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斬魏延的相聲段子

孔明斬魏延的故事,不要很長
1個回答2024-01-24 14:08
  借刀殺人  成語: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別人的手去害人。亦作“ 借劍殺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別人的手去害人。《紅樓夢》第六九回:“ 鳳姐 雖恨 秋桐 ,且喜借他先可發(fā)脫 二姐 ,用‘借刀殺人’之法?!薄都t樓夢》第十六回:“咱們家所有的這些管家奶奶,哪一個是好纏的……‘坐山看虎鬭’,‘借劍殺人’,‘引風吹火’,‘站干岸兒’,‘推倒了油瓶兒不扶’,都是全掛子的本事?!?鄒韜奮 《經(jīng)歷》一五:“我老等著那個自恃有靠山的職員‘借刀殺人’,來打破我的飯碗?!?/div>
孔明斬魏延的故事,不要很長
1個回答2024-01-23 02:45
  借刀殺人
  成語: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別人的手去害人。亦作“ 借劍殺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別人的手去害人?!都t樓夢》第六九回:“ 鳳姐 雖恨 秋桐 ,且喜借他先可發(fā)脫 二姐 ,用‘借刀殺人’之法?!薄都t樓夢》第十六回:“咱們家所有的這些管家奶奶,哪一個是好纏的……‘坐山看虎鬭’,‘借劍殺人’,‘引風吹火’,‘站干岸兒’,‘推倒了油瓶兒不扶’,都是全掛子的本事。” 鄒韜奮 《經(jīng)歷》一五:“我老等著那個自恃有靠山的職員‘借刀殺人’,來打破我的飯碗?!?/div>
郭德綱哪段相聲里有斬馬謖
1個回答2024-03-04 01:18
若不是畫圖來的緊,你與馬謖同罪名。將王平責打四十棍,使勁打...(郭德綱-戲曲與方言)
諸葛亮為什么要斬馬謖?為什么要揮淚斬馬謖?馬謖真的非斬不可嗎?
1個回答2023-02-10 18:30
開玩笑??!你沒聽說過:法不容情,軍令如山嗎(⊙_⊙)?
魏延為什么會被馬岱斬殺?
1個回答2023-12-10 21:52
魏延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名將,劉備是非常賞識他的,他戰(zhàn)功卓著,但是性格孤傲,脾氣非常怪異,一般人都不敢和他走的太近。諸葛亮也比較擔心魏延功高蓋主,并不敢十分重用和信任魏延,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期間,積勞成疾,臨死前,他說了一句話,這句話也直接導致了魏延最終被殺的結(jié)局。
魏延與諸葛亮的矛盾
諸葛亮很早的時候就和魏延不太合拍,魏延當時投奔劉備的時候,劉備是要給他加官進爵的,但是諸葛亮卻勸說劉備殺了魏延,說魏延未來有一天可能會謀反,但是劉備將信將疑,留下了魏延。
魏延做事比較激進,所以他覺得諸葛亮做什么事都比較謹慎,而自己經(jīng)常想的一些妙計和計劃也得不到諸葛亮的賞識。按照魏延的性格,肯定是對諸葛亮有所不滿的,而且不止一次的公開抱怨,這也為他自己日后被殺埋下了禍根。
魏延和諸葛亮的意見分歧
魏延功勞諸多,也因此不把別人放在眼里,而且他很好戰(zhàn),堅決北伐。諸葛亮深知北伐最終很難成功,是準備放棄北伐的。而自己死后,又很難有人能夠壓住魏延,這樣魏延勢必繼續(xù)北伐。這樣的背景下,諸葛亮不得不試探魏延,如果他同意退軍,說明還能服從管理。如果不聽,那就只能斬殺。
諸葛亮臨終前的錦囊妙計
臨終前,諸葛亮把楊儀、姜維、費祎等人,集合在一起,說了一些話,意思就是,他死之后,就不要繼續(xù)北伐了,全部撤回蜀國,撤離的時候,讓魏廷斷后,姜維次之。如果魏延不服從命令,你們就不要管他,自行撤退。說完這些話,諸葛亮就病故了。
楊儀就派費祎去找魏延,說了諸葛亮臨死前的話,魏延還沒聽完就暴跳如雷,不同意停止北伐,堅持要跟費祎繼續(xù)部署北伐的計劃,費祎心中害怕,撒謊說去和楊儀說繼續(xù)北伐的事情,乘機離開。
魏延被馬岱斬殺
魏延果然是應了諸葛亮的猜測,想繼續(xù)北伐。而此時大部隊都在撤退,魏延心中發(fā)怒,自己帶著部隊單獨撤退,還邊撤退邊毀壞撤退的道路和橋梁,一路退到了南谷口。楊儀撤退的時候發(fā)現(xiàn)路和橋都被毀壞了,心中更加記恨魏延。
楊儀和魏延兩人都向劉禪寫了封告狀信,劉禪看的糊里糊涂,也不知道到底誰謀反,就把董允、蔣琬找來,問問他們的意見。你想啊,魏延自恃功高,誰也不放在眼里,董允、蔣琬自然也不喜歡魏延,他們的意思就是楊儀反正不會謀反,而魏延就不太清楚了。
于是,劉禪就命令蔣琬帶兵攔截魏廷,楊儀南下,去追擊魏廷,兩路軍隊就這樣把魏延堵在了南谷口。魏廷前后受敵,只能帶著幾個心腹逃走,后來被馬岱所殺。
最終,這位蜀國的功勛戰(zhàn)將就這樣被除掉了,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心術(shù),利用魏延和楊儀的矛盾,魏延自身的性格缺陷,利用一句臨終前的遺囑,達到了激將魏延的目的,真不愧為謀略高深。
找魏征斬龍老版電影劇 老梁故事會講門神演義片段出現(xiàn)過
1個回答2023-03-01 20:56
西游記續(xù)集里面有,
揮淚斬馬謖
1個回答2024-02-27 00:44
收藏
意見反饋
揮淚斬馬謖
正在加載查看圖集
揮淚斬馬謖,這句成語出自小說《三國演義》。馬謖是諸葛亮帳下聰明能干的參軍。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說的是殺了他很可惜,不殺又不能維護軍法的威嚴。這句成語常被用來比喻一種很矛盾的、左右為難的決定。諸葛亮斬馬謖可謂是千古傳誦。馬謖的伏法歸咎于他犯的軍法,街亭對于蜀魏都至關(guān)重要,而且領(lǐng)軍的人偏偏又是諸葛丞相十分賞識的人,因為當時街亭失守,整個蜀國就處在危險中,為了安撫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馬謖的人頭來換取民,馬謖被斬,是必然的原因。
揮淚斬馬謖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2-13 11:50
諸葛亮讓馬謖領(lǐng)兵鎮(zhèn)守街亭,馬謖違抗諸葛亮的命令,沒有在當?shù)涝沁x擇在山上,結(jié)果被司馬懿斷了水道,

王平救援不成,失了街亭,諸葛亮下令斬殺馬謖,在行刑時諸葛亮痛哭流涕,旁人勸解,諸葛亮說不是為馬謖而哭,而是先帝臨終時告訴自己馬謖不可大用,現(xiàn)在果應驗此言,為自己當初沒明白先帝的話兒自責。
揮淚斬馬謖故事
1個回答2024-03-02 18:27
晉時陳壽所著的《三國志》及后來裴松之為其作的注釋中,對此事的描寫散落諸人傳中,不妨將其綜合起來看一下。



  首先是《向朗傳》中的記述,當時向朗為丞相長史,隨軍征戰(zhàn),而向朗素與馬謖善,“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贝硕我馑际置黠@,就是街亭之戰(zhàn)后,馬謖并未投案自首,而是畏罪潛逃,而向朗知情不報,被諸葛亮免去官職,傳說中一直待到諸葛亮死后,向朗始復出仕官。其中“優(yōu)游無事”,達數(shù)十年!



  第二是《馬謖傳》中裴松之注,有提及《襄陽記》中的記載說馬謖臨死前曾寫信給諸葛亮,說“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愿深惟殛鯀興禹之義,使平生之交不虧于此,謖雖死無恨于黃壤也。”后諸葛亮待其遺孤如同己出。這一段說明馬謖臨死前未曾與諸葛亮謀面,否則也無必要寫這么一封信,要諸葛亮效仿殺鯀而用禹的故事,將自己的遺孤托付于諸葛亮了。



  而后又稱“十萬之眾為垂涕。亮自臨祭,待其遺孤若平生?!钡陨暇刺峒榜R謖是如何死的,而在《諸葛亮傳》中稱諸葛亮“戳謖以謝眾”?!锻跗絺鳌分杏州d:“丞相亮即誅馬謖及將軍張休、李盛?!?



  從這兩傳來看,馬謖是被諸葛亮下令處死的,但到底有沒有付諸實施呢?答案是沒有。在《馬謖傳》中有明確記載:“謖下獄物故”,即病死獄中。綜合以上史料,可得出這樣一個結(jié)論:馬謖在街亭舉動違規(guī),不遵諸葛亮的指示,以致于最后慘敗而歸,并直接致此次出擊祈山的戰(zhàn)果——隴右三郡得而復失,無奈之下大軍退回漢中,馬謖是深知自己失敗后果的嚴重性的,因此便畏罪潛逃,而身為丞相長史的向朗礙于情面或出于愛才之心,知情不報,事泄后導致在家賦閑達二十年之久。馬謖最終也被緝拿歸案,并被諸葛亮處以極刑,然而還未及行刑,馬謖便于獄中病故了。這便是史書的馬謖之死。
斬馬謖的故事梗概?
1個回答2024-06-04 11:47

三國時期,諸葛亮派馬謖鎮(zhèn)守街亭(今甘肅秦安縣東北),任命參軍馬謖前往,臨行前再三囑咐:“街亭雖小,關(guān)系重大。它是通往漢中的咽喉。如果失守,我軍必敗?!辈⒕唧w指出“靠山近水安營扎寨,不得有誤”。 馬謖不遵將令,改變駐地,街亭失守;幸有趙云相救,馬謖才得逃脫,與王平回營請罪。諸葛亮雖喜馬謖才能,但先立軍狀,斬不能赦。為嚴明軍紀,諸葛亮決心揮淚將馬謖斬首,以示懲戒。 自己因用人失當,上表自貶。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