式,層層辯駁,結(jié)構(gòu)嚴謹,是辯體文中的力作。

名字葉羽桐還是葉雨桐好
3個回答2023-08-22 19:01
我更喜歡葉羽桐
桐葉封侯的故事中包含了周朝實行的是什么制
1個回答2023-03-29 01:40
封分制,嫡長子繼承制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