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散文

蘇軾的散文名篇
1個回答2023-08-15 19:38
《赤壁賦》
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dú)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撸懈瓒椭?,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br/>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br/>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蘇軾寫過什么散文?
2個回答2022-11-12 19:15
《前赤壁賦》
《后赤壁賦》
《石鐘山記》
《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
《春宵》
蘇軾散文的特點(diǎn)
1個回答2022-10-28 08:25
蘇軾在理論上強(qiáng)調(diào)文章要有“意”(觀點(diǎn)、意圖、情感等),認(rèn)為“意者,錢也。
為文若能立意,則古今所有翕然并起,皆赴吾用”。也就是要求文章應(yīng)有中心,圍繞中心作文。與此相聯(lián)系,他還提出了“辭達(dá)”和“自然為文”的說法,即寫作時,根據(jù)自己的藝術(shù)感覺,“常行于所當(dāng)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自然地把對事物的感覺和理解寫出來。蘇軾的散文創(chuàng)作印證了他的散文理論。在內(nèi)容上,蘇軾的散文幾乎涉及了當(dāng)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這一點(diǎn)上,此前任何散文家都無法與他媲美。
在藝術(shù)上,蘇軾散文不僅文體多樣,而且如他的詩歌一樣,觸處生春。議論時,能像王安石一樣,鞭辟入里,發(fā)人所未發(fā),如《留侯論》?!读艉钫摗肥且黄氛?,論述的是西漢時的著名人物張良,重點(diǎn)寫了他受書於圯上之老人的事。
寫景時,能像歐陽修一樣,以寥寥數(shù)語,寫出景象的特點(diǎn),營造出富有詩意的意境,例如《石鐘山記》、《前赤壁賦》、《記承天寺夜游》等。以《前赤壁賦》第一段為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dú)立,羽化而登仙。
這一段文字描寫的是月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用簡潔的筆墨,十分生動地展現(xiàn)了一幅引人入勝的月夜圖,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的藝術(shù)功力。他極善于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jī)地結(jié)合在一起,自然而不露痕跡。不妨來看一下《承天寺夜游》: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這篇短小的寫景抒情散文表現(xiàn)了作者閑適的心態(tài)。其灑脫的風(fēng)致、簡潔的風(fēng)格,頗有魏晉人的風(fēng)范。文中所寫之事,所寫之景,所抒之情均未加濃墨重彩,只廖廖幾筆,便令人神往。

總之,蘇軾的散文變化多端,沒有固定的程式,充滿活力,毫無陳腐氣,且有特殊的情韻,確為中國古代散文中的珍品。
蘇軾散文 所有篇目
1個回答2022-09-01 20:42
《刑賞忠厚之至論》
《范增論》
《賈誼論》
《石鐘山記》
《晁錯論》
《記承天寺夜游》
《重巽以申命論》
《進(jìn)策》
《策總敘》
《策略》五篇
《策別課百官》六篇
《策別安萬民》六篇
《策別厚貨財(cái)》二篇
《策別訓(xùn)兵旅》三篇
《策斷》三篇
蘇軾的散文代表作
1個回答2023-04-04 13:30
《赤壁賦》,《后赤壁賦》,《喜雨亭記》,《超然臺記》,《石鐘山記》等
不打傘的蘇軾是現(xiàn)代散文嘛
2個回答2023-09-20 03:25
不打傘的蘇軾是現(xiàn)代散文。近代散文是近數(shù)年來又出現(xiàn)了第四種散文――講究彈性、密度和質(zhì)料的一種新散文
簡述蘇軾生平 蘇軾的故事有哪些
1個回答2024-02-24 05:49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 。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jìn)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tuán)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學(xué)士、侍讀學(xué)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yáng)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zhí)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dú)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jiān)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于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蘇軾的《琴詩》中,蘇軾所思考的問題是什么?
1個回答2022-10-07 03:31
琴聲從哪里來的?
蘇軾為什么叫做蘇軾?
1個回答2023-01-01 17:15
軾是古代車前面的扶手,處于顯眼的位置,看上去可有可無,但沒有卻總覺的缺少點(diǎn)什么。希望他即使身居要位,也要懂得掩飾自己
蘇軾為什么叫軾
1個回答2023-05-03 03:31
蘇軾叫軾的原因如下
一個是車的前轱轆,一個是車的后轱轆都是車貼近地的部分,起這個名字的目的是希望他倆日后踏踏實(shí)實(shí),不要忘本.蘇洵《名二子》 :“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dú)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