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轉(zhuǎn)朱買臣選段

關(guān)于朱買臣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2-01 21:57

負薪(xīn)掛角

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里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xué)不倦,常常背著柴一邊走,一邊看書。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

朱買臣的成語稱之為
1個回答2024-02-09 11:48
李清照(1084-1155),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派代表。代表作有《聲聲慢》、《一剪梅》、《如夢令》等。其文學(xué)創(chuàng)作具鮮明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后世影響較大,稱為“易安體”。李煜,人名。著名的有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李煜,漢族,在位時間(961-975),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蓮峰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后主。開寶八年,國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為右千牛衛(wèi)上將軍、違命侯。后為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shù)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詩.被稱為“千古詞帝”。朱買臣,字翁子,會稽吳人。生年不詳,卒于漢武帝元鼎二年,年約六十余歲。家貧,賣薪自給,行歌誦書妻初亦負載相從,久以為羞,求去。買臣道:“我年五十當(dāng)寶貴,現(xiàn)在已四十多了,待吾寶貴,當(dāng)報汝功,”妻不從,聽之去,適一田夫,武帝時得莊助之薦,拜中大夫,復(fù)拜會稽太守,他乘傳入?yún)牵姽势夼c夫治道迎官,遂合以后車載其夫婦,舍之園中,給食一月,婦慚而自縊,買臣后為丞相長史,時張湯行丞相事,屢加陵折,又因莊助之死,為湯所陷頗以主怨,乃千發(fā)湯的陰事,湯自殺,買臣亦遭誅,他作有賦三篇,今已亡佚。鬼谷子,姓王名詡,一說為春秋時代衛(wèi)國(今型租河南鶴壁市淇縣)人;一說為戰(zhàn)國時代衛(wèi)國(今江西省貴溪市)人;但具體生卒日不詳,是“諸子百家”之一縱橫家的鼻祖,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經(jīng)陰符七術(shù)》。同時也有同名著作《鬼谷子》,一部研究社會政治斗爭謀略權(quán)術(shù)的書。 常入云夢山采藥修道。因隱居周陽城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王禪老祖”是后人對鬼谷子的稱呼,是先秦諸子之一。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杰出的兩個弟子(見《戰(zhàn)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他通天徹地,兼顧數(shù)家學(xué)問,人不能及。一是神學(xué):日星象緯卜辯兆,占卜八卦,預(yù)算世故,十分精確;二是兵學(xué),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軍,鬼神莫測;三是游學(xué),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口成章,萬人難當(dāng);四是出世學(xué),修身養(yǎng)性,祛病延壽,學(xué)究精深。   《鬼谷子》一書是其后學(xué)者根據(jù)其言論整理而成,被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經(jīng)典《道藏》中。內(nèi)容十分豐富,涉及政治、軍事、外交等領(lǐng)域,灶畢主要講述有關(guān)謀略的理論。 鬼谷子先生曾任楚國宰相,后歸隱衛(wèi)國授徒,鬼谷位于江西省貴溪境內(nèi),因鬼谷子先生在此授徒為名。   道教認為鬼谷先生為“古之真仙”,曾在人間活了百余歲,而后不知去向。
湖南明星影視化妝學(xué)校
miiydkeylk3100****2020****-07-23 15:00:06
朱買臣負薪讀書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20 14:15

關(guān)于朱買臣負薪讀書的故事

  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里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xué)不倦,常常背著柴一邊走,一邊看書。

;
讀了朱買臣勤學(xué)的故事有什么感受?
1個回答2024-01-22 13:47
《漢書·朱買臣傳》:“初,買臣免,待詔,常從會稽守邸者寄居飯食。拜為太守,買臣衣故衣,懷其印綬,步歸郡邸。直上計時,會稽吏方相與群飲,不視買臣。買臣入室中,守邸與共食,食且飽,少見其綬,守邸怪之,前引其綬,視其印,會稽太守章也。守邸驚,出語上計掾吏。皆醉,大呼曰:"妄誕耳!"守邸曰:"試來視之。"其故人素輕買臣者入內(nèi)視之,還走,疾呼曰:"實然!"坐中驚駭,白守丞,相推排陳列中庭拜謁。買臣徐出戶?!?br/> 朱買臣是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他在免官之后曾到會稽駐京機構(gòu)所在地寄 住,窮愁潦倒,來京辦事的會稽老鄉(xiāng)也看不起他。朱買臣拜為會稽太守之后,他 隱瞞真相,故作矜持,而會稽同鄉(xiāng)則前踞后恭,丑態(tài)百出,演出了一場滑稽劇。 《漢書》展示了官場上形形色色的世態(tài)人情,生動地再現(xiàn)了西漢盛世各類士人宦 海浮沉的情境,他們的成功和失敗構(gòu)成一幅幅維妙維肖的畫面。

從朱買臣起先被人看不起,后來勤學(xué)而成功、受人敬仰的故事,不免令人感慨成功之艱辛,而如何受人尊敬,得到內(nèi)心的平衡包含了太多成功者的智慧。
朱買臣負薪讀書的古文翻譯?
1個回答2024-04-15 18:14

原文: 朱買臣,字翁子,吳人也。家貧,好讀書,不治產(chǎn)業(yè),常艾薪樵,賣以給食。擔(dān)束薪,行且誦書。其妻亦負戴相隨,數(shù)止買臣毋嘔歌道中,買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買臣笑曰:“我年五十當(dāng)富貴,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貴報女功?!逼揄E唬骸叭绻?,終餓死溝中耳,何能富貴?”買臣不能留,聽去。其后,買臣獨行歌道中,負薪墓間。故妻與夫家俱上冢,見買臣饑寒,呼飯與之。后數(shù)歲,買臣隨上計吏為卒,將重車至長安。詣闕上書,書久不報,待詔公車,糧用乏,上計吏卒更乞丐之。會邑子嚴助貴幸,薦買臣,召見,拜買臣會稽太守。買臣遂乘傳去。會稽聞太守且至,發(fā)民除道,縣吏并送迎,車百余乘。入?yún)墙?,見其故妻、妻夫治道,買臣駐車,呼令后車載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園中,給食之。居一月,妻自經(jīng)死。買臣乞其夫錢,令葬。 悉召見故人,與飲食;諸嘗有恩者,皆報復(fù)焉。翻譯: 朱買臣,字翁子,吳人。家窮,喜歡讀書,不喜歡管理產(chǎn)業(yè),經(jīng)??巢褓u來維持生計。擔(dān)著柴,邊走邊讀書。他的妻子也擔(dān)著柴跟隨著,屢次阻止朱買臣在途中唱歌,但朱買臣聲音唱得更他的妻子認為這是羞恥的事情,請求離他而去。朱買臣笑著說“我五十歲一定富貴,現(xiàn)在已經(jīng)四十多歲了。你辛苦的日子很久了,等我富貴之后再報答你。”妻子憤怒地說“像你這種人,終究要餓死在溝壑中,怎能富貴?” 朱買臣不能挽留她,只好任憑她離去。之后,朱買臣一個在道路上邊走邊唱,背著柴在墓間行走。他的前妻和丈夫都去上墳,看到朱買臣又冷又餓,召喚給他飯吃。過了幾年,朱買臣跟隨上報帳本的官員押送行李車到長安。到皇宮上送奏折久未回答,在公車署里等待皇帝的詔令,糧食也用完了,上計吏的兵卒輪流送給他吃的東西。正趕上他的同縣人嚴助受皇帝寵幸,嚴助向皇帝推薦了朱買臣。召見之后,被授予會稽太守。朱買臣于是乘坐驛站的車馬離去。會稽的官員聽說太守將到,征召百姓修整道路??h府官員都來迎送,車輛有一百多乘。到了吳界,朱買臣看見他的前妻及丈夫在修路,就停下車,叫后面的車子載上他們到太守府并安置在園中,供給食物。過了一個月,他的妻子上吊而死。朱買臣給她丈夫銀兩,讓他安葬。一一召見老朋友,給他們喝的和食物;每個曾經(jīng)有恩于他的人,都報答了他們。如有疑問,可以在評論里說。記得好評,謝謝。

朱買臣的問題
2個回答2023-01-07 17:15
朱買臣是西漢吳郡吳縣人。漢武帝大臣、辭賦家。
朱買臣出身貧寒,不治產(chǎn)業(yè),常與妻子上山打柴,靠賣薪度日。妻子因忍不住貧困而離開了他。而朱買臣沒有因此動搖自己的信念和意志,相反更加發(fā)奮努力,學(xué)業(yè)不斷進步。數(shù)年后,朱買臣經(jīng)邑人嚴助推薦給漢武帝。在漢武帝面前,被封他為中大夫。
傳說,后來他妻子又回來要求和他在一起,朱買臣在馬上潑了一盆水,說要是她可以把這盆水都收回來,就同意。但是這是不可能的,所謂“覆水難收”。所以他妻子就羞憤自殺了。
朱買臣背著柴邊走邊看書的故事名叫什么?
1個回答2024-02-19 02:44

想到覆水難收的故事,歷史上流傳最廣的,說這是漢代朱買臣的故事,事實上主角另有其人。

朱買臣生活在漢武帝時期,家里特窮,和老婆住著草屋,每天要砍柴去賣,換取生活費??蛇@人窮歸窮,不管到哪里,不管干啥,都帶著一本書。

在集市上,朱買臣就經(jīng)常一邊讀書一邊賣柴,有人覺得這人有志氣,同情他,所以經(jīng)常買他的柴,照顧他,但也有人覺得他傻,都窮成這樣了,還裝模作樣,他本人倒是不在意別人怎么看,依舊我行我素。

時間一長,他老婆受不了了,說他不思進取,跟他過不下去了。朱買臣就勸老婆:“算命的都說了,我五十歲一定會飛黃騰達,如今我都四十多了,老婆你再忍幾年,咱就可以享福了?!钡诋?dāng)時看來,這無異于畫大餅,所以他老婆堅決跟他離了。

到這里,故事版本都是一樣的,但后來的故事,卻有兩個版本。

后來朱買臣真的發(fā)達了,通過科考取得了公務(wù)員身份,又因立功,被武帝封為會稽太守,終于衣錦還鄉(xiāng)。

據(jù)說他老婆非常后悔,請求跟他恢復(fù)關(guān)系,但朱買臣冷冷地潑了一盆水在她面前,對她說:“你能把這盆水收起來嗎?“潑出去的水怎么可能收回來,朱買臣不過是趁機羞辱于她罷了,這就是覆水難收的故事,他妻子受到這番羞辱后,就自殺了。

其實,覆水難收不是發(fā)生在朱買臣身上,而是發(fā)生在姜太公身上。

眾所周知,姜太公也被自己老婆嫌棄過,等他飛黃騰達以后,他老婆來求復(fù)合,于是他就玩了這潑水的把戲。據(jù)宋·王桃《野客叢書·心堅石穿覆水難收》記:

太公取一壺水傾于地,令妻收入。乃語之曰:“若言離更合,覆水定難收?!?/p>

據(jù)《漢書·朱買臣列傳》記載,朱買臣也沒有干過潑水的事:

上拜買臣會稽太守。會稽聞太守且至,發(fā)民除道,縣吏并送迎,車百余乘。入?yún)墙?,見其故妻、妻夫治道。買臣駐車,呼令后車載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園中,給食之。居一月,妻自經(jīng)死,買臣乞其夫錢,令葬。悉召見故人與飲食;諸嘗有恩者,皆報復(fù)焉。

從這段話,看不出朱買臣妻子求復(fù)合的意思,反倒是朱自己在路上碰上前妻的夫君,看他在修路,意識到他們夫妻境遇不怎么樣,將他們請進了自己府中居住,給他們飯吃,這個”置園中“,不知道置的是什么地方,反正他前妻一個月后是自殺了。

在朱買臣看來,自己發(fā)達了,有能力幫助別人了,也許他是出于同情,也許是出于顯擺,總之他是將前妻夫婦帶進了家中,供他們飯吃,但顯而易見,在他前妻看來,這事兒是羞辱,徹徹底底的羞辱,不然也不會自殺了。

其實,不管是潑水,還是給飯吃,哪一個不是羞辱呢?雖然朱妻當(dāng)初要離婚,談不上高尚,但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畢竟五十歲還能改變命運的概率太小了,至于后來朱買臣將前妻接進家中,是否就是高尚的行為,其實也是令人存疑的,如果一個人得到了另一個人的寬恕與厚待,又為什么要自殺呢?

關(guān)于這個故事,明人方孝孺有詩云:“青草塘邊土一丘,千年埋骨不埋羞。丁寧囑咐人間婦,自古糟糠合到頭。”言下頗有指責(zé)朱妻不能共苦一生的意思,沂溪風(fēng)對此觀點不敢認同,畢竟當(dāng)時細節(jié)已經(jīng)無法知曉,窮則窮矣,又有誰能保證,一個窮人會對自己的妻子好呢?無聊貧賤,無論富貴,能相伴一生的,往往是彼此的理解與尊重,誰又能斷言,妻子離開朱買臣,就一定是因為他窮呢?

無論是讀歷史,還是看現(xiàn)實的人生,多一點尋常心,未嘗不好;對人、對己認真,更好。期望一個人一生甘于貧窮,那也要求過高了,得勢之后,一定要報復(fù)從前,那也不必吧,畢竟大家都是成年人,一個人離去,還是留下,難道我們還經(jīng)不住嗎?由得別人選擇吧。

春(選段)作者:朱子清
1個回答2023-08-14 03:23
觸、嗅、視、聽
給老人聽的二人轉(zhuǎn) 都有哪些選段啊 要名字 ,
1個回答2024-04-26 10:07
二人轉(zhuǎn)代表作】   《西廂記》《包公斷后》、《二大媽探病》、 《回杯記》、 《連心曲》、《馬前潑水》、《梁賽花搟面》、《皇親夢》、《攀親家》、《老漢背妻》、《單出頭》、《包公賠情》、《孫二娘開店》、《張郎休妻》、《禪宇寺》、《雙趕集》、《送雞還雞》、《李翠蓮還魂》、《六月雪》、《劈山救母》、《紅月娥做夢》、《打龍袍》、《密建游宮》、《劉金定探病》、《羅成算卦》、《大將名五更》、《春哥對花》、《張生游寺》、《李桂香打柴》、《韓琪殺廟》、《小拜年》、《富貴九子圖》、《游西湖》、《楊八姐游春》、《鋸大缸》、《包公吊孝》、《馮奎賣妻》、《樓臺會》
朱買臣馬前潑水
1個回答2023-11-21 09:48

朱買臣馬前潑水

朱買臣是會稽人,年青時家中很窮,他喜歡讀書,只要有空,就把書拿出來看。他的媳婦崔氏,人挺能干,經(jīng)常替人家縫洗漿補或上山砍柴,掙些零錢供他讀書。崔氏這么拋頭露面的干活,實指望跟著丈夫有個出頭的日子。想不到朱買臣一直到四十歲,還是個沒人看得起的窮書生。崔氏開始有些生氣了,對朱買臣說:“你不能成天看書,靠我養(yǎng)活,沒米沒柴日子怎么過!”朱買臣說:“等我將來做了官,別說柴米,金銀財寶也會有的”崔氏說:“將來是什么時候,明天就跟我上山砍柴,這多少能掙幾個錢。”沒辦法,朱買臣只得答應(yīng)了。

朱買臣每次上山,總是帶著書,一邊砍,一邊看。在挑柴回家的路上,也是一面走,一面拿書著搖頭晃腦地念,引得路上行人全都發(fā)笑。有時他挑柴到街上去賣,剛吆喝了幾聲,又不知不覺背起書來。崔氏覺得跟著這個書呆子實在沒什么盼頭了,就哭鬧著要離婚。朱買臣說:“我將來一定會富貴起來的,你就跟我再熬幾年吧!”崔氏死活不答應(yīng),朱買臣只得把他休了。剩下一個人,朱買臣的日子更難過。一天,他從山上砍柴下來,又冷又餓,縮成一團,在路邊歇腳。恰巧,崔氏正跟一個男人到前邊上墳,看見他這可憐的樣子,就送來些酒飯。朱買臣兩天沒吃飯了,也顧不得害臊,接過就吃。這時,他才知道崔氏已改嫁了。

又過了幾年,朱買臣快五十歲了。他借著給人送貨的機會來到長安。在京城,他央求一個叫莊助的同鄉(xiāng),把他引見給了漢武帝。漢武帝當(dāng)面問了他所學(xué)的東西,就拜他為大夫,并沒重用。不久,漢武帝打算征伐南方的東越王,朱買臣一看機會來了,就獻了個計策。漢武帝覺得挺有道理,就拜他為會稽太守,籌劃征伐的事。

朱買臣做了太守回到家鄉(xiāng)的消息,很快傳遍全城。這時,崔氏的男人已經(jīng)死了,可她不敢去見朱買臣。鄰居的幾個婦女對她說:“過去你待他不壞,離了婚,還送酒飯給他吃,就憑這也該去見他呀!”崔氏在街上見朱買臣的馬車過來,忙跪下磕頭,說:“大人不記小人過,把我收下當(dāng)個傭人吧?!敝熨I臣想起姜太公“馬前潑水”的故事,就叫人端來一盆水,倒在地上,說:“你把潑出的水收到盆里,我就帶你回去!”崔氏聽了這話,知道沒希望了。當(dāng)天晚上,就在家里上吊自殺了。

朱買臣如此對待崔氏,未免過于刻薄,算不上一個真正的大丈夫。

崔氏目光短淺,不懂知識的價值,看不到知識分子的才能,最終落了馬前潑水、含羞自殺的結(jié)果。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是如此地看待知識和知識分子的作用,如此對待知識分子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和聰明才智,到頭來就不僅是“馬前潑水”的結(jié)果了。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