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我與地壇原文

史鐵生《我與地壇》中地壇是指哪個地壇
2個回答2022-12-18 17:00
北京地壇公園
史鐵生 我與地壇
3個回答2022-07-23 09:35
我想應該是因為作者第一出生在北京,然后就與地壇形成一體,覺得自己就是他的精神故鄉(xiāng),但是在后句上,與地壇又是分開的,殘廢了雙腿,變成了自己的事情,這點上,與地壇其實分開的物體。地壇幾乎就相當于他的第二母親。
史鐵生的《我的地壇》
1個回答2023-08-19 09:59
是不是我與地壇?
《我與地壇》是他文學作品中,充滿哲思又極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前兩部分注重講地壇和他與母親的后悔,后面寫的是他對生命的領悟,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優(yōu)秀文章。地壇只是一個載體,而文章的本質卻是一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以及對母親的思念。
“太陽,他每時每刻都是夕陽也都是旭日。當他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布散烈烈朝輝之時。有一天,我也將沉靜著走下山去,扶著我的拐杖。那一天,在某一處山洼里,勢必會跑上來一個歡蹦的孩子,抱著他的玩具。
  當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嗎?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將一個歌舞煉為永恒。這欲望有怎樣一個人間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計?!?/div>
想念地壇史鐵生作者想念地壇,主要想念地壇什么
1個回答2024-02-04 00:56

地壇是作者在痛苦的思索后走向“安靜”的地方,是作者寫作道路上的一次零度,因此作者想念地壇。同時地壇在作者心中已成為一種象征,作者想念地壇,實際上是對一種遠離塵囂的精神境界的想念。實際上作者想念的是地壇的遠離喧囂、不與世隔離、恒久而遼闊和放棄榮華,漠視恭維與強權。

關于地壇與史鐵生 可用資料
1個回答2022-09-19 15:40
到這去搜,找什么都有
史鐵生 我與天壇
3個回答2022-07-03 01:26
《我與地壇》
我個人很喜歡史鐵生的文章,有一系列書叫新經(jīng)典文庫 《我與地壇》里面有他最為出名的文章。
讀書|史鐵生《我與地壇》
1個回答2023-11-20 01:45
1

史鐵生先生逝世于2010年12月31日,到今天整整八年了。

我從高中課本里讀到了他的散文《我與地壇》,雖然只節(jié)選了第一、第二節(jié),仍然讓我觸動不已。接著我找到全本,一口氣補完全文,“似是而非”地懂得了許多事情。自那以后,我就好像認識了他,總覺得他是我的朋友,可以交心聊天、可以談生論死的那種朋友。

他當然不會認識我,甚至不知道有我這樣一個人,可是我依然感激他。他的散文——《我與地壇》里,有我苦苦追尋的答案。所以,2010年12月31日那天,聽到他去世的消息時,我有些失落,就又翻讀了一遍《我與地壇》。

一晃八年過去了。

又到了歲末,又想起了史鐵生先生,又讀了《我與地壇》。

于是,我寫下了這篇文字,以作紀念。

2

《我與地壇》一共七節(jié),是一篇哲思散文,也是作者自己思想的成長史。

從第一節(jié)作者罹難癱瘓,躲避在地壇里,陷入一個關乎生死的困惑;

到第二節(jié)母親猝然離世,作者第一次把目光移開自己的苦難,看向離自己最近的親人——那個隱忍堅毅的母親,然而為時已晚,悔不當初;

第三節(jié)中,作者以地壇的景色比附四季,為地壇這個舞臺注入時間的往復,從而使得所有思考也都有了時間的維度;

到了第四節(jié),作者回憶起曾經(jīng)在地壇里駐足過的人們,放眼看到了更多不同的人生;

再到第五節(jié),漂亮卻患有弱智的姑娘進一步激發(fā)了作者關于人生與命運的思索;

等到第六節(jié),作者在見過眾生之后,重新梳理了自己的命運;

終于在第七節(jié),作者明白了生死的真諦。

以前常聽老師說,散文雖然叫做散文,卻“形散而神不散”,用在品讀《我與地壇》上再合適不過了。正是因為神不散,才有可能總結出如上的脈絡;也正是因為神不散,才有可能在這篇長文里看到作者成長的邏輯。

作者因為突然癱瘓而開始思考生死;又因為母親離世,而開始關注附近人的命運;再遠一點注意到他生命中(地壇里)出現(xiàn)過的那些人;然后回到自己本身;最后從自己的經(jīng)歷和看到的別人的經(jīng)歷中達到了思想的成熟。

這正是所謂的“神不散”。

提煉出這個“不散的神”總是容易的,可是作為一篇散文,它終究又是“形散”的,只這么悟到主旨,而忽略那些散在各處的閃過點,總是有點遺憾。

這篇文章不管是寫景、抒情、敘事,還是議論,都有許多地方值得細細品讀,所以我想還是應該找一些出來,跟大家一起分享。

3

這一段摘自第一節(jié),是景色描寫,好就好在也非常契合著作者的心境。

這里的“它”是命運??纯础八弊鲞^的事情,是一連串的動詞——殘廢、剝蝕、淡褪、坍圮、散落,而被這些動詞作用的對象,用了一連串的形容詞來修飾——狂妄、浮夸、炫耀、高、玉砌。整個段落讀完,可以深深地感覺到命運的嘲弄:

它總在最得意的時候,將你打趴在地上。

4

這三段都摘自第二節(jié)。

母親的許多事情,是在母親過世之后才漸漸在作者的腦海中明晰起來,而這種晚來的覺悟,帶給作者的不單是對母親加倍的懷念,還有加倍的痛悔。

這種痛悔在第一段和第二段,由文字直接表達了出來,但第三段有些不一樣。當你讀完這句“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腦海中分明就浮現(xiàn)出來一幅畫面:母親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在園子里四處張望著尋找兒子,沒找到時忐忑不安,找到了又不敢上前,只能假裝沒有看見,悄悄轉身折回家去。

5

這一段摘自第四節(jié),寫一個飲酒的老頭。

說是一段,事實上只有一句話。 一連串的動作描寫——走上、選定、踏在、解下、瞇起、看一遭、倒一大口酒入肚、搖一搖、掛向腰間、想一會兒什么、走下一個五六十米去,行云流水,止于當止,毫不拖沓,立馬就讓這個人物一下子鮮活地浮現(xiàn)在讀者的腦袋里。

6

這兩段摘自第五節(jié)。

第一段有點長,但因為是一個完整的邏輯鏈和議論,沒有辦法只取片段。雖然長,但讀起來完全不會覺得累贅,反倒有些氣短,簡直是一場精彩的辯論。 先是一段排比,闡述愚鈍、丑陋、惡劣卑下、殘疾等消極面之于它們對立面的重要性,接著連環(huán)推理,如果沒有了這些消極面,那么將會由其它“相對消極的消極面”替代這些“消極面”,到最后假設完全消除了消極面,驀然發(fā)現(xiàn),一個沒有差別的世界的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于是回到主題,消極面是必然存在的。

第二段正是這個邏輯之下得到的結論。

所以這世界上每個人應該且本來就有屬于自己的位置,不應該自妄自大,也不需要妄自菲薄。

7 寫在最后

我其實沒什么說的了,作者在第七節(jié)都已經(jīng)寫好了:

這段原文,讓我突然明白:八年前,他就已經(jīng)重生了!

今年走了那么多人——金庸、李敖、單田芳、臧天朔、師勝杰、李詠、霍金、斯坦·李——他們都值得史鐵生的這段文字。

諸位一路走好!

(完)
史鐵生《我與地壇》 賞析
1個回答2022-12-05 16:33
我感覺這是一篇很矛盾的文章,全文既充滿了傷感又洋溢著生命的希望,還有就是追憶母親。
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是什么題材的?
1個回答2022-07-16 02:51
《我與地壇》是抒情散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