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軼事全文翻譯

魏文侯軼事
1個回答2024-01-22 01:57

B

翻譯文言文《魏文候軼事》”。
1個回答2024-02-01 18:15

譯文:

魏文侯和群臣飲酒,興致正高時,突降大雨,文侯命令馬上備車前往近郊。左右侍從勸說:“飲酒正在興頭,天又下雨,國君要到哪里去?”文侯回答:“我事先與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約好打獵,飲酒雖樂,但怎能失約呢?”于是起身前往,親自告訴對方,因下雨取消打獵的事。
韓國向魏國借兵攻打趙國。魏文侯說:“我和趙國情同手足如兄弟,不能答應(yīng)你?!壁w國又向魏國借兵攻擊韓國,魏文侯同樣拒絕。韓、趙兩國使者皆憤然辭去。事后,兩國得知魏文侯的用意,都開始向魏國朝貢。自此,魏國開始強大,其他諸侯國不能跟它爭鋒。
魏文侯派樂羊攻打中山國,攻克后,封給兒子魏擊。魏文侯問群臣:“我為君如何?”大家皆回答:“你是仁德的國君?!敝挥腥巫f:“國君攻克中山,不將它封給弟弟,卻分給兒子,怎么能稱得上仁德呢?”魏文侯大怒,任座匆忙告辭。魏文侯再問另一位大臣翟璜。翟璜回答:“國君是仁德的君主啊!”魏文侯再問:“你怎么知道?”翟璜回答:“臣聽說只有國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剛才任座言辭正直,我才得以知道。”魏文侯大悅,派翟璜速召回任座,親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賓。

魏文侯軼事原文:

文侯與群臣飲酒,樂,而天雨,命駕將適野。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君將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無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
韓借師于魏以伐趙,文侯曰:“寡人與趙,兄弟也,不敢聞命?!壁w借師于魏以伐韓,文侯應(yīng)之亦然。二國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講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晉,諸侯莫能與之爭。
使樂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擊。文侯問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比巫唬骸熬弥猩?,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文侯怒,任座趨出。次問翟璜,對曰:“仁君也?!蔽暮钤唬骸昂我灾??”對曰:“臣聞君仁則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蔽暮類偅沟澡偃巫粗?,親下堂迎之,以為上客。(選自《資治通鑒》) ? ?

侯蒙的軼事典故
1個回答2024-03-01 13:20

《宋詞故事》百篇選刊之二——
爭看碧霄輕借力
——風(fēng)箏詞里“丑鬼”侯蒙寫壯懷
阿袁《宋詞故事》
幾位才情既高,品貌又佳的少女在大觀園里搞累了賦詩的活兒,就想何不去填寫詞作來增添增添新鮮感?于是大家便因才女史湘云這“柳絮詞”各自施展開了手腳,匆匆填寫起來。跟平時逞才斗智的結(jié)果幾乎一模一樣,若論情感的悲涼和纏綿,那自然就沒有人敢同黛玉一決高低的;而湘云之詞也因情致嫵媚被人稱道。只是可惜得很,終生極愛賦詩填詞的公子哥兒賈寶玉卻又“落第”了。至于其中素以世俗眼光看問題并因此爭得許多實惠的薛寶釵,她此次所填的詞居然也被“眾人拍案叫絕,都說:‘果然翻得好!自然這首為尊……’”而薛氏這首詞牌名為《臨江仙》的詞作,其中最為警策也最為令人欣賞的,應(yīng)該還是該詞的結(jié)句:
好風(fēng)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這令人歆羨不已的場景,即出現(xiàn)在《紅樓夢》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詞”。事實上,薛寶釵這警句卻也并不是她的自創(chuàng),而是有所藍(lán)本的。她所借鑒著的詞作,也正屬于同一詞牌的宋人作品;只是這宋人《臨江仙》還涉及一個令人甚受鼓舞的故事呢!
這故事的主人公,也就是如今籍貫山東高密的侯蒙(1054~1121)。這侯蒙先生后來的政績可不簡單,要知道,當(dāng)年建議宋徽宗招降宋江并使之攻打方臘的主意就是他給出的;而他對徽宗皇帝就曾嚴(yán)肅地預(yù)告后來成為臭名昭著的奸相蔡京,平時若能做到心術(shù)端正的話,那蔡某人就肯定是一名亙古罕見的賢相了的①。誠然,侯先生還有其他方面可以稱道的,比如他在地方上做官時為就老百姓辦了許多好事兒,這且按下不說;而他長得極為難看,卻竟被人戲謔地稱為“丑鬼”,亦即他屬于那種一時半會兒難以結(jié)婚成家的主兒——卻不無困擾著他了。但侯蒙卻就是很能用功地去鉆研著學(xué)問,對賦詩填詞也頗感興趣,并具有相當(dāng)深湛的根柢。而侯蒙少年時便以聰明才智被人贊揚,但很不幸,他一連幾次參加進(jìn)士考試,居然都名落孫山了。這使得他不但內(nèi)心受到難以形容的煎熬,而且還遭受到來自外部的各種冷嘲熱諷。但侯蒙就是能挺得住,終于在他31歲那年,才算考取了當(dāng)時也并不怎么了得的鄉(xiāng)貢;只是他仍能以“聊勝于無”的心態(tài),暫且用以自我解慰著。
然而,這世界上最不缺少的,大概就是那些既無聊又淺薄的俗人了。他們總愛在人家業(yè)已布滿傷口的地方撒鹽,來表明他們自己這庸俗的“高明”。那年春天,駘蕩的江風(fēng)在輕輕地吹拂著垂柳,又是一個放風(fēng)箏的大好時光。跟大家一樣,因讀書有些倦怠了的侯蒙,就出來把自己手中的風(fēng)箏放飛。而此時,那些原本極其無聊和淺薄的人竟又團(tuán)團(tuán)圍住侯蒙,故意打趣著問他何時才能考取進(jìn)士。忽然間,不知是誰在大喊了聲:“你們快看,王五的風(fēng)箏上還畫上了侯秀才那亮麗的尊容呢!”
大家不由一陣哄笑起來;而侯蒙居然并不在乎王五這惡作劇,跟著大家一塊兒大笑。同時,他從身邊的小伙子手里要來了紙和筆,當(dāng)場填寫了他平生流傳至今也就這么一闕的《臨江仙》詞②,并把它贈給在場的人,讓他們同時與之放飛。
近前一看,大家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原來,侯秀才即席所填的是一闋《臨江仙》詞,其詞曰:
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
無端良匠畫形容。當(dāng)風(fēng)輕借力③,一舉入高空。
才得吹噓身漸穩(wěn),只疑遠(yuǎn)赴蟾宮。
雨馀時候夕陽紅。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默默地再次拜讀著眼前侯蒙這首即興而作的小令詞,緊接著又端詳了侯蒙一會兒,大家的神情便霎時嚴(yán)肅起來,乃至空氣都快要凝固了。他們再也不敢隨便拿侯蒙逗樂兒,因為他們知道,眼前這個侯秀才可未必就是一個甘于平庸的人!
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年春闈考試,侯蒙一舉成名,考取了他多年來夢寐以求的進(jìn)士。而且尤為令人艷羨的,不到50歲時,亦即在宋徽宗崇寧年間(1102~1106),他便做到了相當(dāng)于民政部部長的戶部尚書④,為天下讀書人爭上了一口奮發(fā)自勵的氣兒。
阿袁按:① 以上具見《宋史·侯蒙傳》。② 具見《全宋詞》第一冊最后一首。③ 時,洪邁《夷堅甲志》、《全宋詞》第一冊等均作“風(fēng)”,似可從;然據(jù)馮夢龍《情史》說,則又作“時”也。④ 其后在大觀四年(1110),據(jù)《宋宰輔編年錄》卷一二載,侯蒙還做到除同知樞密院事等高官。
——以上載錄于阿袁(即陳忠遠(yuǎn))《宋詞故事》(九州出版社2006年版)

魏學(xué)洢的軼事典故
1個回答2024-01-26 17:49
只知道他寫了虞初新志,剩下啥也不知。。。
世說新語中北魏的名人軼事
1個回答2024-03-04 06:43
《世說新語》主要是記載的南朝東晉十六國時代和地域范圍的人物事跡,約成書于公元444年??蓪Ρ缺蔽耗甏?86-534年),北魏孝文帝在位是在(471-500年)。所以說,《世說新語》不可能記載公元444年以后的人和事。
若想查找 樓主 說的“有關(guān)北魏和平城的相關(guān)人物、事件”,建議你去查閱“二十四史”之《魏書》、《北史》,那里面會有你要找的歷史人物和事件。
北朝著名的歷史典籍還有《水經(jīng)注》、《洛陽伽藍(lán)記》、《顏氏家訓(xùn)》等。
魏源的人物軼事
1個回答2024-03-04 19:05

嘉慶十二年,少年魏源離開了苦讀多年的家塾,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來到了邵陽縣城愛蓮書院求學(xué)。
相傳著名文學(xué)家周敦頤即在此種蓮,他的傳世名篇《愛蓮說》就在此完成。其中名句“蓮,花之君子者也”,即為愛蓮書院起名之濫觴。愛蓮書院的讀書生活給魏源留下綺麗的回憶,他在《答友人書院讀書之邀》一詩中吟道:“池蓮應(yīng)入夢,門柳正扶春?!?br/>“歲時,參加縣考,”前三名魏源、何上咸、石昌化,聯(lián)名如貫珠。而何最少,世稱“三神童”??h試之后,補縣學(xué)弟子員。參加府試,考取案首。此時的湖南學(xué)政是李宗瀚,乾隆五十八年進(jìn)士。他是藏書家、金石家和書法家。這位博學(xué)多才的學(xué)政看中了年輕有為的魏源,對魏源愛護(hù)有加。三年縣學(xué)使魏源知識面拓寬,為后來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嘉慶十五年(1810年),魏源回到故鄉(xiāng),開館授徒。因為他課教得好,“名聞益廣,學(xué)徒踵至”。“腹內(nèi)孕乾坤”的魏源并不滿足鄉(xiāng)間塾師的平靜生活,他于嘉慶十八年(拔貢是科舉制度中貢入國子監(jiān)生員的一種。清代規(guī)定,到一定年限,由各省學(xué)政在生員中考試選拔優(yōu)秀生員,保送入京,作為拔貢。每府學(xué)各名,縣州學(xué)年)來到省城長沙,進(jìn)著名學(xué)府岳麓書院學(xué)習(xí),準(zhǔn)備參加選拔貢生的考名。經(jīng)過朝考合格,可以充當(dāng)京官,知縣或教職。
魏源在岳麓書院的時間不長,但在學(xué)習(xí)期間,結(jié)識了一批良師益友,如湯金釗,袁名曜,李克鈿,何慶元等。這些名士對他一生的事業(yè)和成就都起過重大的作用。
其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是湯金釗。湯金釗在主持湖南拔貢期間,辦事認(rèn)真,正直無私,錄士極嚴(yán)。他在視察岳麓書院時,對岳麓書院辦學(xué)方針及教學(xué)方法進(jìn)行充分調(diào)查,對其嚴(yán)格辦學(xué)十分滿意。 在學(xué)生中,他尤其喜愛才具獨特的魏源。魏源同湯金釗前輩有過較頻繁的交往,從湯身上學(xué)到不少知識。湯金釗與湖南巡撫廣厚主持湖南拔貢。這次共選拔人,魏源亦名列其間。
魏源到北京后,本應(yīng)及時多天不露面。湯金釗去拜見選取他的老師。但是,不善鉆營且只知苦讀的魏源,卻一頭扎進(jìn)古書堆中,感到奇怪,以為他病了,便親自去拜訪。湯金釗禮賢下士,愛才若渴,躍然紙上。從中也可見,此對忘年交情誼之篤。
袁名曜,湖南寧鄉(xiāng)人。他是魏源就讀岳麓書院時的山長。他治學(xué)嚴(yán)謹(jǐn),辦學(xué)認(rèn)真,為文高遠(yuǎn),談鋒甚健。據(jù)《寧鄉(xiāng)縣志》載:“其為文意格高渾,不落恒蹊,穿穴經(jīng)史,自達(dá)其所見。”“足跡遍天下,尤留心輿圖厄塞,河渠險隘,古今沿革?!边@位山長對青年魏源有較大影響。
李克鈿,字冠湖,湖南桂東人;何慶元,字積之,湖南桂陽人。是魏源在岳麓書院時的同窗好友,都是得益于湖湘學(xué)派而出類拔萃的人物。他們和魏源是同科拔貢,成為學(xué)術(shù)思想上的知交。 岳麓書院的讀書生活對魏源一生影響至大。在以后長期的幕僚生活和著述工作中,魏源同也是岳麓書院畢業(yè)的著名人物賀長齡、陶澍有了超乎常人之間的交往和情誼。在岳麓書院讀書之余,漫步愛晚亭,留連岳麓山,曾賦詩抒情:“日盡月野白,余暉在山頂。流水如有情,徊上襟領(lǐng)。野服欺松風(fēng),幽尋自人境。是時月未上,萬象互光景。危云天際峰,斜霓天南影。天高人獨立,溪急野逾靜。冰鱗空水明,歸翼涼煙引。詠歸謝童冠,意行無遠(yuǎn)近。”
魏源自注作《晚步尋愛晚亭至岳麓寺》(《魏源集》),這首詩是魏源在岳麓書院讀書時,游愛晚亭,覽岳麓寺,有感而發(fā)。他一心攻讀,積極儲備,但讀書時的心境是恬淡平靜的。岳麓書院的短促的歲月給魏源的一生打上了深刻的印痕,使他終生難以忘懷??梢哉f,這就是魏源的岳麓書院情結(jié)。

什么是魏晉軼事小說?
1個回答2024-03-13 15:42
1. 魏晉軼事小說是流行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種小說形式,又稱志人小說(另一種是志怪小說),主要記載魏晉時期的雋言軼事,反映了當(dāng)時的處世態(tài)度、生活習(xí)俗和文化情趣。也揭露統(tǒng)治者的奢侈和兇殘。這類小說篇幅短小,語言簡樸。多見人物風(fēng)貌,頗能傳神.

2. 記錄人物軼聞瑣事的小說在魏晉南北朝也很盛行,這和當(dāng)時社會品評人物的清談風(fēng)尚有密切關(guān)系,魯迅說:“漢末士流,已重品目,聲名成毀,決于片言。魏晉以來,乃彌以標(biāo)格語言相尚,惟吐屬則流于玄虛,舉止則故?疏放?!乐校蛴凶?,或者掇拾舊聞,或者記述近事,雖不過叢殘小語,而具?人間言動,遂脫志怪之牢籠也?!?《中國小說史略》)這一段話,扼要地說明了軼事小說?生和興盛的原因。

 3.魏晉的軼事小說,較早的有托名漢劉歆的《西京雜記》,據(jù)《唐書·經(jīng)籍志》著錄,實?晉葛洪所撰。這部書內(nèi)容很龐雜,記述了西漢的宮室制度、風(fēng)俗習(xí)慣、怪異傳說等多方面內(nèi)容,人物軼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確有一些“意緒秀異,文筆可觀”的隹作。如《肅霜裘》描寫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當(dāng)壚賣酒捉弄卓王孫的故事,就很生動。《王嬙》一則,反映了宮庭生活的腐敗和奸臣的弄權(quán)納賄,顛倒黑白,有強烈的批判意義。純粹記錄人物軼事的小說,最早的作品是東晉裴?的《語林》,后來有郭澄之的《郭子》,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梁沈約的《俗說》,殷蕓的《小說》等。這些書已大都散佚,只在類書中還保有一些遺文。比較完整流傳至今的只有《世說新語》,它是魏晉軼事小說的集大成之作,是這類小說的代表作品。

4.《世說新語》主要是掇拾漢末至東晉的士族階層人物的遺聞軼事,尤詳于東晉。全書按內(nèi)容分類系事,計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xué)等三十六篇。作者顯然是從士族階級的觀點來搜集記錄這些人物軼事的,因此它的褒貶也就不能不帶有嚴(yán)重的階級局限性,許多是應(yīng)該嚴(yán)格批判的東西,作者卻持著欣賞贊揚的態(tài)度,這大大影響了本書的思想性。但從其內(nèi)容的客觀意義來說,仍然比較清楚地反映了士族階級的精神面貌與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暴露和認(rèn)識意義。
魏文侯是一個怎樣的人
1個回答2024-02-22 15:38
魏文侯,中國戰(zhàn)國時期魏國的建立者。姬姓,魏氏,名斯。一曰都。公元前445年,繼魏桓子即位。公元前403年,韓、趙 、魏被周王與各國正式承認(rèn)為諸侯,成為封建國家。在位時禮賢下士,師事儒門子弟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樂羊、吳起為將。這些出身于小貴族或平民的士開始在政治、軍事方面發(fā)揮其作用,標(biāo)志著世族政治開始為官僚政治所代替。

魏文侯在戰(zhàn)國七雄中首先實行變法,改革政治,獎勵耕戰(zhàn),興修水利,發(fā)展封建經(jīng)濟(jì),北滅中山國(今河北西部平山、靈壽一帶),西取秦西河(今黃河與洛水間)之地,遂成為戰(zhàn)國初期的強國。

總的來說,是一個有雄圖大志,有所作為的明君,只不過生不逢時。
魏文侯出游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1-25 04:59

反裘負(fù)薪:〖解釋〗古人穿皮衣以毛朝外為正,反裘指毛朝里。反穿皮衣背著柴。反穿皮襖背柴。形容貧窮勞苦。也比喻為人愚昧,不知本末。同“反裘負(fù)芻”。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非鞅》:“無異于愚人,反裘而負(fù)薪,愛其毛。不知其皮盡也。”
〖示例〗故囊漏貯中,識者不吝;~,存毛實難。 ★《宋書·范泰傳》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反裘:反穿皮衣;
負(fù):背。
芻:柴草。
胡:通“曷”,什么。
若:你,你們。
恃:依靠,憑借,文中意為“附著”。
盡:完、沒有。
說“臣”“臣”上文“臣愛其毛”中的“臣”,相當(dāng)于“我”,是“負(fù)芻”者的自稱,句意為我愛惜它的毛。
反穿皮衣背柴:形容貧窮勞苦。也比喻為人愚昧,不知本末。
愛:愛惜 下不安者,上不可居,此非所以賀我也。
老百姓如果不能安寧,當(dāng)皇帝的也不能得到安穩(wěn)。你這不是在向我祝賀?。?!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魏文侯是一個怎樣的人
1個回答2024-02-17 00:14
魏文侯,中國戰(zhàn)國時期魏國的建立者。姬姓,魏氏,名斯。一曰都。公元前445年,繼魏桓子即位。公元前403年,韓、趙 、魏被周王與各國正式承認(rèn)為諸侯,成為封建國家。在位時禮賢下士,師事儒門子弟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樂羊、吳起為將。這些出身于小貴族或平民的士開始在政治、軍事方面發(fā)揮其作用,標(biāo)志著世族政治開始為官僚政治所代替。
魏文侯在戰(zhàn)國七雄中首先實行變法,改革政治,獎勵耕戰(zhàn),興修水利,發(fā)展封建經(jīng)濟(jì),北滅中山國(今河北西部平山、靈壽一帶),西取秦西河(今黃河與洛水間)之地,遂成為戰(zhàn)國初期的強國。
總的來說,是一個有雄圖大志,有所作為的明君,只不過生不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