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明路南段音響維修

語言對思維有什么影響
1個回答2024-04-04 13:16
實際上,就算是語言學家,在學習一門全新外語的時候,一點也不比單詞背到哭的版初中生輕松。在權原著《你一生的故事》里,七肢桶語言第一課是這樣開始的:語言學家指著一個物體,念出相應的名詞,外星人也指著自己那邊的同類事物,念出相應的詞,在名詞之后,再引入動詞、語法和句子(比如“他-吃-飯”),在不斷重復地收集到大量數(shù)據(jù)之后,他們才能開始猜測和歸納語法規(guī)則。

這到底有多繁瑣?舉個例子,在這個過程中使用的語言學技巧之一,是比對不同詞的發(fā)音差異。這一工作背后的原理來自結(jié)構(gòu)語言學奠基人費爾南德·索緒爾:“在詞里,重要的不是聲音本身,而是使這個詞區(qū)別于其他一切詞的聲音上的差別……帶有意義的正是這些差別?!闭窃~與詞之間的發(fā)音差異,使口語成為可能。
語言對思維的影響
1個回答2024-04-06 09:25
您看過電影《窈窕淑女》嗎?這部電影講的是一位賣花女接受了一名大學語言教授的語言培訓,從而改變自己人生的故事。

這部電影中的一個橋段非常有意思,這位賣花女在接受教授的嚴格培訓之后,出席了一場貴族的聚會,期間有人根據(jù)她的言行舉止來判斷她是某一皇室成員。不過,教授只培訓了她的語言,其他的什么也沒做。

那么,語言真的能改變一個人?

讓我們把問題具體和深入一些,如果語言能改變?nèi)说男袨榕e止,而人的行為舉止來自于人的思維方式,這樣說來,亦或是語言決定了思維?根據(jù)《窈窕淑女》,似乎是語言決定了思維。但事實真有這么簡單嗎?

語言決定了思維?

思維在心理學上的定義是一個人解決問題、決策和理解語言等心理過程。如果你覺得這個定義太晦澀難懂了,也可以簡單地把思維理解成自己所“想”。

那么,你有沒有想過是你的語言決定了你的思維,還是你的思維決定了你的語言、行為?追溯我們的記憶,好像是我們先學會了聽、說、讀、寫,然后通過語言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同時還順帶培養(yǎng)了我們的思維。美國語言學家本杰明·李·沃夫也認為是語言決定了我們的思維方式,再通俗點講,是一種語言決定了一種思維。

在上個世紀90年代,許多會講兩種語言的人向某一研究項目的研究者報告說“在使用不同的語言時,會產(chǎn)生兩種不同的自我意識?!边€有一項研究做了一項這樣的測試,研究員讓會講英語和自己母語兩種語言的志愿者分別用兩種語言做同一套人格測試題,結(jié)果同一志愿者竟然反映出了不同的人格,例如,西班牙語和英語的雙語者,他在西班牙語人格測試題中比在英語人格測試題中,更擅長給人留下一種好的印象和關注他人的反應。對大腦的成像研究也顯示,講中文與講英文所激活的大腦區(qū)域并不一樣。這么看來,語言似乎真的決定了思維,或者說,我們至少可以肯定語言對思維有著巨大的影響。

學習語言,多多益善

在進一步了解語言與思維的關系之前,先讓我們看看從“語言能對思維造成巨大影響”這個結(jié)論中得到什么啟示。

我們學習一門語言,除了能夠增加這門語言的詞匯量之外,還會在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情況下學習關于這門語言的文化以及思維方式。例如,如果我們對比中文和英文,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些中文詞在英文中沒有相等對應的詞,例如“書生”、“撒嬌”、“五行”等等;此外,中文語句中的謂語動詞并沒有時態(tài)的變化,如“我吃飯”這句話,如果沒有語境、定語或狀語,這句話的意思可以是“我吃過飯了”、“我正在吃飯”、“我快要吃飯了”等等,而“吃”在英語中的單詞是 “eat”,有16種時態(tài)(不同的時態(tài)表示不同的時間狀態(tài)),例如:過去時(過去做過的事):ate(我昨天吃飯)、過去完成時:eaten(我吃過飯了)、現(xiàn)在進行時:eating(我正在吃飯)、將來時:will eat(我要吃飯了)、一般現(xiàn)在時:eats(我一般在這個時間點吃飯)……所以,一個人在說英語的時候,他或她會自覺或不自覺的學到和運用把動作跟時間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思維。

加拿大的一項大型研究計劃證明了語言對思維的影響。在對28萬名以英語為母語的兒童的測試中,這些兒童在一到三年級的課程主要用法語,三年級之后才逐漸回到英語的環(huán)境。絕大多數(shù)孩子們不僅自然而然地獲得了流暢的法語交際能力,而且他們英語的流暢表達能力絲毫無損,還提高了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數(shù)學演算能力,并能更好地領會法-加文化。

研究者還發(fā)現(xiàn)了兒童的“雙語優(yōu)勢”:學會在用一種語言說話時去抑制另一種語言的雙語兒童,能更集中注意力。這么看來,擴展和豐富語言,就意味著發(fā)展和提高思維能力。學習詞匯、語言,多多益善。

思維決定了語言?

如果是語言決定了思維,那么我們是怎么學會那“第一個”詞的?雖然語言對我們的思維影響巨大,而且看似是語言決定了我們的思維,但我們除了直接脫口而出的話語,也有先經(jīng)過思考和想象才發(fā)聲的言語。我們可以輕易地想象出一輛車、一支口紅、一部電影,但有時很難用語言描述它們;有時我們在路上偶遇熟人,明明很清楚地記得他或她的樣子,卻叫不出他或她的名字;我們明明知道怎么打球、怎么具體工作,有時卻難以用語言幫助或教導他人……在生活中,可以想象、卻難以或無法用語言描述的事物數(shù)不勝數(shù)。

此外,如果是語言決定了思維,那么新的詞是怎么創(chuàng)造出來的呢?在幾千年前可沒有“灌籃”、“飛機”、“電視”、“汽車”、“轉(zhuǎn)基因”等詞,這些詞也就是這些事物或者概念在普及和為人所熟悉和了解之后才被創(chuàng)造出來。我們可以在頭腦中創(chuàng)造出各種奇異無名的事物,可以在頭腦中演繹各種無字的故事或者電影,然后在我們熟悉和變得專業(yè)之后,才為它們命名和配上文字。

而且有時候,我們的知識并不來源于語言,例如打籃球,我們可以不必去找相關書籍,或者跟他人交流,僅僅通過看、模仿、學習和親手練習就能夠?qū)W會怎么投球、怎么運球;在剛開始學畫畫的時候,我們可以直接模仿和學習他人,直接入門等等。這么看來,難道是思維決定了語言?

兩者相互影響

“語言與思維,誰是起源?”的問題正如那“雞與蛋”的問題: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或許,前面提到關于語言和思維關系的兩個看法分別揭示的是一個事實的兩個不同方面,它們都很有可能是對的,即“語言決定了思維,思維也決定了語言”,兩者可能是相互依存、不分先后。不過我們至少可以確定的是“思維影響著我們的語言,然后,語言反過來又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活動?!?br/>
對語言與思維的先后問題的探索和思考,還將持續(xù)下去。
求翻譯一段維語
1個回答2024-02-12 18:21
直譯→扔掉你最需要的時候沒在你身邊的那些人,扔的越遠越好,直到他們從你心里永遠的消失
意思→遠離那些你最需要的時候躲避你的朋友,甚至忘掉他們!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出自王維的哪首詩?
1個回答2024-02-29 04:04

出自唐代王維的《鹿柴》

原文:鹿柴?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譯文: 幽靜的山谷里看不見人,只能聽到那說話的聲音。 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賞析:這是寫景詩。描寫鹿柴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于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zhuǎn),引出“人語響”來。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寫幾點夕陽余暉的映照,愈加觸發(fā)人幽暗的感覺。

作者簡介:王維的文學成就主要體現(xiàn)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王維創(chuàng)作的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繪影繪形,有寫意傳神、形神兼?zhèn)渲?。王維以清新淡遠,自然脫俗的風格,創(chuàng)造出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王維是怎么寫的
1個回答2024-03-12 06:08
唐代詩人王維的《鹿柴》,這首詩描繪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充滿了繪畫的境界,反映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塵世官場的厭倦。
聽一段音響或幾種聲音寫一篇作文
1個回答2024-03-04 20:30
奇妙的音響世界



音響世界真是太豐富、太迷人了,大自然的聲音更是奇妙的。讓我們一起用心去傾聽這美妙的聲音吧!



音響世界真是太豐富、太迷人了,大自然的聲音更是奇妙的。讓我們一起用心去傾聽這美妙的聲音吧!

清晨,小鳥在枝頭歡快地叫著“嘰嘰喳喳、嘰嘰喳喳……”這清脆的叫聲使我們在夢中醒來。起床后,我站在窗前凝望著小鳥,漸漸地……我好像也進入了鳥的世界,我似乎變成了一只小鳥,也同百鳥一起盡情地歡唱,盡情地飛翔……原來,那“嘰嘰喳喳、嘰嘰喳喳……”的叫聲是一首動聽的歌,多么美妙啊!“砰”的一聲,才讓我從鳥的幻界中走出來。

上午,我在林中散步,腳踩在落葉上沙沙做響,這聲音十分脆耳,聽起來讓人心情舒暢,知了在不停地“知了、知了……”似乎是在叫著“熱啊、熱啊……”或許是受知了的感染,不由得多了幾分悶熱,這時如果再下一場清涼的雨那就好了。天,似乎聽到了我的期盼,跟著一陣陣濕潤的清風,跟著一縷縷輕盈的云霧,雨,悄悄地來了。

先是聽見它的聲音,從很遠的山林里傳來,從很高的山坡上傳來--

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雨聲里,山中的每一塊巖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shù)輕捷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yōu)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頭頂?shù)膸r石像為我撐起的巨傘,我站立之處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不知在什么時候,雨,悄悄地停了。風,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變得非常幽靜。遠處,一只不知名的鳥兒開始啼囀起來,仿佛在傾吐著浴后的歡悅。近處,凝聚在樹葉上的雨珠還往下滴著,滴答在路旁的小水洼中,發(fā)出異常清脆的音響--

丁--冬--丁--冬……

仿佛是一場山雨的余韻。

我繼續(xù)的在林中漫無目的地走著,不知不覺就來到了小溪邊,這時周圍十分的幽靜,小溪的流動的聲音在這時也十分地清析,“咕嚕咕嚕,咕嚕咕?!蔽议]上眼睛,隨這著聲音便進人了一個奇妙的音響世界,這是一個水的世界有魚,有青蛙……我聽到了各種聲音:魚兒吹泡的聲音,青蛙“呱呱”的叫聲……是那樣的婉轉(zhuǎn)動聽~~

幾只麻雀從我的頭上飛過,它們清脆的叫聲才讓我從水中的音響世界里拖出來。

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下午了,我也得依依不舍地告別這一天的“音響旅行”了!

朋友,你是否也想感受一下這聲音帶來的美好,那就用心去傾聽它們吧!
維也納森里的故事分成三大段和段意怎么分
1個回答2024-02-12 21:16
《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是小約翰·施特勞斯繼圓舞曲《藍色的多瑙河》之后的又一部偉大的作品。完成于1868年,同年六月十九日初演于音樂之都維也納,并由作者親自指揮。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郊區(qū)有一片美麗的茂密的的森林,它離城市不遠,歷來吸引著千千萬萬的游人。這片森林也是許多居住在維也納的大作曲家們經(jīng)常光顧的地方,森林的美景常常激起他們的靈感。約翰·施特勞斯是地道的維也納人,《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就是他獻給故鄉(xiāng)的贊歌。為了使樂曲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作者在管弦樂隊里破例地加上了奧地利的民間樂器——齊特爾琴(原文為Zither,是一種撥奏弦樂器)。 這首樂曲由序奏、五個圓舞曲和尾聲構(gòu)成,其結(jié)構(gòu)屬于典型的維也納圓舞曲式。樂曲的開始是一段很長的序奏。兩支圓號的旋律描繪了優(yōu)美動人的風景,雙簧管和單簧管吹出抒情流暢的曲調(diào),象是牧人的牧歌和角笛。鐘聲的響起,使音樂增加了很多光彩。然后,大提琴緩緩奏出第一圓舞曲的主題動機,作為全曲的引子。大提琴渾厚的音調(diào)、圓號美麗的牧歌和長笛玲瓏的裝飾音節(jié),構(gòu)成了一幅極美妙的且色彩斑斕的音畫,十分優(yōu)雅動人。齊特爾琴的加入更增添了濃厚的奧地利民族色彩,這種特色型樂器撥奏出這首圓舞曲中最主要的一段旋律,輕柔而華美,仿佛晨曦透過濃霧照進維也納森林,還伴隨著鳥兒們婉轉(zhuǎn)的鳴叫。 第一圓舞曲為F大調(diào),描繪出了森林清晨的美景,及人們輕歌曼舞的場面。 第二圓舞曲為降B大調(diào),由大提琴呈示出來。 這段主旋律與前面序奏中基塔琴所演奏的主題幾乎完全相同,但節(jié)奏要快得多,舞蹈性極強。 第三圓舞曲為降E大調(diào),三部曲式。描繪的仍然是森林美景。第四圓舞曲在降B大調(diào)上,二部曲式。前半部分輕快、流暢,旋律充滿跳躍性;后半部分活潑、優(yōu)雅,伴奏部分引人入勝。第五圓舞曲為降E大調(diào),這一部分不僅活潑,而且節(jié)奏性非常強,使得整個樂曲達了最高潮。樂曲的結(jié)尾部分很長,在這里依次出現(xiàn)了第四圓舞曲、第一圓舞曲和第二圓舞曲的主題;之后,序奏時的“齊特爾琴”動人的旋律重新出現(xiàn);終止部分采用了樂隊的合奏。這一切好似一個總結(jié),引人再一次回顧維也納森林的各種美麗景色。 貌似沒有詞吧.... 以上.
獨特思維的一段話?
1個回答2024-03-14 21:30

有一個獨特的思維,可以讓我們勇敢的去面對生活,讓我們和別人有不一樣的看法,有不一樣的見解

天才少年維克多的好詞好句好段有哪些
1個回答2022-09-07 11:18
卡布拉納舒里
一邊做作業(yè)一邊聽音樂好嗎?會不會影響思維,我女兒今晚做作業(yè)在用手機放音樂。
1個回答2024-03-12 06:15
一定會呢,我抄東西的時候經(jīng)常把歌詞寫上去,思考題目的時候經(jīng)常想到一半就斷了。而且聽歌思考題目對邏輯有干擾作用,這樣做有弊無利啊。聽歌做作業(yè)一點好處都沒有。深有體會!!!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