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 元稹

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什么?
1個回答2024-02-17 12:17

西廂記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鶯鶯傳》(又叫《會真記》),一般都認為《鶯鶯傳》是王實甫撰寫《西廂記》的藍本。

唐貞元十五年(799年),元稹到蒲州(今山西永濟市)任小職,與其母系遠親崔姓之少女名“雙文”者(即后來傳奇小說《鶯鶯傳》中的崔鶯鶯)戀愛。崔鶯鶯才貌雙全,而且家中富有,但畢竟沒有權勢,這與元稹理想中的婚姻存在很大距離。

根據(jù)唐代的舉士制度,士之及第者還需要經(jīng)過吏部考試才能正式任命官職,所以元稹于貞元十六年(800年)再赴京應試。

需知:

元稹自從赴京應試以后,以其文才卓著,被新任京兆尹韋夏卿所賞識,且與韋門子弟交游,從而得知韋夏卿之女韋叢尚未許配與人,于是意識到這是一個走門路、攀高枝的絕好機會。貞元十九年(803年),元冊物叢稹與白居易同登書判撥萃科,進入秘書省任校書郎。

求官心切的元稹考慮到崔鶯鶯雖然才貌雙全,但對他的仕途進取沒有多大幫助,所以權衡得失,最后還是棄鶯鶯而娶了韋叢。也許是受良心的譴責,也許是對初戀情人崔鶯鶯的難以忘懷,所以很州櫻多年以后。螞譽

元稹以自己的初戀為原型,創(chuàng)作了傳奇小說《鶯鶯傳》,即后來《西廂記》的前身?!耳L鶯傳》里的張生其實就是元稹自己當年與崔鶯鶯的故事,張生為元稹自寓。

唐代詩人元稹《離思》
1個回答2024-07-31 17:46
元稹·《離思》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全詩的意思是:經(jīng)歷過大海的廣闊無邊,不會再被別的水所吸引,經(jīng)歷過巫山的云雨纏綿,別處的景致就不稱之為云雨了?;▍残挪?,我全無心思看那百花爭艷,一半是因為篤佛修道,一半是因為忘不了你。



元稹這首詩是描寫自己對過去情人的癡情迷戀,難以忘懷。即使再美麗的女子,在他眼中看起來,也比不上他心目中的那位意中人,就象經(jīng)歷過滄海水、巫山云的人不再以其他地方的水云為水云一樣。
唐代新樂府的元稹
1個回答2024-03-10 13:18

相傳元稹和成都名妓、也是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關系密切。他在四川任職期間,常與薛濤幽會私歡??墒?,當元稹返京高就時,卻不敢將薛濤一起帶回,倆人從此分別。元稹曾寄詩與薛濤云:“……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別后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fā)五云高”(《云溪友議》卷9。案:薛濤,請參見《三位女詩人》一文)。
這件事很能代表元稹的特點:他一方面思想開放,另一方面卻又時時被“禮”所牽制——這在唐代幾乎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如元稹所作傳奇《鶯鶯傳》(參見《唐代傳奇(上)》一文),主人公張生的經(jīng)歷,其實正是他自己的寫照?!耳L鶯傳》的結(jié)局,是張生終于拋棄了鶯鶯,并有“善補過”云云的評價,常惹得后人不滿。殊不知,這正是唐人的矛盾所在,并非如宋儒般道貌岸然地矯情。
元?。?79-831),字微之,河南洛陽人。其生平事跡見于《舊唐書》卷166、《新唐書》卷174、《唐詩紀事》卷37、《唐才子傳》卷5及白居易《元稹墓志銘》等文。
或許有過太多這樣的情感經(jīng)歷,元稹的情詩寫得很好,讀后常令人憶起青澀的青春歲月和朦朧而純真的初戀情感,如《白云裳》:“藕絲衫子柳花裙,空著沉香慢火薰。閑倚屏風笑周昉,枉拋心力畫朝云?!比纭峨s憶其四》:“寒輕夜淺繞回廊,不辨花叢暗辨香。憶得雙文籠月下,小樓前后捉迷藏。”如《離思五首其二》:“水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閑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边@些詩,曾讓清人潘德輿痛心疾首:“《鶯鶯》、《離思》、《白衣裳》諸作,后生習之,敗行喪身”(《養(yǎng)一齋詩話》)。但陳寅恪先生卻說:“微之以絕代之才華,抒寫男女生死離別悲歡之情感,其哀艷纏綿,不僅在唐人詩中不可多見,而影響于后來之文學者尤巨”(《元白詩箋證稿》)。
陳先生所指的詩,還包括元稹的悼亡詩。元稹妻韋叢,字蕙藂,太子賓客(官名 )韋夏卿之女。當初韋夏卿選中元稹為女婿,元稹曾因此拋棄“鶯鶯”。韋叢嫁元稹后,元稹官卑俸微,經(jīng)濟窘困,但她卻無怨無悔。她死后,元稹官運逐漸亨通,因此常為她的命苦和賢惠感傷不已,為她寫出許多著名的悼亡詩,詞淺情濃,讀之令人感傷不已。如《離思五首其四》:“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比纭肚脖瘧讶住罚骸爸x家最小偏憐女,嫁與黔婁百事乖。顧我無衣搜畫篋,泥他沽酒拔金釵。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錢過百萬,為君營奠復營齋?!薄拔羧諔蜓陨砗笠猓癯缘窖矍皝?。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唯將終夜長開眼,回報平生未展眉。”《唐詩三百首》稱:“古今悼亡詩充棟,終無能出此三首范圍者,勿以淺近忽之?!?br/>當然,元稹最重要的貢獻是他和白居易共同推動了唐代“新樂府運動”的發(fā)展?!耙酝话阄膶W史只把他當作白居易理論的應和者,對其歷史地位估計不足……元稹和白居易的文學思想是互相影響的,不能把它看做是白倡元隨”(吳庚舜等《唐代文學史》第十三章語)。例如,正是元稹最早注意到李紳的《新題樂府》,并積極響應,創(chuàng)作出類似的作品,才啟動了唐代“新樂府運動”。
元稹的新樂府詩多寫民間疾苦,如《田家詞》:“愿官早勝仇早復,農(nóng)死有兒牛有犢,誓不遣官軍糧不足”,用反語寫出了農(nóng)民困于重賦苦役的狀態(tài);如《采珠行》:“海波無底珠沉海,采珠之人判(拼)死采”,描寫了采珠人冒死采珠的艱辛;如《夫遠征》:“送夫之婦又行哭,哭聲送死非送行。夫遠征,遠征不必戍長城,出門便不知死生”,讀后令人鼻酸不已。此外,他的小詩也寫得好,如《行宮》:“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話玄宗?!?br/>現(xiàn)在較理想的讀本是冀勤點校的《元稹集》(中華書局1982年版)。(1999年3月13日23時41分)

唐代詩人“元稹”的“稹”的讀音是什么?
1個回答2022-09-06 21:41
稹,讀音【zhěn】
稹,左右結(jié)構,15畫,禾字部,筆順:撇、橫、豎、撇、點、橫、豎、豎、橫折、橫、橫、橫、橫、撇、點。
一、詳細釋義:
1.
形聲。從禾,真聲。本義:草禾叢生)同本義
集于苞栩?!对姟ぬ骑L·鴇羽》。毛傳:“苞,稹?!惫弊?“今人呼物叢致者為稹?!?br/>2.通“縝”。細密。
凡斬轂之道,必矩其陰陽。陽也者,稹理而堅;陰也者,疏理而柔?!吨芏Y·考工記》。鄭玄注:“稹,致也?!?br/>二、“稹”無相關組詞,與“稹”同音的字如下:

、診
、軫、聄、袗、畛、疹、眕、昣、抮、軫、覙、診、駗、姫
唐代詩人“元稹”的“稹”的讀音是什么?
1個回答2022-12-24 19:38

稹,讀音【zhěn】

唐詩元稹的《離思》
1個回答2023-11-05 18:34
唐代詩人元稹的《離思》是一首充滿離愁別緒的詩歌。詩中寫道:“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边@一句句話雖然簡短,卻富含深意。
首先,詩歌開頭“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滄海難為水,意思是說曾經(jīng)的事情已經(jīng)變得難以重現(xiàn),就像滄海變成了一滴水般微?。欢咨讲皇窃?,則是說人們無法忘記的事情,就像巫山永遠掛在天空中不會消失。這樣的表達方式讓人感受到詩人內(nèi)心深處的傷痛和難以忘懷的感受。
接著,詩中寫到“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花叢是一個美好的場景,但詩人卻懶得去回顧,這是因為他已經(jīng)陷入了離別的哀傷之中。半緣修道半緣君,則是說他的心思既在修道,也在思念離別的愛人。這樣的表達方式讓人感覺到詩人內(nèi)心的矛盾和無奈。
總的來說,元稹的《離思》是一首情感深刻的詩歌,表達了詩人對于離別的無奈和痛苦,以及內(nèi)心的矛盾和不安。這首詩歌通過簡短而深刻的語言,讓讀者感受到離別的苦痛和深情的情感。
西廂記的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什么
1個回答2024-02-15 15:48

西廂記的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

《西廂記》故事,最早bai起源于唐代元稹的傳du奇小說《鶯鶯傳》,敘述書生張珙與同時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國之女崔鶯鶯相愛,在婢女紅娘的幫助下,兩人在西廂約會,鶯鶯終于以身相許。后來張珙赴京應試,得了高官,卻拋棄了鶯鶯,釀成愛情悲劇。這個故事到宋金時代流傳更廣,一些文人、民間藝人紛紛改編成說唱和戲劇,王實甫編寫的多本雜劇《西廂記》就是在這樣豐富的藝術積累上進行加工創(chuàng)作而成的。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作者王實甫,元代著名雜劇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一生寫作了14種劇本,《西廂記》大約寫于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這個劇一上舞臺就驚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愛,被譽為“西廂記天下奪魁”。

歷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為多少文學作品的主題,《西廂記》便是描繪這一主題的最成功的戲劇。

唐-元稹〈離思〉全文是什么?
3個回答2022-06-24 13:23
離思五首

作者: 元稹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huán)釵漫滲綠絲叢。
須臾日射燕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
閑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
 
紅羅著壓逐時新,杏子花紗嫩麴塵。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紕縵最宜人。
 

 
尋常百種花齊發(fā),偏偏梨花與白人。
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