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牛龍兒童故事

食肉牛龍愛吃什么食物
1個回答2024-03-04 17:12
食肉牛龍與阿貝力龍都屬于阿貝力龍科,阿貝力龍科是白堊紀末期,南方各大陸的優(yōu)勢頂級掠食動物。食肉牛龍愛吃的食物是大型植食類恐龍,食肉牛龍喜歡吃大型恐龍是因為大型恐龍肉多。
為什么食肉牛龍的頭上長著一對牛角?
1個回答2024-01-25 20:56

食肉牛龍頭上有兩只短角,其形狀像翼,這是其最顯著的特征。事實上,它頭上尖角的硬度不是很強,并不能作為攻擊的武器,那么這對角到底有什么用途呢?古生物學家根據食肉牛龍化石推測,這對角可能是作為它們求偶的工具,也有可能適合用在水平方向的碰撞,而這些碰撞來自于因爭奪領域或首領權而發(fā)生的物種內的打斗行為。

為什么叫食肉牛龍?
1個回答2024-01-22 00:11

食肉牛龍是屬于阿貝力龍,體長大約7.6米,體重最多2噸,霸王龍體長12-13.7米,重量約8噸,比食肉牛龍大三倍多!它一口就能咬碎骨頭,食肉牛龍就算咬住霸王龍,也會被甩開。食肉牛龍牙齒還沒棘龍大呢,霸王龍的咬力是陸地生物中最大的。一看就知道霸王龍比食肉牛龍厲害得多。

食肉牛龍又名牛龍,是種中型的獸腳亞目恐龍。食肉牛龍是種擅長奔跑的高速掠食者,是已知的奔跑速度最快的大型恐龍,速度可達每小時60公里,加上小腿較細、腦袋高、尾巴偏細、腿部極其長,也被稱為白堊紀的獵豹。

霸王龍 Tyrannosaurus一種兇猛的食肉恐龍。生存于晚白堊世。是已知最大的陸生食肉類,體長15米,僅頭部就有1.5米長,身高達6米。頭骨笨重,高而側扁,具有兩個很大的眼前孔,眼眶呈橢圓形。牙齒極為發(fā)達。在齒骨、髃骨和前關節(jié)骨之間有粗大的活動韌帶固著痕跡 ,頸骨較短,有9~10個頸椎,其構造特點是短寬型。肩帶退化,肩胛骨細長,而肱骨短小,長僅有肩胛骨的一半。前足退化細弱,僅有二指,亦可能殘存第三指。霸王龍腰帶非常發(fā)育,結構極為緊湊,不僅腸骨與薦椎緊密愈合,坐骨與恥骨的遠端也彼此貼合在一起;其恥骨遠端擴粗呈足狀突,而坐骨遠端為棒狀。這樣粗壯的腰帶結構,表明其后肢活動強烈。霸王龍主要生活在丘陵區(qū),以植食性的爬行動物為主要的捕食對象。由于周圍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霸王龍在晚白堊世最晚期絕滅。

為什么叫食肉牛龍
1個回答2024-02-18 12:11
食肉牛龍

恐龍名稱: 食肉牛龍



拉丁文名: carnotaurus



恐龍體長: 8米長,3.5米高



恐龍體重: 3噸



恐龍食物: 肉食



生存年代: 1億年-9000年前,晚白堊紀



生存地點: 南美洲



辨認要決: 牛頭一樣的腦袋和兩條很短的前肢。



恐龍種類: 蜥臀目·肉食龍類



來 歷



食肉牛龍意為"食肉的像牛的恐龍"



簡 介



食肉牛龍是大型肉食性恐龍類群中的成員。這個類群中包括著最厲害的、最著名的恐龍,如霸王龍和異龍。它們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巨大而有力的頭,剔肉刀一樣的鋒利牙齒。但是,相對來說發(fā)現比較晚的食肉牛龍,頭骨比起霸王龍來要低矮一些,而且在它的眼睛上方長有一對角。食肉牛龍有三輛小轎車那么長,可是,和身長比起來,它的前肢就小的可憐了。食肉牛龍那兩條長而強壯的后腿使它比其它一些大型食肉恐龍靈敏的多。它可以迅速撲向獵物,在獵物還沒反應過來時將它們抓獲。食肉牛龍和一輛小轎車一樣重,幾乎和一頭大象一樣高,并用兩條后腿奔跑。它的長長的脊柱像一根大梁挑起其下面的重量。從肩部排到臀部的長長的肋骨保護著并支撐著食肉牛龍的內臟。如果沒有尾巴,食肉牛龍絕不會以高速運動。運動時,食肉牛龍用它那長長的、矯健的尾巴保持平衡。這條尾巴可以使食肉牛龍的頭向前伸,可以捕獲掙扎的獵物。
為什么叫食肉牛龍
1個回答2024-02-24 03:07
食肉牛龍

恐龍名稱: 食肉牛龍



拉丁文名: carnotaurus



恐龍體長: 8米長,3.5米高



恐龍體重: 3噸



恐龍食物: 肉食



生存年代: 1億年-9000年前,晚白堊紀



生存地點: 南美洲



辨認要決: 牛頭一樣的腦袋和兩條很短的前肢。



恐龍種類: 蜥臀目·肉食龍類



來 歷



食肉牛龍意為"食肉的像牛的恐龍"



簡 介



食肉牛龍是大型肉食性恐龍類群中的成員。這個類群中包括著最厲害的、最著名的恐龍,如霸王龍和異龍。它們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巨大而有力的頭,剔肉刀一樣的鋒利牙齒。但是,相對來說發(fā)現比較晚的食肉牛龍,頭骨比起霸王龍來要低矮一些,而且在它的眼睛上方長有一對角。食肉牛龍有三輛小轎車那么長,可是,和身長比起來,它的前肢就小的可憐了。食肉牛龍那兩條長而強壯的后腿使它比其它一些大型食肉恐龍靈敏的多。它可以迅速撲向獵物,在獵物還沒反應過來時將它們抓獲。食肉牛龍和一輛小轎車一樣重,幾乎和一頭大象一樣高,并用兩條后腿奔跑。它的長長的脊柱像一根大梁挑起其下面的重量。從肩部排到臀部的長長的肋骨保護著并支撐著食肉牛龍的內臟。如果沒有尾巴,食肉牛龍絕不會以高速運動。運動時,食肉牛龍用它那長長的、矯健的尾巴保持平衡。這條尾巴可以使食肉牛龍的頭向前伸,可以捕獲掙扎的獵物。
為什么叫食肉牛龍
1個回答2024-03-04 18:31
食肉牛龍
恐龍名稱: 食肉牛龍

拉丁文名: carnotaurus

恐龍體長: 8米長,3.5米高

恐龍體重: 3噸

恐龍食物: 肉食

生存年代: 1億年-9000年前,晚白堊紀

生存地點: 南美洲

辨認要決: 牛頭一樣的腦袋和兩條很短的前肢。

恐龍種類: 蜥臀目·肉食龍類

來 歷

食肉牛龍意為"食肉的像牛的恐龍"

簡 介

食肉牛龍是大型肉食性恐龍類群中的成員。這個類群中包括著最厲害的、最著名的恐龍,如霸王龍和異龍。它們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巨大而有力的頭,剔肉刀一樣的鋒利牙齒。但是,相對來說發(fā)現比較晚的食肉牛龍,頭骨比起霸王龍來要低矮一些,而且在它的眼睛上方長有一對角。食肉牛龍有三輛小轎車那么長,可是,和身長比起來,它的前肢就小的可憐了。食肉牛龍那兩條長而強壯的后腿使它比其它一些大型食肉恐龍靈敏的多。它可以迅速撲向獵物,在獵物還沒反應過來時將它們抓獲。食肉牛龍和一輛小轎車一樣重,幾乎和一頭大象一樣高,并用兩條后腿奔跑。它的長長的脊柱像一根大梁挑起其下面的重量。從肩部排到臀部的長長的肋骨保護著并支撐著食肉牛龍的內臟。如果沒有尾巴,食肉牛龍絕不會以高速運動。運動時,食肉牛龍用它那長長的、矯健的尾巴保持平衡。這條尾巴可以使食肉牛龍的頭向前伸,可以捕獲掙扎的獵物。
食肉牛龍的外號是怎么來的?
1個回答2024-03-05 20:09

肉食牛龍,屬于獸腳亞目角鼻龍下目的阿貝力龍科,是一類大型的肉食性恐龍。由于頭頂有兩只觸角,顧名思義為牛龍,模式種薩氏食肉牛龍。食肉牛龍生活白堊紀末期的(麥斯特里希特階)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由發(fā)現很多南美洲恐龍的何塞·波拿巴(Jose F. Bonaparte)在1985年所描述及命名。食肉牛龍是種擅長奔跑的高速掠食者,是已知的奔跑速度最快的大型恐龍,速度可達每小時60公里,加上小腿較細、腦袋高、尾巴偏細、腿部極其長,也被稱為白堊紀的獵豹。根據唯一發(fā)現的一個很完整的骨架,食肉牛龍體長8米,體重3噸,臀高3米。

食肉牛龍的介紹
1個回答2024-02-01 06:09

牛龍 (屬名:Carnotaurus)又名食肉牛龍、肉食牛龍,屬于獸腳亞目角鼻龍下目的阿貝力龍科,是一類大型的肉食性恐龍。由于頭頂有兩只觸角,顧名思義為牛龍,模式種薩氏食肉牛龍。食肉牛龍生活白堊紀末期的(麥斯特里希特階)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由發(fā)現很多搏巖南美洲恐龍的何塞·波拿巴(Jose F. Bonaparte)在1985年所描述及命名。食肉牛龍是種擅長奔跑的高速掠正歲食者,是已知的奔跑速度最快的大型恐龍,速度可達每小時60公里,加上小腿較細、腦袋高、尾巴偏細、腿部極其長,也被稱為白堊紀的獵豹。根據唯一發(fā)現的一個很完整的骨架,食肉牛龍體長8.5米,體重2.6噸,臀高3米。食肉牛龍的模式種是薩氏食肉牛龍(C. sastrei)。屬名在拉丁語的意思是“食肉的?!保╟arn意思是“肉食”,taurus意思是“牛”),因為它們眼睛上方有一對類似牛的角。種名則是以發(fā)現標本的Anselmo Sastre為名,化石即是在他的牧場中發(fā)現的。食肉牛龍的化石基清御為止目前僅發(fā)現一具,但非常完整,完整度高達72%,缺少絕大部分尾巴、絕大部分小腿及雙腳,并具有多排的小型皮內成骨,是少數發(fā)現皮膚痕跡的非虛骨龍類獸腳類恐龍,除了牛龍外,只有似松鼠龍和昆卡獵龍兩種非虛骨龍類發(fā)現過皮膚痕跡。食肉牛龍與阿貝力龍都屬于阿貝力龍科,阿貝力龍科是白堊紀末期,南方各大陸的優(yōu)勢頂級掠食動物。

為什么叫食肉牛龍?
1個回答2024-01-24 21:33

食肉牛龍,又名牛龍,屬名在拉丁語的意思是“食肉的?!?,因為它們眼睛上方有一對類似牛的角。食肉牛龍的化石僅發(fā)現一具,但相當完整,并具有多排的小型皮內成骨,是少數發(fā)現有皮膚痕跡的獸腳亞目恐龍。食肉牛龍與阿貝力龍都屬于阿貝力龍科,都是白堊紀末期各大陸的最兇猛的掠食動物之一。

食肉牛龍與現代動物的區(qū)別
1個回答2024-11-06 06:40

牛龍(屬名:Carnotaurus)又名食肉牛龍、肉食牛龍,屬于獸腳亞目角鼻龍下目的阿貝力龍科,是一類大型的肉食性恐龍。由于頭頂有兩只觸角,顧名思義為牛龍。食肉牛龍生活白堊紀末期的(麥斯特里希特階)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由發(fā)現很多南美洲恐龍的何塞·波拿巴(Jose F. Bonaparte)在1985年所描述及命名。食肉牛龍是種擅長奔跑的高速掠食者,是已知的奔跑速度最快的大型恐龍,速度可達每小時60公里,加上小腿較細、腦袋高、尾巴偏細、腿部極其長,也被稱為白堊紀的獵豹。根據唯一發(fā)現的一個很完整的骨架,食肉牛龍體長8米,體重2.3噸,臀高3米。

?

食肉牛龍的模式種是薩氏食肉牛龍(C. sastrei)。屬名在拉丁語的意思是"食肉的牛"(carn意思是"肉食",taurus意思是"牛"),因為它們眼睛上方有一對類似牛的角。種名則是以發(fā)現標本的Anselmo Sastre為名,化石即是在他的牧場中發(fā)現的。

?

食肉牛龍的化石為止目前僅發(fā)現一具,但非常完整,完整度高達72%,缺少絕大部分尾巴、絕大部分小腿及雙腳,并具有多排的小型皮內成骨,是少數發(fā)現皮膚痕跡的非虛骨龍類獸腳類恐龍,除了牛龍外,只有似松鼠龍和昆卡獵龍兩種非虛骨龍類發(fā)現過皮膚痕跡。食肉牛龍與阿貝力龍都屬于阿貝力龍科,阿貝力龍科是白堊紀末期,南方各大陸的優(yōu)勢頂級掠食動物。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