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陜西民俗的相聲

陜西過春節(jié)的民俗
1個回答2024-05-20 23:18
春節(jié)民俗,在全國各地大同小異。
陜西民風古樸,春節(jié)帶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和地方特色。
春節(jié),是我國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農(nóng)歷的歲首。古代的“年” 不是在臘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臘日”,即后來的“臘八”。南 北朝以后才把臘祭移至歲末。到了民國時,改用陽歷,才把陰歷的 “年”叫作春節(jié),因為春節(jié)—般都在“立春”后,因而稱其為春節(jié)。
陜西人如今仍把春節(jié)叫作“過年”,并流傳下來一個關(guān)于過年 的故事。在遠古時,有一種叫“年”的猛獸,每當寒冬將至新春來臨的夜晚。出來食人,使得人們不得安寧。人們在與“年”的搏斗中,發(fā)現(xiàn)這種兇殘的猛獸最怕火光和響聲,于是人們想了個辦法,一旦“年”出現(xiàn)時,便燃起大火,投入竹節(jié),“年”一見熊熊大火,聽見叭叭 炸響的爆竹,就逃遁得無影無蹤。后來,便逐漸形 成了過年團聚。守歲、掛紅燈、帖對聯(lián)、放爆竹、吃年飯的風俗習慣。
陜西鄉(xiāng)村臘月二十三即入年關(guān),把過臘月二十三叫“過小年”。 農(nóng)村有些地早渣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兇禍福的“灶王爺”,以求溫 飽。 過罷小年,人們便為春節(jié)做準備了。一般農(nóng)家,殺豬宰羊,碾米 磨面,做點豆腐,購買蔬菜,吊掛粉條,準備好過年所需的一切食 物。臘月二十七到二十九為關(guān)中人蒸饃時間。家家戶均短幾籠子 饃饃,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搟面”的習俗。婦 女上街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襪、老年人則購買紅紙、年畫、冥 幣、白麻紙等大年禮儀用品。
大年前兩天,陜西不論關(guān)中、陜南、陜北,還是城市農(nóng)村,要“掃 舍”,城里人叫打掃衛(wèi)生。家家房前屋后,窯里賽外,連拐角都要 打掃得攔簡于于凈凈。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紙,貼上大紅窗花。年三十早, 家家房戶貼對聯(lián)和門神,屋里掛上年畫。年終于來臨了。
臘月三十夜稱“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是全家團圓的日 子。在外地的親屬千里迢迢趕回家與親友團聚。入夜家家戶戶明 燈高照(有的還在院子、田地墳頭燃起運火),燃放爆竹,達旦簡睜褲不眠, 謂之守夜(歲)。否則一年都會變做或者不吉利。 守歲的主要活動內(nèi)容是包餃子。在城里全家團坐一起。搟面皮 的搟面皮,包餡的包餡,歡聲笑語,喜氣洋洋。剛結(jié)婚的新媳婦和女婿“回門”,蒸20個大禮饃, 帶4包厚禮(糖、煙、酒、點心)看望父母,當日返回,不在娘家住 宿,有“正月不空房”的習俗。過年期間,各鄉(xiāng)村都組織起來,敲鑼打 鼓,演戲唱曲,進行文藝和體育比賽,熱鬧非凡。
陜西的民俗有哪些?
1個回答2024-06-26 13:04

陜西的民俗有如下:

1、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陜西省的傳統(tǒng)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xiàn)力令人陶醉,被稱為天下第一鼓。1996年,延安市安塞區(qū)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腰鼓之鄉(xiāng)。陜北民歌有她鮮明的地域特征:土氣、大氣、美氣一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

2、華陰老腔

老腔是一種板腔體戲曲劇種,是皮影戲的一種,唱戲人在后臺是皮影戲,唱戲人跑到前臺吼唱就是老腔,主要流行于陜西省華陰市的雙泉村。華陰市東臨潼關(guān)、西接華縣、南依秦嶺與洛南縣接壤、北隔渭水與大荔縣相望的獨特土地造就了老腔的獨特唱腔特點。

3、陜北民歌

陜北是民歌薈萃之地,民歌種類很多,當?shù)厮追Q“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調(diào)、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種,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4、陜西社火臉譜

陜西寶雞地區(qū),人們習稱西府,是陜西社火臉譜藝術(shù)具有代表性的地區(qū)之一。特別是隴縣和寶雞縣的社火臉譜,流傳歷史久遠,臉譜造型奇特,色彩質(zhì)樸明快,紋飾嚴格講究,譜樣多而齊全,代表了西府社火臉譜的最高水準。

5、陜北秧歌

又稱“鬧紅火”、“鬧秧歌”、“鬧社火”、“鬧陽歌”等,是流傳于陜西、陜北高原的一種具有廣泛群眾性和代表性的漢族傳統(tǒng)舞蹈。陜北秧歌歷史悠久,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以“綏德秧歌”最具代表性。

陜西的民俗有哪些?
1個回答2023-09-13 05:25
正確答案是秦腔不唱吼起來
陜北風俗民情
1個回答2024-01-29 10:41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在陜北棗鄉(xiāng),有許多與棗相關(guān)的風俗。<左傳>"女贄不過榛栗棗修,以告虔也",說明很早以前,紅棗就是饋贈親友的珍貴禮品,這種習俗流傳至今.

1、豬頭祭棗樹

民間風俗。除夕時,陜北棗鄉(xiāng)不祭天地,不祭人神,祭的是棗樹。祭時把豬頭放在供桌上,男孩掌刀,女孩捧碗;男孩大樹干上砍一刀,女孩子便在刀口澆上一匙豬頭湯。邊確邊澆邊回答:“今年棗樹好不好?”“好!”“結(jié)不結(jié)?”“結(jié)!”“結(jié)好多?”“結(jié)的數(shù)不清。”要是孩子發(fā)笑,跟在一旁父母就會驚嚇變色,雙雙對樹跪下,連連叩三個響頭,嚴肅地向棗樹陪罪,這樣就不誤棗子收成。

2、吃棗的 各種 方法:早晨起來摘鮮棗吃,名為“露水棗”,又涼又脆。摘下鮮棗拌燒酒,放在縮口壇子里,用荷葉密封,春節(jié)開壇取棗待客,叫做“醉棗”。折下帶果棗枝,掛在屋檐下晾干的“檐棗”。擱在炕席底下壓扁烙干的是“炕棗”。剝核糖浸的是“蜜棗”。風味各不相同。

過年用棗做面食,年糕、絲糕、花貍虎、豆包,總稱“四大年吃”。五月端午用玉谷、粘米加棗做“粘飯”,做“刀切糕”,做粽子。此外還有棗窩頭、棗餅子。

用小棗釀制的老燒酒,俗名“棗木杠子”,后勁大,酒性烈,最具棗鄉(xiāng)人的精神。

近幾年,每年棗熟季節(jié)都舉行“紅棗節(jié)”,中外游客不遠萬里前來領(lǐng)略棗鄉(xiāng)風情。

3、在陜北,還有一種別致有趣的求子習俗。女子婚后不孕,家里人就在八月十五這天到別人家“偷”棗子或核桃,或是在正月到多子多孫的人家“偷”燈、“偷”面狗、面鞋,被偷的人不但不責怪,佯裝沒見,而且內(nèi)心祈禱著他們?nèi)缭敢詢?,?諧“早”)得貴子。陜北以產(chǎn)棗馳名遠近,每到秋季,山山嶺嶺,溝溝壑壑的棗樹上掛滿了鮮紅的棗子,這里的棗子個大、肉厚、核小、色濃、味甜。民間把祈求多子多福,傳宗接代的民俗心理寄寓在特有的物產(chǎn)上,賦予棗子以深厚的民俗意蘊,祈求早得貴子。
陜西民俗書籍
1個回答2024-02-04 19:42
《關(guān)中·陜南·陜北》
陜西民俗風情有哪些?
1個回答2022-12-18 16:25
信天游
秦腔
羊肉泡饃
陜西民俗文化有哪些?
1個回答2023-05-12 17:47
陜西人的風俗文化有:
唐三彩陶。
面花。面花的制作盛行于陜西關(guān)中和陜北,當?shù)厝朔Q為花饃。
眉戶。它是由民歌脫胎發(fā)展而來的。
戶縣農(nóng)民畫。源于民間,追求強烈的直觀效果,鄉(xiāng)土風情濃厚,內(nèi)容健康,樸實,給人積極向上的激情。
陜北剪紙。剪紙俗稱窗花,為聰慧的勞動婦女所創(chuàng)作,她濃縮著古老的黃河文化。
鳳翔彩繪泥塑。以造型優(yōu)美、色彩艷麗、生動逼真而享譽海內(nèi)外。
鳳翔木板年畫。有深厚的群眾基礎(chǔ),扎根于農(nóng)村。
仿秦兵馬俑。秦兵馬俑復(fù)制品也日漸成為中外游客理想的紀念品和禮品。
仿秦銅車馬。工藝精湛,造型生動。
秦腔。秦腔最為著名皮影戲。
陜西的一種民俗表演叫什么?
1個回答2024-01-11 07:51

在陜西,社火是芯子、高蹺、竹馬、旱船、獅子、龍燈等的通稱。 是一種靠扮演、造型、技巧取勝的藝術(shù)。它通過各種高難度的動作和嚴密的構(gòu)思,讓演員扮演成歷史人物和現(xiàn)代人物,形成故事組合,給人一種高屋建領(lǐng),驚險出奇的藝術(shù)感染力。特別是這種藝術(shù)和秦腔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來源于古老的黃土地,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魅力。每年春節(jié),各鄉(xiāng)各村,群眾自發(fā)組織,抬芯子、跑竹馬、踩高蹺、 耍獅子、走村串戶,十分熱鬧。這種喜慶活動,關(guān)中稱“要社火”,陜北叫“鬧秧歌”、”鬧紅火”,而陜南則稱“鬧玩意兒”、“耍故事”。社火分大耍和小耍,小耍即只出柳木腿和平臺子。社火中的精華,是高難藝術(shù)芯子,即在一個專用的桌子上,固定一根形狀各異的拇指粗的鋼筋,約兩米高,用色紙在上根指形態(tài)做出各種造型的東西,如棉花、果樹、紡車、布機、龍、虎等世間百物,然后按其內(nèi)容把男女小孩(年齡一般4—5歲)裝扮成戲劇人物,站立頂端,少則 1人,多則10余人?;虿⒘ⅰ⒒虔B置、或橫臥、或倒立。有的雙臂擺動,像在行走,有的似蕩秋干,高懸在3丈虛空。場面驚、險、巧、奇。

陜西民歌的陜北民歌
1個回答2024-03-01 06:32

詳情請參考陜北民歌詞條。 陜南民歌是陜西南部秦巴山區(qū)的一大傳統(tǒng)民俗,以漢中民歌和安康民歌為代表。這里自古有傳唱民歌、山歌之風俗,民歌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或一人獨唱,或兩人對唱。有通山歌(又稱茅山歌、放牛歌、姐兒歌)、山歌、小調(diào)、號子、儀式歌(迎親歌、哭嫁歌、拜壽歌、祝酒歌、拳歌、禮賓歌、勸善歌、拜香歌、佛句等)以及盤歌、兒歌等,情趣詼諧,幽默含蓄,曲調(diào)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細膩,多有川楚之風。
陜南從地勢上為兩山夾一川的山地結(jié)構(gòu),它受了漢文化、蜀文化和三國文化的影響,陜南人民憨厚、勤勞而樸實,陜南民歌也因此而顯得旋律優(yōu)美動聽、情感細膩柔和、結(jié)構(gòu)舒展流暢等特點,給人以山清水秀的感覺。在演唱風格上,陜南民歌少用假聲,多用高腔和平腔演唱,給人聽覺上以委婉而細膩 ,有一股清新山野之風的感覺;陜南民歌在演唱方法上,還多用上下滑音及小顫音相結(jié)合的演唱技巧,給歌曲增添了幾分清秀和抒詠情緒。 若干年來,人民群眾每天除了種地干活,沒有其他的娛樂活動,沉重的體力勞動使他們苦不堪言,心里的酸甜苦辣無處訴說,只有吼幾聲號子 ,唱幾首山歌,來抒發(fā)他們各自內(nèi)心不同的情感,也可以消除勞動給他們帶來的枯燥和疲憊。陜南民歌中的《放羊調(diào)》:“正月放羊正月正 /堂前辭別二雙親 /羊兒前面吆起走 /奴家腳小隨后跟 /五月放羊是端陽 /龍船花鼓鬧長江 /有錢人家船上耍 /可憐奴家去放羊 //八月放羊八月八 /白天放羊夜紡花 /白天放羊三百條 /晚上紡花八兩八……”,這首民歌敘寫的是陜南人民為了生活,白天去給地主放羊,晚上回來后還要做工到深夜,唱出了當時窮苦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和悲慘命運,傾訴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拉兵歌》:“正月是新春 /媽媽把兒生 /生了兒子是苦命 /長大拉壯丁…… /窮也窮得很 /睡到半夜更 /耳聽外面鬧沉沉 /才是拉壯丁 /開開門兒跑 /保長看見了 /手推機柄彈上槽 /看你鬼兒往哪跑…… /走到地壩邊 /轉(zhuǎn)臉往回看 /妻子臉色白如面 /心如刀兒穿……”,這首民歌描寫的是解放前,保長、甲長到處拉兵的情形,窮苦的勞動人民敢怒不敢言,只有通過這種民歌形式來直指當時社會的黑暗和殘酷無情,歌曲最后還通過對保長和甲長的辱罵,反映了勞動人民心靈深處對黑暗社會強烈的反抗。
情歌是陜南民歌文化中精華的部分,他展現(xiàn)了當時人們的愛情觀。如《太陽大了一把火》:“太陽大了一把火 /奴家曬得焉妥妥 (方言代替語,意為無精打采) / 我把草帽給你戴 /愣叫太陽來曬我……”,情妹為了讓情哥不被太陽曬,把自己的草帽給他戴,自己曬得受不了,這也反映了陜南女性的體貼柔美的一面,詞義雖很口語化,但反映的內(nèi)容卻婉轉(zhuǎn)而纏綿,給人一種溫馨而浪漫的感覺;反映相思之苦的有《昨夜約郎郎沒來》:“我昨晚約郎郎沒來 /一夜燒了九撈柴 / 砂罐煨酒煨成醋 /鍋兒煎油成籮篩 /我這號心思你不來……” ,訴說的有點夸張 ,給情哥精心準備的好吃的 ,結(jié)果是酒煨成醋 ,鍋燒成籮篩 ,情哥也沒來 ,相思之苦頗有情調(diào) ;《十送小郎》:“一送小郎悶沉沉 /情哥哥今天要出門 /一要出門年幼小 /二要出門奴擔心 …… / 四送小郎大河邊 /手拉楊柳喊渡船 /撐船的哥哥撐過來 /郎過河去姐給錢 …… / 十送小郎桔子園 /一個桔子十二瓣 /郎六瓣來姐六瓣 /不分桔子不團圓 ” ,表現(xiàn)了送情郎出門 ,送了一程又一程 ,戀戀不舍 ,旋律優(yōu)美婉轉(zhuǎn)而凄涼;《小媳婦歌》:“正月里來正月正 /可恨爹媽喪良心 /賢惠婆家他不許 /把奴許到苦竹林 /白天打柴柴三捆 /夜晚搖磨到五更 /不等天亮雞開口 /門就在滿坡行 /二月里來是春分 /可恨媒婆瞎眼睛 /今兒夸他子弟好 /又夸他房子一合院 /又在夸他家務(wù)大 /明兒又夸他家族數(shù)不清 …… ”,這首歌曲反映了封建社會父母包辦婚姻,不惜把親生女兒往火坑里推的社會現(xiàn)象,最后小媳婦不堪忍受而懸梁自盡,小媳婦用了最愚蠢但在當時也別無選擇的方式,對社會發(fā)出了最強烈的反抗。
民俗風情是一個地方人文精神的真實寫照,每當逢年過節(jié)或大型喜慶集會時,陜南人耍起獅子龍燈唱起陜南花鼓調(diào),來慶祝豐收的喜悅和對來年的期盼,如陜南的《花鼓調(diào)》:“哎…… /今天的日子真正好 /家家戶戶真熱鬧 /獅子龍燈耍起來 /慶今年收成好……”。這類民歌的最大特點是氣氛活躍而熱烈,唱腔隨意而活潑,歌詞即興性強,無固定的曲調(diào)格式,他們在歡快的鑼鼓鞭炮聲中邊歌邊舞,見什么唱什么,想什么唱什么,風趣而幽默,通常以獨唱 ,對唱或一領(lǐng)眾和的演唱形式出現(xiàn)。

陜西的俗語有哪些
1個回答2024-01-27 09:08
四香;頭茬子苜蓿二淋子醋,
姑娘的舌頭臘汁的肉。
四臭;王致和的豆腐裹腳的布,
碎娃娃的溝子老漢的嘴。
四軟;婆娘的胸膛棉花包;
火晶的柿子豬尿泡。
四硬;木匠的錛子鐵匠的坫;
小伙兒的腄子金剛鉆。
呵呵呵。。。一定要用陜西話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