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讀后感

2024-02-12 18:11

如題
1個回答
上帝和兒子
——《牛虻》讀后感
不管我活著
還是我死去
我都是一只牛虻
快樂地飛來飛去
這首小詩,是牛虻最后的字跡,寫完它,他就上了行刑場,然后他死了。
他死得很艱難,因為給他行刑的士兵,都是那么愛戴他,他們拿槍的手在顫抖,他們的淚在臉上淌,可他們還是必須殺死他,那是工作。在無數(shù)發(fā)子彈聲后,牛虻還是死了,全身都中了彈,可是死得那么堅強,那么燦爛。
蒙泰尼里看著自己的兒子死去,是他親手殺死了他,是他,在上帝和兒子之間,毅然選擇了虛假的慈悲的上帝,而放棄了自己那么可憐又那么需要愛的兒子。他注定為自己的選擇而后悔,他注定被自己逼瘋,最后,偉大的紅衣主教還是瘋了,還是死了,上帝不是慈悲的,上帝沒有因為他的忠誠而對他忠誠。
亞瑟是可憐的,瓊瑪?shù)囊粋€巴掌把他從意大利打到了南美,多少年的苦難,他全忍了下來,終于,他又回到了意大利,他又見到了瓊瑪,他們相愛,卻得不到永遠(yuǎn)。他死了,她哭了,他痛苦的所有時間,她也痛苦著。而正當(dāng)她知道他還活著,她可以釋然,她可以漸漸忘記自己曾經(jīng)的錯誤時,他又一次活生生地死在了她的面前。
亞瑟在17歲時,明白了上帝只不過是一尊用榔頭就可以敲爛的泥塑,他最親愛的Padre騙了他,上帝不是慈悲的,人能依靠的,只有自己。亞瑟在苦難中成了一個徹底的無神論者,他憎恨那些虛偽的禱告,憎恨所有的神父,可是他知道,無論如何,他還是愛Padre,他不恨他,只要Padre能夠在余生好好愛他,他就會滿足,他就會得到幸福。可是蒙泰尼里沒有這樣做,他哭了,哭得很傷心,可是他的選擇依然是上帝,只有上帝……
作為偉大的紅衣主教,選擇上帝是理所當(dāng)然的,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他注定是慈悲的,他注定可以接受所有人的懺悔,而他能做的,也僅僅是接受懺悔而已。他并不能為人們做什么,他不能,他救不了蒙泰尼里,更救不了亞瑟??墒敲商┠崂锊欢恢倍疾欢?,他這樣對待自己的兒子,是多么得不公平,可是他卻不了解,他被上帝所迷惑,他的心里只有那個空洞的上帝。
而當(dāng)蒙泰尼里終于醒悟,而真的必須面對天堂抑或地獄里的那個上帝時,他又會說什么,他還愛上帝嗎?還堅持自己的信仰嗎?他會后悔,一定會。他會明白,并把上帝砸成碎片,他會把上帝從心里扔掉,他真心愛的,是自己的兒子??墒沁@一切已經(jīng)晚了,天堂是無限高的,地獄是無底深的,他永遠(yuǎn)也找不到自己心愛的兒子了……
再次懺悔嗎?
于是無補……
相關(guān)問答
牛虻是什么?
2個回答2022-07-23 23:23
牛虻本身是一種昆蟲。伏尼契用這個名稱寫了一本著作,名字也叫《牛虻》
牛虻讀后感
1個回答2024-02-25 09:27
上帝和兒子 --《牛虻》讀后感 不管我活著 還是我死去 我都是一只牛虻 快樂地飛來飛去 這首小詩,是牛虻最后的字跡,寫完它,他就上了行刑場,然后他死了。 他死得很艱難,因為...
全文
牛虻讀后感
1個回答2024-03-01 11:06
  上帝和兒子   ——《牛虻》讀后感   不管我活著   還是我死去   我都是一只牛虻   快樂地飛來飛去   這首小詩,是牛虻最后的字跡,寫完它,他就上了行刑場,然后他死了。   他死得很艱難,...
全文
求 牛虻 原文
1個回答2024-02-27 07:45
這里有簡介 六月里一個炎熱的傍晚,所有的窗戶都敞開著,大學(xué)生亞瑟·勃爾頓正在比薩神學(xué)院的圖書館里翻查一大疊講道稿。院長蒙太尼里神甫慈愛地注視著他。亞瑟出生在意大利的一個英國富商勃爾頓家中,名義上他是勃...
全文
<牛虻>最有名的一句話的感想
1個回答2024-02-12 15:54
當(dāng)牛虻一生所追求的親情與愛情都感受到時,這么多年的痛苦,包括身體的心靈的讓他感覺過于的疲憊了,對于革命的事情少了他還有很多人在努力,所以他想休息了。就這樣亞瑟走完了他的一生,可以說在最后他是微笑的離開...
全文
知道《牛虻》里的主要角色的英文名字?
1個回答2024-02-22 04:05
亞瑟 Arthur Burton 瓊瑪 Gemma 蒙太尼里 Montanelli 格拉底 Socrates 彼得堡 Petersburg
《牛虻》主要講了什么?
1個回答2022-07-20 22:22
《牛虻》簡介
1個回答2023-08-20 16:22
牛虻講的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4-12 11:30
:一個外號叫牛虻的男主人故事,一個堅強的硬漢,(The Gadfly)是英國女作家艾捷爾·麗蓮·伏尼契出版于1897年的歌頌意大利革命黨人牛虻的小說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