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派京韻大鼓丑末寅初

求京都大鼓 《丑末寅初》完整唱詞
1個(gè)回答2022-04-23 11:18
是京韻大鼓吧 丑末寅初日轉(zhuǎn)扶桑,我猛抬頭,見天上星,
星共斗、斗和辰,它是渺渺茫茫、恍恍忽忽、密密匝匝,
直沖霄漢減去了輝煌。一輪明月朝西墜,我聽也聽不見,
在那花鼓譙樓上,梆兒聽不見敲,鐘兒聽不見撞,
鑼兒聽不見篩呀這個(gè)鈴兒聽不見晃,
那些值更的人兒他沉睡如雷,夢入了黃粱。
架上的金雞不住地連聲唱,千門開、萬戶放,
這才驚動了行路之人,急急忙忙、打點(diǎn)著行囊,
出離了店房,遘奔了前邊那一座村莊。漁翁出艙解開纜,
拿起了篙,駕起了小航,飄飄搖搖晃里晃當(dāng),
驚動了那水中的那些鷺鷥、對對的鴛鴦,
它是撲撲楞楞兩翅兒忙啊,這不飛過了那揚(yáng)子江!
(甩板)

  打柴的樵夫就把這個(gè)高山上,遙望見,
云淡淡、霧茫茫,山長著青云、云罩著青松,
松藏著古寺、寺里隱著山僧,
僧在佛堂上把那木魚兒敲得響乒乓啊,他是念佛燒香。
農(nóng)夫清晨早下地,拉過了牛套上了犁,一到南洼去耕地,
耕的是春種秋收、收倉閉戶,奉上那一份錢糧。
念書的學(xué)生走出了大門外,我只見他,頭戴著方巾,
身穿著藍(lán)衫,腰系絲絳,足下登著云履,懷里抱著書包,
一步三搖,腳步兒倉皇,他是走進(jìn)了書房。
繡房的佳人兒要早起,我只見他,面對著菱花,
云分兩鬢、鬢上戴著鮮花,花枝招展哪,是俏梳妝。
牧牛童兒不住地高聲唱,我只見他,頭戴著斗笠,
身披著蓑衣,下穿水褲,足下登著草鞋,
腕挎藤鞭倒騎牛背、口橫短笛,吹的是自在逍遙,
吹出來的那個(gè)山歌兒是野調(diào)無腔,這不越過了小溪旁。
丑末寅初駱玉笙背景?
1個(gè)回答2024-02-23 03:47

藝名“小彩舞”,1914年出生在江南,自己根本不知道確切的出生地點(diǎn)。她剛剛6個(gè)月被送給江湖藝人天津人駱彩武做養(yǎng)女,“小彩舞”這個(gè)藝名最初就是這樣得來的。1931年,17歲的駱玉笙正式演唱京韻大鼓,就這樣,繼劉寶全、白云鵬、張小軒、白鳳鳴之后的又一位名家——駱玉笙,從此出現(xiàn)在中國的曲藝界,并且在后來獨(dú)領(lǐng)風(fēng)騷達(dá)半個(gè)多世紀(jì)。

丑末寅初代表人物?
1個(gè)回答2024-02-20 05:28

《丑末寅初》又名《三春景》,是京韻大鼓歷經(jīng)幾代藝人傳唱不絕,膾炙人口的傳統(tǒng)唱段,演唱者的代表人物是駱玉笙。

京韻大鼓的流派名家
1個(gè)回答2024-03-23 18:28

京韻大鼓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被譽(yù)為“鼓界大王”的劉寶全,與劉寶全齊名的還有白云鵬和張小軒(張?bào)丬帲?,并形成劉派、白派、張派三大流派。劉寶全的學(xué)生白鳳鳴,早期師承劉寶全的唱法。其長兄白鳳巖曾任劉寶全的弦?guī)煟鶕?jù)白鳳鳴嗓音較寬、較低的特點(diǎn),吸收借鑒了白云鵬的演唱藝術(shù),與白鳳鳴于二十世紀(jì)二十年代末共同創(chuàng)造了蒼涼悲壯“凡字腔”見長的“少白派”,并對后來天津“駱派”(駱玉笙)的形成產(chǎn)生了影響。
民國初年,專門教唱京韻大鼓的名教師王文瑞等培養(yǎng)了一批女演員,民國三年(1914)后,北京天橋建立有女演員演唱大鼓的書館,又名落子館。民國五年(1916)后發(fā)展有環(huán)翠軒、藕香榭、振華園等近十家。最著名的演員(當(dāng)時(shí)稱鼓姬)有馮鳳喜、于瑞鳳、良小樓、白銀寶、何金桂等。二十世紀(jì)三十年代后在天橋德意軒、西城桃李園演唱的有李蘭舫、吳大平、汪淑貞等。二十世紀(jì)四十年代初北京培養(yǎng)成長的女演員小黑姑娘、小嵐云、小映霞、閻秋霞等紛紛去天津演出,有的成名后在當(dāng)?shù)芈鋺簟?
在天津以唱大鼓而出名的女藝人,還有更姑娘、富貴卿、汪金蘭、林紅玉、趙寶翠、張金環(huán)、桑鴻林、小彩舞等。

請介紹一下京韻大鼓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1個(gè)回答2024-03-30 23:04
京韻大鼓清末民初形成并流行于北京、天津地區(qū)。由當(dāng)時(shí)的鼓書藝人劉寶全等把原用河北語音演唱的木板大 鼓改用北京語音演唱,廣泛吸收京劇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間曲調(diào)創(chuàng)制新腔,并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樂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傳至今的京韻大鼓。京韻大鼓有以劉寶全、白云鵬、張小軒為代表的“劉”、“白”、“張”三大流派。其中以劉寶全的藝術(shù)造詣最高,貢獻(xiàn)最大,時(shí)人稱其為“鼓界大王”,尊為一代宗師。繼三大流派之后,又有白鳳巖、白鳳鳴兄弟創(chuàng)造的“少白派”。
京韻大鼓重歌唱,專唱短篇曲目。劉寶全擅唱金戈鐵馬的“三國”故事,如《長坂坡》、《趙云截江》、《草船借箭》等。白云鵬則擅唱《紅樓夢》故事,如《祭晴雯》、《黛玉悲秋》、《寶玉娶親》等。京韻大鼓除演唱有故事情節(jié)的曲目外,還演唱純抒情的寫景小段。如《丑末寅初》、《百山圖》等。

《丑末寅初》是京韻大鼓歷經(jīng)幾代藝人傳唱不絕,膾炙人口的傳統(tǒng)唱段。作品以極簡練的筆觸,形象地描述了在丑末寅初這一時(shí)辰里,中國古代人民的生活景況,猶如一幅生動古樸的畫卷。它的腔調(diào)流暢,節(jié)奏活潑,短句大腔搭配巧妙。從悠揚(yáng)婉轉(zhuǎn)的唱腔中,使人們得到充分的藝術(shù)享受。
京韻大鼓發(fā)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自本世紀(jì)20年代以后,女演員良小樓、章翠鳳、駱玉笙、孫書筠、閻秋霞、小嵐云等如雨后春筍般登上了京韻舞臺,她們在唱腔和表演方面都有新的拓展,從而使京韻大鼓更受到廣大聽眾的青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京韻大鼓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藝人成了人民的演員和藝術(shù)家,除演唱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曲目外,還新編及創(chuàng)作了許多反映現(xiàn)實(shí)生活的新曲目。如《光榮的航行》、《珠峰紅旗》、《急浪丹心》、《韓英見娘》、《白妞說書》等。同時(shí),還培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年輕演員。有成就的如趙學(xué)義(白派)、楊鳳杰(劉派)、劉春愛(駱派)、鐘玉杰(劉派),他們已成為曲藝舞臺上深受廣大觀眾歡迎的京韻大鼓演員。
丑末寅初是什么時(shí)辰
1個(gè)回答2024-02-12 05:24

后半夜3點(diǎn)
子時(shí):23點(diǎn)至次日1點(diǎn);丑時(shí):1至3點(diǎn);寅時(shí):3至5點(diǎn);卯時(shí),5至7點(diǎn);辰時(shí):7至9點(diǎn);巳時(shí):9至11點(diǎn);午時(shí):11至13點(diǎn);未時(shí):13至15點(diǎn);申時(shí):15至17點(diǎn);酉時(shí):17至19點(diǎn);戌時(shí):19至21點(diǎn);亥時(shí):21至23點(diǎn);

駱玉笙演唱的丑末寅初有什么特點(diǎn)?
2個(gè)回答2023-04-12 10:36
是京韻大鼓演奏
丑末寅初是甚么時(shí)辰
1個(gè)回答2024-02-24 18:21
后半夜3點(diǎn)子時(shí):23點(diǎn)至第二天1點(diǎn);丑時(shí):1至3點(diǎn);寅時(shí):3至5點(diǎn);卯時(shí),5至7點(diǎn);辰時(shí):7至9點(diǎn);巳時(shí):9至11點(diǎn);午時(shí):11至13點(diǎn);未時(shí):13至15點(diǎn);申時(shí):15至17點(diǎn);酉時(shí):17至19點(diǎn);戌時(shí):19至21點(diǎn);亥時(shí):21至23點(diǎn);
丑末寅初的唱詞
1個(gè)回答2022-12-07 02:36

丑末寅初
演唱者:駱玉笙
丑末寅初日轉(zhuǎn)扶桑。我猛抬頭見天上星,星共斗,斗和辰,它(是)渺渺茫茫,恍恍忽忽,密密匝匝,直沖霄漢(哪),減去了輝煌。一輪明月朝西墜,我聽也聽不見,在那花鼓譙樓上,梆兒聽不見敲,鐘兒聽不見撞,鑼兒聽不見篩呀,(這個(gè))鈴兒聽不見晃,那些值更的人兒他沉睡如雷,夢入了黃梁。架上的金雞不住的連聲唱,千門開,萬戶放,這才驚動了行路之人急急忙忙打點(diǎn)著行囊,出離了店房,夠奔了前邊的那一座村莊。漁翁出艙解開纜,拿起了篙,駕起了小航,飄飄搖搖晃里晃當(dāng),驚動了(哪)水中的那些鷺鷥對對的鴛鴦,是撲楞楞楞兩翅兒忙啊,這才飛過了(那)揚(yáng)子江。
打柴的樵夫就把(這個(gè))高山上,遙望見山長著青云,云罩著青松,松藏古寺,寺里隱著山僧,僧在佛堂上,把那木魚敲得響乒乓(啊),他(是)念佛燒香。農(nóng)夫清晨早下地,拉過牛,套上犁,一到南洼去耕地,耕得是春種秋收冬藏閉戶,奉上那一份錢糧。念書的學(xué)生走出了大門外,我只見他頭戴著方巾,身穿著藍(lán)衫,腰系絲絳,足下蹬著福履,懷里抱著書包,一步三搖腳步兒倉惶,他是走進(jìn)了這座書房。繡房的佳人要早起,我只見她面對著菱花,云飛兩鬢,鬢上戴著鮮花,花枝招展(哪),
她(是)俏梳妝。
牧牛童兒不住地連聲唱。(我)只見他頭戴著斗笠,身披著蓑衣,下穿水褲,足下蹬著草鞋,腕掛藤鞭,倒騎著牛背,口橫短笛,吹的是自在逍遙。吹出來的(這個(gè))山歌兒是野調(diào)無腔,(這不)越過了小溪旁。

丑末寅初的唱詞
1個(gè)回答2023-04-22 15:02

丑末寅初
演唱者:駱玉笙
丑末寅初日轉(zhuǎn)扶桑。我猛抬頭見天上星,星共斗,斗和辰,它(是)渺渺茫茫,恍恍忽忽,密密匝匝,直沖霄漢(哪),減去了輝煌。一輪明月朝西墜,我聽也聽不見,在那花鼓譙樓上,梆兒聽不見敲,鐘兒聽不見撞,鑼兒聽不見篩呀,(這個(gè))鈴兒聽不見晃,那些值更的人兒他沉睡如雷,夢入了黃梁。架上的金雞不住的連聲唱,千門開,萬戶放,這才驚動了行路之人急急忙忙打點(diǎn)著行囊,出離了店房,夠奔了前邊的那一座村莊。漁翁出艙解開纜,拿起了篙,駕起了小航,飄飄搖搖晃里晃當(dāng),驚動了(哪)水中的那些鷺鷥對對的鴛鴦,是撲楞楞楞兩翅兒忙啊,這才飛過了(那)揚(yáng)子江。
打柴的樵夫就把(這個(gè))高山上,遙望見山長著青云,云罩著青松,松藏古寺,寺里隱著山僧,僧在佛堂上,把那木魚敲得響乒乓(?。?他(是)念佛燒香。農(nóng)夫清晨早下地,拉過牛,套上犁,一到南洼去耕地,耕得是春種秋收冬藏閉戶,奉上那一份錢糧。念書的學(xué)生走出了大門外,我只見他頭戴著方巾,身穿著藍(lán)衫,腰系絲絳,足下蹬著福履,懷里抱著書包,一步三搖腳步兒倉惶,他是走進(jìn)了這座書房。繡房的佳人要早起,我只見她面對著菱花,云飛兩鬢,鬢上戴著鮮花,花枝招展(哪), 她(是)俏梳妝。
牧牛童兒不住地連聲唱。(我)只見他頭戴著斗笠,身披著蓑衣,下穿水褲,足下蹬著草鞋,腕掛藤鞭,倒騎著牛背,口橫短笛,吹的是自在逍遙。吹出來的(這個(gè))山歌兒是野調(diào)無腔,(這不)越過了小溪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