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評書大鼓

湖北評書的介紹
1個回答2024-03-18 09:58

湖北評書是悄缺湖北省的漢族說唱藝術。流行于中國北方地區(qū),作為一種獨立的說書品種,大約形成于清代初期。許多渠道的資料證明,評書雖然是口頭講說的表演形式,但其藝人源禪來源卻多為“唱曲”的轉行。相傳形成于北京的評書藝術,其第一代藝人王鴻興,原來就是表演一種叫做“弦子書”的“說唱”藝人;至20世紀初葉,又有許雹運塵多北方鄉(xiāng)村表演“西河大鼓”和“東北大鼓”的“說唱”藝人進入城市后,紛紛改說評書。這是中國曲藝藝術在流變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個十分有趣的現(xiàn)象。湖北評書用湖北方言講故事。由一人表演,只說不唱,以一塊木頭為道具,情節(jié)每到關鍵時刻,猛擊一下醒木,聽眾為之一振。湖北評書流布于武漢、沙市、宜昌等長江沿岸城市,與之相近的荊州、孝感、黃岡、宜昌等地區(qū)也有一些藝人從事演出活動。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湖北大鼓有幾個流派?
1個回答2023-01-27 12:03

湖北大鼓的流派主要有南路、北路之分。用北方語音腔調,仍以鋼鐮演唱者,稱為“北路子大鼓”,改用本地語音腔調,以云板代替鋼鐮,把大鼓換成小鼓者,稱為“南路子大鼓”。

北路、南路之外,尚有一種兼容兩派之長的第三派,名日“南北二路”。

湖北大鼓有幾個流派?
1個回答2022-06-29 17:32

湖北大鼓的流派主要有南路、北路之分。用北方語音腔調,仍以鋼鐮演唱者,稱為“北路子大鼓”,改用本地語音腔調,以云板代替鋼鐮,把大鼓換成小鼓者,稱為“南路子大鼓”。

北路、南路之外,尚有一種兼容兩派之長的第三派,名日“南北二路”。

湖北大鼓都有哪些好聽的段子?
1個回答2023-02-08 03:50
《包公案》、《三國演義》、《西游記》、《李白成》
《楊門女將》、《白蛇傳》
《聚寶盆》、《木蘭從軍》、《攔馬》
湖北大鼓 張明智
1個回答2022-08-30 12:18
你想問什么?我是湖北人!
湖南花鼓戲怎么來的?發(fā)生了一個什么故事才有花鼓戲的這種說法啊?
1個回答2024-02-18 00:43
花鼓的起源,或認為源出宋代的“舞迓鼓”,或認為其稱謂系由宋代臨桂縣(今桂林)所產(chǎn)花腔腰鼓而來,花鼓戲的起源,多引《綴白裘》第六集所收《花鼓》一出為根據(jù),認為所唱《鳳陽歌》中有“說鳳陽,話鳳陽,鳳陽原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等語,因而斷定產(chǎn)生的額年代為明朝。同時,明代繪畫有《花鼓子》一圖,繪有一青年男子打小鑼,一女子雙手持腰鼓,相對起舞。但明朝的花鼓只是以唱民歌小曲為主的所謂打花鼓,不是今日所見的花鼓戲。
湖南花鼓戲怎么來的?發(fā)生了一個什么故事才有花鼓戲的這種說法啊?
1個回答2024-03-03 11:06
花鼓起源或認源宋代舞迓鼓或認其稱謂系由宋代臨桂縣(今桂林)所產(chǎn)花腔腰鼓花鼓戲起源引《綴白裘》第六集所收《花鼓》根據(jù)認所唱《鳳陽歌》說鳳陽鳳陽鳳陽原自朱皇帝十倒九荒等語斷定產(chǎn)額代明朝同明代繪畫《花鼓》圖繪青男打鑼雙手持腰鼓相起舞明朝花鼓唱民歌曲主所謂打花鼓今所見花鼓戲
湖北大鼓的傳統(tǒng)曲目
1個回答2023-02-03 23:02

鼓書藝人及文藝工作者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鼓書新段子,經(jīng)常演唱的有《迷路記》《王大媽學文化》《看橋》《蓉姑娘》《雙看娘》《擺渡姑娘》《雷大姑》《饒興禮》《戰(zhàn)斗英雄趙文廣》《雙改行》《親生的兒子鬧洞房》《大嫂過渡》《新兒女英雄傳》《敵后武工隊》《血淚仇》《無底債》《千年鐵樹開了花》《豐收場上》《如此媳婦》等等。

湖北廣水的評價?
3個回答2023-11-15 14:27
小馬過河的故事相信樓主應該聽過,不管別人怎么說只有自己去了才知道。還有,三人成虎,千萬不能就此得出膚淺的結論。凡事不能以偏概全,有好也有壞。

廣水的餐飲相對比較發(fā)達,樓主去了可以一飽口福只要你有銀子(廣水的消費水平不低)。

廣水人在外面的很能賺錢,在本地的都愛打牌,本地沒有什么大型企業(yè)。

廣水市區(qū)環(huán)境一般,有的地方很臟,有的地方很漂亮,市民素質有待提高。

廣水周邊鄉(xiāng)鎮(zhèn)有很多風景區(qū),那里真的不錯,一點也不必有些4A景點差,只不過缺少包裝而已

對于行政不作評價,可以肯定的是貪官會有的,人民公仆也會有的。

希望樓主在廣水工作順利,事事順心,廣水人還是很好客的。
湖北大鼓學京劇有幾首歌
1個回答2022-11-20 17:52
大平調、越劇、黃梅戲、豫劇、評劇、評書、評彈、曲劇、河南墜子、河北梆子、廬劇、采茶戲、滑稽越劇、山東梆子、湖北大鼓、大鼓書、紹劇、紹興蓮花落、紹興鸚歌戲、歌仔戲、淮劇、揚劇、越調、老調、滬劇、楚劇、錫劇、琴書、揚琴戲、柳琴戲、泗州戲、皮影戲、二人轉、二夾弦、絲弦、呂劇、茂腔、花鼓戲、秦腔、柳腔、哈哈腔、婺劇、潮劇、姚劇、推劇、漢劇、閩劇、粵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