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家鎮(zhèn)的沿革

2024-05-26 15:54

1個回答

1955年設坊嶺區(qū),1958年改建國公社,1959年改袁家公社,1981年改闞家公社。1984年設立闞家鄉(xiāng)、初家鄉(xiāng),1994年闞家撤鄉(xiāng)設鎮(zhèn),1995年初家撤鄉(xiāng)設鎮(zhèn)。1997年,闞家鎮(zhèn)面積42.6平方千米,人口2.4萬,轄闞家東村、闞家西村、張家村、李家營、東方戈莊、西方戈莊、譚一村、譚二村、譚三村、譚四村等29個行政村;初家鎮(zhèn)面積44.5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西田家莊、于村等32個行政村。2001年3月,撤銷初家鎮(zhèn),并入闞家鎮(zhèn),人口4.1萬人,面積87.9平方千米,鎮(zhèn)政府駐原闞家鎮(zhèn)政府駐地。
2007年8月,撤銷雙羊鎮(zhèn),并入闞家鎮(zhèn),面積198.38平方千米,人口96107人,轄120個行政村,鎮(zhèn)政府駐地不變。2007年9月,將闞家鎮(zhèn)的前柿子園、后柿子園、東新村、西新村、劉家溝、西嶺、東山甫、西山甫、陳家山甫、山前、柳家屯、潘劉屯、逄家村、張家院、北甲莊、良灣屯、武巽屯、前嶺、中嶺、后嶺、于家下坡、后店東村、后店西村、前鄭公、后鄭公一村、后鄭公二村、后鄭公三村等27個村劃歸濰坊市峽山生態(tài)經濟發(fā)展區(qū)管理;2009年5月,將高密市闞家鎮(zhèn)的前鄭公、后鄭公一、后鄭公二、后鄭公三、后店東、后店西、北甲莊、西山甫、東山甫、逄家、劉家溝、陳家山甫、西新、張家院、山前、東新、潘劉屯、柳家屯、良灣屯、武巽屯、中嶺、前嶺、西嶺、后嶺、前柿子園、后柿子園、于家下坡等27個村劃歸濰坊市坊子區(qū)太保莊鎮(zhèn)管轄。
原雙羊鎮(zhèn)位于高密市西部,西靠峽山水庫,距市區(qū)中心20千米。四屯干渠、高(密)雙(羊)公路、北(孟)井(溝)公路過境。古跡有袁紹墓。唐朝時為紀念東漢經學家、大司農而在后店村修建的鄭玄祠,為省級保護文物。1956年設雙羊區(qū),1958年改鄉(xiāng),同年成立星火公社,1959年改雙羊公社,1984年改設雙羊鎮(zhèn)、高戈莊鄉(xiāng)。1997年,雙羊鎮(zhèn)面積51.3平方千米,人口3.2萬,轄雙羊店、劉家疃、后張秋、西于家埠等34個行政村;高戈莊鄉(xiāng)面積61.4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高戈莊一村、高戈莊二村、高戈莊三村等25個行政村。2001年3月,撤銷高戈莊鄉(xiāng),并入雙羊鎮(zhèn),轄59個村委會,人口5.2萬人,面積112.9平方千米,鎮(zhèn)政府駐原雙羊鎮(zhèn)政府駐地。

相關問答
寶山鎮(zhèn)的沿革
1個回答2024-01-19 11:55
在鎮(zhèn)政府駐地1千米處,屹立著一座獨立陡峭的圓形小山,它的兩側各有一個條形的山梁,匍伏環(huán)升旅抱,形似二龍抱寶,故名。民國時先后為安定區(qū)、東北區(qū)、四區(qū),民國29年(1940)廢區(qū)吵侍凳擴鄉(xiāng)為寶山鄉(xiāng)。1...
全文
高家鎮(zhèn)的沿革
1個回答2024-02-27 06:03
1950年設高家鄉(xiāng),后改公社,1984年復設鄉(xiāng),1986年建鎮(zhèn)。
王集鎮(zhèn)的沿革
1個回答2024-03-31 20:50
1949年屬嵐山區(qū)王集鄉(xiāng),1953年更名王集區(qū),1957年建王集鄉(xiāng),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xiāng),1992年建鎮(zhèn)。1996年,面積61平方千米,人口3.6萬人,轄大吳、吳廟、吳馬、卜馬、魯東、東...
全文
高里鎮(zhèn)的沿革
1個回答2024-05-01 18:25
該鎮(zhèn)1945年前屬濰縣第四、五區(qū)。1945年,建濰北縣高里區(qū)。1951年屬濰北縣第七區(qū)。1953年屬濰縣十五區(qū),1957年屬高里鎮(zhèn)。1958年成立高里公社。1984年5月改稱高里鎮(zhèn)。高里鎮(zhèn)是聞名遐爾...
全文
長安鎮(zhèn)的長安鎮(zhèn)的歷史沿革
1個回答2024-03-08 14:37
長安鎮(zhèn)區(qū)域是滿族的故鄉(xiāng)之一。境內的城子山山城古遺址證明,早在1200年以前,滿族的前身女真人就在這里勞動生息。清初,此地為禁墾圍場,光緒初年建屯,屬南崗招墾局志仁社,1913年屬延吉縣志仁鄉(xiāng)葦蘭屯,...
全文
新安鎮(zhèn)的歷史沿革
1個回答2024-01-22 09:10
歷史可追溯1100多年。據(jù)明《馬湖府志》記載:唐僖宗乾符2年(公元875年),西川節(jié)度史高駢筑城于此,號平夷軍。 宋代即稱平夷村。 元代在此設平槐戚芹夷長官司。 明代仍為長官司,并設平夷里。 清代改...
全文
金城鎮(zhèn)的歷史沿革
1個回答2024-02-26 12:20
明洪武年間江夏侯周德興戍海疆,建筑金門城以御倭寇。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總兵陳龍移駐后浦,金門軍政、經濟中心逐漸轉移,包括金門鎮(zhèn)總兵署、浯江書院紛紛設立,地方官員及鄉(xiāng)紳亦捐資修筑海堤、城隍廟、...
全文
大洼鎮(zhèn)的沿革
1個回答2024-02-17 01:18
大洼,滿語,貧瘠之意,一說以地勢低洼命名。1946年劃歸第二區(qū)所轄,1949年改為八家子區(qū)為大洼村,1956年設大洼鄉(xiāng)。1958年為伯都公社(備余一說扶余公社)大洼管理區(qū),1962年析建大洼公社,?...
全文
大荊鎮(zhèn)的沿革
1個回答2024-03-13 14:56
宋建炎元年(1127)建大荊寨,為溫州十三寨之一。元初改為大荊驛,置巡檢司。明時廢巡檢司,改稱嶺店驛。清康熙元年(1662)改為大荊營。乾隆四十四年(1779),樂清縣丞署移大荊,轄十九都至二十八...
全文
大王鎮(zhèn)的歷史沿革
1個回答2024-02-04 04:42
大王鎮(zhèn)是一個商貿重鎮(zhèn)。明弘治十一年(公元 1498 年)于此古要道設店鋪,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即成為商貿集散地,號稱大王鎮(zhèn)至今已有 500 多年歷史。歷史上著名的兆倫鐘官城遺址,為漢代鑄...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