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客令古文觀止詩朗誦

古文觀止怎么學?反復朗誦嗎?
1個回答2024-02-20 03:38

古文觀止是文言文,我覺得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要理解句意,不需要反復朗誦,因為如果你只是朗誦的話,并不理解其他意思,這樣子沒有什么意義,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要理解每一篇文章的內涵,用心去感受。當然朗誦也有意義,可以讓你找到一些感覺。

古文觀止怎么學?反復朗誦嗎?
1個回答2024-03-20 13:14

背誦到不至于,雖然這本書叫做古文觀止,但也并不是說真的看了這本書,其余未收錄其中的文章就不用看了,到了清朝,以桐城派占據主流地位,他們對文章的評判是有自己的一套宗旨的,不符合這套宗旨的文章,是不會收錄到這其中的,其實歷朝歷代除了那些極其有名的文章以外,很多富有諧趣、點墨天下的文章還是有的,除非你能夠把全唐文、全宋文這些典籍全部細讀一遍,否則,是分不出什么是好文章,什么是不好的文章的!

至于《古文觀止》的學習,我想有以下幾點建議,因為不知道你的古文程度到了哪一級,所以從最基本的給予建議:

1、古文因為選詞成篇、起承轉合都與現代漢語有很大的差別,所以,予以上來之后就一篇一篇這么說,還不如先通讀一遍,找出你覺得最朗朗上口、最有趣的文章拿來細讀,這樣一則不至于將你學習古文的興趣扼殺在萌芽之中,二則以點帶全一樣可以提高古文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嘛!

2、《古文觀止》中選的文章大多是直抒胸臆的佳文,與其死記硬背,不如仔細讀讀作者是怎么層層渲染自己文章的情緒以感染讀者的。中國的古文不像外國和近現代的散文,多多少少有些章法在其中,一篇好的古文,章法是隱藏在文意和感情之中,所以學習作者的寫法,比死記硬背一篇文章對你的古文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更有益處!

3、學習《古文觀止》不能僅就文章學文章,古人愛用典故,愛用賦比興等寫作手法,所以在學習這些古文同時,多看看類似中國典故辭典等一下工具書等輔助教材,你才能體會古人一些句子的精妙之處的真正所在。

如果你在小學階段,建議你挑幾篇其中感興趣的文章,好好背背;如果你在中學階段,那么與其背這些文章,不如多看看作者構思與表達;如果你已成年,大可不必把背看的比什么都重要,體會古文之美不是更有樂趣?當然,如果你的古文造詣本身很深,那么就當鄙人班門弄斧,一點不成熟的建議,僅供參考!

“逐客令”與《諫逐客書》是什么典故?
1個回答2024-01-25 04:11

正當李斯按照他自己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方法向上攀登的時候,平地里掀起了一場風波,幾乎葬送了李斯的遠大前程,而且還差點毀棄了秦國幾百年來招攬賓客的傳統(tǒng)。

原來,秦國挖出了一個奸細。奸細名叫鄭國,從韓國而來。他針對秦王喜歡大興土木、修建工程的心理,勸說秦國建造一條龐大的水渠,引涇水入洛河。韓王讓鄭國實施這一“陰謀”,是想用浩大的水利工程,消耗秦國的國力,滯緩秦軍東進的腳步,從而可以給自己多一點茍延殘喘的時間。

韓國“疲秦”計劃一經識破,立即引起秦國統(tǒng)治集團的不安。尤其是那些王室貴族,他們眼見東方各國的才俊之士紛至沓來,搶奪自己的飯碗,謀取本屬于自己的利益,早就嫉恨在心。這時更壓抑不住忿忿不平的心情,紛紛叫嚷:將外籍的賓客一律驅逐出去:他們都是奸細,是派來從事間諜活動的。

年輕的秦王政也按捺不住了,他生怕那些外來的賓客壞了他的統(tǒng)一大業(yè)。于是,一道“逐客令”從他手上簽發(fā)了出去。此命令限期將秦國所有的外來賓客全部驅逐出境。

秦國的這次逐客,迫使不少山東的人才離秦而去。李斯也打點好了行裝,準備出發(fā)。可是,他思之再三,覺得不甘心。終于,他下定決心,為了秦王,也為了自己,他要站出來說上幾句話。李斯擬了篇奏章《諫逐客書》。

在這篇奏文中,李斯從秦史上舉出一系列典型事例,說明秦國歷代由于能夠信任、擢用非秦人才而使國家發(fā)展、昌盛。如秦穆公信用百里奚;秦孝公信用商鞅;秦惠文王信用張儀,秦昭王信用范雎。他說,如果這四位君主不任用外來的賢士、客卿,哪里會有今天強大的秦國呢?所以客卿沒有什么對不起秦國的。

接著,李斯又用酣暢的筆墨,進一步勸說秦王:“現在,君王得到了昆山的美玉、隨侯珠、和氏璧,掛著明月般的珍珠,佩著太阿的寶劍,騎著纖離的駿馬,張著翠風羽毛裝飾的旗幟,支著靈鼉皮的大鼓,這些珍稀寶物都非秦國出產,但君王卻十分珍愛。如果只有是秦國產的才能用,那么,夜光璧就不能裝飾在秦國的朝廷,犀角和象牙制成的器具也不能成為玩賞的東西,鄭、魏兩國的美女也不能在后宮侍奉您了,外來的駿馬也不能在您的馬廄中供您使用了,江南的金、錫,西蜀的丹青也都別運來了。還有那宛地的珠,阿地的絹帛,各地的錦緞,窕窈的趙國女子,也都不能為大王享用了。現在,秦國宮內流行的是極其好聽的鄭、衛(wèi)之音,如果按照秦國以外的東西都不要的原則,這些音樂也不能聽了,還是演奏秦國的瓦器、竹箏拍大腿吧。可是大王還是喜歡聽悅耳的鄭、衛(wèi)之聲,不愿聽敲擊瓦器的聲音。這是什么原因呢?無非是為了稱心、快意。然而,大王用人卻不是這樣,不問此人才能如何,為人怎樣,只要不是秦人,就一律驅逐出境,這豈不是把人看得比珠玉和聲色都不如嗎?這種做法哪里像制服諸侯、統(tǒng)一天下的君主呢?”

最后,李斯向秦王政提出忠告:“土地沒有國界,人民可以自由來去。三皇、五帝之所以無敵于天下,就是由于百姓都向他們投奔。現在君王卻反而拋棄百姓,驅逐賓客,這不是資助敵國,讓他們去為別的諸侯國建功立業(yè)嗎?這樣一來,使天下的有識之士,不敢西來,真所謂‘給寇借兵,給盜送糧’。要知道,不生于秦國卻對秦國有用的物品不少,而不生于秦國卻愿為秦國效力的士更多著呢!君王的‘逐客令’一下,勢必將秦國的賓客趕走,這對內損害了百姓,對外結怨于諸侯。這樣一來,國家就有危險啦!”

不久,《諫逐客書》送到了秦王政的案頭。

下逐客令是成語
1個回答2024-02-09 09:59
是成語
下逐客令
xià zhú kè lìng
[釋義] 秦始皇曾下過逐客令,要驅逐從各國來的客卿。泛指主人趕走不受歡迎的客人。
逐客令典故?
1個回答2024-01-23 14:08

源自戰(zhàn)國時期秦王嬴政曾下令驅逐從各國來的客卿 主要趕走不受歡迎的客人為下逐客令。

下逐客令是成語嗎
1個回答2024-01-27 18:20
是成語
下逐客令_成語解釋
【拼音】:xià zhú kè lìng
【釋義】:秦始皇曾下過逐客令,要驅逐從各國來的客卿。泛指主人趕走不受歡迎的客人。
逐客令的四字成語
1個回答2024-02-04 16:20
韓盧逐塊 比喻白費精力。
酒食征逐 征:召喚;逐:追隨。指酒肉朋友以吃喝交往。
夸父逐日 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如蠅逐臭 象蒼蠅跟著有臭味的東西飛。比喻人奉承依附有權勢的人或一心追求錢財、女色等。
舍本逐末 舍:舍棄;逐: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jié)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huán)節(jié),而只在枝節(jié)問題上下...
隨波逐流 逐:追隨。隨著波浪起伏,跟著流水漂蕩。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只能隨著別人走。
隨行逐隊 指跟著大家一道行動。
喜逐顏開 逐:追隨;顏:臉面,面容。形容十分喜悅,滿臉笑容。
笑逐顏開 逐:追隨;顏:臉面,面容;開:舒展開來。笑得使面容舒展開來。形容滿臉笑容,十分高興的樣子。
中原逐鹿 指群雄并起,爭奪天下。
逐臭之夫 追逐奇臭的人。比喻嗜好怪癖,與眾不同的人。
逐客令 秦始皇曾下令驅逐從各國來的客卿。后指主人趕走不受歡迎的客人為下逐客令。
逐鹿中原 逐:追趕;鹿:指所要圍捕的對象,常比喻帝位、政權。指群雄并起,爭奪天下。
逐日追風 逐日:追逐太陽;追風:追趕風。形容馬跑得極快。
下逐客令是成語?
1個回答2024-03-02 00:22

是成語 下逐客令 xià zhú kè lìng [釋義] 秦始皇曾下過逐客令,要驅逐從各國來的客卿。

泛指主人趕走不受歡迎的客人。

《古文觀止》的朗讀版在哪里可以聽到?
1個回答2024-07-25 18:31
《古文觀止》的朗讀版可以在一些專業(yè)的音頻平臺上找到,如喜馬拉雅等,這些平臺提供了由專業(yè)人士朗讀的版本,發(fā)音準確,情感豐富,非常適合跟讀學習。
《古文觀止》的朗讀版在哪里可以聽到?
1個回答2024-08-06 14:16
喜馬拉雅上有《古文觀止》的專業(yè)朗讀版,播音員的朗讀富有感情,發(fā)音準確,非常適合孩子跟讀和學習。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