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凡保,為不用恩焉”的翻譯

2022-11-27 13:17

1個回答
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見:看見,被。
一車木柴看不見,是不愿用視力;百姓受不到愛護,是您不愿廣施恩澤。
相關問答
百姓之不見保 為不用恩焉翻譯
1個回答2024-03-05 07:21
1、憑什么知道我能呢? 2、您不要奇怪百姓認為您吝嗇. 3、百姓認為我吝嗇是理所當然的了. 4、百姓這種誤解沒什么關系,您這種不忍之心正是仁愛. 5、這樣看來,那么拿不起一根羽毛...
全文
“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翻譯
2個回答2022-09-05 08:12
您好! “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翻譯 百姓不被您愛撫,是因為不肯施恩德啊。
明察秋毫,不見輿薪的出處
1個回答2024-03-16 17:01
先秦·孟軻《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齊宣王問孟子說:“齊桓公、晉文公在春秋時代稱霸的事跡,您可以講給我聽嗎?” 孟子回答說:“孔子的學生們沒有談到齊桓公、...
全文
百家姓有姓 保 的嗎?
1個回答2024-03-15 22:14
有姓保的,但是不在百家性里,屬于稀有姓氏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2-29 02:29
孟子 梁惠王上》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
全文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成語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19 01:29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齊宣王問孟子說:“齊桓公、晉文公在春秋時代稱霸的事跡,您可以講給我聽嗎?” 孟子回答說:“孔子的學生們沒有談到齊桓公、晉文公的事跡的,所以也沒有傳到后世來。我也不曾聽到過。王如...
全文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3-04 19:00
孟子 梁惠王上》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
全文
解釋“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1個回答2024-02-19 02:07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拼 音: míng chá qiū háo zhī mò,ér 釋 義: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車柴草。比喻只看到小處,看不到大處。 ...
全文
百姓感恩戴德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3-06 11:57
由來:《三國志·吳志·駱統(tǒng)傳》:“今皆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 【釋義】 感:感激.戴:尊奉,推崇.感激別人給予的恩惠和好處. 近義詞:感激涕零、感恩懷德、蒙恩被德、感恩荷德、感恩戴義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的故事簡短
1個回答2024-08-03 06:42
齊宣王問孟子說:“齊桓公、晉文公在春秋時代稱霸的事跡,您可以講給我聽嗎?” 孟子回答說:“孔子的學生們沒有談到齊桓公、晉文公的事跡的,所以也沒有傳到后世來。我也不曾聽到過。王如果一定要我說,就講講...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