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理的典故?

2024-03-23 23:41

1個回答

首先,“格物致知”不是王陽明提出來的,“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經(jīng)典《大學》,王陽明有一個“格竹子”的故事,主要原因是朱熹提出了“格物窮理”,理從外求的概念是說:天下大道要從事事物物上觀察和發(fā)現(xiàn),才能得道窮理。王陽明就先從竹子上入手,但對著竹子觀察了一個禮拜,最后一口鮮血嘔出,昏迷不醒。經(jīng)過這個事王陽明開始懷疑朱圣人的說法,經(jīng)過后來出入佛道,在到“龍場悟道”。

最后王圣人得出結(jié)論:“心外無物,心外無理”,一切理和道都在我們的內(nèi)心,悟道可以不假外求,“理即心,心即理”,這個概念。這個概念大家可能不懂,但王陽明晚年提出“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從這上面可以看出什么是格物。

王陽明心學提出這個“心既理”的概念,這讓我們看到了道的方向在那里。我的理解,首先理論要建立在性善論的基礎(chǔ)上,《中庸》講“天命謂之性,率性謂之道”,又如佛家說我們的本心就如赤子一般,只是被人的欲望情緒等控制,讓它蒙塵而看不到本心,而心學讓我們?nèi)绾畏魅m埃,讓我們內(nèi)心光明,從而“致良知”。

相關(guān)問答
有沒有開心致致這個詞
1個回答2022-11-24 00:02
沒有 ,有專心致志
是“此致”還是“致此”?
1個回答2022-12-17 10:46
作為書信正文部分的結(jié)束語,“此致”和“致此”用法和意義相同。
此致還是致此?
4個回答2022-12-20 22:12
  1、作為書信正文部分的結(jié)束語,“此致”和“致此”用法和意義相同。   2、“致此”。   一般用作書信的結(jié)束語,口語意思相當于“就寫到這里吧!”   另外,"致"也有毫無保留地呈獻的意思;"此"指...
全文
記得老師之前講語法既講過主將從現(xiàn)也講過主從一致 那到底什么時候主將從現(xiàn)什么時候主從一致呢?
1個回答2024-01-22 03:40
If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鍵仿,遵循主將從現(xiàn)(主句是將來時,從句是一般滾手現(xiàn)在時),時態(tài)為一般現(xiàn)在時時. 2.有as soon as的句子也遵循主講從現(xiàn)原則.但是時態(tài)必須是一般現(xiàn)在時大亮嫌
別無二致的致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4-03-01 20:29
發(fā) 音:bié wú èr zhì 無二致指區(qū)分不出兩者的差別。 近義詞:完全一致 別無二樣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完全相同
“經(jīng)世致用,格物致知”一語的出處?
1個回答2022-09-24 10:55
《禮記 大學》
開業(yè)致喜的"致"是這個嗎
1個回答2024-09-28 18:42
是,就是開業(yè)致喜
“致遠”的致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1-17 13:39
致:實現(xiàn)、達到、到達 致遠:實現(xiàn)遠大的理想,成就事業(yè)抱負 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薄?/div>
此致和并致的區(qū)別
1個回答2022-12-07 16:07
1、作為書信正文部分的結(jié)束語,“此致”和“致此”用法和意義相同。 2、“致此”。 一般用作書信的結(jié)束語,口語意思相當于“就寫到這里吧!” 另外,"致"也有毫無保留地呈獻的意思;"此"指的是前面所寫的內(nèi)...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