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姓有多少

2024-04-12 19:43

姓少
1個回答
全國排名94百家姓常姓的來歷 和代表人物

1、相傳在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以常為氏的古人相當(dāng)多。相傳周族與商族的首領(lǐng)高辛氏次妃為常儀,以善占月之晦、朔、弦、望著名。古代“儀”與“娥”同聲通用,故后世的嫦娥奔月故事有可能是由常儀演化而來的。又有曾被黃帝任命為大司空的常先,這是見于史載的最早的常姓。因此,常姓應(yīng)該說五千年前就有了,是為河南常氏。
2、出自姬姓,以邑為氏,為衛(wèi)康叔的后裔。據(jù)《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載,周武王滅商后,封其弟(文王幼子)于康邑,世稱康叔封。后周公(武王之弟)又將原來商都周圍地區(qū)和殷民七族封給康叔,建立了衛(wèi)國。衛(wèi)國于前254年淪為魏的附庸,又于前209年為秦所滅。周初,周公大肆分封諸侯,諸侯又分封采邑。衛(wèi)康叔把他的一個兒子封于常(今山東滕縣東南)。衛(wèi)國滅亡后,其后裔有以國為氏姓衛(wèi),也有以邑為氏姓常的,史稱常姓正宗。同時,也不能排除殷商后裔有改姓衛(wèi)或常的。是為山東常姓。
3、出自戰(zhàn)國時吳國公族之后裔。據(jù)《姓氏考略》所載:“吳后有常姓”,是為江蘇常氏。
4、出自恒姓,為避諱改姓。北宋真宗名趙恒,古時“恒”“?!蓖x,故因避皇帝諱,改恒姓為常。恒姓本是楚國公族恒思公之后,這一支常姓族人主要繁衍于江蘇的東海沿岸一帶。
姓氏分布
常姓發(fā)源于今山東西部,最初,常姓是以此地為主要的繁衍中心的。戰(zhàn)國末年,常姓主支便繁衍于今河南、河北南部等地,并已散居于大江南北。漢初有一支常姓遷入山西,形成以太原郡為中心的一大望族。同時,山東西部常姓起源地也形成了一大望族。漢末至三國時,常姓有一支遷入四川。魏晉南北朝時,有常姓遷入甘肅。隋唐時,新豐(今陜西臨潼)人常袞遷居福建。宋代,常姓已多分布于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并有常姓遷居福建、廣東,最后到達云南、貴州等地。至明清,常姓已廣布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清代以后,又有部分滿族人融入常姓。從歷代繁衍遷徙情況看,常姓在北方的山西、山東、河南、陜西、河北、甘肅分布最廣,江蘇、四川、浙江次之。
郡望堂號
堂號:“知人堂”:唐朝常何,貞觀時為中郎將。太宗要百官上書議論國事,常何是武人,不會寫,只好請門客馬周代寫了三十多條。太宗看了很高興,表揚常何寫的好。常何不愿偷功,就告訴太宗說:“我不識字,這是門客馬周代寫的?!碧隈R上封馬周為監(jiān)察御史,并表揚常何知人,賜予綢緞三百匹。常姓又以“太原”為堂號。
郡望:太原郡:戰(zhàn)國秦莊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秦時相當(dāng)今山西五臺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區(qū)。北魏復(fù)為郡,相當(dāng)今陽曲、交城、平遙、和順間的晉中地區(qū)。
平原郡:西漢置郡,治所在平原(今山東平原縣西南),相當(dāng)今山東平原、陵縣、禹城、齊河、臨邑、商河、惠民、陽信等縣,大致為今山東西部地區(qū)。
河內(nèi)郡:楚漢之際置,治所在懷縣(今河南武涉西南),相當(dāng)今河南黃河以北,京漢鐵路(包括汲縣)以西地區(qū)。西晉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陽)。
武威郡: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肅民勤東北)。元鼎后相當(dāng)今甘肅黃河以西、武威以東及大東河、大西河流域地區(qū)。東漢移治姑臧(今甘肅武威)。
姓氏家譜
山西:常氏宗譜一百五十卷、太谷常氏家乘不分卷、夏縣常氏五房譜不分卷
江蘇:豐縣常氏家譜六卷
江西:萬載大北門常氏族譜(卷數(shù)不清)
山東:泰安常氏族譜十一篇
湖南:長沙歐塘常氏六修家譜首一卷(卷數(shù)不清)
歷史名人
常志美:清代山東伊斯蘭教學(xué)者。他精于波斯文,注意研究宗教哲學(xué)。于阿拉伯文經(jīng)稿著述之外,還重視講授波斯文的經(jīng)典教義,后來發(fā)展為中國伊斯蘭教寺院經(jīng)堂教育中的山東學(xué)派,影響很大。
常遇春(1320-1369):明朝名將,今安徽懷遠人,曾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善射,力大無比自稱能率十萬之眾橫行天下,軍中號稱“常十萬”。1369年在攻克開平(今內(nèi)蒙閃電河北岸)凱旋途中暴卒,追封開平王。
常林:河南溫(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曹魏時任大司農(nóng),封高貴鄉(xiāng)侯,其后代歷魏晉南北朝,有多人入朝為官。
?;荩航裆轿魈?,漢代官至右將軍。他曾隨蘇武出使匈奴,被拘留十余年而始終不屈。獲釋回國后被昭帝拜為光祿大夫,封長羅侯,后代替蘇武為典屬國。?;葜笥钟袛?shù)人封侯,太原常氏由此顯赫。班固所作的《漢書》也曾特別為他列傳。他為漢朝與西域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大貢獻。
百家姓常姓的來歷 和代表人物

1、相傳在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以常為氏的古人相當(dāng)多。相傳周族與商族的首領(lǐng)高辛氏次妃為常儀,以善占月之晦、朔、弦、望著名。古代“儀”與“娥”同聲通用,故后世的嫦娥奔月故事有可能是由常儀演化而來的。又有曾被黃帝任命為大司空的常先,這是見于史載的最早的常姓。因此,常姓應(yīng)該說五千年前就有了,是為河南常氏。
2、出自姬姓,以邑為氏,為衛(wèi)康叔的后裔。據(jù)《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載,周武王滅商后,封其弟(文王幼子)于康邑,世稱康叔封。后周公(武王之弟)又將原來商都周圍地區(qū)和殷民七族封給康叔,建立了衛(wèi)國。衛(wèi)國于前254年淪為魏的附庸,又于前209年為秦所滅。周初,周公大肆分封諸侯,諸侯又分封采邑。衛(wèi)康叔把他的一個兒子封于常(今山東滕縣東南)。衛(wèi)國滅亡后,其后裔有以國為氏姓衛(wèi),也有以邑為氏姓常的,史稱常姓正宗。同時,也不能排除殷商后裔有改姓衛(wèi)或常的。是為山東常姓。
3、出自戰(zhàn)國時吳國公族之后裔。據(jù)《姓氏考略》所載:“吳后有常姓”,是為江蘇常氏。
4、出自恒姓,為避諱改姓。北宋真宗名趙恒,古時“恒”“常”同義,故因避皇帝諱,改恒姓為常。恒姓本是楚國公族恒思公之后,這一支常姓族人主要繁衍于江蘇的東海沿岸一帶。
姓氏分布
常姓發(fā)源于今山東西部,最初,常姓是以此地為主要的繁衍中心的。戰(zhàn)國末年,常姓主支便繁衍于今河南、河北南部等地,并已散居于大江南北。漢初有一支常姓遷入山西,形成以太原郡為中心的一大望族。同時,山東西部常姓起源地也形成了一大望族。漢末至三國時,常姓有一支遷入四川。魏晉南北朝時,有常姓遷入甘肅。隋唐時,新豐(今陜西臨潼)人常袞遷居福建。宋代,常姓已多分布于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并有常姓遷居福建、廣東,最后到達云南、貴州等地。至明清,常姓已廣布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清代以后,又有部分滿族人融入常姓。從歷代繁衍遷徙情況看,常姓在北方的山西、山東、河南、陜西、河北、甘肅分布最廣,江蘇、四川、浙江次之。
郡望堂號
堂號:“知人堂”:唐朝常何,貞觀時為中郎將。太宗要百官上書議論國事,常何是武人,不會寫,只好請門客馬周代寫了三十多條。太宗看了很高興,表揚常何寫的好。常何不愿偷功,就告訴太宗說:“我不識字,這是門客馬周代寫的?!碧隈R上封馬周為監(jiān)察御史,并表揚常何知人,賜予綢緞三百匹。常姓又以“太原”為堂號。
郡望:太原郡:戰(zhàn)國秦莊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秦時相當(dāng)今山西五臺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區(qū)。北魏復(fù)為郡,相當(dāng)今陽曲、交城、平遙、和順間的晉中地區(qū)。
平原郡:西漢置郡,治所在平原(今山東平原縣西南),相當(dāng)今山東平原、陵縣、禹城、齊河、臨邑、商河、惠民、陽信等縣,大致為今山東西部地區(qū)。
河內(nèi)郡:楚漢之際置,治所在懷縣(今河南武涉西南),相當(dāng)今河南黃河以北,京漢鐵路(包括汲縣)以西地區(qū)。西晉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陽)。
武威郡: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肅民勤東北)。元鼎后相當(dāng)今甘肅黃河以西、武威以東及大東河、大西河流域地區(qū)。東漢移治姑臧(今甘肅武威)。
姓氏家譜
山西:常氏宗譜一百五十卷、太谷常氏家乘不分卷、夏縣常氏五房譜不分卷
江蘇:豐縣常氏家譜六卷
江西:萬載大北門常氏族譜(卷數(shù)不清)
山東:泰安常氏族譜十一篇
湖南:長沙歐塘常氏六修家譜首一卷(卷數(shù)不清)
歷史名人
常志美:清代山東伊斯蘭教學(xué)者。他精于波斯文,注意研究宗教哲學(xué)。于阿拉伯文經(jīng)稿著述之外,還重視講授波斯文的經(jīng)典教義,后來發(fā)展為中國伊斯蘭教寺院經(jīng)堂教育中的山東學(xué)派,影響很大。
常遇春(1320-1369):明朝名將,今安徽懷遠人,曾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善射,力大無比自稱能率十萬之眾橫行天下,軍中號稱“常十萬”。1369年在攻克開平(今內(nèi)蒙閃電河北岸)凱旋途中暴卒,追封開平王。
常林:河南溫(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曹魏時任大司農(nóng),封高貴鄉(xiāng)侯,其后代歷魏晉南北朝,有多人入朝為官。
?;荩航裆轿魈?,漢代官至右將軍。他曾隨蘇武出使匈奴,被拘留十余年而始終不屈。獲釋回國后被昭帝拜為光祿大夫,封長羅侯,后代替蘇武為典屬國。?;葜笥钟袛?shù)人封侯,太原常氏由此顯赫。班固所作的《漢書》也曾特別為他列傳。他為漢朝與西域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大貢獻。
相關(guān)問答
姓氏最少的姓 姓氏最少的姓是啥
1個回答2024-06-19 17:04
1、中國姓氏最少的人口為:貺(kuàng),主要分布在河南安陽市區(qū),其他天南地北各有其家族成員,其姓不過百人。 2、貺(Kuang況)姓源出:在周朝初年,舜的后人被封于況地(今山東省境內(nèi)),他的...
全文
“陰”姓是怎么來的!姓這個姓的人中國有多少人!
1個回答2024-03-09 01:52
得姓始祖:管修。陰姓的起源可追溯到周朝。陰氏的得姓,大約有2300年的歷史,是一個古老的姓氏。根據(jù)《元和姓纂》的記載,陰姓是周文王的第三子管叔鮮的后代,管仲就是管叔鮮的后代,管仲是距今2600多...
全文
百家姓里姓的最少的姓
1個回答2024-04-18 13:37
【倒數(shù)第四:山(yà)】 袁義達說,這個姓是研究組在安徽省渦陽縣和遼寧省彰武縣偶然發(fā)現(xiàn)的,共有2000人左右。有意思的是,這些人互相都沒有聯(lián)系,但都清楚自己姓的來源,他們都稱自己是岳飛的直系后代,當(dāng)...
全文
千家姓里面有姓“姓”的嗎?
1個回答2022-11-28 18:00
是百家姓,沒有的。
綦姓和啥姓是一姓?
1個回答2024-03-12 23:17
一、姓氏bai源流 綦(Qí)姓源出有二: 1、出自晉代義興(今江蘇省宜興)有綦氏。 2、出自北魏有復(fù)姓綦連氏所簡改。南北朝時,北魏有綦連氏,入中原后從漢俗,改為綦氏。
我姓蔚,有人姓這個姓么?
1個回答2024-04-02 01:25
有 蔚蘇芬
李姓王姓劉姓張姓陳姓楊姓金姓哪個姓氏好?
3個回答2022-11-20 13:02
李王劉張陳楊金姓氏/依我看這?個姓都/很好各有各的好。
種姓 種氏家譜 種姓起源 種姓名人 種姓的來源 種姓簡介
1個回答2024-04-07 03:30
一、姓氏源流 種(Chóng)源出: 1、出自仲姓,為周代仲山甫之后,為避仇所改。據(jù)《通志·氏族略》載:“種,本仲氏,以避難改載仲為種,望出河南?!狈N姓本為仲氏,以次為氏。仲為排行第二...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