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王的由來

2024-03-03 08:30

1個回答
地藏菩薩介紹

梵語音譯是乞叉底藥沙Kshitigarbha。在忉利天受釋迦如來付屬, 每日晨朝入恒沙禪定,觀察眾機於二佛中間, 無佛世界教化六道眾生之大悲菩薩也。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 故名地藏;又在密教其密號為悲愿金剛或稱與愿金剛, 在金剛界示現(xiàn)南方寶生如來之幢,菩薩在胎藏界則為地藏院中九尊之中尊。

地藏薩埵也在地藏菩薩本愿功德經(jīng),囑累人天品曰:「地藏記吾今日在忉利天中 ,於百千萬億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天龍八部大會之中, 再以人天諸眾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囑於汝, 無令是諸眾生墮惡趣中百一夜。」

地藏十輪經(jīng)一曰:「此善男子一日每晨朝時,為欲成熟, 諸有情故入殑伽河沙等諸定,從定起已於十方諸佛國土, 成熟一切所化有情其所應(yīng)利益安樂?!?

地藏本愿經(jīng)下曰:「現(xiàn)、未來天人眾, 吾令殷勤付屬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墮在諸惡趣?!沟夭厥喗?jīng)一曰:「 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

地藏講式曰: 「梵號叉底俱舍密,亦號悲愿金剛,今號地藏薩埵也,彼胎藏界現(xiàn)九尊之主, 伴度九界亡情,此金剛列寶生會舉大悲之幢導(dǎo)三有迷途。」

案地藏菩薩名在釋迦既滅以后,彌勒未生以前,眾生賴以救苦自誓, 必盡度六道眾生,始愿成佛,現(xiàn)身於人天地獄之中,以救苦難其狀圓頂, 手持寶珠及錫杖或云。 即閻羅王之化身也圖佛滅度一千五百年,地藏降生新羅國主,家姓金號喬覺。

永徽四年,年二十四歲祝發(fā)攜白犬, 善聽航海而來,至江南池州府東青陽縣九華山,端坐九山頭七十五載; 至開元十六年七月三十夜成道,計年九十九歲時,有閣老、 閔公素懷善念每齋百僧,必虛一位請洞僧(即地藏也)足數(shù)僧, 乃乞一袈娑地公許衣,偏覆九峰逐盡喜舍其子求出家即道明和尚公后, 亦離俗網(wǎng)反禮其子為故。今侍像左道明右閔公職,此故也菩薩, 入定二十年至至德二年七月三十顯靈起,塔至今成大道圖, 九華山之肉身殿相傳為地藏成道之處,有磴八十一級緣練以登峻、險不堪言狀, 其化成寺即地藏王宮中存地藏之遺跡甚多。

印光法師文鈔續(xù)編曰:「無知愚人妄謂地藏菩薩是暹羅國太子, 其肉身塔遇閏大七月,彼國之王親來開塔,豈知此系新羅國王族出家姓金名喬覺 ,於唐玄宗時來九華數(shù)十年后,坐脫肉身不壞,逐以全身入塔,絕無開塔之說。 當(dāng)唐之時高麗有三國,一高勾麗、二新羅、三百濟后高勾麗吞滅二國, 而但名高麗耳近時,愚人不知新羅逐訛作暹羅唐時,亦無暹羅之名。 彼系兩國一暹國一羅斛國后并為一,逐名暹羅,此僧事跡具載九華志宋高傳?!?

藏傳佛教對地藏菩薩的信仰,同對待顯教的其它菩薩一樣 (文殊、觀音、大勢至外),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多像八大菩薩一鋪供奉,或在阿彌陀佛圣眾圖中顯示,坐像立像均有,彩塑、 銅鑄鎏金、繪畫俱足。地藏菩薩的標(biāo)志,是右手捧一寶珠。

【關(guān)於 「地藏王菩薩」的名號】

在佛法中,菩薩是依其特德來立名,不像我們一般人的名字,與自身的心行毫無關(guān)系。中國熟知的四大菩薩,於其名號都加上一個贊詞,如

【大智文殊】、【大行普賢】、【大悲觀音】、【大愿地藏王】,

由地藏王菩薩 「大愿」的贊詞來看,地藏王菩薩的愿力是特別深廣的。

地藏王菩薩的梵名為 「乞叉底檗婆」(Ksitigarbha)而其中的(ksiti),是Ksi轉(zhuǎn)化而來的,由具有地或住之意是地與大地,也是 「地大」。而「檗婆」(Garbha)是胎藏或含藏、伏藏之意,如金礦、銀礦、煤礦、鐵礦等。於佛法中名為「藏」,則足指庫藏的意思。

「地藏王」的含義,從 「地」來說;也是四大之一,能擔(dān)當(dāng)一切,一切高山峻嶺,萬事萬物都在地上。所以,以 「地」來此喻地藏王菩薩的功德,能夠荷擔(dān)一切眾生的難行苦行。
「地」也有依止義,一切草木皆依地而出生成長。比喻世間一切自利利他功德、,依地藏王菩薩而存在而引發(fā)。

地藏王菩薩能含藏種種功德,能引生一切功德,荷擔(dān)一切難行苦行,救度眾生,所以名之為地藏王。世俗稱為地藏王王,這名稱的由來,也許是因為地藏王比丘為新羅國王子的因緣,而加「王」字以尊稱之。

由唐朝的不空三藏大師所翻譯的《八大菩薩曼荼羅經(jīng)》中舉出。地藏王的梵名為 「乞灑訶羅惹」(ksal)arana)的梵名?!钙驗ⅰ筀sa是地之意,「訶羅惹」harana是含攝之意,可知追也足地藏王的梵號。經(jīng)中并說明地藏王菩薩與金剛界曼荼羅南方費生如來的四親近菩薩中的金剛幢菩薩同體異名。

住空海大師的《最勝王經(jīng)》中也開宗明義地記載:「據(jù)金剛頂經(jīng),妙幢、虛空并是寶部尊。此部費生為王。(、、、中略)妙幢,地藏王異名。」都足同一說法。

這足因為金剛幢菩薩在金剛界曼荼羅中,位於寶生如來酌西方,具足大悲方便功德,為了表徵證得是為菩提的因地菩薩,所以被視為與萬法能生之體的地藏王菩薩同體。

《地藏王十輪經(jīng)》中有一句描述地藏王菩薩的偈子,非常的貼切:

「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秘猶如秘藏?!?

地藏王菩薩的忍波羅蜜第一,所以安忍不動如大地,猶如大地能夠承載一切眾生的種種罪業(yè),了知一切生命的法要,所以尊名為 「地藏王」。

另外經(jīng)中又記載:「此善男子(即地藏王菩薩)成就如足不思議功德伏藏?!褂钟涊d:「能發(fā)堅固大悲伏藏,滿一切眾生心愿?!沟剌喌膱怨滩粔?,又能維持萬物不使傾動,以此來比擬地藏王菩薩堅固的菩提心;如大地伏藏?zé)o量珍寶,又含藏一切種子不使朽壞,比喻地藏王菩薩能保持法界眾生的善根種子,為了眾生而受眾苦,經(jīng)無量劫而不灰心。

尤其他是地獄救苦的菩薩,和焰摩同體,都和大地有關(guān)系。

自古以來,天覆地載的思想賦予地德的,是堅固不壞的德用和無邊廣大的勢力以及生育萬物的功德,而地藏王菩薩的內(nèi)證外用也不出於此。

當(dāng)然,有虛空藏、天藏、月藏、日藏、梵藏等菩薩名字的地方,一定可以看到地藏王的名字。假若將地藏王菩薩拿來和古代印度神話作聯(lián)想的話,梨俱吠陀的比里底毗 (Prthivi),在密教就是地神 (持地神),指堅牢地神。
在《地藏王菩薩本愿經(jīng)》中,列舉了大地的各種現(xiàn)象以及堅牢地神,后世密教中,會有地神與地藏王一體之說并不是偶然的。
相關(guān)問答
藏頭詩藏頭詩藏頭詩
1個回答2024-02-16 05:28
[朱]門大戶駐鄉(xiāng)鎮(zhèn) [佳]人好穿連衣裙 [佳]佳至今未婚配 [早]選快婿好嫁人
唐三藏的藏和藏族的藏,西藏的藏是一個意思嗎?
5個回答2022-08-04 11:44
不是同一個意思,藏族的藏是指一個民族差不多的ヾ(*⌒?⌒*)ゞ,而唐三藏和藏族的藏不是同一個意思
“我要去西藏,我要去西藏”這首是什么歌
1個回答2023-08-25 11:23
烏蘭托婭-我要去西藏
藏頭詩,藏頭詩
1個回答2024-02-13 14:02
任你東西南北風(fēng), 家家門外是鵬程。 慶氏楊花踏春草, 我是癡心把你戀 愛求永遠在一起 你歡我愛配姻緣
藏王的西藏
1個回答2024-02-19 11:28
藏王源自中國歷史對西藏地方行政長官的稱謂。最早為吐蕃贊普,象征著西藏最有權(quán)勢的人物。 藏王在西藏廣為人知的品牌是藏刀類和藏藥類。
無處藏身,無處可藏是不是成語
1個回答2024-02-15 06:07
2個都不是成語 無處的四字成語 :旅攜 一無答碼是處、拆舉伏 三無坐處、 無下箸處、 無一是處
三藏真經(jīng)指哪三藏?
1個回答2024-02-18 07:34
《西游記》第八回 我佛造經(jīng)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里有這樣的一句話————向佛前問曰:“如來有那三藏真經(jīng)?”如來曰:“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jīng)》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
全文
以前的西藏和現(xiàn)在的西藏的區(qū)別
1個回答2024-02-21 12:46
環(huán)境不同、經(jīng)濟不同。 1、粗陸環(huán)跡滑境不同,以姿凳臘前的西藏開發(fā)的地區(qū)少,所以環(huán)境衛(wèi)生問題保持的要比如今的更好。 2、經(jīng)濟不同,如今的西藏開設(shè)了鐵路和公路,所以經(jīng)濟水平要比以前的西藏更高。
西藏第一位藏王是誰
1個回答2024-02-02 00:49
聶赤贊布.就是第一位藏王。
求藏?;ā恫睾;ā返诙孔钚赂?或它的全集
1個回答2022-09-13 18:26
第二部更新到67集。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