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斗酒兒童故事

李白斗酒詩百篇出自那個典故
1個回答2024-01-31 02:22

出自唐代·杜甫的《飲中八仙歌》。

原文: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譯文:

賀知章酒后騎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墜入井中,竟在井底睡著了。
汝陽王李琎飲酒三斗以后才去覲見天子。路上碰到裝載酒曲的車,酒味引得口水直流,為自己沒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遺憾。
左相李適為每日之興起不惜花費萬錢,飲酒如長鯨吞吸百川之水。自稱舉杯豪飲是為了脫略政事,以便讓賢。
崔宗之是一個瀟灑的美少年,舉杯飲酒時,常常傲視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樹臨風。
蘇晉雖在佛前齋戒吃素,飲起酒來常把佛門戒律忘得干干凈凈。
李白飲酒一斗,立可賦詩百篇,他去長安街酒肆飲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為詩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稱是酒中之仙。
張旭飲酒三杯,即揮毫作書,時人稱為草圣。他常不拘小節(jié),在王公貴戚面前脫帽露頂,揮筆疾書,若得神助,其書如云煙之瀉于紙張。
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奮。在酒席上高談闊論,常常語驚四座。

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李白斗酒詩百篇 是那首詩中的
1個回答2024-02-09 11:30
杜甫 《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圣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闊論驚四筵。
李白斗酒百篇得故事
1個回答2024-02-15 08:46
李白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保ǘ鸥Α讹嬛邪讼筛琛?/div>
李白斗酒詩百篇
1個回答2024-02-02 03:43
  一、是“李白斗酒詩百篇”——有杜甫的詩《飲中八仙歌》為證。
  二、附原文如下:
  飲中八仙歌
  唐.杜甫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斗酒 一作:一斗)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譯文】
  賀知章酒后騎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墜入井中,竟在井底睡著了。
  汝陽王李琎飲酒三斗以后才去覲見天子。路上碰到裝載酒曲的車,酒味引得口水直流,為自己沒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遺憾。
  左相李適為每日之興起不惜花費萬錢,飲酒如長鯨吞吸百川之水。自稱舉杯豪飲是為了脫略政事,以便讓賢。
  崔宗之是一個瀟灑的美少年,舉杯飲酒時,常常傲視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樹臨風。
  蘇晉雖在佛前齋戒吃素,飲起酒來常把佛門戒律忘得干干凈凈。
  李白飲酒一斗,立可賦詩百篇,他去長安街酒肆飲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為詩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稱是酒中之仙。
  張旭飲酒三杯,即揮毫作書,時人稱為草圣。他常不拘小節(jié),在王公貴戚面前脫帽露頂,揮筆疾書,若得神助,其書如云煙之瀉于紙張。
  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奮。在酒席上高談闊論,常常語驚四座。

  三、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是天寶五年(746年)杜甫初到長安時所作。史稱李白與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俱善飲,稱為“酒中八仙人”,都在長安生活過,在嗜酒、豪放、曠達這些方面彼此相似。杜甫此詩是為這八人寫“肖像”。

  四、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李白斗酒詩百篇
1個回答2024-02-08 00:58

李白斗酒詩百篇

釋????義

飲一斗酒作百篇詩。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

《飲中八仙歌》

“李白斗酒詩百篇”
1個回答2024-02-07 11:29
題里壺中原有酒量是要求的,并告訴了壺中酒的變化及最后結果--三遍成倍添(乘以2)定量減(減肥斗)而光。求解這個問題,一般以變化后的結果出發(fā),利用乘與除、加與減的互逆關系,逐步逆推還原。"三遇店和花,喝光壺中酒",可見三遇花時壺中有酒巴斗,則三遇店時有酒巴1÷2斗,那么,二遇花時有酒1÷2+1斗,二遇店有酒(1÷2+1)÷2斗,于是一遇花時有酒(1÷2+1)÷2+1斗,一遇店時有酒,即壺中原有酒的計算式為

[(1÷2+1)÷2+1] ÷2=7/8(斗)

故壺中原有7/8斗酒。

以上解法的要點在于逆推還原,這種思路也可用示意圖或線段圖表示出來。

當然,若用代數(shù)方法來解,這題數(shù)量關系更明確。設壺中原有酒x斗,據(jù)題意列方程

2[2(2x-1)-1] -1=0

解之,得x=7/8(斗)
李白斗酒詩百篇?
1個回答2024-02-03 07:16
歷來評論李白人物性格和作品風格,大多離不開兩個字,一個是“豪”字,再一個是“逸”字。杜甫借用樊噲痛飲斗卮酒的典故來刻畫李白的人物性格,突出的就是“豪”。李白既是詩仙,又是酒仙,每日必飲,每飲必醉,醉時長吟,妙語橫生,正是酒壯詩膽,詩長酒興。杜甫是李白的摯友,深刻地了解李白。杜甫說“李 白一斗詩百篇”,正是抓住李白一邊用斗卮飲酒,一邊長吟不輟的獨特形象,反映李白的豪邁氣概和敏捷才思,而不在于說明李白到底飲了多少酒。 從南昌乘火車返回北京,因為連日旅游的勞累,列車開動后,我就頭倚車窗昏昏欲睡。蒙?中,聽到對面兩位旅客談論李白與酒,興趣頓生,趕走睡意,洗耳恭聽。 一位說:“古往今來,數(shù)李白最能喝酒。
“李白斗酒詩百篇”,為何說李白是因酒而聞名因酒而亡?
2個回答2023-01-31 14:45
因為他喝酒時可以寫出許多的好詩句,可是也正因酒喝得太多導致身體狀況越來越差,最終喪命。
是“李白一斗詩百篇”還是“李白斗酒詩百篇”?
1個回答2024-01-11 10:31
李白一斗詩百篇
有詩為證

杜甫 《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圣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闊論驚四筵。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