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兒童相伴成長的故事

什么是傾聽兒童相伴成長呢?
1個回答2024-01-22 12:46

傾聽兒童相伴成長包括傾聽、陪伴、理解、引導。

1、傾聽:從兒童的視角出發(fā),了解和尊重他們的想法、意見和需求,認真梳理和解讀他們的言語和行為。

2、陪伴: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給予他們關(guān)心、支持和鼓勵,幫助他們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

3、理解:在和兒童溝通交流時,盡可能理解他們的內(nèi)心體驗,并以開放的心態(tài)去接受和理解他們的情感和感受,避免過分的干涉和評價。

4、引導:在支持兒童成長的過程中,適當?shù)囊龑麄?,幫助他們發(fā)揮自己的潛力和優(yōu)勢,發(fā)展多樣化的個性特質(zhì)和技能。

傾聽兒童相伴成長的含義和特點

1、尊重孩子,以孩子為中心 意味著在成長的過程中,必須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感受、需求和觀點,保護孩子的人身自由,讓孩子們在安全、舒適的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

2、通過傾聽與溝通來理解孩子 傾聽兒童相伴成長,是要通過溝通與傾聽,了解孩子們的真實感受、睿智和需求;并以開放心態(tài)聽取他們的聲音、尊重他們的意見以及獨特的視角,理解孩子,指導孩子。

3、陪伴與支持 孩子的成長是個漫長的過程,同樣也是需要伙伴和支持的。在這個過程中,關(guān)鍵是要朝著相同的方向走,關(guān)心、體貼和關(guān)注孩子,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導來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4、指導和引導 在成長的過程中,往往需要提供方向和支持,以幫助孩子發(fā)展出自己的特點和優(yōu)勢。這種引導和指導,要以孩子為中心,以引導的方式,讓孩子更加得心應手地探索世界,體驗和發(fā)掘他們自己的個性和潛力。

用心靈去傾聽 天天伴我學答案
1個回答2024-03-04 15:53
不能靠答案哦
傾聽是最好的陪伴
1個回答2023-11-21 09:49
傾聽是最好的陪伴。這個道理我是在中年以后才慢慢領(lǐng)悟到的。

高中住校,兩周一次回家;大學去外地,假期才回家;工作后,我來了青島,母親生活在老家,回頭一想,時光匆匆,我與母親交流的時間實在太少。尤其是近幾年,母親年齡大了,身體也愈發(fā)不好,節(jié)假日回家看看,我總是竭盡所能給母親買吃買穿,幫她們做做家務(wù),盡盡孝心,生怕留下“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遺憾。

別干了,陪我說說話,幾乎每次回家母親都對我提這樣的要求。

媽,家里這么多的活兒,我干完了,平時你就不用太累了。面對母親的要求,我總是用這種方式回應著,絲毫沒有注意到母親臉上的落寞。

直到那一年,母親因為身體不適到青島看病,我刻意留她小住幾日,享受一下母女獨處的時光。

媽,我們吃點啥?去哪玩?每天我都會問。你陪我說說話就行了,其他都不要緊,每次,母親都會用這句話答復我。

孝順,孝順,那我就順著她吧。那幾天,是我長大以來,聽母親說話最多的一段時間,我好像把母親塵封多年的話匣子開啟了。只要我們在一起,無論正在做什么,母親的話就像開了閘門的洪水,滔滔不絕。幼年趣事、生活艱辛、父母贍養(yǎng)、上學經(jīng)歷、婚姻生活,親朋現(xiàn)狀......,簡直就是口述了自己的一部人生史,樂事、難事、生活、婚姻、經(jīng)驗、感受、領(lǐng)悟一股腦兒地傾倒出來。

那幾天,我對母親的陪伴就是心無旁騖地做了一名忠實的聆聽者,間或附和著“啊、奧”這些感嘆詞,陪著她回憶人生的種種喜怒哀樂,陪著她同步感受著舊日的情緒。

沒想到,僅僅只是傾聽,母親的身心竟然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和放松,臉色紅潤了,皺紋舒展了,走路的身姿也輕盈不少,興致所致,還會唱幾句革命歌曲給我聽,我從來沒有見過母親這樣快樂!

媽,你這幾天怎么這么高興?我笑著問母親。

從來沒有人能聽我說這么多話呀,孩子,樹老根多,人老話多,我們老人不是愿意嘮叨,而是覺得心里孤獨,所以,就想找人說說話呀!母親說這句話,一臉地滿足。

陪伴,陪伴,《朗讀者》有一個主題詞是陪伴。董卿說,陪伴很溫暖,它意味著這個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我給母親的時間太少了,傾聽著去陪伴才是母親需要的啊!春風十里不如你陪伴我!母親,我懂了!

從那以后,我跟母親有了一個約定,每天晚上通話聊天,即使母親不在身邊,我也要用傾聽去陪伴她!
傾聽是最好的陪伴
1個回答2023-11-29 18:38
因為一個人帶孩子要管孩子的吃喝拉撒和教育,還要做好自己的工作,管一個班的孩子們,有時難免疏忽了他。他總是找我聊天,嘰里呱啦說個不停,而我多半忙著手頭上的事任由他說,不予理睬。他生氣地說:“媽媽,你有沒有在聽我說話,如果你很忙至少你應該‘嗯’一聲。”于是我放下手里的事看著他說:“好的?,F(xiàn)在你說吧!”孩子沒好氣的說:“不說了”氣呼呼地回自己的房間了。

我錯過了傾聽孩子說話的機會,即使再聽他說,他也已經(jīng)失去了說的時機和興致。有時我們煩孩子們的嘰嘰喳喳,語無倫次,也許就因為我們大人的這個行為,慢慢地孩子會離我們越來越遠,越來越遠,最后不再與家長溝通,親子關(guān)系開始緊張,孩子越來越叛逆,越來越聽不見家長的話。孩子們的要求真的不多,只要求我們好好聽他說話,認真回應他。傾聽是最好的陪伴。

于是我和他約定,如果要和我說話時,你要說:“媽媽,現(xiàn)在聽我說”這樣我就會停下來聽他說。漸漸地孩子的話又多了起來,親子關(guān)系又變得融洽了。

推己及人,對于班級的孩子們我們也要認真傾聽,積極回應。加里寧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想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正如《傾聽著的教育》這本書中提到的,教師傾聽學生的欲望和需求,傾聽學生的情感,傾聽學生的思想,傾聽學生的疾病,傾聽學生與他人之間的關(guān)系,傾聽學生的差異和區(qū)別。

我們和孩子們的緣分很短暫,也就那么一兩年,之后把孩子們送交給新的老師。當孩子們離開了我們,老遠叫老師好的時候我總是很感動,我想孩子們是記得我對他們的好的,這讓我很欣慰,也覺得之前的努力和辛苦值了。

有的孩子平時不太愛說話,性格內(nèi)向,聲音細小,我會主動走到他們的身邊耐心地問,耳朵側(cè)過去認真地聽,即時的關(guān)心和詢問。某內(nèi)向的同學居然會主動到講臺來問我題目了。我很欣喜,這就是改變。讓孩子們愛上你,也許你會擔心這樣孩子們不怕老師了,沒大沒小了,沒有了敬畏孩子們還能服管教嗎?我想如果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他們是能夠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的,愛不代表放縱,愛要張弛有度。孩子們慢慢地愛上老師,師生關(guān)系和諧了,當老師說話時孩子們會慢慢靜下來傾聽老師的聲音。雖然這可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只有我們樹立信心,我想慢慢地會形成相互傾聽的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

《傾聽著的教育》提到:作為一個真正的傾聽著的教師必定是這樣的,他懷著深深的謙虛和忍耐,以一顆充滿柔情的愛心,張開他的耳朵,滿懷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聲音。而我也正努力去這樣做,不斷地充電,不斷地反思總結(jié),不斷地進步。

傾聽是最好的陪伴,因為孩子們的陪伴我在不斷地成長,因為我的陪伴孩子們也在不斷地成長。
傾國傾城 無阿寶伴唱
2個回答2022-06-03 06:28
沒聽這些人唱過
只有BOBO的 倆王子唱的最好
傾情相伴 傾心相守,什么意思呀
1個回答2023-03-27 06:10
把身心里的情,毫無保留的倒出而與之相依相伴。一門心思地與之相守在人生里!??!
傾盡此生,伴我余生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2-12 11:58
用一輩子來陪伴你度過余下的每一天啊,
陪伴式傾聽
1個回答2023-11-28 17:30
有兒童心理學家曾說:“如果父母只需要學習一種能力,那應該是傾聽?!?br/>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過于著急,想要幫助孩子、改變孩子,迫不及待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卻忘了要聽聽孩子自己的想法。

以下4種現(xiàn)象在家長的傾聽中很常見:

1. 給建議——太過著急,言下有“你不如我”的意思;

2. 批判——放大孩子的錯誤;

3. 過早的詢問——沒有聽孩子把來龍去脈解釋清楚就發(fā)問;

4. 漫不經(jīng)心——一句“哦是嗎?”就把問題帶過去了。

傾聽的要點

1. 當孩子試圖跟我們溝通時,我們要覺察自己是否有忽視、打斷、建議或是命令孩子;

有些孩子抱怨說:“想和父母溝通,但是爸爸媽媽總是看手機,敷衍著,或是很不耐煩的讓我到一邊去等等,壓根沒想聽我講話。”你有這樣的行為嗎?趕緊把手機放下吧。

別著急打斷孩子,聽完整才能懂孩子、能感同身受。抱著“空瓶子”的心態(tài)來聽,不要在心里留下預設(shè),否則會過濾掉重要的信息。

2. 停止說,只聽;

我們要安靜地聽孩子講完,不要用打斷干擾了孩子的表達。孩子的講話實際上是一個梳理的過程,說不定等孩子自己講完,就知道該怎樣解決問題了。

安靜的傾聽給孩子營造了一個安全的傾訴環(huán)境,讓孩子能暢所欲言。

家長可以使用“你能給我舉個例子嗎?”“還有嗎?”這樣的引導性話語來吸引孩子傾訴更多。

需要注意的是,傾聽不僅僅是聽孩子說,還要接納孩子發(fā)火、哭泣等非語言表達。孩子的激烈情緒有時會觸發(fā)我們內(nèi)在的情緒,以至于我們都有了比較大的情緒起伏,記得提醒自己——孩子不是在針對我們,只是在表達TA遭遇的困境,希望從我們這獲得支持。

3. 聽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并將其表達出來——深度傾聽;

比簡單傾聽難度更高的是聽出孩子沒有說的、內(nèi)在的情緒和需求。

比如,孩子對你說:“媽媽,你陪弟弟的時間比陪我的多!”聽到這句話以后,你聽出孩子的需求了嗎?你可以問孩子:“你是不是希望媽媽多陪陪你?”

對孩子產(chǎn)生共情

什么是共情?

共情就是:我理解你的感受,我明白你的需要,并把我的理解表達給你。

常用的共情句式分為兩種,一種是簡單的共情:

你好像?你看起來?你聽起來+感受到的孩子的感受。

一種是完整的共情:

你感到+感受到的孩子的感受……是因為+事情的原因or事情的本身……你希望+我們猜測的孩子的愿望……?

例如:寶貝你感到很生氣,是因為你同學當著全班的面嘲笑你,你希望他道歉,不要再嘲笑你了。

這個希望未必能實現(xiàn),關(guān)鍵在于孩子感受到家長的共情,知道家人對他的支持和鼓勵。

父母得把自己要說的話放在孩子說完之后

表達完共情以后,你要是有什么想對孩子說的話,那么就等孩子說完以后,問孩子:“你是否愿意聽我說?”這個問句往往能得到肯定的回答,因為傾聽是相互的。

此舉的要點在于——父母的說要放在孩子的說之后,用傾聽理解了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以后再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尋求對雙方都管用的解決方法,在雙方流露真情實感的表達以后,情緒平和了,再用理智腦,分析、研究解決問題,更清楚對方需要的是什么。

陪伴式傾聽

有家長會反應,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溝通變得困難起來,不知道該如何和孩子聊天,簡尼爾森鼓勵家長對青春期的孩子使用陪伴式傾聽。

陪伴式傾聽的要點如下:

1. 在一個星期的某一天,花時間安靜地坐在孩子身邊;

2. 如果孩子問你想做什么,你就說:我只想陪你待幾分鐘;

3. 孩子要是主動說起了話題,記得只傾聽,不評判、不辯解、不解釋;

4. 孩子要是不說話,享受陪伴的過程就可以了。
傾盡此生,伴我余生什么意思?
2個回答2023-02-17 16:49
傾盡此生伴你余生的意思:全心全意用自己的今生去陪伴你的下半輩子。
做孩子的傾聽者和陪伴者
1個回答2023-11-29 18:38
收到郭老師的作業(yè)之后,我就一直在尋找機會。終于,有一天晚自習值班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一個女孩又哭又鬧,嘴里一直重復“都是我的錯,都是我的錯”,情緒十分激動,幾近崩潰,于是我上前詢問情況。

幾句話之后,我大體了解了孩子的情況:上了初二之后,她換了班主任,今晚碰巧有個機會她給原來的班主任于老師打了個電話,由于于老師工作忙導致兩個人沒有溝通完就掛斷了電話,孩子的心情郁悶到了極致,現(xiàn)在的班主任看到她哭哭啼啼的又吵又鬧,心情也是壞到了極點,在班里發(fā)了火,同學們也都不開心了。原本晚自習前的聽歌活動也就取消了,所有人都好像在責怪她,而她感覺自己也非常委屈,致使自己一直在哭喊“都是我的錯,都是我的錯”,這個時候又偏偏讓學校領(lǐng)導王老師看到。孩子覺得在領(lǐng)導面前沒有留下好的印象,恰巧她有很要面子,瞬間像是落入了萬丈深淵,情緒崩潰。

一開始我們還是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努力幫她解決問題。我們做心理輔導,絕不能想著去幫助案主解決問題,我們能做的應該是挖掘他的情緒,做一個傾聽者和陪伴著。讓他訴說自己的問題,訴說自己的情緒,訴說自己的想法。讓他在這種傾訴中解決心中的不愉悅,讓他在傾訴中探尋問題的根源,讓他在傾訴中明確下一部的措施,而我們,始終都是一個引導者,傾聽者和陪伴者。

我們越想幫她解決問題,她的情緒越加的激動,最后我們是在沒了辦法,就死馬當活馬醫(yī),想起了郭老師教授給我們的心理咨詢法,我迅速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由一個老師變成一個傾聽者,先讓她坐到了辦公室里一個安靜的小角落,然后我坐到她的旁邊。我先和她做了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讓她慢慢的信任我。我問她:“你現(xiàn)在看起來很不開心,能和老師說說發(fā)生了什么事嗎?”一開始,她并不配合我的談話,把頭一直對外。我慢慢的向她靠攏,對她成包圍之勢。我首先轉(zhuǎn)移話題:“孩子,你冷不冷?”“不冷?!彼卮鸬馈!澳悄闶呛懿婚_心吧,還是有什么委屈,慢慢的和老師聊一聊,有些事情說出來就會好受很多?!彼_始一點點的向我訴說她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情緒也慢慢的激動起來,說到傷心處淚流滿面,我利用郭老師教授給我們的方法,慢慢的引導她說出內(nèi)心最深處的不滿,表達出她內(nèi)心深處最真實的情感,釋放出內(nèi)心最不好的情緒,而我,始終都是她的傾聽者和陪伴者。她的情緒變化就像是一個拋物線,由冷漠到亢奮再到平靜,這一前一后孩子發(fā)生了天壤之別。

最后,看到時間并不多了,我就讓她回去了,并叮囑她以后有任何問題都可以來找我,我也懇求她信任我。放學后,她開心的走到我辦公桌前和我說了聲謝謝,臉上露出了她這個年齡本應該有的陽光和自信。教育在此刻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