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的譯文

記承天寺夜游的作者
1個回答2022-09-29 05:27
e……蘇軾……
記承天寺夜游 講了什么故事
1個回答2024-03-05 20:33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脫下衣服準(zhǔn)備睡覺,(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射進來,(不由得生出夜游的興致,于是)高興地起身出門。想到?jīng)]有可以共同游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我倆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樹枝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哪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3
此文寫于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作者被貶到黃州已經(jīng)有四年了。元豐二年七月,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的有關(guān)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經(jīng)過長時間的審問折磨,差一點被殺。十二月作者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quán)的閑官。在這種情況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憂郁;但是,他仍然有進取之心,于是寫了這篇短文,對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他當(dāng)時生活的一個片段。也體現(xiàn)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與對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
記承天寺夜游翻譯
1個回答2024-03-13 05:56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 蘇軾與張懷民 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二人者耳。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月光從門口射進來,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jīng)]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就相約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明澄澈,水中藻、荇縱橫交叉,原來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綠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倆個這樣的閑人罷了。
記承天寺夜游的英文翻譯
1個回答2023-10-22 13:40
泉州承天寺。。。。
答謝中書書的原文 和記承天寺夜游的原文
1個回答2022-07-31 07:25
書里有,自己找
記承天寺夜游講了什么故事?
1個回答2024-03-17 09:14

《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寫于作者被貶黃州期間。文章僅84字,卻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幽寧靜的藝術(shù)境界,傳達了作者復(fù)雜微妙的心境?!霸S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睍r值冬初,寒意森森,正“解衣欲睡”之時,月色悄然入戶,于是作者“欣然起行”?!靶廊弧睂懫渑d奮喜悅之情?!澳顭o與為樂者”,“念”由“行”轉(zhuǎn)化而來,寫出心理活動的變化過程,文情也顯得跌宕起伏。作者也許在想:究竟與誰一起賞月,才不致辜負(fù)如此良夜?在這貶居的寂寞中,誰又能與我共同賞月呢?“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這是作者“念”的結(jié)果,下筆十分輕淡,實則意味深長?!皯衙褚辔磳嫞嗯c步于中庭”,月光下的漫步,該是如何一種心情!“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積水空明”寫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橫”寫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绷攘葦?shù)語,意味雋永: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種種難言的感情盡在其中;語言凝練,含蓄深沉,精美傳神。

記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譯
1個回答2024-03-14 14:12

記承天寺夜游的原文及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翻譯】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剛脫下衣服準(zhǔn)備睡覺,這時月光從門射入,(于是我就)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jīng)]有可以共同取樂的人,于是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水一樣清澈透明。

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晚沒有月亮?哪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記承天寺夜游譯文
1個回答2024-03-17 17:02
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月光從窗口射進來,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jīng)]有可與自己一起游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縱橫交叉,都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綠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兩個這樣的閑人。
記承天寺夜游 全文
1個回答2024-08-22 21:15
記承天寺夜游
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橫(héng),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譯),(我)脫下衣服準(zhǔn)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透過窗戶灑入屋內(nèi),(于是我)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jīng)]有(可以與我)共同游樂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滿著月光,像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橫錯雜,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啊。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jīng)]有松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從容流連光景)清閑的人罷了。
注釋
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黃岡縣城南?!?
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元豐,宋神宗趙頊年號。當(dāng)時作者因烏臺案被貶黃州已經(jīng)四年?!〗猓喊严抵臇|西解開?!?
欲:想要。 
戶:一說指堂屋的門,又一說指窗戶,這里指門。 
欣然:高興、愉快的樣子。欣,高興,愉快。然,……的樣子。 
行:散步?!?
念無與為樂者:想到?jīng)]有可以共同游樂的人。念,考慮,想到。 無與樂者,沒有可以共同游樂的人。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尋:尋找。
張懷民:作者的朋友。名夢得,字懷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豐六年也被貶到黃州,寓居承
天寺?!?
寢:睡,臥。 
相與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與,共同,一同。步:散步。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積水空明:意思是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凈明亮的樣子。
藻、荇(xìng):均為水生植物,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總稱。荇,一種多年生水草,葉子像心臟形,面綠背紫,夏季開黃花。 
交橫:交錯縱橫。 
蓋:句首語氣詞,這里可以譯為“原來是”。
也:是。
但少閑人:只是缺少清閑的人。但,只。
閑:清閑。
閑人: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人。蘇軾這時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里是一個有職無權(quán)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閑,自稱“閑人”。
耳:語氣詞, 相當(dāng)于“而已”意思是“罷了”。
文章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首句點明夜游的起因與時間,為美好的月色而心動,遂起夜游之意。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運用比喻的方法描繪庭院月色。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兩個反問句令人深思。作者抒發(fā)面對月光發(fā)生的感觸。
一詞多義
與:相與步于中庭。(跟,向。介詞) 念無與樂者。(和,連詞。)
遂:遂至承天寺。(于是) 意將遂入以攻其后也。(打洞)《狼》
蓋:蓋竹柏影也。(原來)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原來是)《狼》
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極點)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尋:尋張懷民。(尋找) 未果,尋病終。(不久)《桃花源記》
欲:解衣欲睡。 (將要) 欲窮
求一篇高考作文,它是兩根線并進的,一個是記承天寺夜游,一個是女孩自己,結(jié)尾好像是記承天寺夜游作者寫
1個回答2024-01-19 17:21
。我推薦俄羅斯作家哈里托諾夫的《命運線》一書,這是一個非常經(jīng)典的對應(yīng)結(jié)構(gòu)雙線作品。一眼便知端地。雙線結(jié)構(gòu)是記敘類文章中常見的一種組合形式,同時存在和發(fā)展的兩條線索便于拓展作品的廣度和深度,更好地表現(xiàn)豐富而復(fù)雜的社會生活。同時這種形式我們同學(xué)因平時接觸較多而容易掌握。如果能在自己的寫作中加以運用和表現(xiàn),就會使文章顯得豐厚深刻,獲得閱讀者的認(rèn)同。1)并行式 并行式結(jié)構(gòu)中聯(lián)綴文章的兩條線索往往是并列存在平行發(fā)展的,文章中出現(xiàn)的兩個事件具有同等的地位,它們或是同向映襯或是反向?qū)Ρ?,借助兩者間的關(guān)系共同指向文章中心,更強烈鮮明地表現(xiàn)文章主題。去年浙江的高考滿分作文《石碑上的歷史》采用的就是這種形式。作品以三百年前縣官和三百年后村婦黃四娘各自面對身患傳染病的親人的不同態(tài)度入筆,兩個事件前半段的并行相似與后半段的相反相對,以及最后結(jié)果的截然相反都給閱讀者造成強烈的心理效應(yīng)。文章以歷史相合又最終相離的發(fā)展,以小見大正反映襯,體現(xiàn)了對情感社會的反思和對理性社會的呼喚,給人以凝重的歷史使命感。2)寓言型而同是高考優(yōu)秀作文的《糖醋排骨有點酸》運用的是雙線結(jié)構(gòu)的另一種形式。文章把“情感親疏與認(rèn)知”的主題通過一件小事來表現(xiàn)?!拔摇闭洳氐墓佩X幣失蹤了,卻斷定是剛認(rèn)識的朋友所為而與之?dāng)嘟?,卻絲毫不懷疑自己的母親。這本是去年作文中最常用的題材,又俗又濫。但作者別具匠心,用糖醋排骨的做法來領(lǐng)示事件的發(fā)展,把人物的情感寓含在糖醋排骨那是甜是酸又酸又甜的制作過程中,使文章顯得豐厚新穎,別有情趣。所以它所運用的兩條線索不再是兩個并列的事件,而是具有主次關(guān)系的兩則材料,其中的一則相對另一則具有寓言意味。寓言性材料的發(fā)展與故事合拍,就可以把故事的許多內(nèi)容和情感蘊含在寓言性材料的得到表現(xiàn),使主題顯得豐厚而有意味。 雙線結(jié)構(gòu)中還有一種是最常見的就是包容式,故事的發(fā)展以一條線索為明線,另一條包容在其中的為暗線。如葉紹鈞的《夜》,作為暗線的映川夫婦為革命犧牲的故事完全包含在老婦人與阿弟的交談中,明線對暗線形成一種完全的包容,使文章從兩個方面表現(xiàn)了當(dāng)時人們對待時代風(fēng)云的態(tài)度,使作品的反映厚重豐實。魯迅的小說《藥》用的也是包容型的雙線結(jié)構(gòu),故事的外殼明線是華老栓一家的故事,暗線則是夏家的故事,通過華夏兩家的命運表現(xiàn)雙重主題:群眾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