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時,梅殷手握四十萬大軍,為何他最后還是選擇了投降?

2022-11-28 06:38

3個回答
因為他非常愛自己的妻子,當時看到了妻子寫的血書是非常難過的,所以選擇了投降。
朱棣已經攻破南京城,并且,他老婆,寫血書讓他回來不回來,家人的生命就危險了
他清楚覆滅的結局是根本難以改變的,他不愿四十萬將士白白送死,因此選擇投降。
相關問答
靖難之役時,手握四十萬大軍的梅殷,為何按兵不動?
1個回答2022-09-21 18:05
雖然他手握四十萬大軍,但是他也想保存自己的實力,不想要貿然出手
靖難之役
1個回答2024-01-30 16:11
明太祖分封諸子為王。各王擁有衛(wèi)甲士3000人至1.9萬人不等,北邊各王握有兵權,勢力更大?;莸奂次缓?,為了解除諸王“尾大不掉”所帶來的威脅,采用齊泰、黃子澄之策,先后廢削了周、齊、湘、代、岷等內...
全文
靖難之役是怎樣的呢?
1個回答2022-07-20 00:58
你可以去看明朝那些事
靖難之役中有哪些名將?
1個回答2024-05-05 11:15
一、姚廣孝(1335年-1418年),法名道衍,字斯道。長洲(今江蘇蘇州)人。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黑衣代指僧人)。 永樂十六年(1418年),姚廣孝病逝,追贈榮國公,謚號恭靖...
全文
二戰(zhàn)結束時,德國明明還有700萬大軍,可他們?yōu)槭裁催x擇投降?
3個回答2022-10-10 16:06
這是因為他們已經明白自己的實力是無法打敗對方的,所以才會產生一種退堂鼓的想法。為了長遠考慮,選擇了投降。
明軍有80萬,卻要向1萬人的八旗軍投降呢?
1個回答2022-12-21 14:21
因為80萬明軍是謊報的,實際上并沒有這么多人,而且一萬人的八旗軍的實力非常強
關于:“靖難之役”
1個回答2022-08-13 02:31
當然有一定主觀原因 朱元樟把位子讓給了他孫子 他兒子能滿意馬 況且朱棣手握兵全 說是靖難 那只是他搶位子的一個接口
曾經投降項羽的章邯為什么卻沒有選擇投降劉邦?
3個回答2022-12-03 08:17
因為當時章邯沒有遇到劉邦,他在和項羽對戰(zhàn)的時候,投降了項羽,自然不會選擇劉邦。
靖難之役后朱允炆去哪了?
1個回答2022-12-22 10:38
靖難之役后朱允炆藏了起來,藏到了一個小山村里,誰也找不到,了卻余生。
靖難之役后建文帝的下落???
1個回答2022-09-12 01:13
建文帝出家東明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