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橋柳

《灞橋柳》
1個回答2024-01-04 11:51
早晨起來,聽了一曲《灞橋柳》,有點蕩氣回腸,感人肺腑!

灞橋,總有一種依依惜別的情景。一對才子佳人,不得已分開,在灞橋之上,楊柳依依中,含情脈脈,難舍難分,其心中的那份隔離別,那份肝腸寸斷,那份無奈,讓人痛斷肝腸,卻又魂牽夢繞!

曲子優(yōu)美而離愁,灞橋柳,灞橋柳,已是陽春,心卻在深秋,此去經(jīng)年, 不人在何處,情又何歸?長相思兮常相依,相思容易離別愁!到處是凄涼,到處是別情,風(fēng)含笑,水含情,楊柳依依更難舍,灞橋是離愁!

一首曲子,讓本來美妙的景色,靜靜的橋,熠熠歡快的水波,春風(fēng)拂面楊柳的美麗景象,此刻就因為風(fēng)月,變得多情起來,一下子似懷春少女,風(fēng)姿嫵媚動人,心緒滿滿,情景交融豐滿了!

景本是景,加上人便靈動,人本是人,加上曲便有了靈魂!

一首《灞橋柳》,撼人心魄!
灞橋柳歌曲原唱
1個回答2024-05-21 17:50

《灞橋柳》是張咪演唱的歌曲。

張咪,1965年12月26日出生于黑龍江省伊春市,中國內(nèi)地流行樂女納氏歌手、模特、演員。

1990年,獲得中央電視臺歌唱比賽《第4屆CCTV青洞悉散年歌手電視大獎賽》通俗唱法冠軍。同陸數(shù)年,為電視連續(xù)劇《公關(guān)小姐》演唱主題曲《奉獻》。1991年,出版?zhèn)€人自傳《偷哭的心》。1992年,主演電視連續(xù)劇《孤星》。1993年,因與毛寧發(fā)生“爭唱事件”,選擇暫別演藝圈。



歌曲歌詞:

拂不去煙塵系不住愁

我人在陽春 心在那深秋

你可知無奈的風(fēng)霜

它怎樣在我臉上留

它怎樣在我臉上留

灞橋柳 灞橋柳

遮得住淚眼 牽不住手

我人在夢中 心在那別后

你可知古老的秦腔

它并非只是一杯酒

它并非只是一杯酒

啊啊啊

我人在夢中 心在那別后

你可知古老的秦腔

它并非只是一杯酒

啊啊啊灞橋柳

灞橋柳的介紹
1個回答2024-01-23 03:58

灞橋位于西安城東12公里處,是一座頗有肢瞎影響的古橋。灞橋建于漢代,是座木梁石柱墩橋,它用四段圓形石柱卯榫相接(中間還加石柱)形成一根石柱,由六根石柱組成一座輕型橋墩,墩臺上加木梁并鋪設(shè)灰土石板橋面。是石柱墩的首創(chuàng)者。春秋時期,秦穆公稱霸西戎,將滋水改為灞水,并修了橋,故稱“灞橋”。灞橋一直嫌饑知居于關(guān)中交通要沖,它連接著西安東邊的各主要交通干線。《雍芹消錄》上指出:“此地最為長安沖要,凡自西東兩方而入出峣、潼兩關(guān)者,路必由之?!?唐朝的王昌齡在其《灞橋賦》中也說:“惟于灞,惟灞于源,當秦地之沖口,束東衢之走轅,拖偃蹇以橫曳,若長虹之未翻”。但是,灞河上建橋的歷史則要追溯至春秋時期。當年秦穆公稱霸西戎,將原滋水改為灞水,并于河上建橋,故稱“灞”,這也是我國最古老的石墩橋。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灞橋水災(zāi),王莽認為不是吉祥之兆,便將橋改為“長存橋”。

灞橋柳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4-01-25 08:21

灞橋柳位于西安城東12公里處,是一座頗有影響的古橋。灞橋建于漢代,是座木梁石柱墩橋,它用四段圓形石柱卯榫相接(中間還加石柱)形成一根石柱,由六根石柱組成一座輕型橋墩,墩臺上加木梁并鋪設(shè)灰土石板橋面。是石柱墩的首創(chuàng)者。

灞橋柳歌曲的來歷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2-09 12:26

灞橋柳歌曲的來歷是西安城東一座古橋。

歌曲《灞橋柳》由陳小奇填詞,頌今譜曲,根據(jù)灞橋柳(西安城東一座古橋)而譜寫。

灞橋,位于西安城郊十二公里處,是古代一處非常有名的橋。每到暮春時節(jié),石橋岸邊柳絮飛雪,含煙籠翠,別具風(fēng)致,此時情人折柳相送依依惜別的情景一直為古往今來的詩人騷客所吟誦。

灞橋柳歌曲背后故事

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時離別長安的必經(jīng)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橋折柳”作為送別典故的出處。

《灞橋柳》是八十年代非常好聽的一首歌曲,詞作者陳小奇,曲作者吳頌今都是當代鼎鼎有名的重量級作家。

灞橋折柳的柳的典故
1個回答2024-01-20 21:21

柳,《本草綱目》載:“一名小楊,一名楊柳?!盵3]王象著《群芳譜》解釋為:“易生之木也,性柔脆,北土最多,枝條長軟,葉青而狹長。其長條數(shù)尺或丈余,裊裊下垂者名垂柳木,木理最細膩。”柳作為文學(xué)作品中的離別意向最早大概始于《詩經(jīng)·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在這里詩人賦予了柳的離別意象,開后世意象之先河,此離別意象盛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經(jīng)唐宋的沉淀和凝固,成為這一時期文壇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大奇葩。“楊柳多短枝,短枝多離別。贈遠屢攀折,柔條安得垂,青春有定節(jié),離別無定時。但恐別人促,不愿來遲遲。莫言短枝條,中有長相思,朱顏與綠柳,并在離別期?!比藗儾唤獑?,嬌柔細柳何以堪負如此之重?世人又何以如此青睞于它?
古人鐘情于柳,當然與柳自身的特點以及從柳本身所挖蔽鬧掘出的意義有關(guān)?!岸嗲樽怨艂麆e離”,重情重義的中國人從“柳”與“留”的諧音中,發(fā)掘了柳的留別、留情、挽留的意象,且柳絮之“絮”與情緒之“緒”諧音,柳絲之“絲”與相思之“思”諧音。于是古人將依依惜別的情懷寄托于嬌柔細柳。贈柳、詠柳也就常常帶有希望離別之人能夠留下來的美好心愿?!扒嗲嗪优喜荩粲魣@中柳?;厥淄z下,揮手別君淚難休”。古人用柳枝的隨風(fēng)飄搖表示別情的依依,真的是恰如其分。
在古人的傳統(tǒng)心理中,弱,才可愛可憐;柔,才嫵媚優(yōu)美,柳以其柔長枝條,漫漫飛絮,喚起并契合了多少離人的思緒斷腸,在古典詩詞中,柳不僅表達了離別之情,還表達了相思之情和悼亡傷古等意象。李賀《致酒行》:“輪缺主父西游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4]表達了離別后家人盼歸的心聲。晏殊《木蘭花》:“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币蛭锛叭?,又借柳思人。姜夔的《長亭怨》借柳抒情,又推己及物,使柳樹帶上了人的心情。隋無名氏《送別歌》:“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諷喻隋煬帝巡幸不歸。白居易《隋堤柳·憫亡國也》:“大業(yè)年中煬天子,積柳成行夾流水。西自黃河?xùn)|至淮,綠陰一千三百里?!笸鹾我澡b前王,請看隋堤亡國樹?!盵5]在這里,柳代表的是亡國樹,是亡國的象征。隋堤柳、隋宮柳也就往往成為悼亡傷古的原型。要之,柳被賦予了多種意象,然而在諸多的意象中,離別是柳承擔的最主要的意象,是故里和親情的象征,行人游子不僅能夠借以慰藉羈旅異鄉(xiāng)的寂寞孤旅,而且能夠時常激發(fā)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古人在賦予柳諸多的使命中,初意也可能只是與“柳”、“留”諧音宏桐罩有關(guān),對離別者戀戀不舍的挽留之情而已。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折柳送別升華為一種離人的共同心聲,唱和出他們的離別愁緒。

灞橋折柳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4-01-23 17:33

灞橋折柳的意思:

指人出長安城到灞河后就要在灞橋上分別了。折柳:表示分別!

灞橋折柳是典故嗎?
1個回答2024-01-26 09:37

灞橋折柳贈別是習(xí)俗不是典故,唐朝時,灞橋上設(shè)立驛站,凡送別親人好友東去,一般都要送到灞橋后才分手,并折下橋頭柳枝相贈。久而久之,“灞橋折柳贈別”便成了特有的習(xí)俗。

“灞橋折柳”何解?
1個回答2024-01-20 23:03
灞橋位于長安城東12公里處的灞河上面。古代長安人向東送行,往往以灞河為界,送人出長安城到灞河后就要在灞橋上分別了。
若是在古代長安,這個地方應(yīng)該是一派柳色空朦,早在秦漢時,人們就在灞河兩岸筑堤植柳,陽春時節(jié),柳絮隨風(fēng)飄舞,好似冬日雪花飛揚。到了隋唐,這里已是“柳色如煙絮如雪”的風(fēng)景名勝之地了。于是“灞柳風(fēng)雪”作為灞橋一道獨特的景致成為“關(guān)中八景”之一。此后,以“風(fēng)雪”作為比喻,成為詩人們詠柳的一種常用手法。
按照《西安府志》的記錄,當年灞橋兩岸,筑堤五里,栽柳萬株,游人摩肩接踵,是長安十分壯觀的景象。當時,在灞橋旁還設(shè)有灞亭,供人話別。起身告別時,人們折柳相贈。 折柳與送別相聯(lián)系,最早出自《詩經(jīng)》:“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柳與“留”諧音,折柳贈別,表達出對親人、朋友的戀戀不舍。美麗的景色令人留戀,而楊柳低垂也使灞橋成為最有詩意的送別的橋。
古人鐘情于柳,當然與柳自身的特點以及從柳本身所挖掘出的意義有關(guān)?!岸嗲樽怨艂麆e離”,重情重義的中國人從“柳”與“留”的諧音中,發(fā)掘了柳的留別、留情、挽留的意象,且柳絮之“絮”與情緒之“緒”諧音,柳絲之“絲”與相思之“思”諧音。于是古人將依依惜別的情懷寄托于嬌柔細柳。贈柳、詠柳也就常常帶有希望離別之人能夠留下來的美好心愿?!扒嗲嗪优喜荩粲魣@中柳?;厥淄z下,揮手別君淚難休”。古人用柳枝的隨風(fēng)飄搖表示別情的依依,真的是恰如其分。
于是古人在這里留下了許多感懷的詩句:李白《憶秦娥》中就有:“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的句子。后來人們又將灞橋叫作“銷魂橋”,流傳著“年年傷別,灞橋風(fēng)雪”的詞句。
“折柳贈別”逐漸為文人騷客所樂道。送客至橋頭折柳惜別,也就不只是灞橋獨有。唐代的雍陶送客來到四川沱江上的“情盡橋”邊,聯(lián)想起灞橋的折柳贈別,提筆將橋名改作了“折柳橋”。
如今,出西安城向東走的人還是要穿過灞河,灞河上也建起了多座現(xiàn)代的新灞橋,只是,過往的人們可曾想到這里當年的垂柳依依,想到灞橋的送別情。
灞橋折柳的典故?
1個回答2024-02-21 18:31

春秋時期,秦穆公稱霸西戎,將滋水改為灞水,并在其上修“灞橋”。

灞橋是長安與東方廣大地區(qū)的重要通道。唐朝時,灞橋上設(shè)立驛站,凡送別親人好友東去,一般都要送到灞橋后才分手,并折下橋頭柳枝相贈。折柳相送,是中國人最古老的一個離別風(fēng)俗,久而久之,“灞橋折柳贈別”也成了一個特有的習(xí)俗和符號。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