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英語上冊導讀單詞朗讀

初一英語上冊五單元單詞表朗讀
1個回答2022-06-03 16:22
仁愛版還是什么的?
初一英語上冊課文朗讀
1個回答2022-06-07 01:05
請問是哪一篇呢
初二英語下冊第一課思維導圖
1個回答2024-02-13 14:36

在中心寫上 課文的名字 ,向外延伸幾條線,分別列上各個單元的名字(第一步)等,再延伸,各個單元的各個小標題,就按照這個結構。

初二英語下冊第一課思維導圖
1個回答2024-02-12 03:31

在中心寫上 課文的名字 ,向外延伸幾條線,分別列上各個單元的名字(薯臘肆第一步)等,再延伸,各個單元的各個小標題,數(shù)轎就局枝按照這個結構。

誰有兒童詩《我想》的朗讀或朗讀指導,急用!謝謝!
1個回答2024-04-17 11:19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樹枝上。
帶著/一串花苞,
牽著/萬縷陽光,
悠啊,悠——
悠出/聲聲/春的歌唱。

我想/把/腳丫,
接在/柳樹根上。
伸進/濕軟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營養(yǎng),
長啊,長——
長成/一座/綠色的蓬帳。

我想/把/眼睛,
裝在/風箏上。
看白云/多柔軟,
瞧太陽/多明亮,
望啊,望——
藍天/是/我的課堂。

我想/把/我/自己,
種在/春天的土地上。
變/小草,綠得生輝,
變/小花,開的漂亮。
成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會飛啊,飛——
飛到/遙遠的地方。

不過,飛向遙遠的地方,
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

選我吧~~~~~~~~
如何朗讀五年級上冊少年中國說?
1個回答2024-02-23 12:21

五年級少年中國說朗讀節(jié)奏劃分如下:

1、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2、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fā)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3、《少年中國說》是梁啟超在戊戍變法運動失敗后逃亡國外,于1900年發(fā)表在《清議報》第35冊上的一篇文章。這篇散文歌頌少年的朝氣蓬勃,熱切希望出現(xiàn)“少年中國”,振奮人民的精神。其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強烈的鼓勵性,寄托了作者對少年中國的熱愛和期望。

4、文中金句:“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三年級下冊英語朗讀
1個回答2024-03-05 22:49
你最好拍張圖片,要不就告訴是人教版還是其他版本的書什么的,你這樣誰也不知道→_→小學生
如何指導初中學生朗讀
2個回答2022-12-19 18:11
朗讀最主要就是反復誦讀,深入體會。既要了解寫作背景,更要理解作者寄托的情感。
如何指導小學生朗讀?
1個回答2024-02-16 22:31
  一、教師做好范讀,激發(fā)學生興趣
  教師精彩的范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朗讀訓練的積極性。因為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向師性,他們在聽老師范讀時往往會自覺地以自己的情況與老師作比,激發(fā)起他們要向老師學習的愿望,主動糾正自己朗讀中的錯誤和不足,從而對課文朗讀水平的審美標準有了個感性的體會。我在教學每篇課文前,都會作一番深情的范讀。范讀時,我力求披文入境融情于聲,以自己的聲、情感染學生,讓他們與我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chǎn)生共鳴。每當范讀時,我都發(fā)現(xiàn)學生聽得特別認真,他們臉上的神情時而專注,時而敬佩,時而興趣盎然,時而又流露向往之意……
  二、教師逐句領讀,培養(yǎng)學生語感
  教師如果能經(jīng)常給學生正確的、動之以情的范讀,就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自自然然地受到熏陶,且能不斷地提高讀書的興趣。當老師聲情并茂地讀完一篇比較難讀的文章后,學生早已躍躍欲試了,這時可采用逐句領讀的方式,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語感訓練。通過領讀,就可以引導學生讀準字音,了解重音的確定、停頓的時機、節(jié)奏的掌握、語氣的舒緩、感情的處理等,只需“轉軸撥弦三兩聲”,便已“未成曲調先有情”了。這種“授之以法”的形象直觀的朗讀指導,更能對學生起到引導、啟發(fā)、激勵、幫助和感染的作用。學生通過長期的耳聽、口讀、心會的訓練,能增強他們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性,今后即使遇到一些陌生的文章,他們也能試著借助自己學過的朗讀方法來把文章讀正確,讀出感情。
  三、教學巧用齊讀,提高學生水平
  針對學生朗讀的水平和特點,在初步把握某篇文章的感情后,可充分利用齊讀的功效來提高整班學生朗讀的能力。齊讀時,有利于教師發(fā)現(xiàn)問題,集中指導,也有利于學生之間在讀中互相糾正,互相體會。特別是對那些平時語感較差,朗讀能力較低的學生,這就避免了個讀時的膽怯和尷尬,更有利于他們在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和諧、活潑的氛圍中,積極參與朗讀,有利于找到朗讀感覺,發(fā)現(xiàn)朗讀規(guī)律,掌握朗讀方法,增強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樹立朗讀的信心,從而體驗到一種成功的樂趣。長此以往,他們的朗讀能力便會在齊讀中得到提高。
  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讀出學生個性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當學生初步具備了一定的朗讀能力并且對某篇文章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后,范讀、領讀和齊讀會在一定程度上束縛著孩子們個人的感情表達,不能滿足他們的表現(xiàn)需要。這時,學生們渴望根據(jù)自己認識問題的角度和方法,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通過朗讀時富有個性的語氣、感情處理來表達各自對文章的體會和見解。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必須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讀。例如淺顯易懂,利于抒發(fā)感情的課文,可指導學生自由體味,自由朗讀,讀后適當開展“向老師的范讀挑戰(zhàn)”活動。評比時不必以教師的范讀作為唯一標準,只要學生感情處理恰當就可算挑戰(zhàn)成功,給予適當鼓勵。
  五、學生進行講說,鞏固學習效果
  “讀”是“說”的前提,“說”是“讀”的后續(xù),在朗讀訓練時,可以把說遷移至讀,在讀中汲取說的方法、說的技巧,以便克服讀中一字一頓、拖腔、唱讀等現(xiàn)象,便于鞏固朗讀訓練的效果。
  再者,鼓勵學生課后使用普通話也不失為一個行之有效的借說練讀的好方法。在日??谡Z交際中,由于學生多年來習慣了使用地方方言,所以在剛開始使用普通話交流時,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諸如不好意思、字音和語調把握不準、或過于強調咬音而表達生硬、不自然等現(xiàn)象。這時,就必須要求教師能以準確、流利、自然的口語表達勇做學生學習的典范,無任何時何地都堅持在學生面前使用普通話,同時注意在班內樹立學生典型。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下,不出數(shù)月,班內定會掀起學普通話的熱潮,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定會在相互傾聽、相互糾正中得到提高。說準確了,說流利了,那么在朗讀指導中解決“正確、流利”的難題,也就輕而易舉、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