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肖邦

2024-04-14 10:35

肖邦: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求范文?。。。〖鼻螅。?!
1個回答
這篇課文的題目是從文中肖邦說的一句里提煉而成的,原句是:



彌留之際,肖邦緊緊握著姐姐路德維卡的手,喃喃地說:“我死后,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



正是從原句里提煉出來的,因此課題不需要加雙引號?!獜脑渲刑釤捯粋€重要意思,得到一個題目,這是一種很好的取題目的方法。比如蘇教版第八冊的《我不是最弱小的》。



這段話,除了肖邦說的話傳遞出他的愛國情,從其他幾個詞也可以看出:



“彌留之際”和“緊緊”:一個人“彌留之際”的“緊緊”抓的東西,一定是他一生最后的最重要的遺愿,肖邦平生最后一個遺愿是把自己心臟運回祖國。



“喃喃”:它的意思是小聲的連續(xù)地說。小聲,是他彌留之際的話,不可能大聲。連續(xù)地說,說明它最牽掛的就是這件事。



這里有一個叫人生疑的地方:肖邦為什么不叫姐姐將自己的遺體運回祖國呢?



這就不能不說到背景。1837年,當時肖邦已經在法國,俄國駐法的大使以沙皇宮庭的名義拉攏肖邦,要他接受“俄皇陛下首席鋼琴家”的職位和稱號,并表示這是由于肖邦并未參加1830年的華沙起義。肖邦斷然加以拒絕,并義正詞產地答復:“雖然我沒有參加1830年的革命,因為當時我還太年輕,但是我的心是同那些革命者在一起的?!边@堅定的回答、傲岸的蔑視,無疑給沙皇一記響亮的耳光。正由于這樣一些緣故,沙俄統(tǒng)治下的波蘭,是不可能讓他的遺體運回祖國的。肖邦也深知這一點,他在彌留之際,不說將我的遺體運回去,而是說:“我死后,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



這篇課文的愛國情,與同組的《我們愛你啊,中國》,基調完全不同。這是悲的,憤的,痛的。全文洋溢著的這種悲的、憤的、痛的愛國情的語句還有很多。



比如——



●年輕而富有才華的音樂家肖邦,滿懷悲憤,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



從“滿懷悲憤”“不得不”??梢钥闯?,肖邦多么想留在自己的祖國啊,可是不行,他不得不走,一是他不肯向沙俄低頭,二是他的父母師友讓他出國深造,不能讓這位音樂天才在國難里埋沒。沒想到,這一走,就是一生,以至于肖邦臨死前,這樣想: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肖邦得知這一消息,悲憤欲絕。他將自己的一腔熱血化成音符,寫下了著名的《革命練習曲》。那催人奮起的旋律,表現了波蘭人民的吶喊和抗爭。



“悲痛欲絕”,是“悲痛得要死了”的意思??墒撬荒芩?,他要起來為祖國做點事。他是一名音樂家,手中的筆、手中的琴就是他戰(zhàn)斗的武器,于是他寫下了著名的《革命練習曲》。一個為祖國命運擔憂到“悲憤欲絕”的人,他的生前和死后,卻不能回到祖國去,他只能對自己的姐姐,喃喃自語: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肖邦日夜思念著祖國。他把亡國的痛苦和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全部傾注在自己的音樂創(chuàng)作之中。他勉勵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常常把自己關在幽暗的房間里,點上一支蠟燭,徹夜地作曲、彈琴。時間在流逝,可是他自己根本沒有了時間的概念。



注意這個“日夜”。白天想著祖國,是可以理解的,晚上想著祖國——做夢去想?這里,作者的運用是真正的貼切的。因為從徹夜,從忘記時間的概念,可以看出,真的是“日夜”。從“他常常把自己關在幽暗的房間里,點上一支蠟燭,徹夜地作曲、彈琴”,可以看出他的心情是何等大灰暗,何等的憂慮,何等的痛苦。一個人把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憂慮自己的痛苦與祖國如此緊緊聯系在一起的人,沒有辦法回到自己的祖國,去看看自己的祖國,去踩一踩自己的故鄉(xiāng)的泥土,他只能臨死前念叨著:讀課題: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在城郊,馬車突然被一大群人攔住,原來是肖邦的老師埃斯內爾和同學們來為他送行。他們站在路邊,詠唱著埃斯內爾特地為肖邦譜寫的送別曲《即使你遠在他鄉(xiāng)》,埃斯內爾緊緊握住肖邦的手說:“孩子,無論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 毙ぐ罡袆拥攸c了點頭。這時,埃斯內爾又捧過一只閃閃發(fā)光的銀杯,深情地對肖邦說:“這里裝的是祖國波蘭的泥土,它是我們送給你的特殊禮物,請收下吧!”肖邦再也忍受不住了,激動的淚水溢滿眼眶。他慎重地從老師手里接過盛滿泥土的銀杯,回首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然后登上馬車,疾馳而去。



告別親人時,肖邦沒有哭。師生詠唱時沒有哭,老師叮囑時,肖邦沒有哭,可是,當他接過盛滿泥土的銀杯,他再也忍不住地哭了。這樣一個對祖國情深的人啊。



當然這段話不只有肖邦的愛國情,也有老師埃斯內爾的愛國,從“緊緊握住肖邦的手”從“深情地對肖邦說”,從一個“捧”字,都可以感受得到。



肖邦回首望了望華沙,走了。一走,就是一生,再也沒有回來。這一別,就是與祖國的永別,他多么想回祖國,再去看看啊,可是,他只能在彌留之際,對親愛的姐姐說:“我死后,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



行文到此,我們可以讀到很多句子都能突出反映肖邦的愛國之情。那么從以上句子中任選一句,概括一個題目,如“特殊的禮物”“思念祖國”,好不好?——不好。選哪一句,哪一最具有代表性的,這就是水平,鑒別的水平,也是選擇的水平。



課文第二節(jié)的“送別”,是文章的一個重點,也是寫作技能滲透的一個重點。師生送別肖邦時,有三個場面:詠唱、叮囑、送“泥土”。如果將這三個場面換成:



①在城郊,馬車突然被一大群人攔住,原來是肖邦的老師埃斯內爾和同學們來為他送行。埃斯內爾緊緊握住肖邦的手說:“孩子,無論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②埃斯內爾又捧過一只閃閃發(fā)光的銀杯,深情地對肖邦說:“這里裝的是祖國波蘭的泥土,它是我們送給你的特殊禮物,請收下吧!” 肖邦慎重地從老師手里接過盛滿泥土的銀杯,感動地點了點頭。③他們站在路邊,詠唱著埃斯內爾特地為肖邦譜寫的送別曲《即使你遠在他鄉(xiāng)》,肖邦再也忍受不住了,激動的淚水溢滿眼眶。他回首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然后登上馬車,疾馳而去。



這樣一來,重點就落在了肖邦對老師、同學的感情上了??梢?,表達的順序很重要,最后的那個意思,往往是最重要的那個意思。



第二節(jié)的第一句話是:“1830年11月的一天,維斯瓦河上彌漫著薄薄的霧靄”,改成“1830年11月的一天,維斯瓦河上陽光燦爛,金果飄香”,反正快過去200年了,誰知道那天究竟是什么天氣。通不通?通。順不順?順。美不美?美。行不行?不行。這一環(huán)境描寫要與當時的人的心情、氣氛融合在一起。顯然“彌漫著薄薄的霧靄”與肖邦當時的心情、心境是一致的。這是這句簡單的環(huán)境描寫對我們的寫作啟迪。



1849年10月,38歲的肖邦離開了人世。遵照肖邦的遺囑,朋友們將他保存了18年的那杯泥土,撒在他的棺木上,他一生思念祖國,現在,死了也嗅著祖國泥土的芬芳而去。遵照他的遺囑,朋友們又將他的心臟裝在一個匣子里,從巴黎運回波蘭,赤子之心終于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德國占領波蘭。盛有肖邦心臟的匣子一直被珍藏起來,沒有遭到破壞。肖邦的心已成為愛國心的象征。1949年10月17日,肖邦逝世100周年那天,肖邦的那顆赤子之心、愛國之心,回到了莊嚴古老的教堂。



肖邦雖然離開了人世,但是他的心,永遠在祖國在人民中跳動,他的音樂,也永遠在祖國、在世界傳揚。肖邦的心,是一顆真正的愛國心的象征
相關問答
肖邦是誰???
1個回答2022-08-06 22:21
肖邦,波蘭作曲家、鋼琴家。
肖邦有什么樣的精神
1個回答2023-03-08 07:26
愛國精神?。。。。?/div>
肖邦的這些曲子都是幾級水平的?
1個回答2023-02-21 11:20
圓舞曲升C小調是8級
肖邦的童年
1個回答2024-02-09 05:15
由于種種原因,有關肖邦生平的第一手資料傳世甚少。后人發(fā)表的一些肖邦的傳記多有以訛傳訛,甚至編造、篡改之嫌。?瑞士人吉·德·布塔萊斯(1881-1941)為了恢復肖邦生活軌跡的真是面目,在參考大量有...
全文
有沒有寫肖邦的書
1個回答2024-02-19 03:26
《李斯特論肖邦》 作者 (匈)李斯特 《肖邦在巴黎:浪漫作曲家的生活與時代》 作者:(美)肖爾茨 肖邦--布老虎傳記文庫·巨人百傳叢書:文學藝術家卷 作者: 丁言模
肖邦所有的歌
1個回答2024-02-22 05:02
夜曲: 01.IN B FLAT MINOR 02.IN E FLAT MAJOR 03.IN B MAJOR 04.IN F MAJOR 05.IN F SHARP 06.I...
全文
肖邦寫過哪些曲子
1個回答2024-02-23 01:01
肖邦的作品:肖邦的圓舞曲 升c小調圓舞曲 華麗大圓舞曲 一分鐘圓舞曲《小狗》 降A大調圓舞曲《離別》 降G大調圓舞曲 A大調波蘭舞曲《軍...
全文
關于肖邦的曲子
1個回答2024-02-23 13:37
我建議你7級或8級彈,貌似很難。
肖邦作品有哪些呢?
1個回答2024-03-14 10:12
1、《降E大調大圓舞曲》 《降E大調大圓舞曲》(Valse Brilliante, op.18)是由波蘭著名鋼琴家弗里德里克·肖邦獻給羅拉·波斯沃德小姐(Laura Horsford)的一首圓舞曲...
全文
肖邦有什么作品
1個回答2024-05-07 05:44
肖邦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約二百部作品,主要作品有:鋼琴協奏曲2首、鋼琴三重奏、鋼琴奏鳴曲3首、敘事曲4首、諧謔曲4首、練習曲27首、波羅乃茲舞曲16首、圓舞曲17首、夜曲21首、即興曲4首、??迫澪枨?首、...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