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鄉(xiāng)的沿革

2023-02-17 07:17

1個回答

1958年建麗江縣寶山公社,1963年改第六區(qū),1966年復改寶山公社,1984年改屬鳴音鄉(xiāng),1988年建寶山鄉(xiāng)。1997年,面積431.8平方千米,人口0.8萬,轄果樂、寶山、高寒、吾木、住古5個行政村。2002年屬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相關問答
太安鄉(xiāng)的歷史沿革
1個回答2024-05-08 22:51
土名孤榆樹。榆樹地名的由來,據(jù)《滿洲地名考》記載:市街用土壁圍繞,在土壁之上生長著繁茂的榆樹,由遠望去如同個森林,故此地得名為榆樹;另一種說法,地名源于城南的一棵參天古榆樹。據(jù)說這棵榆樹需十余人合...
全文
義和鄉(xiāng)的歷史沿革
1個回答2024-04-22 22:26
“義和場始建于清光緒17年(公元1891年),1924年置義和場,民國年間屬渠縣上北路貴福區(qū)所轄,由于地處渠縣、營山、平昌“三縣”交界,因邊界糾紛常引發(fā)生流血事件,同年8月,三縣縣長和當?shù)赜忻氖?!-- -->...
全文
紅星鄉(xiāng)的區(qū)劃沿革
1個回答2024-05-30 22:06
東北淪陷時期,1939年設達營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zhàn)孝廳爭勝利后,阿城縣設達營區(qū),1950年5月改為第十區(qū)巧孫隱。1956年2月,并村劃鄉(xiāng),設置紅星鄉(xiāng)。1958年9月,與海星鄉(xiāng)合并成立紅星人民公...
全文
太平鄉(xiāng)的歷史沿革
1個回答2024-06-28 00:30
建國前屬武都縣木馬鄉(xiāng)轄地。建國初為武都縣木馬區(qū)太平鄉(xiāng)。1957年太平鄉(xiāng)劃歸康縣。1958年歸入陽壩公社管轄,1961年分設太平公社。1983年改為鄉(xiāng)至今?,F(xiàn)轄陰壩子、未子溝、田壩里、杜壩、柯家、二坪...
全文
會同鄉(xiāng)的歷史沿革
1個回答2024-05-23 15:05
建國前夕屬東江鄉(xiāng),1950年設會同鄉(xiāng),1958年成立高峰公社,旋改稱會同公社。1972年10月恢復會同公社,1984年6月改為會同鄉(xiāng)。1997年,面積184平方千米,人口3萬,轄街上、會同、藍逕、武...
全文
張村鄉(xiāng)的沿革
1個回答2024-03-17 12:51
1958年建張村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1997年,面積63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轄南張村、永合、權寺一、權寺二、權寺三、大章、河堤、后尹莊、前尹莊、文大夫、萬家寨、陳莊、北張村、賈莊、王莊、大八...
全文
聯(lián)城鄉(xiāng)的歷史沿革
1個回答2024-03-17 15:37
聯(lián)城鄉(xiāng)歷史源遠流長。聯(lián)城名稱的由來,可上溯到周朝。據(jù)說蒙山前的顓臾國被滅后,部分難民逃到聯(lián)城一帶安營扎寨,聯(lián)防自衛(wèi),故叫聯(lián)營。難民中有位顓臾王子,帶領大家在此安家落戶,墾荒種地。王子死后葬在該處,...
全文
大安山鄉(xiāng)的歷史沿革
1個回答2024-03-30 02:52
房山區(qū)轄鄉(xiāng)。位于區(qū)域北部,大寒嶺南麓。鄉(xiāng)政府駐地大安山村。北為門頭溝區(qū)界,南接佛子莊鄉(xiāng),西鄰史家營鄉(xiāng),東界為河北鎮(zhèn)。轄域面積70平方公里,轄9個村民委員會,13個自然村,有1895戶,4939人,其...
全文
馬場鄉(xiāng)的歷史沿革
1個回答2024-04-03 01:23
古時進京、進省城的官道途經(jīng)于馬場,那時,馬場雖有居民集住,但無集市,有一人名叫陳谷戛,便議以甲子馬日同約趕集,由此逐步形成一個經(jīng)濟貿(mào)易與物資交流的場區(qū),古時又稱谷戛馬場,相沿至今,陳谷戛其人古墓至今...
全文
大仵鄉(xiāng)的沿革
1個回答2024-04-03 23:13
1952年設大仵區(qū),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1997年,面積59平方千米,人口4.2萬,轄大仵東、大仵西、大仵北、宋集、張白莊、馬莊、劉樓、夏莊、彭堂、劉山莊、豆小莊、周樓、岳集、謝集、...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