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譯“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2022-06-14 01:18

3個(gè)回答
這是大自然的無盡寶藏啊,是我和你所共同享有的。

這是大自然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該句出自宋代蘇軾的《赤壁賦》。

所在段落原文: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p>

譯文:

我問道:“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時(shí)間流逝就像這水,其實(shí)并沒有真正逝去;時(shí)圓時(shí)缺的就像這月,終究沒有增減??梢?,從事物易變的一面看來,那么天地間萬事萬物時(shí)刻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同我們來說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羨慕的呢?

何況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應(yīng)該擁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fēng),以及山間的明月,聽到便成了聲音,進(jìn)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這是大自然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p>

文學(xué)鑒賞:

“以文為賦”的體裁形式。此文既保留了傳統(tǒng)賦體的那種詩的特質(zhì)與情韻,同時(shí)又吸取了散文的筆調(diào)和手法,打破了賦在句式、聲律的對偶等方面的束縛,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詩歌的深致情韻,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

散文的筆勢筆調(diào),使全篇文情郁郁頓挫,如“萬斛泉涌”噴薄而出。與賦的講究對偶不同,它相對更為自由,如開頭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參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飭之致。

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韻,但換韻較快,而且換韻處往往就是文意的一個(gè)段落,這就使本文特別宜于誦讀,并且極富聲韻之美,體現(xiàn)了韻文的長處。

這是造物者(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大寶藏,你我盡可以一起享用
相關(guān)問答
是造物主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的翻譯
1個(gè)回答2022-12-27 23:47
是造物主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這是大自然的無盡藏了,我與你們共享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的適是什么意思
1個(gè)回答2023-01-08 01:35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這是大自然的無盡寶藏)而且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而:表順接,而且.
吾與子之所共適翻譯
2個(gè)回答2022-12-31 18:25
釋義:這是大自然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出自:北宋蘇軾《赤壁賦》,節(jié)選原文如下: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
全文
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適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怎么翻譯成漢語?
4個(gè)回答2023-01-09 19:32
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適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這是造物者(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大寶藏,你我盡可以一起享用。
吾誰與共出處?
1個(gè)回答2024-03-09 09:42
不知道問的是不是吾誰與歸 意思是我同誰一起相處。指對志同道合者的尋求。 出處是 《國語 晉語八》:“死者若可作也,吾誰與歸”。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末尾也有: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這兩句話幫...
1個(gè)回答2023-05-04 14:13
江水)總是不停地流逝,但它們并沒有流走;月亮總是那樣有圓有缺,但它終究也沒有增減。 這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而我能夠同你們共享?!?/div>
惟江上之清風(fēng) 與山間之明月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表達(dá)了作者什么
3個(gè)回答2022-11-23 01:11
寄情山水、恬淡自適的情感。蘇軾的《前赤壁賦》
東野圭吾一共有哪些書?
1個(gè)回答2022-12-13 14:30
樓上說的很全啦
吾欲適汝什么意思?
2個(gè)回答2022-11-05 14:56
適是到,可以理解為到對方哪兒去或者嫁人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