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轉(zhuǎn)李叔靜

李叔叔打電話找爸爸;可爸爸不在家,我會這樣對李叔叔說什么?
1個回答2024-04-01 17:50
給熟人倒茶,請他先坐下,然后打電話給爸爸。
李叔同是一位怎樣的老師
1個回答2024-01-21 06:05
答幽默風趣,平易近人,熱愛教學,熱愛幾何的人,他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中國絢麗至極歸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李叔同生平簡介
1個回答2024-02-18 23:42
李叔同生平簡介 弘一法師(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氣橫溢的藝術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

“二十文章驚海內(nèi)”的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于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他反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至,“樸拙圓滿,渾若天成”,魯迅、郭沫若等現(xiàn)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無尚榮耀。他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qū)者,所創(chuàng)作的《送別歌》,歷經(jīng)幾十年傳唱經(jīng)久不衰,成為經(jīng)典名曲。同時,他也是中國第一個開創(chuàng)裸體寫生的教師。卓越的藝術造詣,先后培養(yǎng)出了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zhì)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他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中國絢麗至極歸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太虛大師曾為贈偈: 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nèi)外清凈,菩提之因。 趙樸初先生評價大師的一生為:無盡奇珍供世眼 一輪圓月耀天心。

???????????????? 送別

(美)J P 奧德韋曲 李叔同填詞 美 J P 奧德韋曲 李叔同填詞   ????? 長亭外,古道邊,??????

  ????? 芳草碧連天。

  ????? 晚風拂柳笛聲殘,

  ????? 夕陽山外山。

  ????? 天之涯,地之角,

  ????? 知交半零落;  ????? 一杯濁酒盡余歡,

  ????? 今宵別夢寒。

  ????? 長亭外,古道邊,

  ????? 芳草碧連天。

  ????? 晚風拂柳笛聲殘,

  ????? 夕陽山外山。
李叔同出了哪些書?
1個回答2024-05-04 00:42

《李叔同的自我修養(yǎng)》、《李叔同詩文遺墨精選》、《南閩夢影》。

《李叔同的自我修養(yǎng)》是一本精神修行指引書,他的經(jīng)歷、思想和文字在將近百年后的當下具有安定心靈的持久力量。

曾經(jīng)的李叔同無所不能,家境優(yōu)越,詩詞歌賦、琴棋書畫、聲色犬馬樣樣稱絕,卻毅然決然出家為僧,從絢麗至極歸于平淡,皈依自心,超然塵外,成為一名純粹的佛教大家,這一生充滿了傳奇和神秘。本書條縷脈絡,第一次系統(tǒng)全面展示李叔同(弘一大師)修行的心路歷程。

李叔同的成就:

李叔同對佛學的貢獻,主要體現(xiàn)在他對律宗的研究與弘揚上。弘一大師為振興律學,不畏艱難,深入研修,潛心戒律,著書說法,實踐躬行。他是近世佛教界備受尊敬的律宗大師,也是國內(nèi)外佛教界著名的高僧。

李叔同入佛初期,除了閱讀僧人必讀的經(jīng)典,其進修博覽而廣納。何況,他原是個對任何事情,除非不做,做就要做得認真徹底的人。做了和尚,在佛學思想方面,自然也得做出自己的特色。

李叔同是誰
1個回答2023-04-27 15:10
嘉興地方歷史名人,是一位愛國人士,后來救國無望出家了。
李叔正是一個怎樣的人
1個回答2024-02-25 09:27
你說對了,他還就是為了皇位殺兄屠弟,逼父親退位,侄子都殺光,霸占兄弟媳婦,這些他都干了,所以說他是一個狠人,當然他也是一個果決的人。但這些并不妨礙他成為一個有作為的皇帝。
李叔同為什么出家?
0個回答2022-09-13 05:34
李叔同最有名的一句話
1個回答2024-03-06 05:29

李叔同最有名的一句話是:如果無能為力,那就順其自然。如果心無所待,那就隨遇而安。


弘一法師原名李叔同,他一生的傳奇經(jīng)歷令人嘆為觀止。他被稱為半世繁華半世僧,他的傳奇不僅僅表現(xiàn)在生活方面,人生經(jīng)歷豐富多彩,曾有兩位妻子,兩位紅顏知己。而他不管是在文學、音樂、書法、繪畫、話劇、詩詞等方面都已經(jīng)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他的學生豐子愷對他的評價是,無人能及半步。張愛玲在他的面前都感到十分卑微。可見弘一法師的造詣和才華,真的是無人能及。

人物生平: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其主要著作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南山律在家備覽要略》及《佛學叢刊》《護生畫集》,重要的音樂作品有《送別》《夕歌》《三寶歌》等。

李叔同生于天津河北區(qū)地藏前故居李宅,祖李銳,原籍浙江平湖(另有一說稱天津人),寄籍天津,經(jīng)營鹽業(yè)與銀錢業(yè)。父李世珍,清同治四年進士,曾官吏部主事,后辭官承父業(yè)而為津門巨富。行列第三,幼名成蹊,學名文濤,字叔同。

李叔同的作品
1個回答2024-08-18 19:20
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春游》
詞曲:李叔同

春風吹面薄於紗,春人妝束淡於畫。游春人在畫中行,萬花飛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黃。柳花委地芥花香。鶯啼陌上人歸去,花外疏鐘送夕陽
懷李叔同先生 一文中李叔同的事跡
1個回答2024-01-27 22:45
這個最好去讀豐子愷先生回憶李叔同也就是后來的弘一法師的文章,尤其是在廈門養(yǎng)正院的那篇講演。節(jié)選一部分:
他怎么由藝術升華到宗教呢?當時人都詫異,以為李先生受了什么刺激,忽然“遁入空門”了。我卻能理解他的心,我認為他的出家是當然的。我以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zhì)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物質(zhì)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學術文藝。靈魂生活就是宗教。

“人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三層樓。懶得(或無力)走樓梯的,就住在第一層,即把物質(zhì)生活弄得很好,錦衣玉食,尊榮富貴,孝子慈孫,這樣就滿足了。這也是一種人生觀。抱這樣的人生觀的人,在世間占大多數(shù)。其次,高興(或有力)走樓梯的,就爬上二層樓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頭。這就是專心學術文藝的人。他們把全力貢獻于學問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藝的創(chuàng)作和欣賞。這樣的人,在世間也很多,即所謂“知識分子”,“學者”,“藝術家,”。還有一種人,“人生欲”很強,腳力很大,對二層樓還不滿足,就再走樓梯,爬上三層樓去。這就是宗教徒了。他們做人很認真,滿足了“物質(zhì)欲”還不夠,滿足了“精神欲”還不夠,必須探求人生的究竟。他們以為財產(chǎn)子孫都是身外之物,學術文藝都是暫時的美景,連自己的身體都是虛幻的存在。他們不肯做本能的奴隸,必須追究靈魂的來源,宇宙的根本,這才能滿足他們的“人生欲”。這就是宗教徒。世間就不過這三種人。

我雖用三層樓為比喻,但并非必須從第一層到第二層,然后得到第三層。有很多人,從第一層直上第三層,并不需要在第二層勾留。還有許多人連第一層也不住,一口氣跑上三層樓。不過我們的弘一法師,是一層一層的走上去的。弘一法師的“人生欲”非常之強!他的做人,一定要做得徹底。他早年對母盡孝,對妻子盡愛,安住在第一層樓中。中年專心研究藝術,發(fā)揮多方面的天才,便是遷居在二層樓了。強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滿足于二層樓,于是爬上三層樓去,做和尚,修凈土,研戒律,這是當然的事,毫不足怪的。

做人好比喝酒;酒量小的,喝一杯花雕酒已經(jīng)醉了,酒量大的,喝花雕嫌淡,必須喝高粱酒才能過癮。文藝好比是花雕,宗教好比是高梁。弘一法師酒量很大,喝花雕不能過癮,必須喝高粱。我酒量很小,只能喝花雕,難得喝一口高梁而已。但喝花雕的人,頗能理解喝高梁者的心。故我對于弘一法師的由藝術升華到宗教,一向認為當然,毫不足怪的。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