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辛棄疾經(jīng)典相聲

辛棄疾的生平簡介 辛棄疾的個人生平簡介
1個回答2024-04-14 09:31

1、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人。南宋官員、將領(lǐng)、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

2、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為守臣,平定荊南茶商賴文政起事,又力排眾議,創(chuàng)制飛虎軍,以穩(wěn)定湖湘地區(qū)。由于他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故而屢遭劾奏,數(shù)次起落,最終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后,宰臣韓侂胄接連起用辛棄疾知紹興、鎮(zhèn)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樞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辭免。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宋恭帝時獲贈少師,謚號“忠敏”。

3、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yè)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guān)切、憂慮,全部寄寓于詞作之中。其詞藝術(shù)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F(xiàn)存詞六百多首,有《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四大詞人排名:蘇軾,李煜,李清照,辛棄疾。你們覺得呢?
3個回答2022-10-21 00:28
我覺得不能排名。因為他們的綜合實力是一樣的,只是因為身處的環(huán)境不同,所以才會寫出不同的詩詞,所以他們一樣優(yōu)秀。
辛棄疾與李清照并稱什么 蘇軾辛棄疾并稱什么
3個回答2022-11-28 16:34

清代著名學者王世禎將辛棄疾和李清照稱為“濟南二安”。辛棄疾與蘇軾并稱為“蘇辛”。

辛棄疾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因為辛棄疾與李清照都是濟南人,辛棄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而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兩人都是詞之大家,所以兩人合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與蘇軾齊名,并稱蘇辛。

擴展資料

李清照的文學成就:

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詞。李清照詞,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兑装布?、《漱玉集》,宋人早有著錄。其詞據(jù)今人所輯約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詞》既男性亦為之驚嘆。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yǎng),而且有大膽的創(chuàng)造精神。從總的情況看,她的創(chuàng)作內(nèi)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的變化而呈現(xiàn)出前后期不同的特點。

前期: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于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發(fā)傷時念舊和懷鄉(xiāng)悼亡的情感。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孤獨,惆悵。

哪本書中包含了李清照,李煜,辛棄疾蘇軾四個人的所以詞?
3個回答2022-08-07 11:34
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見》。里面包含了很多詩人的詩詞,包括理解賞析的。
蘇軾,李煜,辛棄疾,李清照,柳永的名詞各5首
1個回答2022-12-14 07:08
 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fā)南枝
辛棄疾是什么人?
1個回答2023-01-04 11:38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為幼安。別號,稼軒居士。歷城人。(今山東濟南)
辛棄疾?
1個回答2022-10-25 01:26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關(guān)于辛棄疾的一個小故事
1個回答2024-01-24 03:45
義斬義端
紹興三十一年,金主完顏亮遷都燕京之后,一些長期受奴役和壓迫的漢人再也忍無可忍,終于扛起了反金大旗,其中聲勢最浩大的一支隊伍是山東境內(nèi)揭竿起義的一支隊伍,領(lǐng)頭的耿京是一位農(nóng)民出身的濟南人,為了響應義軍的反金義舉,時年22歲的辛棄疾,也乘機拉起了兩千人的隊伍投奔耿京。很可惜的是,在這一時期,年輕的辛棄疾并沒有機會在軍事舞臺上展現(xiàn)他的過人才華,當時,義軍首領(lǐng)耿京對這個前來投軍的秀才并沒有過多的青睞,只命他做了一名無足輕重的文官,掌管文書和帥印。在軍隊里任文官這一年,出了一件事,終于令耿京對辛棄疾這么一個文武雙全的秀才,從此刮目相看,再也不敢小覷。
事情是這樣的,當初和辛棄疾一塊兒來投奔義軍的還有一個和尚,他的名字叫義端,是辛棄疾的拜把子兄弟,這個叫義端的和尚本身就是個守不了清規(guī)戒律的花和尚,因為受不了在義軍里當差的苦頭,竟偷偷的盜走了經(jīng)由辛棄疾保管的帥印,準備去金營里邀功。義端和尚本身曾經(jīng)也是一小股義軍的頭頭,是被辛棄疾說服一起投奔耿京帳下的,耿京盛怒之下也找不到別人,只得拿辛棄疾問罪。出現(xiàn)這樣的事情,辛棄疾自己也是理屈詞窮,自知交友不慎,羞愧難當,當場向耿京立下了軍令狀,追回帥印。
當晚,辛棄疾帶了一小隊人馬埋伏在了去往金營必經(jīng)的路上,果然,天快亮了的時候,那義端和尚真的騎馬來到,辛棄疾不由分說,一個箭步竄了出來,一刀將那義端和尚砍下馬來,那和尚一見是殺氣騰騰的辛棄疾,嚇得魂飛魄散,當即跪地求饒說:“老兄啊,您饒了我吧,我知道您的真身是一頭青兕,您力大能拔山,將來定有大造化。您饒了我的小命吧!”,面對這樣貪生怕死的變節(jié)份子,嫉惡如仇的辛棄疾哪里肯聽,不由分說,手起刀落,義端身首異處。[
辛棄疾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18 22:22
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雖在金國任職,卻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拿起武器和金人決一死戰(zhàn),因為辛棄疾的先輩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同時,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tǒng)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
辛棄疾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31 05:35

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在其后方的漢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嚴苛的壓榨,奮起反抗。二十一歲的辛棄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參加由耿京領(lǐng)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并擔任掌書記。當金人內(nèi)部矛盾爆發(fā),完顏亮在前線被部下所殺,金軍向北撤退時,辛棄疾于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lián)絡(luò)。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消息,便率領(lǐng)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他名重一時,“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圣天子一見三嘆息”(洪邁《稼軒記》)。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簽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三歲。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