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誠愛的故事

2024-02-16 17:19

1個回答

記一把藍色的雨傘
我的視線,這么久以來都不得不為一把藍色的雨傘所牽絆……
那藍色,明徹如天空。
小時候的那些下雨天,媽媽總撐著一把藍色的雨傘來學校接我,我的頭頂是一片藍色,肩膀也籠罩于一片藍色之中,觸目所及都是一片藍色的無雨的天空。
后來的一個下雨天,矮小的我抬頭和媽媽說話,卻發(fā)現(xiàn)媽媽的那一半天空是一片陰沉的灰色,風夾雜著雨滴,落入媽媽灰色的天空,媽媽的肩膀濕了,額前的頭發(fā)也濕了,而我,依舊置身于一片藍色的無雨的天空。
“媽媽,雨傘歪了,”我提醒道,“沒有,雨傘沒有歪啊?!眿寢屳p輕回答,我的視線落在傾斜的傘柄上,“是真的,雨傘歪了?!眿寢尮虉?zhí)地說道,“沒有,真的沒有……”
后來我長大了,不再要媽媽在下雨天接我,那把藍色的傘在柜子中一年一年地褪色,我曾一度以為我淡忘了它。
或許是巧合,又是一個雨天,又是那把藍色的傘,傘下是媽媽和我,快和媽媽一樣高的我撐著傘。
我的視線那么不自覺地落在了傘柄上,那一幕與小時候的情景混在了一起,媽媽籠罩于一片藍色的無雨的天空。而我的肩膀濕了,頭發(fā)也濕了。
“雨傘歪了,”媽媽提醒我,“沒有,沒有歪啊?!薄笆钦娴?,雨傘歪了,”媽媽重復道。“媽,真的它沒有歪,沒有?!眰阆率窃S久的沉默,回頭卻瞥見晶瑩的水珠劃過媽媽的臉頰。
那把褪了色的傘,又重現(xiàn)以前明徹如天空的藍色。
終于明白,這么久以來,媽媽都為我撐起一片無雨的天空,現(xiàn)在,我多想也給媽媽一片快樂的天,即使孟郊說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于是我的視線便牽絆于那把藍色的傘,每天深夜在燈下夜戰(zhàn)的人是我,每個周末穿梭于補課地點的人是我……
這一切,都為那把傾斜的藍色的傘。
那藍色,明徹如天空,讓我的視線不敢移開,永遠都不敢移開。

相關問答
勤誠禮孝這四個字我最喜歡誠,是因為什么
1個回答2024-01-22 02:03
“誠”是一種品質和道德追求,它意味著真誠、誠實、可信和可靠。在社會交往中,“誠”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字,因為它能夠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虧哪核和友誼。如果一個人誠實守信、言行一致,那么他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全文
慈誠孝子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27 18:35
清朝道光年間,福建泉州南安,有一孝子姓蕭,因家境清貧,其父只身來臺謀生,經(jīng)數(shù)年毫無音信,蕭孝子時尚年幼,思親心切,隨母渡海來臺尋父。 當時清廷在笨港置水陸訊兵防止偷渡,母子在外海沙汀下船,涉水登陸,...
全文
慈誠孝子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2-12 01:09
清朝道光年間,福建泉州南安,有一孝子姓蕭,因家境清貧,其父只身來臺謀生,經(jīng)數(shù)年毫無音信,蕭孝子時尚年幼,思親心切,隨母渡海來臺尋父。當時清廷在笨港置水陸訊兵防止偷渡,母子在外海沙汀下船,涉水登陸,同...
全文
孝誠愛仁方面的家教故事
1個回答2024-02-10 14:57
一、孝,道德之本 ?????百善孝為先?!靶ⅰ?,金文寫作“”,這個“孝”字,是從甲骨文的“老”字演化而來的,“老”字的造型太有味道了,甲骨文的“老”字寫作“”,金文的“老”字寫作:“”,像一個長發(fā)...
全文
小故事里的誠、孝、儉、勤、和
1個回答2024-01-22 11:48
西晉李密的《陳情表》表“孝” 劉義慶的《陳太丘與友期》表“誠” 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表“和” 司馬遷的《史記?齊太公世家》表“容” 趙元任的《施氏食獅史》表“謙” 韓愈的《進學解》表“...
全文
小故事里的誠、孝、儉、勤、和?
1個回答2024-02-19 09:26
西晉李密的《陳情表》表“孝” 劉義慶的《陳太丘與友期》表“誠” 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表“和” 司馬遷的《史記?齊太公世家》表“容” 趙元任的《施氏食獅史》表“謙” 韓愈的《進學解》表“勤...
全文
忠孝雅誠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2-06 14:05
《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zhàn)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封,辭官還鄉(xiāng)的故事,充分解釋了忠于國家孝于父母,充滿傳奇色彩。
孝誠仁皇后原名叫什么
2個回答2022-12-22 21:11
孝誠仁皇后(1654-1674),原謚“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生于順治十年十二月十七日(1654年2月3日),崩于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1674年6月6日)。她是康熙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元配)。
有關誠信友善孝順的兒童讀物
1個回答2024-02-14 03:47
  這位知友,請你到當?shù)貢陜和瘜9瘢抢锏膱D書大部分都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兒童讀物,請前往那里給孩子選購吧!
關于文明基因孝誠愛內容好的獎勵
1個回答2024-02-09 12:03
關于教育,《學記》中指出:“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而自印刷術發(fā)明以來,書本便成為教育內容的有效載體,人們往往擇其本而教之。那么什么樣的書對于學校受教育者來說算作好的讀物呢?...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