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兒童故事簡短

簡短的大禹治水故事
1個回答2024-01-21 00:28
禹為鯀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傳生于西羌(今甘肅、寧夏、內蒙南部一帶),后隨父遷徙于崇(今河南登封附近),堯時被封為夏伯,故又稱夏禹或伯

  堯在位的時候,黃河流域發(fā)生了很大的水災,莊稼被淹了,房子被毀了,老百姓只好往高處搬?! 蛘匍_部落聯(lián)盟會議,商量治水的問題。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領的意見:派誰去治理洪水呢?首領們都推薦鯀。

  堯對鯀不大信任。首領們說:“現在沒有比鯀更強的人才啦,你試一下吧!”堯才勉強同意。

  鯀花了九年時間治水,沒有把洪水制服。因為他只懂得水來土掩,造堤筑壩,結果洪水沖塌了堤壩,水災反而鬧得更兇了。

  舜接替堯當部落聯(lián)盟首領以后,親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發(fā)現鯀辦事不力,就把鯀殺了,又讓鯀的兒子禹去治水。

  禹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戴著箬帽,拿著鍬子,帶頭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種莊稼了。

  禹新婚不久,為了治水,到處奔波,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兒子啟,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門外經過,聽見哭聲,也忍著真心沒進去探望。

  當時,黃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龍門山(在今山西河津縣西北)。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擠得十分狹窄。奔騰東下的河水受到龍門山的阻擋,常常溢出河道,鬧起水災來。禹到了那里,觀察好地形,帶領人們開鑿龍門,把這座大山鑿開了一個大口子。這樣,河水就暢通無阻了。

  大禹治理黃河時有三件寶,一是河圖;二是開山斧;三是避水劍。傳說河圖是黃河水神河伯授給大禹的。
簡短的大禹治水故事
1個回答2024-01-20 10:31
禹為鯀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傳生于西羌(今甘肅、寧夏、內蒙南部一帶),后隨父遷徙于崇(今河南登封附近),堯時被封為夏伯,故又稱夏禹或伯



  堯在位的時候,黃河流域發(fā)生了很大的水災,莊稼被淹了,房子被毀了,老百姓只好往高處搬。  堯召開部落聯(lián)盟會議,商量治水的問題。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領的意見:派誰去治理洪水呢?首領們都推薦鯀。



  堯對鯀不大信任。首領們說:“現在沒有比鯀更強的人才啦,你試一下吧!”堯才勉強同意。



  鯀花了九年時間治水,沒有把洪水制服。因為他只懂得水來土掩,造堤筑壩,結果洪水沖塌了堤壩,水災反而鬧得更兇了。



  舜接替堯當部落聯(lián)盟首領以后,親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發(fā)現鯀辦事不力,就把鯀殺了,又讓鯀的兒子禹去治水。



  禹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戴著箬帽,拿著鍬子,帶頭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種莊稼了。



  禹新婚不久,為了治水,到處奔波,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兒子啟,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門外經過,聽見哭聲,也忍著真心沒進去探望。



  當時,黃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龍門山(在今山西河津縣西北)。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擠得十分狹窄。奔騰東下的河水受到龍門山的阻擋,常常溢出河道,鬧起水災來。禹到了那里,觀察好地形,帶領人們開鑿龍門,把這座大山鑿開了一個大口子。這樣,河水就暢通無阻了。



  大禹治理黃河時有三件寶,一是河圖;二是開山斧;三是避水劍。傳說河圖是黃河水神河伯授給大禹的。
大禹治水的故事短片
1個回答2024-01-23 01:00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zhàn)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zhàn),置個人利益于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于完成了治水的大業(yè)。
大禹治水的故事小狀元的短文
1個回答2024-01-24 10:37
大禹治水處理洪水帝堯時,中原洪水泛濫造成水患災禍,百姓愁苦不堪。帝堯命令鯀治水,鯀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鯀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邊設置河堤,但水卻越淹越高,歷時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災禍。接著命鯀的兒子禹繼任治水之事。禹立即與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協(xié)助,他視察河道,并檢討鯀治水失敗的原因。禹總結了其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導河川治水為主導,用水利向低處流的自然趨勢,疏通了九河。禹親自率領老百姓餐風露宿,整天泡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積水導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禹堅韌不拔,勇于開拓的精神,經過了十三年治理,終于取得了成功,消除中原洪水泛濫的災禍。大禹整治黃河水患有功,受舜禪讓繼帝位。夏禹王登天子之位,并以自己的封國夏為天下之號,宣告夏王朝正式建立。禹王子啟王是夏朝的繼位天子是為王太子。建碑《大禹陵》。治水期間,禹翻山越嶺,淌河過川,拿著量測儀工具,從西向東,一路測度地形的高低,樹立標桿,規(guī)劃水道。他帶領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據標桿,逢山開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為了治水,費盡腦筋,不怕勞苦,從來不敢休息。他與涂山氏女嬌新婚不久[1],就離開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后來,他路過家門口,聽到妻子生產,兒子呱呱墜地的聲音,都不敢進家門。第三次經過家鄉(xiāng)的時候,其子啟正被母親抱在懷里,他已經懂得叫爸爸,揮動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兒揮揮手,表示自己看到他們了,還是沒有停下來[2]。因治洪水有功,人們?yōu)楸磉_對禹的感激之情,尊稱他為“大禹”,即“偉大的禹”。在治水的過程中,禹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等皆了如指掌。[3]禹重新將天下規(guī)劃為九個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貢物品種。帝夏禹王還規(guī)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區(qū)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綏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綏三服,進納不同的物品或負擔不同的勞務。要服,不納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姆?,則根據其習俗進行管理。文獻記載《史記·夏本紀》“予娶涂山”,“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司馬貞索隱:“《系本》曰‘涂山氏女名女媧’,是禹娶涂山氏號女媧也。”亦稱“女嬌”、“女趫”?!渡胶=洝ず冉洝罚汉樗咸?,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島。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復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轘轅山,化為熊。謂涂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庇硖?,誤中鼓,涂山氏往,見禹方坐熊,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渡袝び輹ひ骛ⅰ菲疲骸坝鑴?chuàng)若時,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啟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薄睹献印はノ墓稀罚骸坝戆四暧谕猓^其門而不入?!薄秴问洗呵铩吩唬骸坝砣⑼可绞吓?,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復往治水。”《華陽國志·巴志》:“禹娶于涂,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啟呱呱啼不及視,三過其門而不入室,務在救時,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廟銘存焉?!薄肚f子·天下篇》:“昔者,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尚書》所述的,是禹娶涂山氏之女為妻,新婚僅三四天,便出發(fā)治水,兒子夏啟呱呱墮地,他沒有見過一面。孟子說,“禹八年于外,三過其門而不入,”《史記》中所載,是“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都表示出大禹在治水中表現的艱苦卓絕的作風,和間在外治水,無暇顧及家庭,顧及兒女私情。
大禹治水和精衛(wèi)填海的故事(短的)
1個回答2024-01-20 18:19
大禹治水:堯帝在位的時候,黃河流域發(fā)生了很大的水災。大家推薦禹的父親鯀去治水。鯀只懂得水來土掩,造堤筑壩,結果洪水沖塌了堤壩,水災反而鬧得更兇了。舜接替堯當部落聯(lián)盟首領以后,發(fā)現鯀辦事不力,就把鯀殺了,又讓鯀的兒子禹去治水。禹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禹一門心思全花在治水上,現在還流傳著他“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禹終于成功地治理了洪水。

精衛(wèi)填海:炎帝有一個女兒,叫女娃。女娃十分乖巧,炎帝視她為掌上明珠。一天,女娃一個人駕著一只小船劃向東海太陽升起的地方去玩。不幸被海上的狂風大浪把船打翻,女娃落入海中淹死了。女娃死后變成一只小鳥,發(fā)出“精衛(wèi)、精衛(wèi)”的悲鳴,所以,人們便叫此鳥為“精衛(wèi)”。精衛(wèi)痛恨無情的大海奪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她要報仇雪恨,立誓要把大海填平。她不停地從她住的發(fā)鳩山上銜來小樹枝和小石子,一直飛到東海,把小樹枝和小石子投到海里去。她銜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復飛翔。她的行動感動了海燕,跟她結成了夫妻,生下了許多孩子。他們一起做著同樣的事情,直到今天還在做。
關于汪東城和唐禹哲的短篇小說
1個回答2024-02-01 21:21
現在是廣告時間,呵呵,先支持一下
大禹治水數陣筒短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3-21 16:05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古代的漢族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zhàn)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zhàn),置個人利益于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于完成了治水的大業(yè)。
堯舜禹的三個小故事 簡短些 不超過300多字
1個回答2024-04-10 13:52
黃帝以后,黃河流域又先后出現了幾位杰出的部落聯(lián)合體首領,他們就是堯、舜、禹。這時已是龍山文化的晚期,處于氏族制度行將崩潰的時代。傳說中堯又稱陶唐氏,他的發(fā)祥地在今山西汾河流域,現在山西臨汾市南的伊村有“帝堯茅茨土階”碑,堯廟村有堯廟,臨汾縣有堯陵、神居洞。他的生活非常簡樸,古書說他“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糲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裘,夏日葛衣”,也就是說,他住的是用沒有修剪過的茅草蘆葦、沒有刨光過的椽子蓋起來的簡陋房子,吃的是粗糧,喝的是野菜湯,冬天披塊鹿皮,夏天穿件粗麻衣。但他對百姓卻很關心,部落里有人挨餓受凍,他說這是他使他們挨餓受凍的,有人犯罪受了處罰,他說這是他平時沒有管教好的緣故,自己出來承擔責任。舜又稱有虞氏,出生在姚墟(今山西垣曲東北)。傳說他在接替堯擔任部落聯(lián)合體首領之前接受堯的考察時,曾在歷山(中條山別稱)耕田,在雷澤(今山西芮城北)捕魚,在河邊的陶城(今山西永濟蒲州鎮(zhèn)北)制陶,后來堯把他封在虞地(今山西平陸西南),擔任部落聯(lián)合體首領后,又都蒲坂(今蒲州鎮(zhèn)),看來他的活動中心在現在山西的西南部,今天山西運城市安邑鎮(zhèn)還有舜帝廟、舜帝陵。舜嚴于律己,而又寬厚待人。他曾幾次遭到繼母和同父異母兄弟的陷害,好在他賢惠的妻子巧設智計,才使他化險為夷。但他被推舉為首領后,卻不計前仇,寬待他的繼母和弟弟,使他的一些仇人都受到感動,一心向善。禹的先祖?zhèn)髡f住在河套一帶,禹的時候遷徙到今河南西部。他以天下為己任,率領百姓治理水患,發(fā)展生產,更是受到高度的贊揚。由于堯、舜、禹治理有方,當時的社會獲得很大的發(fā)展,呈現一片安寧、祥和的太平景象,“天下大和,百姓無事”,他們也因此被后人尊奉為圣賢人物。
大禹治水 大禹節(jié)水 大禹的父親 大禹陵 大禹治水的故事
1個回答2023-04-21 01:30
大雨的父親叫‘鯀’
簡短的大禹治水故事
1個回答2023-02-09 12:32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大禹,治好了水 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