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三陵具體是什么

2024-03-10 09:52

1個回答
北京明十三陵



自明成祖起,明代有十三個皇帝的陵墓集中在北京昌平天壽山南麓,形成一個占地約80余平方公里的陵墓區(qū)。這十三座陵墓共用一個神道,習稱“十三陵”。



十三陵的主體是明成祖朱棣于永樂七年至十一年(1409~1413年)所建的長陵,其他十二陵是逐漸依附于長陵而建的。陵墓的選址完成于永樂七年,經(jīng)“車駕臨視”決定,并欽定山名為“天壽山”。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冬死于北征韃靼途中的明成祖歸葬于長陵。



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長陵工程全部完工。以后又經(jīng)過百余年的增建,形成了長達7公里多的完整神道。其間有宣德十年(1435年)置的碑亭和石象生,嘉靖十九年(1540年)建的石牌坊。



十三陵中以長陵規(guī)模為最大。嘉靖帝的永陵和萬歷帝的定陵是皇帝生前親自經(jīng)營三十多年的壽陵,所以規(guī)制恢宏豪華,其他九座陵墓——仁宗獻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憲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穆宗昭陵、光宗慶陵、熹宗德陵都是皇帝死后才動工興建,修建時間不過半年,比之長陵、永陵、定陵的規(guī)模相差甚遠。即使如此,一陵之建也要役工數(shù)萬,耗銀一二百萬兩。至于崇禎帝,因是亡國之君,沒有正式建陵,而是利用其亡妃田氏的墓穴改建而成,所以規(guī)制卑隘,極為簡率。

十三陵的形制基本上都是沿襲南京孝陵的模式,即除神道共用外,各陵都是前為祭享區(qū),后為墓冢區(qū)。祭享區(qū)前有正門“裬恩門”,或在其前再加一道陵門,中為陵殿,稱“裬恩殿”,殿前左右分列東西配殿和焚帛爐。裬恩門前左右分列神廚、神庫、宰牲亭等建筑。墓冢區(qū)在內(nèi)紅門以內(nèi),其布局為圓形、長圓形或長方形的墳丘,周圍有城墻環(huán)繞,稱為“寶山城”或“寶城”,寶城前設方城明樓,有甬道可通前后。有些陵仿孝陵之制在寶山與方城明樓之間設有小院,稱為“啞巴院”,或更設一座琉璃照壁作為屏幕障(應是地下寢宮的屏障)。方城明樓之前多設有五供石桌及二柱門。二者都是南京孝陵之所未有,是從明長陵開始設置的,目的在于增加地下寢宮前的屏障層次,這是北京明陵布局上的新發(fā)展。



在每座陵墓的陵門前都有一座碑亭,亭內(nèi)立碑,碑文記載皇帝生前的業(yè)績,應由嗣皇帝來撰寫。但從明仁宗為其父朱棣寫了一篇三千五百多字的紀功碑文后,再也沒有嗣皇帝續(xù)寫,所以現(xiàn)在除了長陵碑外,其余各陵都成了無字碑。



在上述主體建筑之外,各陵都設有相應的附屬機構(gòu),包括祭陵時參祀人員用的朝房、守陵太監(jiān)用的神宮監(jiān)、貯存祭器樂器用的祠祭署、飼養(yǎng)馬匹的神馬房、駐守軍隊的衛(wèi)所、陵戶所居的村落等。陵戶都由昌平遷來,承擔陵園林木、果樹管理及各項雜務。環(huán)繞這片廣闊的陵區(qū)外圍,還有長約40余公里的外陵墻沿山勢蜿蜒展開。此墻的正門就是大紅門,沿墻另有關口十處,設有敵樓,駐兵把守。



十三陵的神道布置和南京孝陵基本相同,而稍有增益。神道最前方是五間十一樓的石牌坊,這是南京孝陵所沒有的。此坊面闊約29米,高約14米,是全國最大的一座石坊。石牌坊內(nèi)是大紅門,門內(nèi)約600米即是碑亭,內(nèi)立碑,刻明仁宗所撰“大明長陵神功圣德碑”碑文。碑亭四隅各立漢白玉華表一座,也是比南京孝陵碑亭增益的設施。



明十三陵的石牌坊



碑亭以北是石柱一對,再北石象生十二對,依次為:獅、獬豸、駱駝、象、麒麟、馬,臥立各一對,再次為武臣、文臣、勛臣各四尊,其間比南京孝陵多勛臣四尊。石象生之北是欞星門(亦稱龍鳳門)。過欞星門后約5公里,越過二座五孔橋和一座七孔橋后才到達長陵陵門。整個神道長度約為南京孝陵的五倍,規(guī)制依舊而氣勢宏偉多了。



陵殿



陵殿是舉行祭禮的場所。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稱裬恩殿。各陵裬恩殿規(guī)制以長陵為最大,重檐九間,左右配殿各十五間;永陵次之,重檐七間,配殿各九間;其他陵五間,配殿五間。長陵殿柱全用巨大楠木,至今殿宇完好,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明代木構(gòu)建筑。





方城明樓



方城明樓是明代陵墓的創(chuàng)造,也是陵區(qū)的重要標志建筑之一。它的雛形是鳳陽皇陵內(nèi)陵城四面的城樓,到了南京孝陵,明樓只剩下正面一座,內(nèi)陵城改為寶山城。此時明樓仍為木構(gòu),平面仍長方形,而樓下門洞已由三孔改為一孔。再到北京十三陵時,明樓平面已成方形,并采用磚石結(jié)構(gòu),甚至斗拱、梁枋都是石制(如永陵、定陵)。明樓之內(nèi)增加了一通皇帝廟謚碑。此時的明樓已成了一座碑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永陵、定陵的明樓取消了樓下的通道,已完全不同于城樓的概念。但其位置緊靠墓前,樓下有“靈寢門”,有的還在墓前啞巴院內(nèi)設置琉璃照壁,種種跡象表明,明樓仍是作為地下寢宮的神靈出入口來處理的。



地宮

十三陵地下寢宮至今只發(fā)掘了一處,即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定陵地宮的主體是由三個分別代表“正殿”和東西“配殿”墓室組成的“院落”。在這個庭院前還有兩個庭院作為前導。各墓室都用石拱券筑成,總進深約90米。
相關問答
北京十三陵具體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3-22 13:15
北京明十三陵 自明成祖起,明代有十三個皇帝的陵墓集中在北京昌平天壽山南麓,形成一個占地約80余平方公里的陵墓區(qū)。這十三座陵墓共用一個神道,習稱“十三陵”。 十三陵的主體是明成祖朱棣于永樂七...
全文
北京十三陵都是誰們的
1個回答2024-05-23 09:37
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依次建有長陵(成祖)、獻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
全文
北京明十三陵簡介
1個回答2024-04-21 04:08
北京明十三陵簡介   北京明十三陵簡介,中國古代的建筑十分輝煌,至今給后人留下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文化遺產(chǎn),十三陵就是遺產(chǎn)當中比較知名的陵墓,除了知名度很高,還是少有的保存完整的陵墓,接下來看看北京...
全文
北京十三陵
1個回答2024-06-03 00:24
你要不是對歷史特別感興趣,去定陵就可以了,注意定陵除了有地下宮殿,定陵門前廣場兩邊還有博物館,展覽定陵出土文物。 八達嶺就比較遠了,離十三陵30公里。 十三陵水庫在十三陵東南角,從定陵過去要十...
全文
北京十三陵都是誰們的
1個回答2024-03-16 17:16
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依次建有長陵(成祖)、獻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
全文
北京十三陵是誰的墓地
1個回答2024-04-21 00:11
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墓地,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區(qū)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里。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后修...
全文
北京十三陵景點有哪幾處開放的?
1個回答2022-09-03 09:23
長陵 定陵 昭陵
北京十三陵是誰的墓地
1個回答2024-06-01 03:51
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墓地,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區(qū)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里。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后修...
全文
北京十三陵哪個陵值得去看?
3個回答2023-03-14 16:06
北京十三陵有十三座明朝皇帝陵,但目前只開放了其中三個,分別是長陵,定陵和昭陵,這三個陵都值得去看。 長陵是朱棣之墓,規(guī)模最大,游客也最多,只是地下部分沒有開放。 定陵是唯一開放地宮的皇陵,青石地宮,...
全文
北京有個十三陵,明朝十六帝,為什么叫十三陵呢
1個回答2023-02-09 23:57
因為有三個不葬在那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