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打樂壇

蘇大論壇是什么啊
2個回答2022-06-08 20:00
推薦茶壺社區(qū)
蘇州最好的論壇 蘇州人氣最旺的論壇 蘇州最熱鬧的論壇是哪家?
1個回答2022-06-01 01:17
蘇州沒什么做的好的論壇,要說門戶嘛,有名城和熱線。
論壇就舉不出什么好的例子了,新蘇社區(qū),聽別人說過,沒怎么上過。
剛才去看了看,氣氛還是挺好的。
百家講壇訪蘇
1個回答2024-02-14 20:43
李敬一
閻崇年
弗朗西斯?麥奎爾
趙汀陽
劉春田
杜升云
李 競
趙君亮
何香濤
崔振華
何香濤
杜升云
卞毓麟
李 競
李 元
趙君亮
葉 林
吳宏偉
龍翼飛
歐建平
姚 輝
位夢華
顏世安
趙 凝
陳丹燕
李銀河
龍應臺
張抗抗
蘇彥捷
郭 耕
孫家洲
厲以寧
柳傳志
張維迎
余秋雨
劉嘉麒
張少泉
李建平
沙長安
周日新
高有鵬
康震
易中天
周思源
紀連海
姚淦銘
周思源
康 震
孔慶東
李昌集
于丹
百家講壇說過蘇軾的故事嗎
1個回答2024-02-22 16:37
康震講過兩次了~~一次10集~還有一次18集好像~
<百家講壇>現(xiàn)在在講蘇東坡嗎?誰講的?
1個回答2022-05-26 10:00
是。主講人是康震。
百家講壇之蘇軾的觀后感
1個回答2024-02-13 03:59
《詩仙李白》觀后感

這幾天終于把《詩仙李白》看完了。先生還是那么氣質(zhì)卓然,談笑風生,講座還是那么引人入勝,原諒我看的次序有所顛倒,說的話也就顛三倒四。



談蘇軾,先生像是在介紹自己的一位知交摯友,帶著質(zhì)樸又熾烈的深情厚意娓娓道來,有時候像為自己最熟悉、最在意的友人梳理生平,蓋棺論定,有時候更像蘇軾的一位代言者,替緘默不語的故人直舒胸臆,傾吐衷腸。而說李白,先生則多了幾分探索的意味,有一點距離,有一點敬畏,有一點禮貌。



很多時候,先生都帶著抑制不住的笑意。這個笑意里包含的似乎不僅僅是所講話題的趣味性,或許還摻雜著幾分對自己心力難及、參悟不透的自嘲。李白就像一道難解的謎題,而先生的那種情態(tài),仿佛天真無邪的孩童,睜著好奇的眼睛,帶著善良的心意和激賞的態(tài)度,去接近千年之前那一個捉摸不定的靈魂,去探究萬古之外那一個生命的不可思議。



相比《蘇軾》,這個系列也少了幾分傷感,多了一些豁達。這應該是李白的個人特征所決定的,他的作品極少給人留有悲傷的余地,就像他的生命,總是把這一面掩藏起來,輕松化解于杯盞之間。既然九泉下的詩仙不知已在何方金樽對月,仰天長笑,早不流連于此生的一切,現(xiàn)世之人倘若還在為之唏噓喟嘆,心意難平,想來他老人家嘴上不說,心里也會嗤笑一聲。



前段時間我們這里的紀實頻道有個欄目,叫《文化中國》,也講過李白,不過因為時間關(guān)系,我從來看不到。說到這里也要感激《百家講壇》的播出時段,如果這個節(jié)目有幸擠進黃金時間,那我也就無緣了。《文化中國》的這個李白系列引起過一些爭議,因為主講人采取一種顛覆性的姿態(tài),帶著明顯的貶義進行評說。我沒看過,不知道究竟貶到了怎樣的地步,不過相比之下,無疑更欣賞先生這樣的態(tài)度,情淡平和,以善意度人。畢竟對待這樣一位絕非大奸大惡、從未傷天害理的偉大詩人,如果非要以今天的道德準則將他劃入歌頌或批判的陣營,豈不是太累,也太做作。



先生在講《早發(fā)白帝城》時說,越是熟悉的往往越是陌生,就像“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就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確如此。尤其對于我這樣一個讀書淺嘗輒止,不求甚解的人來說,李白更像是一個文學符號,從幼年起便有口無心地掛在嘴邊,長大后反倒懶于思考,數(shù)十年仿佛沒有半點長進。感謝先生為我開啟了這扇門。



這是一點淺見,有說錯的,還望大家包涵。
蘇軾在詞壇中被稱為什么?
1個回答2022-11-21 10:42
蘇軾被稱為“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他也是“三蘇”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豪放派的著名詩人。蘇軾生性坦蕩、率直,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愛交朋友,喜歡美食,創(chuàng)造了許多美食產(chǎn)品,喜歡品茶,還喜歡去優(yōu)雅而良好的山地旅游。
百家講壇之蘇軾的觀后感
1個回答2024-03-31 00:53
《詩仙李白》觀后感
這幾天終于把《詩仙李白》看完了。先生還是那么氣質(zhì)卓然,談笑風生,講座還是那么引人入勝,原諒我看的次序有所顛倒,說的話也就顛三倒四。

談蘇軾,先生像是在介紹自己的一位知交摯友,帶著質(zhì)樸又熾烈的深情厚意娓娓道來,有時候像為自己最熟悉、最在意的友人梳理生平,蓋棺論定,有時候更像蘇軾的一位代言者,替緘默不語的故人直舒胸臆,傾吐衷腸。而說李白,先生則多了幾分探索的意味,有一點距離,有一點敬畏,有一點禮貌。

很多時候,先生都帶著抑制不住的笑意。這個笑意里包含的似乎不僅僅是所講話題的趣味性,或許還摻雜著幾分對自己心力難及、參悟不透的自嘲。李白就像一道難解的謎題,而先生的那種情態(tài),仿佛天真無邪的孩童,睜著好奇的眼睛,帶著善良的心意和激賞的態(tài)度,去接近千年之前那一個捉摸不定的靈魂,去探究萬古之外那一個生命的不可思議。

相比《蘇軾》,這個系列也少了幾分傷感,多了一些豁達。這應該是李白的個人特征所決定的,他的作品極少給人留有悲傷的余地,就像他的生命,總是把這一面掩藏起來,輕松化解于杯盞之間。既然九泉下的詩仙不知已在何方金樽對月,仰天長笑,早不流連于此生的一切,現(xiàn)世之人倘若還在為之唏噓喟嘆,心意難平,想來他老人家嘴上不說,心里也會嗤笑一聲。

前段時間我們這里的紀實頻道有個欄目,叫《文化中國》,也講過李白,不過因為時間關(guān)系,我從來看不到。說到這里也要感激《百家講壇》的播出時段,如果這個節(jié)目有幸擠進黃金時間,那我也就無緣了。《文化中國》的這個李白系列引起過一些爭議,因為主講人采取一種顛覆性的姿態(tài),帶著明顯的貶義進行評說。我沒看過,不知道究竟貶到了怎樣的地步,不過相比之下,無疑更欣賞先生這樣的態(tài)度,情淡平和,以善意度人。畢竟對待這樣一位絕非大奸大惡、從未傷天害理的偉大詩人,如果非要以今天的道德準則將他劃入歌頌或批判的陣營,豈不是太累,也太做作。

先生在講《早發(fā)白帝城》時說,越是熟悉的往往越是陌生,就像“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就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確如此。尤其對于我這樣一個讀書淺嘗輒止,不求甚解的人來說,李白更像是一個文學符號,從幼年起便有口無心地掛在嘴邊,長大后反倒懶于思考,數(shù)十年仿佛沒有半點長進。感謝先生為我開啟了這扇門。

這是一點淺見,有說錯的,還望大家包涵。
百家講壇之蘇軾觀后感
1個回答2024-05-31 05:25
康震講的真的挺好的,感覺他好像跟蘇軾是跨越時空的執(zhí)教好友。讓我們了解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蘇軾,也讓我看到了一個情感豐富的康震
百家講壇唐宋八大家蘇洵
1個回答2024-05-03 04:47
這個應該問康震老師吧,他現(xiàn)在還在錄制唐宋八大家,已播出柳宗元、韓愈、歐陽修,蘇洵是一定會錄的,但不一定是什么時候。耐心等待·······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