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和魚腥草區(qū)別

相关问答
魚腥草為什么又叫“摘耳根”?
2个回答2023-10-30 19:10
折耳根學名魚腥草,最廣泛稱呼的名字又叫折耳根(其實魚腥草的正是中文名是蕺(jí)菜,因為民間常挖根食用,遂有“蕺兒根”的俗稱,在西南諸省的方言中訛為“折耳根”)豬鼻孔等,四川有些地方會如此稱呼,在四川、貴州、廣東、廣西、江蘇等地方均有,尤其是貴州等地人非常喜歡食用魚腥草,是一道藥食同源的佳肴。
茅根、金銀花、魚腥草這三種一起煮可以嗎?
1个回答2023-10-08 21:01
茅根,金銀花,魚腥草這三種可以一起煮哦。它們都有清熱降火的作用。茅根有清肺涼血的作用。
魚腥草是什么草
1个回答2024-03-08 15:22
魚腥草出自《名醫(yī)別錄》。唐蘇頌說:“生濕地,山谷陰處亦能蔓生,葉如蕎麥而肥,莖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關中謂之。菹菜,葉有魚腥氣,故俗稱魚草”。宋·蘇恭《蘇沈良方》:“蕺菜生濕地山谷陰處,亦能蔓生。葉似蕎麥而肥,莖紫赤色。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關中謂之菹菜?!?  
魚腥草為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有腥臭味;莖上部直立,常呈紫紅色,下部匍匐,節(jié)上輪生小根。葉互生,薄紙質(zhì),有腺點,背面尤甚,卵形或闊卵形,長4~10厘米,寬2.5~6厘米,基部心形,全緣,背面常紫紅色,掌狀葉脈5~7條,葉柄長1~3.5厘米,無毛,托葉膜質(zhì)長1~2.5厘米,下部與葉柄合生成鞘。花小,夏季開,無花被,排成與葉對生、長約2厘米的穗狀花序,總苞片4片,生于總花梗之頂,白色,花瓣狀,長1~2厘米,雄蕊3枚,花絲長,下部與子房合生,雌蕊由3個合生心皮所組成。蒴果近球形,直徑2~3毫米,頂端開裂,具宿存花柱。種子多數(shù),卵形?;ㄆ?-6月,果期10-11月。魚腥草是治肺癰之要藥。[1]
魚腥草的介紹
1个回答2024-03-05 05:56

魚腥草(在四川又名折耳根),中藥名。是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草藥來源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莖葉茂盛花穗多時采割,除去雜質(zhì),曬干。魚腥草味辛,性寒涼,歸肺經(jīng)。能清熱解毒、消腫療瘡、利尿除濕、清熱止痢、健胃消食,用于治實熱、熱毒、濕邪、疾熱為患的肺癰、瘡瘍腫毒、痔瘡便血、脾胃積熱等。

魚腥草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8 10:36
一個有關魚腥草的故事。相傳在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做了吳王夫差的俘虜,勾踐忍辱負重假意百般討好夫差,方被放回越國。回國后勾踐臥薪嘗膽,發(fā)誓一定要使越國強大起來。傳說勾踐回國的第一年,越國碰上了罕見的荒年,百姓無糧可吃。為了和國人共渡難關,勾踐親自翻山越嶺尋找可以食用的野菜。在三次親口嘗野菜中毒后,勾踐終于發(fā)現(xiàn)了一種可以食用的野菜。并且這種野菜生長能力特別強,總是割了又長,生生不息。于是,越國上下竟然靠著這小小的野菜渡過了難關。而當時挽救越國民眾的那種野菜,因為有魚腥味,便被勾踐命名為魚腥草。
魚腥草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4 19:47
魚腥草
多年生草本,有魚腥味。根莖橫走。花小,白色。

性味歸經(jīng):
魚腥草味辛,性微寒。 歸肺經(jīng)。

功能主治:
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功效用于治療肺熱咳嗽,并是治療痰熱壅肺,發(fā)為肺癰,咳吐膿血的要藥。
消癰排膿功效還可用于熱毒瘡瘍。
清熱除濕,利水通淋功效用于濕熱淋證。
清熱止痢功效可用治濕熱瀉痢。
折耳根(魚腥草)有哪些功效?
2个回答2023-01-10 04:54
魚腥草可以清熱,像夏天可以把魚腥草曬干用來泡水喝,還可以用來涼拌當菜吃,魚腥草還可以用來做藥引子,感覺魚腥草的作用跟功效還是蠻多的,還有很我們不知道的。
魚腥草是不是中草藥?
1个回答2023-10-23 20:13
是,應該能買到。
有誰知道這種草學名叫什么?它的根部類似魚腥草的根!
4个回答2022-08-26 23:47
艾草(學名:Artemisia argyi H. Lév. & Vaniot),別名:冰臺、遏草、香艾、蘄艾、艾蕭、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醫(yī)草﹑黃草﹑艾絨等。
這種品種很多,這是我們那邊做糍粑的一種植物!
為什么有人喜歡吃折耳根(魚腥草)?
1个回答2022-12-16 23:24
魚腥草產(chǎn)于四川重慶一帶,對于川渝的人來說,老一輩的絕對是個個吃過魚腥草。這種生命力頑強,營養(yǎng)豐富,遍地都是而且不要錢的好東西簡直就是給我們的賞賜!所以在老一輩下來一代一代,很少有人沒吃過魚腥草,更很少有人不喜歡吃魚腥草。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