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的意思是什么?

2022-09-28 19:29

2個回答
翻譯:孔子說:“我并非生來就有知識的人,只是愛好古代文化,勤勉敏捷地去探求知識的人罷了。
2.
本句選自《論語·述而》。也是勸勉人好學的,所以孔子他評論自己,實際上都是為了勸勉別人,這是循循善誘,是夫子的慈悲。他如果直截了當教你,「你要好學!」你有時候聽了你還會逆反,那夫子他是說自己,給你做個榜樣,我是這樣好學的,我不是『生而知之』,我的根性并不是非常好,我只是好學成就。你聽了,你就有振作、效法的這種傾向,這是他的善誘。
3.
與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弊g文: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從中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那么就可以憑借這一點去做老師了意思相近
翻譯:孔子說:“我并非生來就有知識的人,只是愛好古代文化,勤勉敏捷地去探求知識的人罷了。 本句選自《論語·述而》。也是勸勉人好學的,所以孔子他評論自己,實際上都是為了勸勉別人,這是循循善誘,是夫子的慈悲。他如果直截了當教你,「你要好學!」你有時候聽了你還會逆反,那夫子他是說自己,給你做個榜樣,我是這樣好學的,我不是『生而知之』,我的根性并不是非常好,我只是好學成就。你聽了,你就有振作、效法的這種傾向,這是他的善誘。 與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弊g文: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從中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那么就可以憑借這一點去做老師了意思相近
2020-12-18
相關問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的解釋?
2個回答2022-09-15 07:39
【解釋】: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這是唯心主義者的觀點。 【出處】:《論語·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示例】:人非~者,孰能無惑。 ◎唐·韓愈《師說》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所說的成語是
1個回答2024-01-26 05:08
不恥下問的故事 解釋: 不以向地位、學問較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好學。恥:羞恥。 這個成語來源于《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來自itlearner_com 春秋時代的孔子是我國...
全文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也?!比绾巫x,拼音
3個回答2022-10-14 10:06
拼音是:zǐyuē:“wǒfēishēngérzhīzhīzhě,hǎogǔ,mǐnyǐqiúzhīzhěyě?!? 出處:《論語·述而篇》 原文: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全文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笔鞘裁匆馑??
3個回答2022-11-10 05:03
孔子問:“子貢啊,你把我當成不斷學習從而了解現實當下的人嗎?”子貢回答:“對,不是這樣嗎?”孔子說:“不是啊,我只是直下承擔當下現實而貫通它。”
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
1個回答2022-09-04 17:21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翻譯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1-19 02:29
故曰夔一足,非一足翻譯是:所以說‘一個夔就足夠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 出處:?〔先秦〕《呂氏春秋》 全文翻譯: 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諧,而和諧是音樂的根本。夔能調和音律,從而使天下安定,象...
全文
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前一句是啥?
2個回答2022-12-25 01:25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通假字:“檢”-“斂”,“涂”-“途”,“莩”-“殍”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