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者明的典故

2024-01-24 17:28

1個回答

典出《貞觀政要·論求諫第四》
貞觀十六年(公元645年),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對司空(唐制,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佐天子治國)房玄齡等大臣說:“能正確認識自己的人是明智的人(自知者明),但要做到這一點卻非常困難。比如說一位君主,每天都要處理成千上萬件國家大事(一日萬機),情況又非常錯綜復雜,人非圣賢,心智能力又有限,怎能把每件事情都處理得盡善盡美呢?這樣說來,君主只有依靠匡正諫諍的臣子,來直言不諱指出他的過錯,才能補救過失。由這件事我常思念魏徵,他忠誠耿直,遇到問題時能隨時諫諍匡正,多次切中我的過失,這就是用明鏡來照形體(如明鏡鑒形),美與丑都會乎斗看租高得一清二楚?!闭f弊頃尺到這里,唐太宗舉起杯子,向房玄齡等幾位大臣敬酒,勉勵他們也應該這樣做。成語“自知者明”、“自知之明”、“人貴有自知之明”便源于唐太宗勉勵房玄齡等大臣,要像魏徵一樣敢于犯顏直諫故事。

相關問答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2-01 10:00
生命中的諸多苦事,看似輕如鴻毛,卻讓人難以承受; 人的生命如此單薄輕微,無法承載過重的負擔.
四千年美女鞠婧祎熱劇《蕓汐傳》近期上映,為何熱度不減?
3個回答2023-02-01 10:00
肯定是被小鞠給迷到了
出去奮斗還是回家繼承家產(chǎn)?
4個回答2023-02-01 10:00
首先回家繼承家產(chǎn),處理妥當之后,也不能坐吃山空,如果有合適的機會應該再去奮斗,這樣比較穩(wěn)妥,別把自己逼到?jīng)]有退路再出去奮斗,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定要做長遠打算,
關于新配眼鏡遇到的問題
3個回答2023-02-01 10:00
有可能是由于驗光片與眼的距離和眼鏡片與眼的距離不一致所造成的。按問題中所說的情況分析,這副眼鏡最大的可能是距離眼睛太近的原因所造成的,其次有可能是鏡度偏高的原因造成的。這只能是猜測。倘若確實感到有問題...
全文
“丁零丁零”類似的描寫聲音的詞語有哪些?
2個回答2023-02-01 10:00
精靈精靈,叮鈴叮鈴,叮咚叮咚,叮鈴叮鈴,嘩啦嘩啦!
一段糟糕的初戀,對以后的感情會有什么影響?
4個回答2023-02-01 10:00
一般情況下不會的,初戀就是青澀的,即使不完美,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淡出記憶,以后遇到有緣人,還會有甜美的愛情的。
為什么叫出馬仙呀?難道是騎著馬?
1個回答2023-02-01 10:00
出馬就是俗稱,就是仙立堂子的一種形式啊,出馬多指地仙而言,地仙或草仙。出馬多指仙家領取功德,弟子得財啊。出馬仙常為幾年或是幾年,弟子多為全捆。仙家看事急準,出馬就是一種形式,
語言的傷害比刀子還痛
1個回答2023-02-01 10:00
是的,有很多時候,身體上的傷害比不上別人對你心靈上的攻擊,可可的話語會在一剎那間讓一個人做出錯誤的決定。
"陳數(shù)"的"數(shù)"的拼音
2個回答2023-02-01 10:01
shu,讀四聲
一部韓劇內(nèi)容跟因為愛情有多美差不多叫什么名想不起來了。
1個回答2023-02-01 10:01
韓劇「天使的選擇」,2012的劇,「因為愛情有多美」就是根據(jù)它翻拍的。