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的文化

2024-05-31 04:07

1個回答

歙縣,秦始置縣,古稱“新安”,自隋唐以來,歷為州治、府治所在地,史稱“徽州府”。歙縣是古徽州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文化的主要發(fā)祥地,也是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chǎn)地,明清兩代輝煌近四百年的徽商故里。歙縣古城與云南麗江、山西平遙、四川閬中并列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1986年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
新安畫派獨樹一幟,新安醫(yī)學拔萃醫(yī)林,徽派藝術技藝精湛,徽派建筑納徽四雕于一體,在古建藝苑中占重要一席,文房四寶中有“兩寶”:徽墨和歙硯出自歙縣,還有徽菜、徽劇、徽派版畫、徽派篆刻、徽派盆景等?!盎罩輰W”已成為與“敦煌學”、“藏學”比肩并立的三大地方學之一。如今的古徽州城內,古橋、古塔、古街、古巷、古井、古壩、古樓、古坊,交織著古樸的風采;四鄉(xiāng)村鎮(zhèn),處處有“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明清時期的民居、祠堂、牌坊隨處可見,共建有250多座,比較成規(guī)模的有棠樾牌坊群、許國石坊等,有“牌坊之鄉(xiāng)”美稱。秀麗山水與古樸建筑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縣,既仿佛踏入清麗的山水畫廊,又仿佛走進古典建筑藝術的博物館。
歙縣文化的代表是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是基于東漢、西晉、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強宗大族的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和中原文化而形成的。南宋以來,這里更是文風昌盛,人文薈萃,成了“東南鄒魯”、“禮義之邦”。 歙縣四鄉(xiāng),風俗迥異,除了共同的節(jié)日以外,各地還有不相同的風俗節(jié)日,西鄉(xiāng)有巖寺的“上九”(正月初九)、堨田的“四月八”、潛口的“六月二”等,民間都要籌集款項,建臺演戲,四鄉(xiāng)的農具家具、生活用品、竹木器具云集到村鎮(zhèn)上來交流銷售,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如今,還保留著這些傳統(tǒng)的風俗節(jié)日,不過內容更加充實,真正變成了規(guī)模很大的物資交流會。東鄉(xiāng)也有風俗節(jié),如大谷運的“六月一”、汪滿田的“六月十”、桃坑的“六月半”、桃?guī)X的“七月半”、竦坑的“十月半”等,俗稱“保熟節(jié)”、“慶熟節(jié)”。
在這些節(jié)日里,有的用面粉做咸淡面包,有的做油煎米果,有的裹粽子,都為的祈求茄氏風調雨順,五谷大熟。并有用面包、米果、粽子互送親戚,以示“撒?!?,相互祝愿。南鄉(xiāng)和北方的許多地方,還有社節(jié),俗稱“土地節(jié)”。二月春分和八月秋分,為一年中的“二、八”社節(jié)。過去,人們要去社公祠、土地廟祭拜,祈求年景大熟。有的地方還要剪些寸長的麥桿與黃豆炒在一起,到田畈里去祭拜,謂之“炒蟲”。這一天,小孩子要剃光頭,謂之“除蟲窩”。意思是祈求無蟲無病,五谷豐登。 二千多年的縣建制歷史孕育了豐富的歷史文化沉淀,不僅在城鎮(zhèn)而且在歙縣的鄉(xiāng)村,到處可以尋覓到深厚的歷史。由于歷代戰(zhàn)火波及較少,歙縣很多千年以上建制的村,仍然古韻猶存。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名村,是由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從2003年起共同組織評選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紀念意義的,能較完整地反映一些歷史時期傳統(tǒng)風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鎮(zhèn)和村。歙縣境內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名村有:許村鎮(zhèn)、漁梁村、棠樾村。
許村鎮(zhèn)位于歙縣西北部,為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曾是古徽州通往安慶、池州的必經(jīng)之地?,F(xiàn)有保存較完好的元明清時期古建筑200余處。2006年,在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布的名錄里,許村古建筑群名列其中,包括了高陽廊橋、五馬坊、大觀亭、薇省坊、觀察第、大邦伯祠等十五處元明清古建筑。國務院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歙縣共有7處文物保護單位名列其中,具體是葉村洪氏宗祠、長慶寺塔、棠樾古民居、北岸吳氏宗祠、北岸廊橋、枯納昌溪周氏宗祠沒納沒、員公支祠榜上有名。
至此,歙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增至13處。國寶單位的增加對于提升歙縣的歷史文化品位、促進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具有重大意義。
漁梁村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在唐代已具雛形,整體建筑格局保存完整,漁梁壩和水運碼頭是村落最有特色的要素。古村落內現(xiàn)存?zhèn)鹘y(tǒng)古建筑占古村落建筑總數(shù)的65%。其中保存較為完好的有320處。村落沿江有一條東西向主街,垂直該街則衍生出10余條小巷,是頗具特色的古徽州商業(yè)街巷。
棠樾村位于歙縣鄭村鎮(zhèn),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以牌坊群聞名于世。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牌坊群旁,還有男女二祠,建筑規(guī)模宏大,磚木石雕尤為精致,如今已修復如舊。
歙縣深渡鎮(zhèn)陽產(chǎn)村、漳潭村、漳嶺山村,歙縣北岸鎮(zhèn)瞻淇村,歙縣許村鎮(zhèn)許村,歙縣雄村鄉(xiāng)賣花漁村、雄村村于2013年8月7日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

相關問答
歙縣名的來歷
1個回答2024-04-25 02:25
秦始皇26年(前221)置歙縣。據(jù)《舊唐書·地理志》:“縣南有歙浦,因為名?!薄缎掳仓尽罚骸盎蛟混ㄕ唪庖玻^山水翕聚也”。因境內高山環(huán)抱,峰巒起伏,河流縱橫,縈回曲折,故以為名。 www_***_cn...
全文
歙縣典故?
1個回答2024-03-18 05:27
中國歷史上每個地名都有著它獨特的由來與典故,其中最傳奇的要屬安徽歙(與射同音)縣。歙縣的故事要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說起。秦始皇自登基起就繼承祖輩基業(yè),并且發(fā)揚光大,其手下有一批文武雙全的干將,如蒙恬、...
全文
歙縣古城的縣名由來
1個回答2024-04-27 09:18
安徽省歙(she,第四聲)縣之歙,頗為難認,常被誤讀為翕,或分讀為合羽欠。 正確讀音同射,而在方言中音同歇。 歙縣得名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中最早的說法即與歙浦有關。 后晉開...
全文
歙縣名的來歷
1個回答2024-03-14 05:26
歙縣歷史來歷: ??? 據(jù)歙縣下馮塘、新洲等地出土石器證實,舊石器時代,歙縣境內已有人類活動。公元前21世紀以后,西周以前,據(jù)《禹貢》天下分九州,屬揚州,為“蠻夷”所屬之地。 ???? 春秋時...
全文
歙縣的名人
1個回答2024-03-06 00:07
畢升:宋代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家。 汪道昆:(1525~1593),字伯玉,號南溟、太函,歙縣人,明代中后期文壇上一位較有影響的詩人、散文和雜劇作家。有雜劇《高唐夢》、《五湖游》、《遠山戲》、《洛水悲...
全文
歙縣八大家
1個回答2024-03-11 04:19
歙縣“八大家”為槐塘程姓、呈坎羅姓、棠樾鮑姓、長林鄭姓、山前汪姓、溪南吳姓、巖鎮(zhèn)呂姓和葉有曹姓。 歙縣文化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據(jù)史料記載,關麓村始建于五代十國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為...
全文
歙縣八大家
1個回答2024-03-17 13:46
歙縣“八大家”為槐塘程姓、呈坎羅姓、棠樾鮑姓、長林鄭姓、山前汪姓、溪南吳姓、巖鎮(zhèn)呂姓和葉有曹姓。 歙縣文化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據(jù)史料記載,關麓村始建于五代十國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全文
歙縣名人有多少
1個回答2024-04-09 22:23
古代名人 畢升:宋代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家。 汪道昆:(1525~1593),字伯玉,號南溟、太函,歙縣人,明代中后期文壇上一位較有影響的詩人、散文和雜劇作家。有雜劇《高唐夢》、《五湖游》、《遠山戲》...
全文
歙縣長青中學
1個回答2024-10-19 05:06
歙縣長青中學創(chuàng)辦于1965年,校園四周綠樹成蔭,空氣清新,環(huán)境優(yōu)雅,是理想的讀書場所。是安徽省“校務公開先進單位”、黃山市“禁毒宣傳教育示范學?!薄ⅫS山市“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示范校”、黃山學院“教育實習基...
全文
歙縣長青中學怎么樣?
1個回答2024-09-27 21:05
簡介:歙縣長青中學創(chuàng)辦于1965年,是目前縣內規(guī)模最大的單設初中,坐落于古城長青山上。校園四周綠樹成蔭,空氣清新,環(huán)境優(yōu)雅,是理想的讀書場所?,F(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較為齊全,擁有全縣同類學校一流的實驗中心...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