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述句改疑問句小學(xué)英語

英語的陳述句改為一般疑問句怎么改
2個回答2022-12-03 10:27
1、有助動詞Do或Dose時,將助動詞提到句首并將首字母大寫。
2、如果主語是第三人稱單數(shù)形式,助動詞用Dose,動詞恢復(fù)原形。第一或第二人稱用Do來幫助提問。
3、句中其他部分按順序照抄。
4、如果句中主語是第一人稱,改為一般疑問句后改成第二人稱。
1、有be動詞的,將be動詞提到句首并將首字母大寫。
2、替他部分按順序照抄。
3、如果句中主語是第一人稱,改為一般疑問句后改成第二人稱。
陶行知糖的故事1.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2.這塊糖是獎勵給你的改為陳述句;改成疑問句...
1個回答2024-02-21 14:25
您好!我是陶行知先生曾孫陶侃,給您簡單介紹下這個故事.
王友:(在校長室門口焦急的等待陶校長,并準備挨訓(xùn).)
陶行知:來到了校長室,給了他一顆糖,說到:“這是獎勵給你的,因為你很準時,我卻遲到了.”
王友:驚疑的瞪大了眼睛.
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二顆糖,對王友說:“這第二顆糖也是獎勵給你的,因為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停止了.”
王友:不出聲
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顆糖,并說到:“我調(diào)查過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遵守游戲的規(guī)則,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作斗爭的勇氣,應(yīng)該獎勵給你啊!”
王友:感動極了,哭著說:“陶校長,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是自己的同學(xué)啊…”
陶行知:這時笑了,馬上掏出第四顆糖給他,說到:“因為你正確的認識了錯誤,我再獎勵你一顆糖…(摸摸自己的口袋,發(fā)現(xiàn)沒有糖了)我的糖分完了,看來我們的談話也該結(jié)束了.”
這是多么快樂啊!(改為陳述句)?
1個回答2024-02-07 14:04

這是很快樂的。

原句“這是多么快樂??!”改為陳述句如上。

僅供參考,如有誤,歡迎指正。

你難道不知道狗是會叫的?(改為陳述句)你難道不知道狗會叫改為陳述句。
1個回答2024-03-19 15:15

陳述句:你應(yīng)該知道狗是會叫的。

反問句變陳述句:原句-疑問詞(怎能;難道)-不-語氣詞(呢?;嗎?)-問號+句號

反問句變陳述句,去掉問號,有加強反問的語氣詞去掉,在變換后的陳述句中適當(dāng)?shù)牡胤奖仨毤右粋€否定詞,才與原反問句意思一致。比如:“難道他承認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變換陳述句:“他不承認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若變換為“他承認人的正確思想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本团c原反問句的意思不一致了,答案就是錯的,因為否定詞“不”放的位置不當(dāng)。

同樣,肯定句變反問句,在變換后的反問句中,必須在適當(dāng)?shù)牡胤郊右粋€否定詞,才與原句意思一致。比如:“你應(yīng)該去看他。”變?yōu)椋骸半y道你不應(yīng)該去看他嗎?”



擴展資料:

分類

陳述句分為肯定句和否定句(全否定和半否定)

一、肯定句:

肯定句例句:兒子是我一生的牽掛。

二、否定句:

1、一般否定句

即含有“不、沒有、完全不是,完全不”等否定意思的詞的句子。

2、雙重否定句

含有兩個否定詞的句子,例如:含有“沒有.....不......”,“非.....不可......”等詞語的句子

如:每天下午,我非做作業(yè)不可。

雙重否定句表示肯定。

一般疑問句改為陳述句人稱要變么
1個回答2022-12-29 18:15

人稱不變。

一般疑問句改為陳述句只需改變主語和be動詞或助動詞的位置即可,但是如果是陳述句變?yōu)橐话阋蓡柧渚鸵淖冎髡Z的稱為,改換主語稱謂,即將句中的主語I\my\mine\we\our\ours等第一人稱分別改為相應(yīng)的第二人稱you\your\ yours等。

一般疑問句是疑問句的一種。它一般只用yes(是)或no(否)來回答的句子。朗讀一般疑問句時用升調(diào),而一般疑問句的簡略答語則用降調(diào)。

陳述句(Declarative Sentence)是指陳述一個事實或者說話人的看法的句型。陳述句又分為肯定的陳述句和否定的陳述句,簡稱為肯定句(The Affirmative Sentence)和否定句(The Negative Sentence)。

擴展資料

陳述句的的五種基本句型:

1、主語+連系動詞+表語。

2、主語+謂語(不及物動詞)。

3、主語+謂語(及物動詞)+賓語。

4、主語+謂語(及物動詞)+間接賓語+直接賓語。

5、主語+謂語(及物動詞)v.+賓語+賓語補足語。

一般疑問句的結(jié)構(gòu):

1、be + 主語 + 其它部分?

2、情態(tài)動詞 + 主語 + 動詞原形 + 其它部分?

3、助動詞 + 主語 + 動詞原形 + 其它?

4、朗讀一般疑問句時用升調(diào),而一般疑問句的簡略答語則用降調(diào)。

把疑問句改為陳述句,這難道不是我的筆嗎
1個回答2022-12-31 02:51
把疑問句改為陳述句,這難道不是我的筆嗎
改:
這是我的筆。
陳述句是陳述一個事實或者說話人的看法。它包括肯定句和否定句兩種句式。陳述句在書寫時句末有句號,而在朗讀時則用降調(diào)。
改為轉(zhuǎn)述句,怎么改,改為陳述句呢?
1個回答2023-11-13 08:36

轉(zhuǎn)述句:他湊到我耳邊輕輕地問我有沒有見過電燈。

改為轉(zhuǎn)述句標點符號的改變:直述句改為轉(zhuǎn)述句,冒號要改為逗號,雙引號要去掉,再加上句號,并改成第三人稱的說法;轉(zhuǎn)述句改直述句,要加上冒號和引號,再加上句號,就是從第三人稱轉(zhuǎn)化為第一人稱。

引述句改為轉(zhuǎn)述句時,說話人即第一人稱“我”要改為第三人稱“他”或“她”,如:張童說:“我一定要堅持長跑鍛煉。”?

改:張童說,他一定要堅持長跑鍛煉。?

擴展資料:

轉(zhuǎn)述句中的人稱變換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說:“我……。”

例如:魯迅說:“我的信如果要發(fā)表,且有發(fā)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改成:魯迅說,他的信如果要發(fā)表,且有發(fā)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2、×××對×××說:“我……,你……?!?/p>

例如:張明對王強說:“我今天中午要到商店去買東西,回去可能要遲一點,請你告訴我媽媽?!?/p>

張明對王強說,他今天中午要到商店買東西,回去可能要遲一點,請告訴他媽媽。

3、×××對×××說:“我……,你……,他……?!?/p>

例如:張老師對小明說:“我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園去了,請你告訴張春,叫他不要等我了?!?/p>

改為:張老師對小明說,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園去了,請小明告訴張春,叫張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亦可把語句稍作改動,改為:

張老師對小明說,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園去了,請告訴張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注意:句中的“他”一定是指說話的那個人。)

4、×××對×××說:“你的……,我……?!?/p>

例如:小明對小芳說:“你的書包非常漂亮,我非常喜歡?!?/p>

改為:小明對小芳說,小芳的書包非常漂亮,他非常喜歡。

(由于句中“你”不是側(cè)重描寫的對象,它是用來限制書包是誰的。句中側(cè)重描寫的對象是物——書包,因而句中的不能去掉)

注意事項:

5、提示語在中間或在句末的句子,把提示語調(diào)整到句首可按以上方法進行改動。

例如:“你的書包非常漂亮,我非常喜歡。”小明對小芳說。

改為: 小明對小芳說,小芳的書包非常漂亮,他非常喜歡。

6、疑問句、反問句等不用變成陳述句可直接轉(zhuǎn)換。

例如: 小丁對大家說:“工作這么忙,難道我能離開嗎?”

改為: 小丁對大家說,工作這么忙,難道他能離開嗎?

改為陳述句?
1個回答2023-01-01 06:36
這不是戲劇,這是來表演雜技的。這樣就會把那個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改為陳述句
1個回答2022-10-31 03:13

改為陳述句:陳述句是告訴別人一件事情的句子,用的是陳述語氣。如果一個句子不是陳述句,那怎樣才能把它變成陳述句呢。例如,難道你不想?yún)⒓訉W(xué)校組織的文藝比賽嗎。這是一個否定反問句,不是陳述句,把它變成陳述句就是,你想?yún)⒓訉W(xué)校組織的文藝比賽?;蛘咦兂呻p重否定陳述句,你不是不想?yún)⒓訉W(xué)校組織的文藝比賽。

陳述句的定義

陳述句是指陳述一個事實或者說話人的看法的句型。陳述句又分為肯定的陳述句和否定的陳述句,簡稱為肯定句和否定句。

陳述句是用來描述一個事實。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大部分句子都是陳述句。在陳述句中動詞在第二位。第一位可以是主語,也可以是狀語,還可以是賓語。而不管句子怎么變,動詞或者助動詞總是在第二位。主語的位置則總是在動詞的兩邊,要么在第一位,要么在第三位。當(dāng)出現(xiàn)助動詞或情態(tài)動詞時,助動詞或情態(tài)動詞在第二位,行為動詞在最后一位。

改為陳述句
3個回答2022-12-23 06:55
陳述句是用來 描述一個 事實。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大部分句子都是陳述句。在陳述句中動詞在第二位。第一位可以是 主語,也可以是 狀語,還可以是
賓語。而不管句子怎么變,
動詞(或者 助動詞)總是在第二位。主語的位置則總是在動詞的兩邊,要么在第一位,要么在第三位。當(dāng)出現(xiàn)助動詞或情態(tài)動詞時,助動詞或
情態(tài)動詞在第二位, 行為動詞在最后一位。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